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参阅件]:央视深视今晚同播《深圳民间记忆》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0 10:0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央视深视今晚同播《深圳民间记忆》
http://www.sznews.com   2008-12-15 16:01  深圳新闻网   



  
  剧组人员与祝希娟(电影《红色娘子军》女主角,上世纪80年代移居来深)一起翻看当年的剧照
曾经的“逃港”者欧阳东
当年的工程兵王道良
1984年的收入账本
华强北曾经是荒山
证件见证了很多人的奋斗史
周峰的歌一度广为流传
  
  今晚,“深圳制造”纪录片《深圳民间记忆》将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和深圳卫视首播。该片是为纪念改革开放30 周年,由深圳市越众影视、深圳广电集团以及深圳市文联联合出品的力作,获得了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的支持。
  向普通人致敬
  深圳卫视播出的《深圳民间记忆》共分为8集,每集30分钟,包括《难忘的1979》、《深圳,我来了》、《百姓收入》、《华强北丛林故事》、《打工妹,流动的青春》、《证件,无法抹去的记忆》、《歌谣里的深圳》和《一片海,三艘船》。央视播出的版本名为《深圳:30年民间记忆》,由以上8集重新剪辑制作而成,共分12集,每集20分钟。两个版本的素材基本相同。
  《深圳民间记忆》是以深圳人的视角看深圳的民间纪实性纪录片。该片历经3年多的资料搜集、人物走访,用了1年多的时间完成摄制。本片的主创人员均为在深圳生活多年的资深传媒人士,包括制片人邓康延、撰稿人南兆旭等,对深圳这块土地的热爱与思考让他们走在一起,并以影像的形式呈现他们对深圳普通人的致敬。
  关注个人命运
  记者了解到,《深圳民间记忆》切入了大事件的细节片段,关注个人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转变。该片突出细节性和亲历感,记录了深圳人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大背景下的各种人生,显示了深圳这个移民之城的多元、平等和包容。该片通过对60余位人物的采访、上百处场景的拍摄和模拟,构建出城市与人共同生长的集体记忆。
  《深圳民间记忆》以时代背景和事件专题为故事发展的线索,以人为讲述主角,历现无奈“逃港”者、首批打工妹、外来干部和各省移民的人生,回望华强北从立起第一栋厂房到变成繁华商业街的传奇……共同的场景,不同的故事,让观众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挖掘鲜活的民间记忆
  制片人邓康延:
  挖掘鲜活的民间记忆
  邓康延曾是地质工程师,后转行媒体,现任深圳市越众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艺术总监。作为《深圳民间记忆》的制片人,邓康延对该片倾注了大量的热情和心血。晶报记者特意对他进行了专访。
  晶报: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题材?从筹备到如今播出,前后用了多长时间?
  邓康延:8集片子前后做了1年。我1992年来到深圳,这里是我离开老家西安后的第二故乡,我一直想做这件事情。《深圳民间记忆》是以民间视角真切地反映30年来众多普通人的迁徙、改变的命运。恰好我的朋友南兆旭历时3年写出一本《深圳细节》,我很钦佩他能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沉淀在档案馆里,慢工做细活。我被他书中的故事所打动,我们一拍即合决意做成电视纪录片。我们的拍摄过程漫长而困难,幸运的是得到很多受访者的认同,受到了市文联、广电集团和市宣传文化基金的支持,这应该是各阶层各种力量和感受的集体表达,体现了这个城市与生俱来的多元和包容。一个城市的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的影集。我们一同走过从前。
  晶报:纪念改革开放30 年的各类影视作品非常多,那么《深圳民间记忆》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邓康延:移民拍移民的故事,民间人士来挖掘民间记忆,会鲜活些。采访对象是从上百初选者中定出的60多人。他们身上的曲折故事和心路历程,以及他们对这个城市的热爱和反思,是非常有力量的。另外,从细节性与个性化的民间视角记录历史,与其它反映改革开放30年的主流宏大作品或许形成互补,可以让深圳更为有血肉质感。中国30年的进步,说到底,就是人民有了多一些的选择。
  晶报:央视和深圳卫视播出的版本为何会有所区别?
