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参阅件]:30年民间记忆:坎坷“流行”路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0 10:1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0年民间记忆:坎坷“流行”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8日  SMG《深度105》

程琳

  SMG《深度105》2008年12月7日播出:坎坷“流行”路,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大家好,欢迎收看电视评论节目《深度105》。继续我们纪念改革开放30年特别节目《30年:民间的记忆》。今天我们的关键词叫"释放"。人啊是一种情感动物,需要情感的寄托,需要释放自己内心的情绪,以适应社会的变化与挑战。而在“极左”时代,这种再正常不过的人性需求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现在,几乎没有一个年轻人不会哼几句流行歌曲,不会到卡拉OK练练歌,发泄一下。但在改革开放之初,流行歌曲的普及也经历了一条坎坷之路。
  (青歌赛流行唱法组比赛实况)
  【解说】2008年3月,第13届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在北京拉开了帷幕。这是中国歌坛最重要的赛事之一。今年的比赛,主办方做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决定,就是把沿用20多年的"通俗唱法",更名为"流行唱法"。现在的人们可能很难想象,二三十年前,流行歌曲的出现,曾经在中国社会引起过轩然大波。
  (黑转)
  【画面】《人民日报》文章--《珍惜孩子的天赋》标题特技
  【解说】1981年1月16日,《人民日报》副刊上,一篇犀利的评论文章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作者对时下儿童歌手模仿成年人的现象,表示痛惜和反对。文章中特别提到,一位13岁的小歌手,因为模仿港台歌星,"浓妆艳抹的装束早已失去了孩子的纯真和质朴",而"带着哭腔"甚至具有"挑逗性"的演唱,更是国内舞台上所少见的。
  (特技强调"港台歌星""浓妆艳抹的装束""哭腔""纯真和质朴"等字眼)
  【采访】原海政歌剧团团长 胡士林:那天我正要安排团里下基层演出,结果,一大早,人家就拿了《人民日报》的那篇文章给我看,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他讲这个女孩13岁,以前学二胡,部队文工团的,我一看,这下出事了,问题大了,除了我们团的程琳,全国还能有第二个人吗?
  【解说】当时,正值农历新年刚过,在北京,家里刚看上黑白电视的人们还在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节的节目。1981年的春节,北京电视台推出了少年歌手程琳的一组演唱录像,在新春假期反复播放,这样的举动在当时的电视荧屏上是非常罕见的,节目的收视率很高,但谁也没有想到,13岁的程琳会因此被推向风口浪尖。
  【采访】歌手 程琳:说这个小孩带有挑逗性在唱歌,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挑逗性。//这篇文章拿给我的时候,我还问别人,什么叫挑逗性。
  ("挑逗性"再强调)
  【解说】很快,《人民日报》的文章引来了更大的震动,甚至连程琳的辅导老师--海政歌剧团作曲付林也受到了影响。
  【采访】付林:压力很大,海军一看这样的话,马上立刻停止(演出)啊,总政部队的有关方面都下了一些指示,既然有影响,尤其像《人民日报》,不管《人民日报》在任何角落上发表一个东西,那都是重磅炸弹。
  【解说】迫于压力,海政歌剧团决定让程琳停止演唱,一切似乎就此告一段落。然而,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谁都不会想到,这场由13岁小歌手引起的风波,日后将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
  (音像店里,记者在货架上挑选着CD)
