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3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咪蒙:把原创的小孩变成了盗版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8 22:3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咪蒙:把原创的小孩变成了盗版


美国某名校考官说:“中国学生的最大问题就是,此学生和彼学生之间没有差别。他们的SAT和托福成绩往往都很好,但是申请材料一模一样,特长都是弹钢琴、跳舞、绘画之类,毫无特色;论文更是写得千人一面,观点幼稚,表达平庸,显示出他们想象力的贫乏和思维的僵化,他们像是同一个工厂生产出来的机器人。”

一位负责留学咨询的美国人,专门手把手教中国学生如何申请常春藤名校,百发百中。他说:“哈佛大学每年会收到几万份学生申请,但是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被录取,被选中的往往不是成绩最好的,而是最特别的。”他为中国学生做留学咨询,一年收费高达十几万元,主要是协助每个小孩找到他自己的独特性,打造自己的品牌——比如有的孩子关注慈善,那么可以寻找一些有创意的慈善方式,逐渐成长为“青少年慈善家”;有的孩子喜欢写作,那么可以鼓励他去办一份中学生杂志,邀请各个学校的学生投稿。他说:“你想从成千上万份申请材料中脱颖而出,就得让自己与众不同。首先确定你喜欢什么,然后专注于这件事,不管它多么微不足道,在这个领域发挥你的特长,显示独特的自我。”

老实说,协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鼓励他们在喜欢的领域不断探索和深化,这本该是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该做的事,但是中国的家长们通常做的不是让自己的宝宝变得特别,而是变得跟别人一样。别人家的孩子在学英语,我们也得学;别人家的孩子上钢琴课,我们也不能落后。跟别人一样,他们会更有安全感,因为中国向来鼓励大家要平庸、要合群、要一致、要千篇一律。

我曾经担任过几次宝宝大赛的评委,老实说,在海选阶段,大部分小孩的表演都难看而乏味。几百个小孩,要么背唐诗,并且统统都是“床前明月光”;要么走模特步,姿态表情一模一样;要么讲故事,摇头晃脑的幅度都差不多。

其实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兴趣点和擅长之处,只是家长对兴趣的理解非常狭隘,对他们而言,除了绘画、音乐、跳舞等主流兴趣爱好之外,其他的都是瞎扯淡——小孩身上本来拥有的多种可能性,统统被扼杀了。

有两个小孩,小时候都对昆虫感兴趣,都喜欢法布尔的《昆虫记》,每天去小区院子里玩,趴在地上观察蚂蚁,在草丛里捉蚂蚱,还把毛毛虫带回家研究——其中一个小孩被家长训斥,每天只能在家认字、学算术、拉小提琴,几年之后,他顺利成长为一个眼神呆滞的小孩。而另一个小孩得到爸爸妈妈的鼎力支持,他们陪着小孩去各个昆虫博物馆,搜集蝴蝶标本,给蜘蛛拍DV,现在这个小孩在班上组建了昆虫兴趣小组,每个月定期出一本《昆虫手册》,照片、文字、排版都自己负责,据说这个暑假,他们打算全家去台湾的蝴蝶谷考察。

很多男孩都喜欢飞机、汽车、火箭、枪、坦克,但是真正郑重对待这些爱好的家长有多少?在深圳,有的小孩从小被爸爸带去看各个航展,看很多航空专业杂志,9岁就能口述世界航空发展史;有的小孩才10岁,已是资深军事迷,给奥巴马写信请他停止对日军售——他们的背后,一定有英明而有远见的家长。

我家4岁的唯唐也和大部分男孩一样,从小就特别喜欢火车和火箭。我们陪着他去各大城市的铁路博物馆、科技馆、太空馆;给他买了很多火车或火箭方面的资料;订购日本专业火车杂志;和他一起看火车或火箭主题的纪录片,我这个太空知识盲硬着头皮和他一起研究各种专业问题,比如他最近关心的是:“如果神九在太空遇到问题,有没有准备太空救生艇来救宇航员呢……”

就连唯唐特别喜欢摩天轮,我们都非常尊重,带他去各地坐摩天轮,感受每一个摩天轮的不同之处。很多人会说:“摩天轮不都一样吗?”错!广州的摩天轮是在楼顶上的;新加坡的摩天轮是全球最大的,还可以在上面吃牛排;上海的摩天轮在锦江乐园,特别复古;无锡的摩天轮是在水边的……接下来我们计划带他去日本和伦敦坐摩天轮。如果唯唐愿意,也许他10岁就可以写一本书,叫《从摩天轮读懂城市》什么的。家长们会问:“这有什么用,高考又不能加分。”是的,但是你不觉得这样很酷吗?

