《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宗绪升对话于乐博士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06:3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宗绪升对话于乐博士
宗绪升:我看你做的研究是关于启功先生的,写得字也是学启功先生,能不能先谈一谈你在这方面的学习经历。
于乐:我从上小学起开始学习书法,先后学习了《曹全碑》《颜勤礼碑》《玄秘塔碑》等。200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是书法系的第一届本科生。当时主要由秦永龙教授带我们学习,后来秦老师成为我的研究生导师,我跟着秦老师读了硕士、博士。要说学习启功先生的书法,我一开始还是得益于跟着秦老师学习。秦老师跟从启功先生在北师大学习书法30余年,得其真传,现在通行的“启体”字库也是启先生委托秦老师所写。所以,能够在秦老师身边学习是我的幸运。
记得上大学一年多来,主要学习楷书、行书,以习《玄秘塔碑》和《兰亭序》为多,自己觉得与所临碑帖在字形上十分肖似,可是秦老师却评价说“不活”,我对此百思不得其解。2003年“非典”期间,学校停课又不能外出,我们书法专业的师生一齐习字,其乐融融。我们几个学生日日观摩秦老师挥毫,秦老师用笔稳健,有如机器运行,笔锋又十分顺畅,所写出点画与众不同,有厚重之感。当时我对用笔虽然不太了解,但心里觉得好,非常向往。每次看完,自己对照临习,一来二去也好像领悟了若干个笔法。我有幸能经常得到秦老师的墨宝,这些墨宝都是我学习的范本。此外,我还常常收集秦老师丢掉了的“墨宝”,这个说起来很有意思。秦老师对于练习或写废不满意的字,常常撕毁或折起一拧,再倒上些喝剩的茶水。我就把这些墨宝从洗手间的垃圾桶中挑出,小心翼翼地展开,晾干。虽然不是完整的作品,纸也很皱,可我觉得是宝贝,因为它好看,我可以照着练习。通过一段时间的观摩、临习,我对秦老师的字逐渐找到了感觉,对笔法的“活”也有了理解,就是运笔要有轻重缓急,要连贯流畅,要有节奏感。就这样,我每天看,每天练,每天学到一点儿。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体悟使我的字慢慢发生了质的变化。
大学期间,我们对于各种字体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但都是浅尝辄止,限于时间,没有深入。我们同学当时组织书法活动,多次邀请启功先生,启先生每次都对我们的作品进行点评,给我们讲座,我也有幸去启功先生的书房聆听他谈书论艺,还得到他赠送的书籍。
2004年我保送本系研究生,开始了新的学习。研究生期间,我参与了《启功书法字汇》的编辑工作,这个工作持续了两年,每天看启先生的字,也就逐渐认识到其中的美。期间仍旧学习古帖,楷书柳、欧、赵、智永、北海、唐人写经以及诸多魏碑,都做过不少临习。行草书多习二王、怀素、孙过庭以及《大观帖》,并杂临各家名帖,其中特别对怀素、二王感兴趣,曾日日观摩《自叙帖》。通过这些学习,我逐渐对于书法的美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也体会到了笔法中的“骨”“肉”。同时,自己也尝试去总结些书法美的规律,如“阴阳”“生命”“和谐”等,虽没什么新意,但都是自己的切身体会。这个时期,我觉得自己是在独立思考了,有自己的认识了,可以说“开悟”了。与此同时,我也更多地学习启功先生的书法,由于我师法多家,这也就为我学习启体、理解启体打下了良好的根基,不至于走偏。
2007年,我考上博士,继续以前对传统书法的学习。20089月到200910月,我有幸获得资助,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留学,期间参与了汉字字库的书写工作,对五千多个汉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进行书写。期间我翻阅字典,筛选字形,花了很大工夫完成了书写工作,得到了国外导师的认可。另一方面,我的博士论文为《启功书法艺术研究》。在美国期间,我就每天观摩启功先生的书法集,随时记录自己的体会,试着解读启功书法,回国后收集、整理资料,结合实践体会,终日思考,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顺利答辩通过,秦老师也很满意。
这期间我对书法有了很多新的体会,比如,运笔要连绵不绝,有如太极;用笔要刚柔相济,须先柔而后能刚,只有柔中生刚,才是真的刚,才能有骨有肉;结构美有许多规律,如平行、对称、一致、渐变、相聚等,即便狂草也是如此,按照规律去结构点画,才能狂而不乱,才能有如庖丁解牛,等等。每有体会,总要落实在实践中,我的字也一年比一年有进步。这几年间,我还编写或编辑了《启功书画鉴赏》《启功谈书法人生》《启功书常用字》等书。长期的耳濡目染和科研工作使我自然而然地对启功书法和书学有了不断深入的了解。
博士毕业后,我留在北师大出版社工作,写字的任务仍不可避免。这三年多来,每日临池,对启功先生的书法也是越来越喜爱,可以说百看不厌,叹为观止。去年是北师大建校110周年,也是启功先生的百年诞辰。我参与编辑了《启功遗墨选》,同时北师大校办让我临摹启功先生的作品200幅,作为学校对外馈赠的礼品。这些大量的实践,让我手下越来越稳,结构也越来越准。不过相比启功先生,我仍不知相差几万里。
宗绪升:现在崇拜、学习启功书法的人很多,也有一些人认为启功书法很一般,能不能谈谈你对启功书法的理解?