  【记者出镜1】今天的人们,已经很习惯在音像店里,挑选自己喜爱的流行歌曲CD、卡带。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这样的歌曲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有些人甚至认为它是资产阶级进行"和平演变"的工具,是“污染”社会风气的催化剂;还有些人认为,它是对艺术纯正性的玷污,是音乐垃圾。不过,在更多人的耳朵里,它却是一种久违了的亲切的声音。
  (《西沙组歌》实况)
  【解说】文革中,反映个人情感世界的歌曲几乎绝迹。这是1974年,为庆祝西沙海战胜利而谱写的《西沙组歌》。那时,演出形式大多是三人以上的表演唱,内容多以反映革命斗争为主。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这样的音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
  【采访】《歌曲》杂志编辑 冯世全:那时候对高强尖的东西已经(厌烦),作曲家都有点觉得,认识到,群众不再需要这种(歌曲),更多地需要这种抒情歌曲。《歌曲》登过一个文章叫《生活里也需要抒情》,作家苏叔阳的一篇文章,那时候生活需要抒情。
  (解禁抒情歌曲实况)
  (画面从服装"蓝色海洋"的人流,渐叠至服装多元的人流)
  【解说】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城市中"蓝色的海洋"已经渐渐消退,广播中的歌曲也丰富了起来。随着文艺界的拨乱反正,一批"抒情歌曲"解禁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这样的外国抒情歌曲广受欢迎,中国音乐界出现了新气象。
  【采访】付林:人们在那个年代,特别有点像现在抗震救灾之后,人们特别需求那种心灵的安抚。安抚是什么呢,当你看到一个病人,有病的病人,你总不能见面给他一拳头吧,你总不会见面要呼喊吧,你总得轻轻抚摸,一样的,心灵的安抚。
  (新星音乐会实况)
  【解说】1980年的9月23日,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新星音乐会"上,李谷一、朱逢博、郑绪岚、王洁实、谢莉斯、朱明瑛、苏小明……众多明星云集,这样的阵容几乎囊括了当时中国最受欢迎的歌手。公开售票的第二天,音乐会的门票就被抢购一空,人们蜂拥而至,为的是要聆听新时代的声音。
  (苏小明在"新星音乐会"上演唱《军港之夜》)
  【解说】压轴亮相的是海政歌舞团演员苏小明,她的一曲《军港之夜》很快被广为传唱,红遍大江南北。而在海政歌剧团,团领导也交给了付林一个重要的任务,要在团里挖掘一颗歌唱新星。
  【采访】付林:海政歌舞团出现了苏小明,//她演出是由我们海政的一个轻音乐团伴奏,轻音乐走向了舞台,把架子鼓拿到舞台,海军是第一家。//那么她演唱那么受欢迎,(海政)歌剧团就说我们要推出一个。
  【解说】与抒情歌曲隔绝了十几年的付林,急于释放心中压抑已久的创作热情。他希望自己的新作,能够由一个焕然一新的声音来演绎。很快,付林的目光锁定在二胡小演员程琳身上。
  【采访】歌手 程琳:我老在走廊里唱,你时不时就会听到一个小朋友,在走廊里,在打饭的时候,在练功的时候,什么时候都有一个小歌唱家在唱歌。后来我们的一个团长,还有当时的付林老师,就说这个小声音其实唱得很好,很有乐感,那个时候刚刚改革开放,苏小明大姐姐在唱歌,唱《军港之夜》,说小程琳唱也很好啊。
  【解说】程琳出生在河南洛阳的一个艺术家庭,有着很好的音乐天赋。1978年,年仅11岁的程琳被海政歌剧团破格录取。虽然她的身份是二胡演员,但是在歌唱上所表现出的才能让付林感到异常兴奋。付林很快为程琳写出了至今仍脍炙人口的歌曲《小锣号》。
  【采访】付林:一个是年纪,十三岁,你总不能让她唱爱情歌曲,邓丽君大量的是爱情歌曲,说一个也不能唱;第二个,我们又是海军,海军找一点海洋的符号,当然我就想到《小螺号》这个符号。//没有那么多深的内容,就是盼望爸爸回来,小螺号,嘀嘀嗒嗒地吹,一种形象的语言。
  【解说】也正是这首歌,让年仅13岁的程琳继苏小明之后,一夜成名。
  【采访】歌手 程琳:结果一上台就一发不可收拾,第一次上台的时候,大家鼓掌把我吓了一跳,因为我刚一张嘴,小螺号,大家就在底下鼓掌。我还没有这样的精神准备,就觉得,是大家特别喜欢这首歌。
  【采访】《歌曲》杂志编辑 冯世全:一次在工人体育馆里面演出。//一万多观众都到齐了,演出了程琳还没有来呢,别的都唱完了。//就等着看她的《小螺号》,她来不了,好紧张,那一万多人,在那个体育馆里面跺跺脚或者扔几个瓶下来可不得了,程琳不来,就看着程琳来了,好紧张的,公安局的什么全来了。
  【解说】传统的军旅歌曲,大多是进行曲,旋律雄壮刚健,节奏坚定有力。《小螺号》和《军港之夜》却反其道而行之,这在当时是一件很新鲜的事。特别是小程琳,声音甜美,情感细腻,而且完全用真声演唱。
