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继续教育动力机制问题研究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09:2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继续教育动力机制问题研究



浙江省浦江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方方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由于职后教育的业余性、成人性和分散性,受训者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显得尤其重要。能否将继续教育从“大势所趋”变为“人心所向”,使教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继续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了解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建立强有力的内外部动力机制,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持续稳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动力机制现状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引起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我国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相继出台后,2000年3月,教育部又印发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及其实施意见,并且以6个亿资金作为支撑来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作为园丁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观念和政策上已引起国家、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实践上也已开展得如火如荼。

2000年6月,笔者抽取参加浙江金华教师全员学科技能培训的小学教师260人,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显示:

(1)被试者中参加一种形式培训的占28.5%,参加两种以上培训的占70.8%,参加三种以上培训的占48.6%,参加四种及四种以上的占26.4%。在职培训已成为绝大多数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2)在各种培训中,教师觉得最有吸引力的前三项依次为:“电脑培训”占28.7%,学科技能培训占26.4%,骨干教师培训占24.1%;

(3)参加继续教育的最主要原因按回答人数多少依次为:“提高业务水平,以便更好地工作”(60.6%);“上级规定,必须参加”(26.9%);出于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兴趣(7.8%);保住职业,不至于下岗(4.6%);评职称的需要(1.3%);

(4)如果允许自由选择,57.9%愿意参加继续教育,21.3%不愿意,19%无所谓。回答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的人,其主要原因是:负担太重;年龄太大;培训内容没有吸引力;身体不好;反正不想再有什么追求了;主讲教师水平不能令人满意;

(5)你觉得让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最有效的因素是什么?回答首选“培训内容新颖并能解决实际问题”(54.6%);其次是“继续教育与教师切身利益挂钩”(20.4%);第三是“提高受训教师的事业心和成就欲”(13%);第四是“提高教师讲课水平”(10.2%);最后才是“实行严格的考勤和监督”(2.3%)。可见教师并不喜欢用严格的考勤监督来强制推行继续教育;

(6)教师最喜欢的培训形式依次为:外出听课(28.7%);脱产培训(27.85);半脱产培训(14.8%);业余培训(14.8%);同事间互相研讨(6.9%);自学(3.2%)。反映出农村小学教师平时处于繁忙的教学事务和闭塞的教学环境里,希望走出去学习,希望脱产或半脱产培训,最不喜欢自学。这一愿望与继续教育业余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有点相悖,且由于工学矛盾和经费等原因而很难做到;

(7)被试者最关心的事情是:“减轻工作负担”位居第一,占33.3%,“提高工资待遇”占31.5%,“提供业务进修机会”占24.5%,“改善住房条件”的占11.1%,“增加中高级职称名额”的占9.3%。说明教师有较强学习意愿的人不到四分之一,低于对减轻工作负担和物质利益的要求。

对于“你对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最大的意见是什么”意见最多的是对培训内容,如:内容不新颖,空洞,枯燥无味,没有吸引力,脱离实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形式主义之嫌。其次是对时间安排方面的意见,如利用双休日培训,加重教师负担,占用教师休息时间,费时太多等。第三是对教师讲课水平的意见,诸如讲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老师水平不高,照本宣科,没有独到见解,知识面不够广等。另外还有认为全员培训搞“一刀切”,不能因材施教;收费太高,应该免费等。

浙江省中学教师培训中心对高中教师的调查表明,高中教师缺乏参加继续教育的兴趣和动力,满意度较低。他们认为影响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原因是:培训内容不实用(47.9%),培训方法和手段不先进(20.5%),知识陈旧,缺乏前瞻性(16.7%),而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只占9.3%。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动力现状分析

(一)各类培训中受训教师学习动机强度分析

对全体教师来说,凡是直接为职评、晋升创造条件,间接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培训,教师的学习动机强,如普通话、电脑培训。

对部分教学水平、志向水平较高,成就欲望较强的教师来说,让他们接受较高层次的培训,即使培训对职评晋升没有直接帮助,他们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但部分志向水平不高,求知欲不强的教师,即使参加了很高层次的培训,也只是流于形式,镀镀金而已。如部分校长虽参加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有高水平的专家学者讲课,也是昏昏欲睡,甚至经常缺课。

凡采取行政手段,要求全体教师参加的全员培训,即使也作为职评晋升的必要条件,形式上人人都参加,但实质上对培训的认识是不同的,因而学习态度和积极性也不同。有的自觉参加学习,希望从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有的则被动应付,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因双休日培训和收费而牢骚满腹。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动力机制的构成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既是国家的事业,更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教师有无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否发挥主体作用,是成败的关键。而这种积极性主动性取决于内外部动机的强弱和两者的结合。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和力量,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和心理的冲动。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以继续教育为例,因其与物质利益挂钩,并实行严格的监督考核,参加的教师主要是出于外部动机;出于对新知识本身的兴趣,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参加的教师,主要是出于内部动机。两者相比较,外部动力具有更为广泛、强劲和持久的推动力量。