最近高考填报志愿,很多学生来问我:“我该报考什么专业呢?”我说:“首先要考虑你喜欢什么。”他们大多数都回答,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也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孩子无兴趣、无特长,家长要负责,因为他们错过了孩子小时候的各种敏感期,没有花心思去发现孩子天性中独一无二的部分,没有协助孩子放大自己的特别之处。把孩子从特别变成平庸,家长只需要具备盲目、从众、懒惰等几种特性就可以了。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下来都是原创,慢慢地活成了盗版。”而我们当家长的,往往一不小心,就成了盗版生产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1:53:25 | 只看该作者
儿童立场:不可违拗的教育法则(姚虎雄)


一直以来,学校教育往往站在成人的立场,以成人惯有的思维,把成人的需求当作儿童的需求,以成人的兴趣代替儿童的兴趣,最终却以牺牲儿童为代价,实现预定的教育意愿和目标。这种教育立场的错位,再也不能继续下去。
  教育立场应该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需要学校教育对儿童的本质有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
  理解:让孩子过属于自己的节日。玩是孩子们最喜欢、最开心的事,他们喜欢过节。很多学校也因此设立了诸如体育节、艺术节、阅读节、科技节等。但这些节日,多半都是从成人立场出发的,其中的教育意味实在太浓了。我们需要认真反思:在这些节里,孩子们快乐吗?不快乐的节日,就是虚伪的节日。倘若站在儿童立场,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孩子们喜欢的“节日”是胡子节、辫子节、玩具节、水仗节、面具节……让孩子们过属于自己的节日,大人们必须要保持一颗童心,要学会主动蹲下来,和儿童平等对话。
  宽容:让孩子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学校里,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应该有孩子的声音。这些声音,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可以是认同,也可以是质疑;可以是建议,也可以是批判,但要有这样一种意识和师者的胸怀:只要是孩子自己的声音,那都是美妙的成长声音;没有孩子自己声音的学校,不是好学校。然而,当下的学校,孩子发出的声音,基本没有;即使有,也多半是儿童“领会”了成人的意志,应和老师的发问、学校的作秀而已。我们必须给儿童以发出自己声音的权利,必须培养敢于发出自己声音的一代。
呵护:让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课程。教育最可怕的收场是一个个个性迥异的孩子,经过学校若干年的“教育”之后,其个性就好比经过一个模子的冲压,都变得差不多了。尤其重要的是,个性和创造紧密相连。儿童的个性发展靠什么?应该靠个性化的课程支撑。儿童的学习,一直以来没有突破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学习。学校教育缺少甚至没有帮助儿童个性发展的课程。保护儿童的学习个性,需要开发各种各样的校本、师本课程。好奇心、兴趣、个性是孩子学习的动力,也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发展所在。
引领:让孩子创新属于自己的生活。儿童在本质上是一种可能性,儿童的可能性在于生长性、可塑性、未来性和创造性。基于儿童立场的教育,就在于激发儿童的创造性,实现儿童的可塑性,让孩子去发现和创新自己的生活。学校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抓住教育契机,以“站立”的姿态,引领和帮助儿童。具体说,教师要引领儿童学会把想象式追问逐渐转化为富有理性的推理和论证;学会把无意识的超越,逐渐转化为有意识的规划与追求。让儿童拥有一种既关注现实又追求终极真理、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美好生活。从儿童出发、围绕儿童展开、实现儿童的发展,它是儿童立场下学校教育的基本实施程序;而理解、宽容、呵护、引领,则是儿童立场下学校教育的基本准则。这样的准则,能够让儿童有尊严地生活在教室和校园里。
  当儿童立场无处不在地渗透于课程、教师、管理这一教育的铁三角内,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基于儿童课程、亲近儿童的教师和研究儿童的管理,学校教育才会走向丰满,走向优秀。
记者观察
  故事1 一封学生来信引发的学校变革