  【采访】歌手 程琳:当时唱歌的时候,那种真情的流露,不是技巧地去展示。因为那时候你想,在舞台上有很多唱民歌的,有很多歌剧演员,有很多唱歌的,他们并不是能一下子就抓住观众,再有那个时候没有流行歌曲,所以在大家听了很多这种歌剧、民歌,但是听流行歌曲,一个小女孩在这儿唱流行歌,所以大家没有听过,所以觉得非常新鲜。
  【解说】《小螺号》走红之际,港台流行歌曲也逐渐进入内地。人们很自然地把《小螺号》与港台歌曲相比较,未来的风波与争议由此开始酝酿。
  (棚内出镜,坐在老式录音机边,手中拿一盘邓丽君的磁带)
  【记者出镜2】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与流行歌曲同样新鲜的还有这种卡带录音机。伴随着经济的改革开放,它和其他的海外家电产品一起涌入中国,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收音机、大喇叭,从此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地位,有了这盘盒带,我们可以自己决定听什么。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甜美的声音飘过海峡,开始在年轻人中间悄悄流传开来。(说完打开录音机,放磁带,出邓丽君的音乐,镜头推上去)
  (接上面邓丽君的音乐)
  【解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港台流行歌曲一直是地下流传,没有正式引进,大多是从南方沿海城市民间流传进来的。在这些港台歌手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台湾歌手邓丽君。
  【采访】《人民音乐》副主编 金兆钧:010508前所未有的声音,就觉得那么美,我估计25岁以上,没有一个人不爱听邓丽君的,包括老头老太太,只要他听了。当时实在没有听过这么完美的声音,//在当时她就是一个,所谓叫石破天惊的听觉体验,谁都逃不过那第一次听,包括我都是一样。
  【解说】很多人用空白磁带翻录这些曲子,1979年12月1日的《北京音乐报》这样写道:"目前广州已进口了二十万部录音机,……到处都可以听到国外和港澳的轻音乐与流行歌曲。有的还开设了街头茶座,卖票喝茶听音乐……甚至北京街头也有出售油印小册子'香港歌星×××歌曲集'的……"
  与不少年轻人一样,程琳也是邓丽君的忠实歌迷,在自己的第一首歌曲《小螺号》里,她就学习了邓丽君的唱法。喜欢程琳的人,甚至给她起了一个外号--"小邓丽君"。
  【采访】程琳:可能我们的嗓音条件有一点点的像,我还跟邓丽君通过电话,还通过信,通过一个朋友,他说,你给邓丽君写封信,我转给她,我说好,我写。邓丽君大姐姐,我们都很喜欢你,我希望你到中国来,我能跟你同台演出,她还给我回了一封信,这些信在香港都发表过,当时挺轰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20 10:12:37 | 只看该作者
【解说】但是,几乎在同时批判和反对的声音也出现了。有人把港台流行歌曲称作"黄色歌曲"、"靡靡之音"。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的机关刊物,《人民音乐》杂志还专门出版了一本小册子,教人怎么鉴别"黄色歌曲"。1980年3月,《北京晚报》发表署名为"玄声"的文章《时下流行歌曲浅议》,文中提到:"这种歌曲不是爱情至上,就是个人享乐,不是卿卿我我,就是无病呻吟。这种轻佻、造作、庸俗的音乐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类似批评流行歌曲的文章,在当时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声势,而1981年1月16日《人民日报》的批评文章更具威慑力。  【采访】《人民音乐》副主编 金兆钧:那些批判的老同志们,他们很清楚这个东西的源头就是三四十年代的,早期的中国的流行音乐,而那个他们认为深恶痛绝的,在历史上一直也是否认的,就是要么叫靡靡之音,要么叫黄色歌曲,所以这种东西他们肯定是要坚决反对。
  【解说】知名度越来越高的程琳也身不由己地卷入了这场争议。虽然《小螺号》的歌词内容没有问题,但她模仿港台歌手的唱法,还是招来了批评。(各种评论的特效叠加)《人民日报》的批评文章发表后,程琳不再被允许公开演唱。巧的是,她的难友还有前辈苏小明,《军港之夜》也遭到了批评,原因是歌中唱道"让我们的士兵好好睡觉",有人批评这是在"涣散军心",士兵睡觉了,谁来保卫我们的祖国呢?