于乐:这是个大题目。很多人觉得启功先生的书法名气大是因为他是文化名人、国学大师,这似乎对启功书法认识不足。抛开这些头衔,就启功先生的字本身而言,可以说比肩赵孟頫、董其昌,达到了一个时代的高峰。如有学者所说,启功先生是当代的王羲之,这并非过分的赞美。
启功先生的书法完全是从传统中来。现在已经有许多有关启功书法的出版物,我们看他自己所讲的学书历程,还有他临习过的法帖,可以看出他对学习古人下了多么大的功夫。“二王”、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董其昌、智永、怀素、米芾、黄庭坚、《阁帖》、《张猛龙碑》、唐人写经等他都深入研究、临习过。正是有了这样的根基,启功书法最终才能自成一派,百看不厌。米芾曾说自己的书法是“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启功先生也是如此。
    启功先生曾说自己的书法是“二王的用笔,欧柳的结体”。二王的用笔,是因为启功先生的书法取法都是传统“二王”笔法的一脉相承。这种“二王”笔法,我理解就是赵孟頫所讲的“用笔千古不易”的传统笔法。启功先生早年最主要是对赵孟頫、唐人写经和董其昌用笔的学习,这是启功先生最有体会并一再强调的部分,同时,这些学习也构建起启功用笔的根基。在启功先生看来,这些不同用笔之间有着密切的传承关系,赵孟頫、董其昌的笔法都受了唐人写经的启发。启功先生认为,宋元以后,很少人能学到唐人的笔法——除了董其昌。董、赵皆传承自唐人笔法,而唐人写经的笔法其实就是传统的笔法,是以二王为代表的晋人笔法的传承,书法的笔法传统在启功先生那里是一以贯之的。此外,还有秉承家法的智永。启先生曾说对智永《千文》的学习“为最久,功亦最勤”,更不用说直接对王羲之墨迹以及晋人墨迹的临习了。
传统笔法的关键并不是外在的形态,而是点画本身的特质以及其中的丰富内涵。有人说启功先生笔法变化少,线条单一,不足为范,这种理解就限于表面。你看怀素《自叙帖》不也是这样的笔法吗?你能说怀素的笔法不好吗?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启功先生的笔法生动自然,有骨有肉、有刚有柔,既沉着遒劲,又灵动活泼,可谓动静相生。整体看来,清劲纯净,圆浑立体,温润丰腴,精神饱满,就是一个活的生命体。
这些笔法上的特质既是实在的,也是抽象的,需要艺术上的感悟,更需要长期的实践方能获得。对于这些特质,我们看“二王”的笔法如此,唐人写经的如此,后来的赵孟頫、董其昌如此,启功也是如此。虽然他们的点画用笔外在上形态各异,内在的构成上却是一致的。
    另外,我们看启功先生书法的结构,总的来说,20世纪60年代以前,启功先生在结体上,楷书以赵、董、唐人写经为主,又融合智永、欧阳询等,而行草书则以赵、董为主,融合智永、二王等。习董字之后,启先生曾重点学习过《九成宫碑》,除了《九成宫碑》,启先生还学《张猛龙碑》《皇甫诞碑》。六七十年是启功先生钻研结体的重要时期。此时,先生在笔法上已有了较深体会,从而把重点放在了结体的学习上。这时期先生钻研的碑帖主要包括《张猛龙碑》《玄秘塔碑》《皇甫诞碑》等,特别是对后二者的钻研,更是直接影响到“启体”书风的形成。启功先生说自己由于长期追求墨迹的灵活和连贯,疏于结体的学习,发现自己骨力不足,间架不挺拔,而《张猛龙碑》具有骨气洞达,舒展挺拔的特点,于是先生在获得《张猛龙碑》明拓善本后,便求其骨,求其振作的气概和个性。启先生还曾评价《张猛龙碑》“‘骨格权奇’,充满豪迈之气且有新的变化。将今天的形状和古代的风韵,这两方面都结合在这个碑里”。这也是先生的审美取向和追求,并对先生书法日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成熟的“启体”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柳公权素来被认为骨力健强,并有“颜筋柳骨”之誉,所以先生“为了使骨力、间架撑起来”,通过学习柳公权来增强骨力。启功先生自己也说,“我到了六十多岁,特别喜欢柳公权。”