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也,错也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05:3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非也,错也/品华
  参加工作这么多年,一直在中、高年段的数学教学中摸爬,对于低年段的数学是充满恐惧的。想象中低年级学生年幼无知,说什么也不听懂,不好招呼,不听使唤,一刻也坐不住,不像高年级学生一个动作就能明心,一个眼色就能会意,记得有一次听一位老师在一年级上课,老师上着、上着后面的学生凳子“轰隆”一声倒了,不一会两个学生打起来了,弄得上课的老师面红耳赤下不了台,坐在后面的我不禁捏冷汗,庆幸好在我不带一年级。还有我一直以为一年级的知识内容过于浅显,没有嚼劲,简简单单的“10以内的加减法”要上十天半月,太简单知识没法讲理,时间难打发。
  今天有幸连续听了两节同课异构的《整十数的加减》,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低年级学生真的坐不住么?非也。
  走进周静芬老师的课堂,见一个个小家伙们坐姿优美,精神十足,可不到五分钟,小家伙们就稳不住了,望着老师手上的卡片大喊:“60”、“10”……还有大叫:“我来”“我”……教室乱了起来。我心里嘀咕:小家伙!好不几分钟,看周老师如何对付?见周老师摆出一幅很生气的样子,将手中的卡片藏到背后,很委屈的说:“我要请坐姿最美的人和我玩。”老师的话声刚落,小可爱们精神抖擞、威然坐正望着自己的老师。老师简单地耍一个“小性子”、短短的几句话,化险为夷,令人佩服。
  印像最深的是:个子本身很高的周老师站在一尺高的讲台上没有半点威严,像个小孩子和学生“斗智斗勇”。
  “刚才是我出题考你们,现C在C谁C来出题考考周老师?”老师拿腔拿调地向学生发出挑战。
  “30加40等于多少?”学生兴奋的问道。
  周老师在讲台上踱着小步,假装思索,很不自信地回答:“我想,我想3个十加上4个十等于7个十,所以是70是对吗?老师!”教室里顿时乐开了花,我看到提问的学生窃喜,一定是为自己的差点把老师考住而高兴呢?
  另一位学生情绪高昂,一边出题一边说:“我要出个更难的,40加60等于多少?”
  周老师故作惊讶地:“啊!……嗯,我想应该是100吧?对不对?小老师!”
  “对了”全班学生欢呼。
  “那为什么没有给周老师掌声!”看看周老师像不像一个小孩?尽然向学生索要掌声?教室孩子们掌声一片,为他们的老师能做对题而贺彩!我在心里也在为周老师鼓掌,为她的孩子气!
  整个四十分课堂教学,我看到是学生是学生活而不乱地,有序地随着“孩子王”玩完一个游戏又一个游戏,完成一个知识点又一个知识点,没有喧闹,没有坐立不安,我分明看到写在学生脸上花一样的笑容,这就是教育的成功!
  低年级教学知识真的很简单么?错也。
  黄老师和我一样长期带高年级数学,才下来带一年级数学想必是诸多不适应,会不会短短数十分钟就将教学内容完成,而后面无所事事困呢?这样的情形我是见过的,前不久一位老师试教,二十几分钟就将内容上完了,敷衍一阵子后,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提前下课了。走进黄老师的教室我的猜想立马遭到否定。黄老师对教看似浅显的教材处理并非简单。
  对于教材的情景图,黄老师这样问学生: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一语说完,学生问题多多,“我想知道有多少个果子?”“我知道一盘有十个果子,我问小兔和小猴共有多少个果子?”“小刺猬拿了多少果子?”……学生思维开了花,老师不失时机的,将情景图编成一个小故事:秋天到了,小白兔采了20个果子,小猴子采了30个果子,他们一共采到了多少个果子?更为精彩的是对于二幅情境图的理解:秋天里动物们采到50个果子,小刺猬想拿10个果子孝尽他的妈妈,可是没有东西装,怎么办呢?小刺猬在果盘里打了一个滚,带走了10个,那现在还有多少个果子?让学生从情境图来寻找数学信息,用得到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小刺猬“孝尽妈妈”和利用身体特征在“果盘里打滚地”的情境,充满童趣,难怪坐在我旁边听课的周荣波教师赞不绝口的说:这幅情境图只有黄老师读懂了,且运用得最有价值和趣味性。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忽视很多细节,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于是就会这样想:一幅图直观明了,一目了然,还用观察吗?直接问图上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拿走10个,还剩几个?从而没有把握住其间蕴藏的知识和情趣,失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的大好时机。
  还有一处是黄老师对于“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的知识解读,很多老师是简单让学生认识:在算式里加号、减号的前面和后面的数,还有他们想加或想差的得数各叫什么?然后换一个算式再认识认识他们的名称加以巩固,黄老师则是在认识部分的名称加以运用,口头出了几道相关的文字题,我以为认为这样的处理非常好,既巩固了名称也为后面的应用题的学习作了铺垫,教师真正做到用活教材,瞻前顾后。试想我们在解读教学知识时,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结合起来看,低年级教学知识真的还简单吗?还是我们解读教材能力简单呢?
  听完这样同课异构,异彩纷呈的两节课,我忽然明白,我之所以如此惧怕低年级教学,并非学生幼稚,还是自己能力所不及也,如果我能蹲下身来,如周静芬老师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如黄老师一样慎对教材,其惧何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0 09:27 , Processed in 0.07514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