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口述历史:方兴未艾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19:0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口述历史:方兴未艾
贺勇
2004年01月02日

  普通人对口述史学的了解,大抵是从当年唐德刚先生出版的《胡适口述自传》开始的。这是他在哥伦比亚大学与胡适亲身交往,提着录音机完成的一项“口述史传工程”。胡适夫妇因此视他这个安徽老乡为最好的小朋友。唐公的传记工作,还包括风行海内外的《李宗仁回忆录》、《顾维钧回忆录》。这种史学研究方式开启了中国历史研究的新路。近年来口述史学在文学史和知识分子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已使更多的人认同了这种研究方法的学术意义。
    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口述历史在海外成为历史学重要的分支,在内地亦备受关注。九十年代起,把作家和学者作为研究对象渐成内地口述历史的主流。比较早意识到口述史学方法意义的是李辉。他的《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是目前关于周扬研究中,在材料的丰富和视角的独特性上,最有代表性的。贺黎、杨健的《无罪流放———66位知识分子干校告白》也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史学著作。邢小群《凝望夕阳》主要内容是关于右派的系列访谈,是口述史学值得注意的作品。到了2000年陈徒手《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后中国文坛纪实》,口述史学在知识分子研究中已得到相当自觉的应用,学术性更突出,作者个人意识在叙述中也强化起来。这种写法与黄仁宇《万里十五年》有异曲同工之妙。
    实事求是地说,口述历史有它的优点:对同一事件可以有不同的回忆与评价,通过讨论接近历史本来的面目。口述历史可补“正史”之不足,“正史”经过史官、史家的修补与剪裁以及各种正规体例的限制,成书后往往只有骨架而没有血肉,难免读之乏味,而口述历史的内容,因系口述者的亲历、亲见、亲闻,包含有许多历史细节。录之于书,往往显得具体、细腻、生动,读起来兴味盎然。当然,口述历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当事人或记忆有误,或自我拔高,或有难言之隐等等,这些局限当可经过公众舆论,以纠其失,以正评价之不当,以求其真。因此口述历史与文字历史各有其功能与特点,既不可厚此薄彼,也不要厚彼薄此,二者理应互相映照,相辅相成。
    目前,口述史学在中国处于方兴未艾之势。一些高校和专业研究部门先后成立了口述史学的专门研究机构,一批口述史学著作陆续出版。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策划了一套“口述传记”丛书,出版了《风雨平生———萧乾口述自传》、《小书生大时代———朱正口述自传》等几种传记。人民出版社推出了师哲《我的一生》,也是近年比较重要的口述传记作品。2002年夏天,一项旨在推动口述史学的系统工程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启动。这项工程由两套互相联系的丛书组成。一套是定期出版的《口述历史》丛书,一套是不定期出版的《口述自传丛书》。《口述历史》每三个月出版一辑,每辑约20万字,配发相关的照片,力求图文并茂。第一辑已经在2003年秋天问世。《口述自传丛书》以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高龄知名人士为传主,由学者或作家与传主合作完成,一传一书。已有许福芦的《舒芜口述自传》、刘延民的《文强口述自传》和蔡彻的《黄药眠口述自传》三种问世,还有几种正在编辑中。近日将要推出的还有《中国知青口述史》和《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后者是一本研究口述史学的理论专著。
    口述史学著作的繁荣标志着人们已经认识到:单凭文献研究20世纪的中国历史,局限性很大。许多重要的事件,没有留下文字记载;许多重要的档案尚未开放,就是专业研究者也不得随意查阅;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20世纪的中国历史,难度甚至大于研究19世纪以前的中国历史。寻找历史当事人进行口述采访,便成为拓展史学空间,廓清历史谜团的一条可行之路。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1月02日 第五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0 06:49 , Processed in 0.07557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