  2007年春,姚虎雄校长收到一封市长批示的信。信是他所在学校两位四年级学生写给分管教育市长的,内容如下:
  尊敬的市长,我们老师戴有色眼镜看人,她看不起考试不好的同学,对考试好的同学,即使有错也要偏袒。我们希望老师不要只看成绩,而要看到我们的其他长处。
  市领导在孩子的来信上面做了批示,要求学校了解情况,端正办学思想,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孩子。
  这信,搁在谁身上都觉得是件丢脸的事。何况,吴江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一直因为有高尚的师风、高水平的质量而备受家长追捧。然而,学生们的声音,还是引发了姚虎雄对学校教育的深度思考:我们的“优质教育”学生认同吗?行政会上,他要求全体行政人员深入课堂,真实调研,开好学生座谈会。
  很快,两大问题凸显出来:
  一、教师绝对的主导和支配地位非常突出,学生几乎处于绝对服从地位。尽管教师们工作非常认真、严谨,却不大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学校教育几乎处于一种“专制”状态。
  二、把考试成绩作为教育优劣的唯一标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没有真正关注,直接导致了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功利取向。
  更为糟糕的是,这样的情况已经被熟视无睹,老师们都没觉得这是个问题。姚虎雄深感问题的严重。新课程以来,先进的教育理念已经不再陌生,然而,日常教育行为基本还是以前的模样。承学校百年积淀的“爱德、求真”文化,办生动大气的教育,这一教育新追求,在姚虎雄的心中渐渐明晰起来。
  经过反复论证思考,姚虎雄在学校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将考试权还给教师。即推进“一师一卷”考试评价改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考试不排名,解放了教师的教学空间,也解放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改革三年多来,吴江实验小学的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刻转型。
  姚虎雄校长说,学校的这项重大改革,起因就是那封信和学生们心底的呼声。
故事2 校园那几块石头该不该敲掉
  学校新落成的教学楼前,有一片空地。空地上,散落着三块石头、六颗象棋子和九颗围棋子。此区域,被命名为“乐在其中”。
  学生也真乐在其中。每到课间,他们冲出教室,来到棋子上,从这一颗跳到那一颗。有几个学生,嫌棋子上跳来跳去不过瘾,就开始爬旁边那三块石头,爬上石块,再往下跳,那叫一个过瘾。
  学生乐了,老师却愁了,从石块上把他们拉下来,一顿批评:这太危险,不能玩。有老师找学校反映,这几块石头很不安全,那15颗棋子,也是个安全隐患,要是哪天学生不小心在棋子上绊一跤,摔掉半颗牙齿,学校岂不得吃不了兜着走?
  学生磕掉牙齿的事以前不是没有发生过。行政班子坐下来,开始认真商议怎么办?绝大多数人认为,校园那几块棋子、石头要敲掉,放着总是个安全隐患。更有人提出,儿童安全是大事,为儿童的安全着想,这也是儿童立场。
  事情上报到姚虎雄那儿,姚虎雄问大家,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棋子、这样的石块?——当然有啦,公园里有,一些城市景点里也有。生活里有的场景,学校却因为怕安全隐患,故意拆除,给儿童营造一个所谓的安全场所,这样的安全是不是真的从儿童立场出发了呢?表面看,我们是为儿童拆除了不安全因素,实际上是在拆除大人推卸的责任。
  姚虎雄一席话,让老师们开始思考:是啊,学生们在有棋子、有石块的地方玩而不出安全问题,那不才是真正的安全教育吗?这一想,大家豁然开朗。
  三年过去了,那几块石头,依然好好地呆在校园里。没有谁从石块上摔下来,也没有谁磕掉牙齿。
  不过度养护,给儿童一个真实的生活环境,在已知、可控的前提下,让他们体验一些“危险”,这才是真正的儿童立场。
  故事3 让儿童过自己的节日
  “六一”节,台上表演着精心排练的节目,台下的学生却不那么领情。起初的几个节目,还配合着鼓鼓掌,后面大部分时间里,他们要么目光呆滞,要么左顾右盼,要么借机跑进跑出……
  儿童节,是不是只有这样一种过法?
  不如让学生们来说说他们想怎样过“六一”。吴江实验小学“我想这样过‘六一’”的征集活动就这样开始了。许多学生表示,他们不想被动参与,想开心地玩一玩。
  从此以后,吴江实验小学的“六一”节,再没有了师生们的紧张排练,也没有了领导讲话、队员致辞和没完没了的节目表演,取而代之的,是儿童自己推荐设计的各类游戏。学校30多个教室,开设了30多项游戏:一(1)班的“套套圈”、一(2)班的“蒙眼敲锣”、二(3)班的“小猫钓鱼”、三(1)班“蒙眼贴鼻”……体育馆里,设置了“我行我歌”、“我行我舞”、“我型我秀”、“我行我书”、“我行我画”五个舞台,没有固定节目,没有事先排练的演员,想唱歌、想跳舞、想展示自己特长,都可以自告奋勇。校园顿时变成了游乐园,学生们一脸的笑容,一脸的欢乐。
