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其大略”与“务于精熟”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5 12:3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观其大略”与“务于精熟”
                 文|灌木丛 陶渊明的“不求甚解”与诸葛亮的“观其大略”,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理解,就是史老师所说的宏观把握;元孟石三人的“务于精熟”、朱熹的“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与苏轼的“一意求之”,正是史老师所谓的微观品味。这种精读的方法,古人多有提倡,如苏轼在《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中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卷五》中也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宏观把握”与“微观品味”兼顾的阅读原则是读书人的经验之谈,符合新课标的“对话”精神,也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我们认知一件事情,当然也包括读书,总是先有整体,然后才是部分,整体是部分之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就像盖房子一样,打好地基之后,首先要把房子的框架建好,然后再添砖加瓦,最后装饰美观。
史老师提到的这一原则,让我想到宗白华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中所说的“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画家画山水,并非如常人站在平地上在一个固定的地点,仰首看山;而是用心灵的眼,笼罩全景,从全体来看部分,“以大观小”。”这以大观小之法,就是站在整体的高度上看部分,是古代画家画画的心得之语,这种理论与史老师的阅读教学原则是相通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在这里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如果我们把它当作是阅读的方法,这与史老师的阅读教学原则是也相通的。“出乎其外”,是说,读书要跳出来,要有大局观,要站在一个高度去俯瞰整本书或整篇文章;“入乎其中”,是说,读书要有微观意识,要投进入,把自己代入书中,去披文入情,去领略思想之美,语言之美,结构之美。既要出,还要入,“出”让阅读有了高度,而“入”让阅读有了深度。只出不入,就会脱离文本空谈,只入不出,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进入“寻章摘句”的误区,这是阅读教学的流弊,也是为史老师在书中所批判的。
反思平时的阅读教学,再观照史老师的观点,所得大焉。我教初四,每年接受一批新学生,我的心里都不是滋味。阅读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我以为是透过文字,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吧。而这,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都达不到。问题的根源在哪?教师还没等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整篇文章,就迫不及待地赏析语言,分析形象,把握情感,殊不知,学生囫囵吞枣,对文章是一知半解,最后只是模模糊糊记住了一个结论,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怎么提高!
新课标对阅读提的要求是每分钟不低于500字。而实际上,学生的阅读速度堪忧。部分学生习惯一字一字地读,有的用手指指着,甚至有的学生必须口里念出声来,不然就“读”不下去。教师又没有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略读的方法?
初四的任务紧,中考是悬在每一个老师和学生头上的利剑,所以在平常的学习中做阅读题是必有之事。一个简单的“铺垫”,不就是把一句话一个情节放到整篇文章中去理解嘛,不就是读出文章上下文的联系嘛,可是在老师的灌输的“肢解文章”的阅读方法的影响下,许多学生的眼里根本没有整篇文章,做题当然只好靠感觉!
应该说教材的选文都是经过编纂者千挑万选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无论是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还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难度肯定是远远低于课内选文的,但一个令人既痛心又尴尬的事实是,经过七八年的语文的学习,现代学生现代文的得分率是惊人的低!这是不是也是没有做到宏观把握与微观品味兼顾这一原则惹的祸呢?
http://blog.edu11.net/space.php?uid=45291&do=blog&id=571918

       读《起跑线旁缺席的启蒙先生》有感
                 文|厚积薄发
近日有幸读到了曲辉先生的《起跑线旁缺席的启蒙先生》一文,感慨颇多。文中曲先生所举的众多实例无不令人震惊。我们深深的懂得启蒙先生很重要;我们也深深的明白目前的中国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我们也知道自己不能很好的圣人自己的这份神圣的职业……可作为普通教师的一员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又该怎样去做呢?教育,任重道远。四大文明古国,我们是其中之一。我们的历史是何等辉煌!孔子、孙武何等优秀!现在的我们如何能恢复曾经的壮举?我们普通教师仅仅是沧海一粟,对于教育我们能做的事情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我们何尝不想有一番惊天动的作为,而我们的职业,我们的社会教育形势,我们自身的能力有限……我们又能如何?
教育,万般无奈。虽然我们普通教师很渺小,但我们也在无时无刻不关心着教育。作为教师,我们精心设计教案,一丝不苟的上课、批改作业,重点负责知识传授,品德教育,仅此而已足够。孩子上学了,我和教育又有了另一种接触。我不仅是教师又成了家长,还要面对孩子成长过程的种种问题。而这好像更接近了教育,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加关心教育。也许你会觉得这很自私,但我们只是凡人。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能遇到曲先生所说的那样的“启蒙先生”。可曲先生说了,“我们今天的老师,论学养论格魅力,有几人能担得起‘启蒙先生’这4个字?他们只是枯燥的国家考试机器上的螺丝钉,不关心学生如何做人,只关心他们的分数。”但我觉得这种现状的原因不全在教师,上有国策,下有地方法规,我们普通老师能怎么样?按时上课,按教学计划、进度,完成自己的任务,考出好成绩,为学校争光。这些老生常谈的话在我上学时就有,现在还在说,还在做。所以,我们更多的感觉是无奈,万般无奈!
教育,不能放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上学时耳熟能详的话,现在却觉得有点陌生。回忆自己从教十余载,忙忙碌碌,永远批不完的作业,永远写不完的教案,儿时的很多梦想也因此被埋没的无影无踪。上学时对老师的种种幻想再也记不起来,我们的老师真的太忙了!曾几何时,考试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作业每天都有、每课都有。于是,学生们忙于无休止的作业,考试。“减负”出现过,为的是学生,也只是一句临时的口号。但无论学生还是老师真的都很盼望他再次出现,并永远驻足。也许,这就是挽救学生、挽救老师、挽救教育的第一步。教育不能放弃,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教育,祝福你!身为教育人,虽然并不优秀,但我衷心的祝福你,摈弃缺点,发扬优点,在不久的将来能像孔子一样屹立于世界教育强者的舞台上,永垂不朽,万古流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14 09:41 , Processed in 0.24743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