并且“临写最勤,十载以来已有十余本”,从未间断。在对《玄秘塔碑》等碑帖的悉心研究和实践中,启功先生还收获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发现和总结了包括楷书结体“黄金律”在内的一系列书法结体规律。对于结体“黄金律”的理解,其中的四个点,是“结构所注重的地方”,既包括点画的相聚处,相交点,也包括点画经过的点。总之,是说一个字中的点画尽可能地经过这四个点或聚向这四个点,让这个字所占据的方形大小的范围内更多地出现符合“黄金律”五比八的空间分割,从而给人以美感。启先生说,汉字结构最重要的规律就是中心的确定,中心点在字正中央偏左偏上的位置。中心部位笔画紧凑、穿插匀称,而后向四方扩展,必然好看。
通过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重点对柳公权长期的临摹和研究,在艺术认识和研究成果的影响下,启功先生的书法也吸取了柳公权的特点,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增强了用笔的骨力,使得字的间架更为挺拔,同时结构也更为精严;另一方面,就是以字的中央偏左偏上处为中心点,笔画向中心部位收缩,而后向四外扩展,从而显得既舒展又挺拔。先生自己也“感觉字立起来了”。
同时,启功先生对《皇甫君碑》非常重视,认为此碑比《九成宫碑》好,此碑的结字是研究欧书结体的关键,先生广为搜集各种印本和拓本,并亲笔过录前人的批注,加以研习。此外,欧字对启功还有一个重要影响,那便是纵向取势。我们看以《皇甫君碑》为代表的欧字,许多斜向点画尽量趋向竖直方向,且较为平直,尽量向上、下两方向去放纵,字形瘦长,从而取得一种纵势的顺畅和挺拔。再看启功先生的楷书:在五十年代及以前,受唐人写经、智永及赵孟頫等的影响,还是以扁形为主;但到了六十年代,字形逐渐拉长,并在以后的发展中字形变得更为修长,这便是自习欧而来。除却字形修长,还有纵向取势:一方面采用较为直的竖画,另一方面将竖画拉伸,并且在走向上尽可能地趋向竖直,使得整个字在纵势上显得非常顺畅和挺拔。正是这些特点成就了“启体”,也成为了“启体”的风貌。
总之,在六七十年代的这段时间,启功先生通过学习这些碑帖,从《张猛龙碑》《玄秘塔碑》得“骨”,得“间架”;从《玄秘塔碑》得“中心紧收,四外放纵”;从《皇甫君碑》得“纵向伸展,纵势挺拔”。这些结构上的理论指导与取法,使启功先生的字逐渐与众不同,有了自己的结体个性,在70年代中后期,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个人独特风貌,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启体”。
此外,启功先生还将楷行草融为一炉,以行草笔法入楷,以行楷结构入草,整体看来,非常和谐,变化多样。这里面有起伏跌宕的节奏、虚实轻重的层次,平正稳健中体现着体势的挺拔,大开大合中透露着性情的洒脱,灵动纯净中表达着趣味的超逸。总之,这里面包含着丰富的美。
启功先生的一生可谓不平凡,这使得它的书法从精神上、从气象上、从文化上都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他出身高贵,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他的字中有着自信和规矩;他一生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在他的字中,有一种操守、一种自强的精神;他一生研究传统文化,在它的字中有着温文尔雅的书卷气息;他自幼皈依佛门,默默修行,在他的字中又有着清净超脱的情怀。启功先生的书法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表现出正大的气象。
宗绪升:启功先生认为学书法应学古人,而不要学今人,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你觉得启功的书法可以学习吗?
