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余光中:《乡愁》与校园文学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8 08:3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余光中:《乡愁》与校园文学
2011-7-16
  余光中 新华社资料图片     台湾诗人余光中日前到广西南宁讲学,并出席第三届全国校园文学研讨会开幕式。     ●“不可看轻优美的中文”     11月11日上午9时许,余光中登上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会议厅的讲坛。一头银发,使余先生平添了几分仙风道骨。
    在朗诵《乡愁》时,余先生说:“《乡愁》这张名片太大了,把我都遮住了!”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余先生再次告诫国人:“不可忘掉优美的中文,好的文化传统一定要保留,加以发扬、修正。”
    针对目前国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视英语甚于母语的现象,余光中认为,“我们的中文是不朽的,是永远年轻的”,中国要发展,与世界接轨,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掌握外文很重要。“我到许多大学讲学,看到很多学生一大早起来读英文,这种精神可嘉,但我们不能忽略自己的母语中文。中文有好几千年的历史,英文不过一千多年。”     有人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文言文会被废掉,余先生说:“文言文不可能从中文里绝迹,我们天天都在用,比如成语就是改变身份留下来的文言文。为什么我们说‘张三李四’,不说‘李四张三’?因为我们的耳朵要听悦耳之声,平仄协调,中文有个基本美学:简洁、对仗、铿锵,几千个成语是经几千年使用流传下来的。中华文化是一个大的圆,圆心无所不在,圆周无处不可寻,承载中华文明,中文非常重要。所以不要看轻我们的中文,我们的文化传统不是博物馆的文物,优美的中文一定不可忘掉,尤其是作家、诗人,更要让自己的笔下释放出流畅、美丽的中文。”     ●写诗者要认识两种传统文化     余光中驰骋文坛至今已逾半世纪,涉猎广泛,他将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创作的“四度空间”。谈及诗歌与音乐的关系,他信手拈来古今中外的人物故事:“很多英雄人物紧要关头变成了诗人,项羽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他吟唱‘力拔山兮气盖世’;刘邦回到故乡,他击筑而唱《大风歌》。英雄没有诗,未免太寂寞了。”     阐述中国传统与西方传统里诗与音乐的关系,余光中认为“诗与音乐同源,诗可变歌,也可以诗入乐。”对于校园文学的实践者,余先生希望他们了解、认识两种文化传统:《诗经》以来的古典文学传统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的新文学传统,“对古典的,当代的,外国的文学多了解,并时常将自己写的作品和前人的,名家的相比较,创作出杰作、佳作。”     谈诗论乐之后,余光中站了起来,抑扬顿挫地朗诵了近30分钟,把听讲者带进了他悠远、辽阔、深沉的诗歌世界中。余先生所选的诗很有意思,《漓江》是5年前阳朔之行两年后创作的;《寻李白》《嬉李白》是从他众多写给古人的诗中挑选的,朗诵时余先生一唱三吟,极有“诗仙”之风。英语系科班出身,长期教英语,余光中又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两首英文诗。最后,余光中请所有听讲者和他“合奏”了一首《民歌》。余光中说,这首诗写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永远旺盛、永远不朽”,“我的周身血脉都在唱,将来我的血不唱了,一定还有其他的中华儿女在唱,无论你的血型是O型还是A型,你还是要唱这首中华民族之歌。”全场听众应和着余先生,合诵这首气势壮阔的《民歌》。     ●《乡愁》与校园文学     诗朗诵完了,但大家并没有听到那首著名的《乡愁》,一位听众说:“您的《乡愁》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您此刻有没有乡愁?我们很想听您朗诵!”余光中微微一笑说:“我写过将近1000首诗,很多人可能就读过《乡愁》。30多年前写这首诗我只用了20分钟,但从我离开大陆后,这种思乡的感觉在我心里已经有20多年。这首诗变成了我的名片,但这张名片太大了,把我遮住了,见诗不见人。可能有人误会这首诗,有的人念得很悲壮,有的念得很凄厉。其实,诗里只有淡淡的哀愁,有时朗诵诗歌不能太过分,节制一点反而好一点。”最后,余先生还是深情地朗诵了这首《乡愁》。     谈到校园文学的发展,余光中追述了自己的中学时代。抗日战争期间,余先生在重庆度过了6年的中学时光,“高中的国文和英文老师非常好,对我很有启发,我以后无论是写诗、散文,还是翻译,写评论,都与中学时受到的启发有很大关系。许多名家是在校园时期得到了文学的滋润和启发,以后才进一步成名成家的,校园文学对于未来的准作家,是很有帮助的。”     下午,余光中应邀到全国百强中学之一南宁二中,面对排成长队的学子,余先生逐一签名,并微笑着与他们合影。“中学生很可爱,在台湾我在十几个中学做过讲演,我很想教中学的,但资格太高了。”余光中幽默的话语,拉近了他与学子之间的距离。余光中勉励同学们,“要珍惜中学时代,高中是学问的上游,上游清则下游畅。要尽量把中文学好,古文、白话文,名著要多看一点,先学写一些踏实的抒情诗、写景诗或小品文,要勇于按自己的理想去写作。”
(蔡立梅)新华社专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8-13 22:52 , Processed in 0.10381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