  这样的“六一”,连学生们的步伐,都散发着节日的欢快;这样的“六一”,连忙碌的老师,也都有了儿童的姿态。
  故事4 宣传画,可以低一点再低一点
  一次,学校向学生征校园安全游戏和活动宣传画。一周后,一个个安全游戏小方案、一幅幅富有创意而不乏安全警示内容的儿童画出炉啦。
  这些色彩丰富、风格不一的宣传画,图文并茂、栩栩如生,从不同角度告示同学们活动时要注意安全、下楼梯时不要奔跑……学校总务处利用双休日将学生们的这些画逐个固定在离地1.6米的墙上。这个高度,学生们既不容易在玩耍时碰到画框,比较安全,也和每个班级挂的寄语牌、教室牌统一起来。
  周一,学生们开始进入校园,他们不时在走廊宣传画前仰着头,举着手,看一下墙上的画,就走开了。这一细节被姚虎雄校长捕捉到了,只见他挽着一个一年级小朋友的手,走到一幅宣传画前蹲了下来,和小朋友一起仰起头交流起这幅画来。
  早读课间,姚虎雄找到了总务主任:早上我走了一圈,这些宣传画效果不错,但可能在悬挂高度上有点不足,是否考虑把画往下降一点,毕竟,这些宣传画是给学生们看的。
  经过调整,学校把中低年级宣传画降到1.1米视平线高度,中高年级宣传画调到1.4米视平线高度。果然,第二天早上,学生们很方便地站在宣传画前指指点点,谈笑着,议论着,一个、两个、三个,人越聚越多。
  在姚虎雄看来,成人的高度和儿童的高度是不一样的。从儿童出发的高度,才是教育的高度。(时晓玲 胡方奇)
  专家点评成尚荣)
儿童立场:认识并珍视童年价值
  姚虎雄,一名优秀的小学校长。你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他有一个习惯性动作:喜欢不时咧咧嘴,幅度不算大,频率也不算高,偶尔还会舔舔嘴唇。正是这种习惯性动作,让我认定,姚虎雄很像孩子,并且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他心里永远驻着一个儿童。
  一个心里永驻儿童的人,会更爱儿童,更理解儿童,更能发现儿童。从这个角度说,他提出教育要坚守儿童立场是必然的,把儿童立场当作教育的内在法则也是必然的。姚虎雄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对此认识得更深刻,行动更自觉,并由此生发出自己的核心理念和教育主张:承“爱德、求真”校训,办生动大气教育。不难理解,姚虎雄已将对儿童的认识提升到理性层面,这一内心法则也成为他的信念。
  究竟怎么理解儿童立场,怎么理解教育的内在法则,这是一个学理上还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从姚虎雄的阐释与讲述的故事看,他将儿童立场及其内在法则聚焦在认识并珍视童年价值上,即把认识并珍视童年价值作为儿童立场的核心要义。只有真正认识并珍视童年价值才可能构造并坚守教育的儿童立场。反过来说,怠慢、忽略、丢弃儿童价值,其固守的一定是成人立场,即使提出儿童立场,那也仅仅是一个词而已,其内核已被成人的意愿、利益所替代,由此所演绎的制度、行为也只能是虚假的、虚伪的。
  认识并珍视童年价值,其潜在预设是,童年是有价值的,童年价值在儿童身上,我们的任务是要承认并发现它。对此,姚虎雄做得很到位,他用理解、宽容、呵护来发现。于是,才有了学校墙上的一切东西要低点再低点,一切设施设备都向儿童开放、为儿童服务,所有的节日都是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于是,才会有“一师一卷”的考试革命。完全可以做这样的判断,在姚虎雄所领导的吴江实验小学,儿童立场体现童年价值,而童年价值就在儿童的生活中。
  姚虎雄对童年价值的承认和发现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童年的价值在于儿童是一种可能性,而可能性是种创造,它指向儿童的未来,也关照儿童的现在。教育的使命在于帮助儿童发现自己的可能性,实现自己的未来之梦,教育的价值在于对童年价值的发现中。其二,童年价值在于幸福童年为幸福人生奠基,有什么样的童年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因此,教育对儿童的未来负责,必须从童年的幸福开始,决不能给儿童留下“童年的伤口”。其三,童年价值在于促使教师反思和教育行为的改变。说“儿童是成人之父”,其深刻意蕴是教师从儿童的发展中发现自己,反观自己,发展自己;儿童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也应向儿童学习。
  姚虎雄在认识、珍惜童年价值的基础上,十分重视学校课程建设。显然,他又把童年价值聚焦于课堂,通过课程来发展、丰富童年的价值,实现童年的价值。他也深知,儿童是需要引领的。姚虎雄把坚守与引领结合起来,构筑了教育的儿童立场,建构了教育的内在法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1:58:55 | 只看该作者
是什么让教师变得千人一面(陈廷喜 徐永生)