于乐:当然可以学。启功先生说“学书勿学今人,宜临古碑帖”,我的理解是,学书应学经典。今人的字鱼龙混杂,初学者的鉴赏水平往往又不高,因此启功先生提醒人们最好不要学今人,以免学到不好的,要学就学经典,这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是没有问题的。今人的字不是不可学,当时王献之不就学王羲之吗,也不妨碍他也成为大家。当然,学一个人肯定会受到影响,有人说得不好听就是“书奴”,至于能不能突破而有所创新,就看学习者自身的悟性和能力了。
    另外,学书法应该“唯好是学”。启功先生的字和欧颜柳赵的一样,法度严谨、用笔和结构规范,既有特点又有共性,为什么不能学习呢?而且,他的字都是墨迹,点画的枯湿浓淡、轻重缓急、游丝映带都一目了然。启功先生常说“透过刀锋看笔锋”,我们在学习古代经典的黑底白字的法帖时,参考一下先生的笔法,不是更有宜于学习吗?
当然,这里不是要大家都学启功的字,启功先生只是这些经典中的一家。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启功先生习字的方法,那就是根植传统、重视经典,遍学百家,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有所创新。
宗绪升:现在艺术品拍卖市场谈启功先生的字是“硬通货”,就是肯定了它的价值。可是,市场中启功书法的赝品很多,大部分人难以分辨,不敢收藏,而有的赝品水平之高,足以乱真。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能不能谈谈如何鉴定启功书法。
于乐:启功先生的书法从总体数量上不算少,可是市场上流通的却不多,这是说真品。赝品当然多了,常听有人开玩笑说,“真的才收藏,假的才卖呢”。经常有朋友找我鉴定先生的字,看到的确实真的少,假的多!启先生的字所以被称为“硬通货”,我理解,一是肯定了它的艺术价值,二是肯定了它的市场价值。近年来,启先生的字虽然已经翻了几番,可是就价格而言还是实实在在的。启先生的字价是一点点涨上去的,并没有炒作和投机。虽然价格不菲,可是相对现代有些活跃书画家作品的价格而言,还是便宜的。
至于很多人看不出真假,这就涉及艺术眼光的问题。我有一位书法硕士同学,开学报到,开始看到启功先生的字,觉得很一般。他在床头贴了一张启先生书法复制品,日日观看,越看越好,等到三年后毕业要走的时候对先生的字赞不绝口。所以还是要多看,让自己的眼光一步步提高上去。
在这些启功书法的赝品中,也不乏有些水平很高,甚至书法专业的都难以分辨,只有专门研究过启功先生书法的才有把握。虽然启功先生曾谦虚地戏称“(赝品)比我写得好”,但我们万不能信以为真,这只是启先生幽默的谦虚罢了。启功先生超群的智慧、洒脱的性情和数十年的功力化于笔端,又岂是别人能够模仿出来的。只要我们能够了解一些启功书法用笔的特点,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赝品之“假”。
要了解启功先生的笔法特点,就要先了解启功所用的毛笔。启功先生晚年所用的毛笔,多为山东莱州李兆志先生所制作。李先生还写了一本书《启功与笔工》,记录了他和启功研究制作毛笔的过程。笔者曾有幸在启功先生家中,得到启功内侄章景怀先生赠予的两支启功先生用过的毛笔,便是李兆志所造。这种毛笔笔锋部分长且尖,容易书写较细的笔画。笔锋的笔毛选料细腻,写字时使转灵活,容易写出圆转的笔画。虽然笔锋较为柔软,然而笔的腰部饱满有力,富于弹性,写字时可以轻松将力道传至笔锋。笔的腰部和锋部弹性衔接得很好。整枝笔按下去,无论按到什么程度,都是“后挺前弯”“后实前虚”,都能感到容易发力。李兆志毛笔,由于笔锋处较软,好像纯羊毫般,因此笔锋与纸的摩擦力较弱,不易控制。没有深厚功力者无法把握、控制住这柔软的笔毛,写不出刚硬的笔画。而启功先生控笔能力极强,运笔十分稳健,能够在提按运行中精巧地控制住笔锋与宣纸之间细腻而微小的力道,在这一股很小的力中表现出万般变化。即便是细若游丝的线条,也毫不流滑。同时在书写时还巧妙地调节笔锋的状态,使之容易发力,并将所有力量集中于笔尖,“柔毫变成铁棒”,故而能写出力透纸背的“铁画银钩”。这种刚健的笔画,由于是用软毫书写,因此“柔中生刚”,刚柔相济,骨肉得宜。