  邓康延:央视本来也在拍类似题材,已经拍摄了一个多月,偶然看到我们拍摄的素材之后说:“你们的人脉和对这块土地的情感,我们是无法相比的。”所以,他们选择依靠我们,除了我们按计划拍出8集,又联手将其原先做的素材充实后加长4集,并入《深圳民间记忆》系列,最终剪辑成12集各20分钟的版本。我们原计划年底完成此片,央视的介入加快了我们的步伐。晶报记者尹维颖
  内容梗概
  1
  难忘的1979
  1979年,宝安县正式升格为深圳市,无数与深圳相关的百姓的命运开始发生剧变。为什么是深圳?为什么在这个时间?为什么是这样不顾一切的一群人?逃港者、投资商、本土居民、外来干部共同回忆了1979年深圳“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历史细节。
  2
  深圳,我来了
  “追寻梦想”是深圳人不论身份、不分贫富、没有先后的共同行囊。本集记录了10位移民选择深圳的缘由、方式和对这个城市的情感,是上千万移民的共性细节。
  3
  百姓收入
  深圳百姓的收入账本,也是这个城市的奋斗史、成长史。本集以“四分钱奖金”风波切入,追溯本土农民、移民创业者和打工者的财富路径,聚焦深圳人的收入变化。
  4
  华强北丛林故事
  从长满芦苇、遍布坟茔的山丘,到诞生了赛格、达声的工业厂区,到牵动全球的电子原件市场,再到万商云集的电子第一街,华强北的一个核心电子器件涨跌一分钱,就会引发洲际电讯产业的波动。最早的本土居民、当年的工程兵建设者与沉浮商海的商人,一起追溯一条街的传奇。
  5
  打工妹,流动的青春
  30年里,上千万打工妹四面八方如潮涌来。她们带给这片土地青草般的生机,这片土地也促使她们如草坚韧地生长。本集遴选的6个打工妹的悲欣交集,是深圳影集里不可或缺的一页。
  6
  证件,无法抹去的记忆
  1985年3月,一条长84.6公里的铁丝网从深圳中部横穿而过,这就是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俗称“二线”。关于这道边防线,关于进出边防线所需的各种证件,深圳人感同身受。
    7
  歌谣里的深圳
  周峰的《夜色阑珊》吸引了内地千万移民的目光和脚步。特殊的地缘和人口结构,生长了歌舞厅、大家乐、《春天的故事》以及超女快男,成为移民城市厚重的背景乐。
  8
  一片海,三艘船
  1983年,蛇口工业区买下“明华”轮,改造为当时蛇口最豪华的酒店,“海上世界”成为一个敢闯善闯的具象地标。2000年,“明思克”号航母被商家变身为沙头角航母主题公园。2006年,几位深圳IT人驾驭一条法国造“骑士号”帆船驶入大亚湾,并引发了“中国杯”国际帆船大赛。
  “明华”轮撰稿人南兆旭:
  从情感出发又收获情感
  《深圳民间记忆》撰稿人南兆旭当过工人、大学教师,1989年来深圳后经商,出版过《老照片:20世纪中国图志》、《龙的历程》、《中国电影图志》等书。据他透露,《深圳民间记忆》采访了各行各业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物,其中不乏名人,如王石、祝希娟、郑凯南等。他说,《深圳民间记忆》是他第一次操刀的电视系列片,他从情感出发,又从许多受访者身上收获了情感。
  南兆旭表示,许多人都邀请剧组人员到家里或单位进行采访和拍摄。“每个人都有他不同寻常的深圳故事,都是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的。”
  南兆旭说:“采访时很多人流泪了,他们在这个城市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对深圳的情感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概括的。如果没有深圳,很多人的命运都不会像今天这样发生改变。这个片子力求表达个人对深圳最自然的感情。”
  说到60 多位被采访者的选择标准,南兆旭说:“一部分是搜寻以往报道和事件中的亲历者,其中不少人都是找了很久、问询多人才找到的;另一部分是我们日常生活积累下来的人脉,他们的个人经历都很有代表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0 06:48 , Processed in 0.07366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