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童年的秘密在哪里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 19:5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童年的秘密在哪里
――《童年的秘密》读后/陈弋
http://blog.cersp.com/53701/1323813.aspx
  轻轻合上书,心里还是意犹未尽。不断被感动,不断引起思索,不断有收获也不断产生困惑。好像还没有哪本书的阅读能引起如此多的感受。
  (一)由雪孩子和小兔子想到的
  当然,也有更多的困惑在这本书上找到了启示和答案。或许说找到了答案的影子。比如说上周教学的童话故事《雪孩子》一课引发了我许多思考和困惑。记得小时候就是看着这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产的动画片长大的。每每回忆起就倍感亲切和温暖,有许多场景和画面至今仍印在脑海。伴随着优美的乐曲,雪孩子牵着小兔的手穿过田野和森林,在雪地上奔跑,欢快地舞蹈和歌唱。最后,在大火中救出白兔的雪孩子却化了,变成了一朵很美的白云。每当看到这儿总是感动得落泪。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这些可爱又感人的动画片是真善美的化身,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起到启迪教化的作用。
  那么,今天这篇课文也一定能得到孩子们的喜爱吧。刚开始学习孩子们就兴趣盎然。当学到“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我故计重演用上了激将法:雪孩子不知道自己会化吧?明知会化还去救人,雪孩子真是太傻了吧?小家伙们果然纷纷中计群情激昂:“雪孩子不傻,它是舍己救人呀!”“雪孩子是小兔的好朋友,为了救朋友它顾不了那么多了。”“兔妈妈造出了雪孩子,雪孩子懂得报恩。”张凌杰小朋友的答案却让人吃惊:雪孩子本来就要救小兔,反正哪怕不救,到了春天,天气热了雪孩子自己也就化了。孩子的回答让我心态复杂。不得不佩服小家伙脑筋转得快。但是该怎样引导呢?正想说话,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赞成张凌杰的看法,雪人只能活一个冬天,小兔的命却很长。雪人化了还可以再堆嘛,可小兔死了就活不过来了。这下孩子们炸开了锅,纷纷拥护表示赞成。呀!这么自私的想法!不可思议,才一年级的孩子呀!我不禁激动起来也加入讨论队伍:“难道雪人的生命就不如小兔重要吗?”“只有一个冬天的生命那么短暂,难道不是更宝贵吗?”
   一连两个问题的抛出,让孩子们也暂时安静了下来。我也冷静下来。童话故事让“雪”变成了“人”赋予了“人”的美好情感与生命。可是,在孩子们的眼中雪孩子不是活生生的人,而只是一堆冰冷的雪呀!我们先撇开不去探究童话课文该如何教,这样理智与冷静似乎不是一年级孩子所拥有的。更让我感到不安的是当我创设情境:假如雪孩子没有救出小兔,兔妈妈回来后找不着小兔心情会怎样?五个回答问题的孩子中居然有三个的答案是:兔妈妈忍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自杀了。有一个孩子还说兔妈妈这样就可以和小兔在天上相见了。让人哭笑不得。这样的答案让我感到寒冷。想到现在因为各种压力而放弃生命的人群,是谁让孩子的脑海里有这样可怕的答案呢?
  我也不知道这样的问题是否有探究的意义。蒙台梭利给了我勇气:“一件细小的琐事有时会开辟一个新的和无止境的领域。从本质上说,人是一个开拓者,只有通过对似乎是毫无意义的细节的发现,他才能前进。”
 和我们学校的顾问方忍校长谈到我的困惑,同样是《雪孩子》,儿时的我常常感动得流泪,是现在的孩子心肠坚硬了吗?同样是《雪孩子》一课的教学,在中心校教学时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回答,那么是一般校的孩子难道更加冷静与理智?方忍校长说:这些孩子生存的家庭环境不同,受到父母的影响也不同。一般校的孩子他们的现实生活所遭遇到艰难一定比那些条件好的学校孩子多得多。那些挣扎在社会底层的父母无意中总会把生活的艰难和痛苦传递给孩子。当我读到《童年秘密》这一段对此有了初步的了解:“心理分析最惊人的一个发现是,精神病可能起源于婴儿期。从潜意识中所唤起的一些被遗忘的事情表明,儿童是尚未被认识到的痛苦遭遇的牺牲品。”
  儿童纯洁心理状态的创伤是由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成人压抑儿童的自发活动造成的;通常跟儿童影响最大的成人,即儿童的母亲有关。”
  “我们对心理分析的探究应该具体地区分两种层次。其中之一比较肤浅……但还有另一种必须不时探索的更深的层次,也就是童年的记忆层次…….”
