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意作业,让学生各美其美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5 23:4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孙明霞的创意作业》前言
创意作业,让学生各美其美
作业,是课堂的延续与拓展。以知识为中心、以考试为目的的“知识课堂”,作业也多是以训练知识的记忆量为主,以大量做题应对考试为目的。这样的课堂走出的学生,可以说是知识的容器、做题的机器,没有独立生活、生存的能力,没有价值判断的能力,也缺乏创新、创造的能力。反之,以知识为载体、以训练和考试为手段、以人的生命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生命课堂”,作业也会通过多种方式拓展、延伸课堂知识、灵活应用知识,动手动脑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样的课堂走出的学生,思维必然是活跃的、思想是开放的,潜能不断激活,智慧不断生成,综合素质也会越来越高。但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从布置机械作业到设计创意作业,于我来说,却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由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
刚毕业时,因为教《动物》,学生就喊我“动物老师”,后来改成“生物学”,学生就喊我“生物老师”,虽觉不雅,但也无奈,谁让我就是一个传递生物知识的老师呢!那时候,想的最多的,是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该给学生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教学技术越来越娴熟,知识的传递越来越得心应手,就开始思考如何让教学过程更生动、趣味,于是,开始重视教学技巧的改革,注重课堂艺术。但无论怎样“艺术”的课堂,还是要让学生记住叶片的结构分几层,认识动物界大体有几大类别及特征,要背熟鸟的外形、骨骼、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与飞翔相适应的特点,要记清楚人的血液里有几种血细胞、每种血细胞的数量、特点、功能⋯⋯教来教去,无非就是让学生必须记住那些知识点,至于这些知识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思考甚少。学习动物,记住的是解剖之后每个器官的特点和功能,并不知晓这些器官在一个完整动物体上如何发挥作用;学习人体,记住人体每个器官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和我们自己的生命没关系。这样的课堂,学生所获得的,只是一堆应付考试的知识,是枯燥乏味的、需要记忆和反复训练的习题,是没有生命力的文字符号。
进入2000年,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开始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借助生物知识的传授既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但那时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只是偶尔“渗透”。伴随着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与思考,我逐渐意识到:课堂上给学生的知识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符号,而应该是鲜活的、有生命的知识,如此,学生所学到的就不是某种生物体被肢解了的一件件器官和组织,而是完整的生命体;教学过程也不是单向的传递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才有生命力,才能吸引学生,才体现“以人为本”。我开始意识到“生命”的重要,并上网搜索“生命教育”,希望寻找到理论的支撑和一些成熟的经验,但我得到的却是台湾开设生死教育课程的大量资讯,但这也给了我一些启发——在台湾,已经把生与死的问题当做课程开设了,我们却对“生”的问题还没有足够重视。于是,更加坚定了我要给学生“有生命的知识”的信念。为此,我开始关注知识与生活的链接,努力让知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不仅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也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中认识各种生物,到校园外认识各种生物。但仔细分析,那时的课堂虽然很生动也很艺术了,增加了不少“生命”的元素,但依然还是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是浅层次的“生命课堂”,较少思考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智慧,较少思考真正的学习者——学生和教师自身的生命成长。
探索没有停止,思考也没有停止。能不能在“活化”知识的同时也关注那些接受知识的学生?能不能在教学中给那些鲜活的生命个体以呵护与帮助,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不仅懂得知识是有生命的,还能懂得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与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健康和谐相统一,进而让学生关注自身的生命成长,并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融入自身生命成长过程中,而不是孤立地学习了一些应付考试的知识?
书店里,文质先生的《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让我眼前一亮,深入阅读才发现我苦苦思索的问题这里已经有了答案,从此就和生命化教育结下不解之缘。文质先生曾撰文《孙明霞的意义》,写到:“明霞遇上生命化教育一定是命运中的必然,而生命化教育团队中有了一个孙明霞,恰是我们共同的教育之梦最好的证明。”的确,走进生命化教育,让我懂得了“生命在场”的含义,体悟了“教育是慢的艺术”,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教师走进课堂,首先面对的是学生,而不是知识。上课我要面对的不是生物知识,而是要思考怎么教孩子。知识只是教育的载体,考试只是教育的手段,真正的目的在于生命的成全与成长。原来只是传授知识的课堂,逐渐成长为今天的生命课堂,并将继续探索,逐渐丰富其内涵,不负“生命”。
由机械作业到创意作业
课堂不应是知识的课堂而应该是生命的课堂,作业也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作业,而是与生命成长相关的作业。但一说起作业,人们头脑中就会出现一张张试卷,一道道练习题,甚至一个个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于是,“过重的课业负担”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羁绊,成为素质教育的拦路虎。多年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和空间”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无论教育部门如何强调“减负”,学校如何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但似乎所有的“控制”仅限于各种文件和领导讲话中,学生的作业量依然很大,每天的作业依然是沉重的负担,晚上写作业到十一、二点成为常态,久而久之,学生的睡眠成为大问题,健康问题也就愈加严重,中小学生因不堪作业负担而自杀的极端行为的报道也时常见诸报端,让人心痛不已!
