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的旨趣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21:3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的旨趣
文|陈大伟
昨晚逛到了杨东平先生的博客,读到顾明远老先生在《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9期发表的文章《要与反教育行为作斗争》,也看了“‘下士’伺候‘上士’吃饭”的照片。很赞成杨教授对此的感受:“中国教育太少这种仗义直言、主持正义、为儿童少年保护呐喊的声音,太少这种具有民主精神和科学理性、尊重教育规律的声音。”往下看评论,读到了一则评论,从观点上看,大致是反对顾明远教授的意见的,理由有两点:一是教育是中性的,不存在“教育”和“反教育”,举的例子大概有纳粹训练杀人机器,那也是教育;二是教育要适应社会,社会就存在分层,不同层级就有“‘下士’伺候‘上士’吃饭”的现象。当时因被另外的事情打断,只是看了一个大概,没有下载下来认真研究和准备讨论。
今早醒来,想起这篇文章和评论,心中有一些想法,把杨东平先生博客的文章转到自己的博客上(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d3ca1d01010h7j.html),另外想就参与讨论的博友的意见说说自己的观点。但翻遍评论,已经找不到昨晚看到的评论了,估计是这位博友自己也觉得有不合理的地方自己删掉的。
但我仍然想说说对这两个观点的批评,因为,这可能是很多朋友心中也会生出的念头。
对于是否有“反教育”,我觉得这需要从“教育是否应该理想”“教育是否应该美好”去考虑。如果教育(包括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过程)应该理想,教育应该美好(当然,这里的对“好”的理解也可能不同,但我们总能找到一个相对更容易让人接受的“好”的标准),那么达成好的目的采取好的手段、具有好的过程就是教育的本性,相反的行为就不是教育,就是“反教育”行为。教育是否应该美好呢?回到源头,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注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使作善”是教育意义的表达,“作善”就是使他成为善人,使他变得更好。从这种意义上,我以为,追求美好、向往美好是教育的本性,失去了这样的本性,就不是教育,就是“反教育”。这样理解以后,我们就需要检讨实践中的反教育现象,对反教育行为说“不”!
第二个问题是教育与社会现象的关系问题。教育要培养社会生活的学生,这一点是有道理的;但我们不能忘记教育另外的使命,那就是要培养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新一代公民。教育有传承社会文化的责任,更有改造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即便是传承,教育也要承担着选择先进文化的义务。社会的确存在分层现象,而且也存在不同层级人格尊严不对等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并不合理,教育不能传承这种不合理,而是应该促进改变,改变的希望就在未来一代人中播种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的种子。教育需要这样一种理想的担当!
教育,养子使作善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0 06:46 , Processed in 0.14342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