鉴别启功先生的笔法,首先看点画是否劲健有力。这种力,一方面是笔画表现出的弹力、张力,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力透纸背”的沉着稳健之力。模仿者很难写出这样有力的点画,特别是较细的线条,模仿着则更难驾驭,往往写得很“浮”、很“飘”。其次,还可以看笔势是否连贯,气韵是否畅通。启功用笔,点画间多游丝映带,整体看去,好似一段舞蹈、一曲音乐,起承转合,连绵不绝,于自然挥洒中表现出技法的纯熟和自然。而模仿者多注重每一个点画的位置及点画本身,往往写一笔看一笔,笔笔之间常常失去关联,起收处多疑滞,也就没有了“血气”的通畅。再次,还可以注意一些点画上的特点,比如点画是否圆浑立体,转折处是否圆转柔和。启功先生在纵横挥洒中可以保持笔锋不散,将笔力裹于笔中,再加上所用毛笔的精细灵巧,能够在转折处泯灭棱痕,不露圭角,浑然一体。而模仿者很难裹住笔锋,笔锋在转折处常常破开、散开,而且在转折处往往多折痕,不够圆转流畅。再比如,可以看点画是否平稳、流畅。模仿着很难把握住运笔的平稳、柔和,往往忽快忽慢,墨色上时洇时枯,没有柔和的快慢变化,多躁动而少平静。再比如,可以看点画是否表现出细腻的提按、快慢及粗细变化。模仿者很难表现出点画的精妙变化,一笔写过,线条往往单调,没有太多粗细及快慢节奏上的变化,显得“流俗”。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墨色的温润、节奏的清晰、骨肉的得宜等方面进行鉴别。
目前启功先生的书法赝品太多,无孔不入,有些甚至已经进入了著录,像《启功全集》收录的作品中也有赝品。我们购买收藏启功墨宝也不能完全依靠著录,更不能轻信一些编造出来的“收藏故事”,还是要看作品本身。另外,现在的造假水平越来越高,许多造假者已经不是早先的临写,而是摹写,是将真迹复印放大后放在下面印着写,这样能够保证结构的准确和用笔的形似。还有的赝品甚至是印刷品,如不仔细观察,真假难辨。这都提示我们要更加细心、仔细地进行鉴别。
书法近于武术、舞蹈。运笔时的一招一式都不是随便的,都需要经过长期的锤炼才能达到精准、沉稳、灵巧、自然的境界。每一个点画的形态、起收、骨肉、节奏、质感都有着严谨的法度要求,体现在一丝一毫之中。而且,每一书者的这些方面又都不尽相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启功书法赝品都是能够辨识的:一是启功书法功力之深、境界之高一般书者难以企及;二是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用笔习惯,不可能绝对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从正确的方向多看、多写,就能够逐渐理解用笔之法,能够逐步“看”到真迹这些用笔上的精妙之处,同时自然也就能够辨别出赝品。
宗绪升:能谈谈你近来所作的研究,以及在艺术创作上有什么想法?
于乐:近来主要参与了北师大版小学书法教材《书法练习指导》的编写工作。这套教材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书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北师大出版社和所有参与的老师都付出了很大的心血,记得有一段时间大家天天都加班到晚上12点。以后中小学每周都要有一节书法必修课,这也说明现在国家对书法教育的重视,以后必然会有越来越多人喜爱、传承这门传统的艺术,这对民族文化来说是件大好事。关于中小学的书法教育,是一个大的课题,现在才刚刚起步,我以后也会在这个方面多做研究。
    另外,在书法艺术的学习和创作上,我除了会继续研究启功先生的书法,还会多学习古人,依照启功先生的教导,取法百家,化为己用,自然创新。比如怀素《自叙》的天地境界,羲之《兰亭》的逍遥洒脱,都是我向往和努力的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1 07:53 , Processed in 0.16208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