  当我从一所工作了十几年条件优越的中心校转到这所所谓的“一般校”让我越来越深切感受到“保卫童年”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大家所说的:生活条件更好的孩子看起来总是更傻一些。现在才发现这种“傻”才是一种福气呀。
  就像今天教育局下达的一个统计任务又一次深深地让我感到震撼。学校三分之一的孩子生活在农民工家庭。一个四十多人数的班级这样的学生有十几个。他们的父母大多的职业是酒楼服务员,店铺的搬运工,还有修自行车的,卖菜的,扫马路的,送快餐的,甚至还有捡破烂的。听着孩子们用低低的声音说着父母和家庭情况,我真是感到揪心。这些可爱的孩子,我们常常抱怨他们学习差纪律差让老师头痛不已,父母不配合学校的教育,学习成绩抓不上。可是我们是否问问自己为这些孩子到底付出了什么帮助了什么?我们是否能够通过教师的努力让孩子在校园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教师的角色是否也能像父母一样,善待每一个孩子,唤回孩子童年更多的欢乐呢?
  或许就是在这样一所小校,就是面对这样一群孩子,我应该开始一种全新的播种与耕种。就像蒙台梭利所说的那样:我开始了我的工作,就像一个拒绝好种子的农夫,但他得到了一块肥沃的土地并把种子撒在其中。结果是相反的。我一挖泥块就发现了金子,而不是粮食:这泥土隐藏了珍宝。我就像手持神灯的阿拉丁,但并不知道这就是打开隐藏珍宝的钥匙。至少我为这些儿童所做的工作带给我一连串的惊叹。
  (二)困惑与思考
  由于读得不够仔细,思考不够深入,所以会有许多困惑。我们知道读书需要不断地返回到生活和教育的现实情境中进行对照及反思。记得上次月谈时我谈及女儿的教育问题,觉得玩具和游戏是儿童最好的伙伴,也是开发儿童智力的最佳途径。然而在本书的127页谈及玩具的时候却是这么说的:“我认识到,在儿童的生活中,游戏也许只是其中的很小的一部份,由于没有更好的事情要干儿童才去玩的。”“如果强迫他们长时间从事这种游戏,他们就会感到痛苦。”而据我所知“儿童之家”的玩具最多。福州市的蒙式实验班在购买器材时候最头疼。因为要订购大量的昂贵的玩具和学具作为辅助材料。
  类似的困惑还有很多。比如在“奖励和惩罚”中所谈到的“儿童经常拒绝奖励。这标志着在尊严感的意识方面的一种觉醒,而在这之前并不存在。”不知这儿的“儿童”指的是什么年龄段。因为长期教低年级,我知道奖励对于儿童的诱惑力有多大。卡通贴纸,小红花,动物印章,好吃的糖果。老师一口一个的“喜欢你”“你真棒”但是如果把这些物质奖励语言奖励放到高年级使用将会成为笑话。同样的当看到p135页书写与阅读时这一块时我也有同样的感受。书上是这样描写的“在这以前,我们曾经收到一些插图精美的书籍,但现在我们把这些书发给这些儿童时,他们是很冷淡地接受下来。不错,这些书中有精美的图片,但现在这些东西只会使他们分心,使他们不能全神贯注……他们要写字而不是要看图片。”而我们知道年龄越小的孩子,精美的插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有利于帮助他们形象生动地理解语言文字。所以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文都配有大量的插图和看图学问。但是到了高年级就不一样,抽象思维逐渐代替了形象思维,这时过多的配图将影响孩子想象和思考。
  还有许多书中所倡导的理想在中国现实的教育土壤上是无法开花结果的。比如“这个新的教育体系被广泛地讨论,特别是涉及到儿童和成人角色的颠倒――教师没有桌子,没有权威,几乎没有教学,而儿童是活动的中心,可以自由随意地到处走动,选择他自己的作业。”又比如蒙式教育倡导取消考试,取消年段的划分等等。前些天还到一所市属学校参观考察。校长还谈到只要高考的指挥棒还在应试教育才是硬道理,我们要真正为孩子的将来负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真是令人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4 14:19 , Processed in 0.08611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