  小程琳又做回了老本行--二胡演员,不过就在几乎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为她说话。
  【采访】著名歌唱家 李谷一:(程琳)她那个时候才十二岁,我曾经被她的歌声感动得都流眼泪了,我觉得唱得很好,非常好。//觉得这个孩子非常有前途,后来就帮她说话,帮她呼吁,找一些报纸,工人日报,人民日报,找一些报纸,帮她去写文章。
  【解说】事实上,当时的李谷一也正因为歌曲《乡恋》遭受类似的批判。和程琳、苏小明一样,围绕这三人的争议都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演唱运用了"气声",有了"流行"的味道。
  (歌曲《乡恋》实况)
  【采访】著名歌唱家 李谷一:大家当时批我这个气声,就觉得好像这个气声也是黄色的,也是资产阶级的。//太抒情了,小资情调的了,资产阶级的了,不是革命的了,觉得歌曲不能唱得这么美,歌曲不能唱得这么甜。
  【解说】尽管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使得这些开风气之先的歌曲一度无法在公开场合演唱,但是对于喜爱它们的广大民众来说,这种音乐形式却从未销声匿迹,就连海政歌剧团有时也忍不住让程琳偷偷地上场。
  【采访】付林:偶尔之间,悄悄地看,没有多少人,今天战士不多,你唱一首歌,才演唱,偷偷地演唱,处于地下,很好的一个歌唱形式变成了一个地下音乐。
  【采访】《人民音乐》副主编 乐评人 金兆钧:那些舆论对青年没有多大影响,小青年那时候也不是看着报纸去唱歌的。他们只听了,喜欢了,自个儿有钱了,当时我印象很深的,就是他们带着蛤蟆镜,留着长头发,穿着大喇叭裤,提着录音机,就跟着唱跟着玩儿,大街上招摇过市的,这就是一个新的时代来临的时候吧,当然我们今天看着时尚无所谓了,那时候一条裤子,一件上衣都能引发巨大争论的时代。
  (首届春晚李谷一演唱《乡恋》)
  【解说】1983年除夕,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上,饱受争议的《乡恋》终于解禁了,这让许多歌手看到了希望。这一年,15岁的程琳顶着压力复出了。她出版了两盒专辑,《小螺号》和《童年的小摇车》。程琳的专辑很快销售一空,但也正是因为这两盒专辑,再次把程琳推上了风口浪尖。
  【采访】付林:1983年批判主要是一些音乐周报,北京日报等等,有些题目就是,我看都不太愿意看,叫俗不可耐的《小螺号》又吹响了,诸如此类的东西,她的老师怎么、怎么的,误导她,诸有此类的东西,//另外,错误的原因主要是程琳录音,为什么不向领导报告。
  【采访】原海政歌剧团团长 胡士林:程琳其实那时候就变成一个"烫手山芋",捂在手里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团里面也无所适从,还能不能用她,谁也说不上。
  【解说】这一次的情况比两年前更严重,连海政歌剧团也被勒令解散,老师付林受到严重警告处分,程琳自己更是无法在部队立足。到底该何去何从?在最后一次南下演出的火车上,彷徨中的程琳巧遇了东方歌舞团的团长王昆。
  【采访】程琳:我应该说在我的生命当中,我要感谢有几个大的艺术家,一个是李谷一老师,一个是王昆老师。
  【采访】时任东方歌舞团团长 著名歌唱家 王昆:程琳是一个很好的苗子,她声音很有魅力,另外就是她乐感很好,拉二胡的。那个时候,海政不让她演,她倍受打击,我碰见她了,听见她唱,我觉得她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歌手。
  【解说】王昆是德高望重的女高音歌唱家,主演过歌剧《白毛女》和音乐史诗《东方红》。而王昆领导的东方歌舞团,是国家对外交流的主要艺术团体,从改革开放初期就广泛接触到了国外的艺术样式,也正因为如此,东方歌舞团在对流行歌曲的包容度走在了整个演艺界的前面。
  【采访】时任东方歌舞团团长 著名歌唱家 王昆:1978年,我带一个团到新加坡、泰国和香港去访问,//我看见他们唱的歌,而且他们在歌厅里唱的歌,跟观众很近,自然是他们那种社会,那种制度的产物,但你不能不承认,他非常,跟观众很结合,而且他最重要的,他跟观众有交流,不像我们长期以来,我们的艺术,我们老是说我们的艺术是给人民看的,但是很少有交流。
