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月刊》及其它——王小庆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01:4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月刊》及其它——王小庆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f6bd650100e1kk.html###
前些日子,吴法源和林茶居两先生分别寄来几册他们新近推出的《教师月刊》杂志。我晓得,这杂志虽有“大夏书系”撑腰,但要整出来,其中的艰辛与焦灼非寻常人可以想象,而他们此刻最需要的,恐怕正是读者。于是,我便花了些时间,认真地读了,一则表示敬意,另外,也想习得他们的作风和精神,好为自己的做教师找到一种鞭策力。
大约对于杂志而言,能立足或可称之为“特色”者,无非两样东西:其一是栏目的设置,其二是文章的力度。栏目的设置,应当透露编辑们对于该杂志所包含领域的基本看法,也有他们隐蔽在文字背后的观念与理想;而文章的力度,却是他们无法预料的,却可以期盼。因此杂志的难,是不仅要有编者的视野与决心,更需要附和者的声音。
《教师月刊》杂志的栏目,估计是随时变换的。但从其目录页中的“致作者、读者”启示中,可以发现,它将自身定位为教师生活的贴切者。因此不仅关乎教师的职业细节,也关乎他们的外围琐事如职场、起居之类。有意思的是,他们要征用的稿件,须“非论文”、“非总结”,这不啻是对现行文字八股的一种嘲讽罢!
但要真正将文字八股从杂志中剔除出去,到底不简单。因为文字的八股,不仅是文字的写作方式,也有在文字中偷偷藏匿的主义和作风。在第一期中,《关注》被置于了杂志首要位置,大意是对中小学教育界中的名师所作的访谈。这与普通的教师而言,确乎有着“引领”或“启迪”的作用,因为其中的名师(张思明、窦桂梅、华应龙、程红兵、李镇西等),大多走了条从有名字到有名气的路,靠了他们的意志力,成了当红的“权贵”。这些名师的选择,大致出于编辑者的教师成长理念,却又不经意中带有了对教育话语霸权者的趋同。因此,我更喜普通教师眼中的名师(“他们心目中的优秀教师”),因为从这些朴素的文字中,我们更可以发觉名师的力量的渗透。
当然,生活在名师阴影下,对教师而言,有时候是一种激励,有时候却又是种压抑。关乎教师生活的杂志,需要排解他们因为教育而引起的窒息。从这个角度看,本期好些文章,便似乎让教师好好地喘了口气。《师道》中有一篇《“儿童心目中的好老师”及其启示》,非常的有意思。它不需要教师的“反思”,仅仅用孩子的图画(杂志中有彩图插页),便清清楚楚地点明了“基于儿童”的教师形象了。许多时候,我们总设想教育该是怎样的,却总不愿设想孩子是如何设想教育的。反思教育,正要你去思考儿童,这在蓝冰丫头的《90后》一诗中,也可以分明观察到的。王木春老师的《当我朝他踢出愤怒的一脚……》被认为是篇“忏悔录”,在我看来,毋宁是教师的一种心理发泄。教师也是人,他在教师生涯中的自尊,往往被置于了“师道”的道德框架之中,但偶尔的抗争以及抗争引起的对儿童的伤害,又反过来深深地伤害到了自己。因此,写作这样的文字,确实可以使他自己得到“净化”。这就是文字带给人的好处。
老实说,虽然我明白一种杂志在开办之初,一定有它的许多难处,譬如资金问题、譬如阅读者问题,最关键的,恐怕是稿源问题,但只要看看《教师月刊》所希冀的稿件要求,我们仍不免要激动一番:因为这样的杂志,仿佛为教师提供了类似俱乐部一样的场所:你可以在其中大谈或小谈教育,你也可以用你的记忆和情感交友,最可期待的,是你可以用你的文字获得一种认同,彰显一种理想。因此,做一下“广告”,大约未尝不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8-17 13:38 , Processed in 0.09375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