据悉,某市在对百余所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在教学风格、专业知识、理论素养、科研选题等方面,某些区域或学校的教师,出现了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这种严重的“同质化”倾向,让专家感到忧心。他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同质化”倾向将严重影响教师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不利于学校的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教师“同质化”的原因
  教师专业发展的“同质化”倾向早在本世纪初期就曾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但一直没有引起业内人士的足够重视,以至于此种现象近年来愈演愈烈。不能否认,我国教师成长背景中深刻的“应试教育”印迹,是促使他们专业发展“殊途同归”的重要原因之一。寻根溯源,还有很多具体原因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教师来源过于单一。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教研组的教师多为本地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同出一门”、“近亲繁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视野狭窄以及教学观念与方法的严重雷同化。
管理机制急功近利。集体备课有时对教师发展是一种干扰和限制。集体备课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于“短、平、快”地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技法,但却不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水平的提升。这是一种“缺钙”的教师成长方式,使教师职前教育中“同门化”的先天不足雪上加霜,一旦“先天不足”与“后天缺钙”产生叠加效应,那么,教师个性化教学能力的缺损便不可避免,由此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教师培训内容过分“标准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研修班等,用整齐划一、“同质化”的内容,对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内容注重教师群体统一性、标准化的共性需要,却忽视了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层次的教师个体化需求;注重了以谋生为特点的教师职业课程培训,忽视了以自我发展为基础的教师成长课程的培训。
专家引领与教学模式推广形式较为单一。当地或本校专家、名师的专家引领,固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但这些专家或名师很容易成为众多教师模仿和学习的标杆,使教师共同走向一个相同或者狭窄的教育目标。近年来,一些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强力推行的各种教学模式,也存在“同质化”的倾向,很容易将教师的课堂教学推向模式化的“套子”。
因科制宜,进行培训研修
  破解教师“同质化”发展的困局,学校的指导思想是关键。学校相关负责人应对所有教师进行全方位考察,应根据其自身情况和发展优势,并结合学科特点,因人制宜,因科制宜,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依据学科特点,进行切实有效的理论和专业研修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比如,一些学校开展的“书香满校园活动”,向教师推荐经典教育名著,让教师各取所需,从中筛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设计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从而引导教师在一个较广阔的学科文化背景下,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况、发展方向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学习本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精读一些有代表性的教育著作,从中选择自己的探索方向和研究重点。
  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培训“套餐”。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客观上存在个体差异和个性差异,应因科制宜,因人制宜,积极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法与新机制。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套餐”,就是分类型、分层次、分岗位的按需培训。可以提供“菜单式”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由教师自行选择,各取所需。对于中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应差别对待,比如,对于中青年教师,可通过外出研修、课题研究、学术交流、课堂引领、远程培训等方式,促进他们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对于老教师,可通过互动交流、集中研讨、案例分析、跟踪听课等方式,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从而让每位教师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因人而宜,实行“个性化”培养
  “个性化”的培养,要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特色和发展优势。学校应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努力方向。比如,专家引领中导师应为不同教师设计不同的、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并且这种方案不能急功近利,要力求有助于每一位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为自己的教学进行初步定位的基础上,锤炼教学艺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品位,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进而实现个性化成长和特色化发展。
  学术研修应适合教师个性。学校研修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比如教师论坛、理论争鸣、案例分析,等等,尽量让每位教师都能融入其中,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尤其提倡围绕当前教育领域的前沿和焦点问题,让教师从自己熟悉并擅长的问题入手,进行富有实效的专题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1 01:53 , Processed in 0.10408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