  【解说】通过王昆的努力,1984年程琳从海政调入了东方歌舞团。在那里,程琳开启了她音乐生涯的新阶段,她相继推出了《熊猫咪咪》、《新鞋子 旧鞋子》、《趁你还年轻》等一批广为流传的歌曲。这时的程琳已逐渐摆脱了邓丽君的影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程琳演唱实况)
  【记者出镜3】我们很难说,对流行歌曲的认可到底是在什么时候,由哪一件事开始的。不过,内地原创流行音乐真正登堂入室,应该是在1986年。我现在所在的是首都体育馆,1986年5月,百名歌星在这里举行的具有轰动效应的演出,大声宣告了中国流行乐时代的正式到来。
  (《让世界充满爱》实况)
  【解说】1986年,正值国际和平年,围绕这个主题, 5月份中国流行音乐界组织了一场百名歌星演唱会,几乎囊括了当时中国的一线歌手,群星合唱的《让世界充满爱》更令无数人感动。这场音乐会的推出,标志着内地流行音乐创作群的崛起,流行音乐的社会影响力已势不可挡。
  (晚会实况)
  【解说】也是在1986年,在第二届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上,出现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化。大赛在传统的美声和民族唱法之外,新增了通俗唱法的比赛,把通俗唱法纳入了正规声乐比赛的范畴。李谷一、付林、金兆钧等都曾受到邀请,担当比赛的评委,
  【采访】《人民音乐》副主编 乐评人 金兆钧:当时不叫流行,因为避免流行这个词儿,还引起好多历史上的纠纷,这是当时一位老先生作为权宜之计,那我们就叫通俗吧,通俗唱法取得了一席之地,进入了中央媒体了,它实际上等于是进入了主流,完全进入了主流社会了。
  【解说】无论是叫通俗还是流行,80年代中期以后,渐渐的这些歌曲都已不再被称为"靡靡之音"、"黄色歌曲"。
  【采访】《人民音乐》副主编 乐评人 金兆钧:我记得当时1987年,要召开一次全国的流行音乐研讨会,当时大家能够,算是很心平气和地来研讨通俗音乐。//用当时的话来说,它正成为我们社会主义音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算是带一点官方性的结论。
  (《信天游》实况)
  【解说】1988年,程琳以一曲《信天游》开启了中国流行音乐的"西北风"时代。但此后不久,她悄然出国,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也是在这个时候,卡拉ok在流行音乐的催生下出现,普通民众在欣赏之余,还获得了自我释放的机会。
  【采访】《人民音乐》副主编 乐评人 金兆钧:我清清楚楚记得,北京的第一家卡拉OK是在(1989年)6月2号晚上开张的,我们都去了。//那个东西来得也非常凶猛,反正是半年下来北京就变成了八九十家。//中国人几乎是,自个儿都想唱歌,用这么一个托儿,五音不全的,还是真正有点能耐的,都愿意有这么一个途径,当然作为社交上它也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地点】钱柜
  【记者出镜4】可以说,没有流行音乐,就没有卡拉OK这种大众娱乐方式。在这里引吭高歌的年轻人或许不能想象,他们最喜爱的歌曲类型,竟然也经历了这么多的波折。音乐是再真实不过的历史,对流行音乐的认可,无疑是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种体现。今天,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人们释放自我、表现个性的主流载体,成为改革时代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而在今年的央视青歌赛上,沿用多年的通俗唱法更名为流行唱法,这或许是一路坎坷之后对流行音乐的最好正名。
  编导:李丹
  摄像:李会杰、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9 13:17 , Processed in 0.09920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