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唤醒孩子的生命》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22:0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唤醒孩子的生命》
                               王尚文
    前年,看到一幅某地大旱照片。照片上,一朵荷花开在干涸、皲裂的湖底。我像受到电击似地被震撼了。我觉得它不是一朵花,而仿佛就是精卫的心愿、佛陀的舍利,就是心中的明月、涅槃的火焰,就是母亲的笑靥、未来的曙光……读连中国老师的这本书,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这朵永远的荷花。多少年来,应试教育就像这干涸、皲裂的湖底,让人愤慨和绝望。然而就在这干涸、皲裂的湖底,我们仍有不少老师心怀崇高的信念,艰苦卓绝地在探索、拼搏、奋斗,终于开出了一朵朵和那照片里一样美丽的荷花。其中让我特别振奋的就是连老师以语文教育唤醒孩子生命的实践。它不是一本旁征博引、系统全面、雄辩滔滔的理论著作,只是朴素地讲述着自己和学生们在课堂内外的教和学的片段故事,但又不是一般所谓的“教学实录”。连老师的实践有一个一以贯之的追求:唤醒孩子的生命。它植根于他的心田,渗透着他的思想,燃烧着他的感情,因而能在他的实践过程中时时、处处展现出特殊的魅力。
    这确实是一本关于教育的好书,但限于水平和能力,我只能从语文教育的角度谈点自己的感受。语文教育,虽是我的专业,但我所了解的实际情况却相当有限,尤其是在退休以后。据我所知,在这一领域,理论和实践互不搭界的两张皮现象极为普遍和严重。理论是有的,在论文里,在文件里,在公开课里,在总结报告里,冠冕堂皇,义正词严,以天下之真理为尽在己焉;而在真正的实践中,分数就是一切,一切为了分数!在分数前面,没有底线,没有廉耻,没有怜悯……书,有啊,而且不少,都还是厚厚的,十分壮观,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连老师的这本书,素面朝天,实实在在,一是一,二是二,尤其是他的学生现身说法,因为真实,所以魅力四射。其中又特别是《语文好的孩子》,讲的是他和自己女儿的交往,在真实生动有趣的描述中,自然而然带出了他关于语文教育的真知灼见。他说:
      一个个字,其实就是一个个“家”,你的声音,就是一扇扇明亮的窗户,透过你,一扇扇文字的窗户就打开了,情感呀、心海呀、心魂呀就都探出了头。一个个字,其实就是一个个“路标”,你朗读的声音,就是一条条羊肠小路,沿着它们,我们就能找到作者情感的河流、发现那片片的帆影、欣赏到那一道道晶莹的珠光……说到这,我找来一页纸,在纸上写了“爸爸”两个字。我启发女儿说,这是两个字,但你焦急的时候,怎么叫爸爸?你幸福的时候,怎么叫爸爸?你找不到爸爸的时候,怎么叫爸爸?你有错误的时候,怎么叫爸爸?你难过的时候,怎么叫爸爸?女儿的眼睛亮亮的。一个字,就是一个斟得满满的酒杯,在声音里,整页纸才活了起来,叽叽喳喳的、活蹦乱跳的、深情真挚的、兴高采烈的、欢天喜地的、悲伤婉转的、小心翼翼的、美好祝愿的……所以,语文好,就是朗读好。我们要通过朗读,把字完整的世界再现出来。
    因为有书在,本来想少引一点,但是实在太精彩了,我哪里停得下来啊!由于工作关系,我曾经接触了不少相关论著,我以为这段话真正道出了语文教育的真谛!我国百年语文教育史,先是服膺语音中心主义,我们设置语文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但认为在读写听说能力中说最重要,文字之所以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记录语音”,是语言的影子,是符号的符号,“写文章写得要跟说话一样”,这就是所谓以口语为本位的教学。后来又逐渐认识到了文字的重要,文字的产生原来有它自己的源头,文字的发展有它自己的河床,跟口语是两条路,虽然它们是紧密相关的,虽然它们是相互影响的,但是它们又是是各自独立的,尤其是我们汉语;而语文教学应当以字为本位,因为学会阅读就是人的第二次诞生。然而汉字教学又往往比较偏重汉字的构成和意义,非常重视“讲析字理”,认为这是“识字教学最根本的方法”,并由此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珍惜;但也千万不能轻视字音啊!我前年曾经写过一篇题为《听汉字说话看汉字表情》的小文章,但我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实践可是另外一码事,而连老师的有关实践,可以说已经达到了艺术的境界。探索语文教育规律,我认为必先了解语文的奥秘,只有走进了语文之门,深入它的堂奥,才有可能真正走进语文教育之门。现在我们非常重视教师教育,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缺点是偏重语文教育之“教育”,而有意无意地轻视甚至完全忽视语文教育之“语文”,这实有舍本逐末之嫌。难得的是,连老师能够引领学生一同走进语文之门,以语文唤醒学生的生命,在语文中让学生获得新的生命。我以为这就是连老师所发现的语文教育的真谛,也是这本书主要价值之所在。
    近来我一头钻进了我所谓“语文品质”的牛角尖,于是就在第一页发现了一处可商之处。第二段连老师非常精辟地论述了人的成长就是“我”与“我”的相遇,接着说:“教育,就是促进并帮助这样一场‘相遇’早日完成,并让这样一场‘相遇’动人心魄,美妙绝伦,为将来的人生做好准备。”我觉得学生现在接受教育就是原汁原味的人生,并非“为学生将来的人生做好准备”。其实,人的一生都在接受教育,都是“一个肉体的物质的现实的受局限的‘我’,经过了努力、磨砺、体悟、思考,逐渐与那个心灵的、精神的、觉解里的、自由的、身体内部的‘我’相遇”, 每一个人都概莫能外,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概莫能外,只要活着,就没有完成之日,遑论“早日完成”?就好比儿童游戏就是儿童的人生,假若我们把儿童游戏看做是“为学生将来的人生做好准备”,游戏就会变味,说得严重一点,教育就有“异化”的可能。因此我建议删去“为将来的人生做好准备”这一分句。——吹求之讥,在所不辞,望连老师海涵。
                                                      2014.6.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4 07:19 , Processed in 0.12452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