为什么作业会成为负担?为什么学生不爱学习?据国外考察的学者或出国留学的父母谈到西方国家中小学生的作业时,感叹小学生能完成我们国内大学生才开始完成的研究课题,虽然要查阅大量资料,要经常跑图书馆或实地勘察,负担不可谓不重,但学生却乐此不疲,为什么?只能说是我们的作业本身有问题——不是基于生命成长的需要,没有挑战性、创造性,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机械、重复的“水漫金山”式的作业,必然成为折磨学生身心的刑罚,自然也就是沉重的负担了。如何改变作业的面貌,把传统的试卷、训练题、机械抄写变成一个轻松愉快、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实践体验中学习?这是我近几年教学中一直思考并实践的问题。
我所教授的是初中生物,其教学内容涉及到“生物圈中的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动物”等内容,每一部分都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我结合课标要求对全部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整合,尝试着设计了富有创意的作业,如:初一结合“生物的特征”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中、住宅附近去认识身边的生物;学习“生物与环境”,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与资料查阅的方式了解某种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学习“营养与消化”,让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亲自采购食材做一顿营养丰富的午餐(或晚餐)并查阅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调查校园周围或生活小区中垃圾食品的种类、购买的人群,给经常购买垃圾食品的儿童提点建议;学习人的生殖发育,回家访问妈妈,了解自己出生前后妈妈身体、心理等变化以及自己出生时的情况;结合“健康生活”的学习,调查自己和家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家人制定“家庭健康生活指南”⋯⋯
传统的“抄写”“做题”的作业,被这种富有创意的作业所替代,学生感到了轻松、愉悦,作业不再是负担,而是如此“好玩”,“坐中学”变成了“做中学”,所获得的不只是知识,更是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是对社会、对自然、对生命的认识,让我愈加意识到创意作业的魅力,也就更加用心思考并不断完善创意作业的设计方式、内容,真正发挥“作业”在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由被动学习到创意学习
伴随着生命课堂的探索、创意作业的设计与实践,我的教师角色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我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也成为学习者,我时刻需要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也向学生学习,才能适应这种变化了的课堂与师生关系;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学习者,他们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享受生命成长的幸福,也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惊喜,我意识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关键是我有没有给学生潜能发展的空间,有没有给学生生命兴发的自由。
比如,当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去认识身边的生物时,他们可以用各具特色的方式完成“调查报告”:有的学生用图表列出看到的生物,有的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他(她)所看到的某种小动物、植物,极具童趣,有的学生用画图的方式画出他(她)所观到的生物,还有的学生则用摄影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生物,并通过询问家长记下生物的名字(有的是地方名或俗名);当看到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调查学校或城市(社区)近几年的绿化情况”时,惊讶于学生的用心和智慧:有的学生认真设计了考察路线和访谈方案,走访了城区的几个公园,与公园里锻炼的老人、绿化工人对话,了解城市绿化的发展;有的学生约谈农业大学园林系教授,预先设计好访谈提纲,让教授做好充分准备,保证访谈顺利完成;有的学生约谈学校校长、总务主任,了解我们校园这些年的绿化发展情况及今后校园绿化构想⋯⋯每一份调查报告除了调查计划、调查内容(访谈内容与照片)外,还有自己的收获、建议,以及最后 “致谢”,俨然一份规范、严谨的研究报告。当看到学生学习“人的生殖发育”内容之后完成的对妈妈的访问记录,让我感动不已:学生不仅仅是了解了妈妈怀孕前后的变化、自己的出生情况,还无一例外的表达:“感谢妈妈给了我生命”,“原来只知道生日那天有礼物、有蛋糕吃,现在过生日时就会想到母亲那天的辛苦了”,“虽然我是顺产,但妈妈生我不容易,把我养大更不容易,我要好好学习,孝敬自己的父母”⋯⋯当看到学生完成的午餐(或晚餐)的作业时,既忍俊不禁也颇感欣慰:学生买菜做饭的过程(照片)有的像模像样,有的笨手笨脚的,还有的通过录制视频交来作业,有妈妈在旁边指挥“加肉”“倒菜”的声音,有学生在笨拙炒菜的镜头。通过亲自动手买菜做饭,很多学生在“体会”中写到“这是第一次下厨房做饭”,有的学生说“原来一直以为蛋炒西红柿是最简单的菜,没想到这么复杂。”“我才做一次饭就花了这么多时间,做的这么辛苦,妈妈每天都要给我换着花样做菜做饭,怕我营养不够,那就更辛苦了。”“原来我想吃什么就多吃,不想吃的就不吃,通过查阅食物的营养成分,我知道了每种营养都对我们身体有用,以后不能再挑食了。”⋯⋯
每一次的作业设计,我的要求是具体的(为方便学生,我会将设作业要求提前打印成小纸条发给学生),但学生表达的方式却是自由的,可以用任意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作业完成的情况,这就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空间。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完成调查报告,甚至是创造性的完成,自己设计封面,自己设计报告的栏目和内容,这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释放,潜能得到了发展,这种个性的张扬与潜能的发展又反射到日常的学习中,带来了无限的惊喜,出现了各具特色的个性化创意学习方式:
有的学生喜欢科学幻想,就创造了生物科学幻想故事,把所学生物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系列科幻故事中,如同一部长长的科幻连续剧,每一节课的学习,就是“连续剧”中的一集,而每一集的结束,都让我这个读者很期待他的“未完待续”。
有的学生喜欢漫画,就把课堂所学知识变成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漫画故事,让人忍俊不禁,也时常捧腹大笑,惊叹学生的独特才能。
有的学生爱好文学,就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生物知识;喜欢童话的孩子则用第一人称“我”的方式来介绍各种动物植物的特点,充满了童真童趣;喜欢画图的学生,就用图解的方式学生物;喜欢唱歌的学生会把生物知识变成歌词唱出来⋯⋯问题式、对话式、漫画式、故事式、随笔式、图解式……这些创意的学习方式,让我惊喜,让我自豪。
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小宇宙。我很庆幸给了学生机会,让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才能得到了施展,如同一朵朵花蕾,自由的舒展、绽放,各美其美。
孙明霞
2014年3月12日
封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0 06:59 , Processed in 0.09293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