应该说,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外部动力机制已经基本建立。我国继续教育工程从计划到实施都是从上而下的政府行为,它的启动有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建章立法为坚强后盾,如《教师法》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既是中小学教师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项基本义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明确规定了教师岗位培训时间五年累计不得少于240学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具体规定了继续教育的目标、行动计划、基础建设项目和条件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相继规定了受训人员的范围、培训的时间、课程、进度;规定培训与教师的评聘晋升挂钩,作为领取教师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实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继续教育学分制度等。这些都为继续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在培训过程中,教师进修院校和教师任职学校实行了严格的组织管理,如点名考勤制度,巡视检查制度,抽查听课笔记制度,考核考试制度等等。所有这些,既是实施继续教育的必要条件和保证,也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外在诱因和动力,正是这种外在诱因和动力,给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创建了良好的氛围,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使得所有小学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三分之二强的小学教师参加两种以上的培训,带来了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

但是,仅有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的外在动力是不够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光有外部动机而没有内部动机,不能真正引起广大教师强烈的学习愿望和积极性。调查表明,三分之一的小学教师参加学习主要是源于外部动机,只是为了拿学分,领证书,评职称,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参加进修培训不是“积极主动型”,而是“消极被动型”,“服从命令型”。虽参加培训,却很不情愿,“人在曹营心在汉”。保持较高到课率主要依靠严格考勤和监督。考勤和监督作为一项管理措施本无可厚非,但作为成年的、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素质相对较高的教师来说,大多数培训仍需点名考勤巡视监督来维持。这本身就说明部分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冷淡和被动。

(三)影响教师内部学习动机的几个因素

1.培训本身的吸引力,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教学手段

在培训内容上,新颖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有针对性、趣味性的内容,即使教师牺牲休息时间也感到“不虚此行”,而对空洞的、枯燥无味的,为应付上级布置的统一考试而进行的培训内容,教师普遍感到失望甚至反感。在培训形式上,教师反对照本宣科,纸上谈兵,希望结合讨论,通过听示范课、优质课来实现教学反思和自我感悟,切实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培训组织管理上,教师反对那种根据上级统一部署,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一锅煮的强制性全员培训,希望重视教师主体性和个别差异性,分层次因材施教;在培训手段上,尽管广大农村地区绝大部分学校还不具备现代化教学的条件,但教师仍对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电脑培训抱有极大的兴趣,认为“最有吸引力的是电脑培训”的人数比例最高,并希望继续教育中主讲教师能身先士卒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其领略现代化教学的精妙。

2.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授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受到最严峻的挑战和最严厉的批评。师范院校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一贯制的教学使得有不同程度教育教学经验的中学教师味同嚼蜡。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中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良莠不齐,一部分教师知识面狭窄,一部分教师对成人教育不适应,其讲课水平与参训教师所期待的理想境界仍有一定距离,形成不了“重量级”辅导效应,抑制了教师的学习欲望,影响了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三、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部动力的途径和措施

事实表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良好的外部动力机制已初步形成,为工作的顺利进行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氛围,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但中小学教师的内在学习动机存在很大差异,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是主动参与而是被动应付,影响了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这项工作要持续稳步高质地开展下去,关键是激发教师内在的学习动机和他们的主体精神。如何唤起广大教师自身的学习意愿,激发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心甘情愿、心情舒畅地参加继续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继续教育的近期重要意义和远期战略意义。要使教师认识到如果只能用昨天的知识,面对今天的学生,培养明天的人才,则必将被历史所淘汰,进而从时代要求、社会使命、自身职业发展的高度来提高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改革培训内容和形式。要将最新颖有用的知识技能,用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介绍给教师,把学员在工作中感到困惑和关心的问题进行筛选、提炼和浓缩,并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可采用专题性、研讨性、实践性培训形式,充分发挥受训教师的主体作用。

3.体现继续教育的层次性和个性化。由于培训对象层次繁多,需求各异,继续教育要尊重教师的个人愿望和个别差异,可由培训机构提供“菜单”,教师自愿参加,自主选择。提倡因人而异的“点菜制”,及早摒弃千篇一律的“套餐制”。

4.提高继续教育师资水平。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师要率先接受继续教育。他们要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熟悉中小学继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善于和组织继续教育活动;能够深入中小学,了解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成为集培训、管理、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新型培训者。

5.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既能综合利用人力物力资源,发挥人才优势,又能把短期培训与长期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使培训内容与实践运用“两张皮”合为“一张皮”。而且,教科研理论武装和实践探索的需要也会激发广大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内在积极性和自觉性。

6.增加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既是政府行为,又是地方事业,国家园丁工程的专项资金主要是用于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训课程教材建设的,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按教师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和从地方教育费附加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小学校也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本校教师的继续教育,积极探索由行政部门、任职学校和教师本人共同承担成本的继续教育经费分担体制,既减轻教师经济负担,又保证继续教育工作的持续稳定高质量运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

[2]葛春仙.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重视五个结合.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3).

[3]李大健.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对策.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9).

[4]楼世洲等.教师继续教育自身师资培训的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4).

[5]徐志平.影响教师自我提高的主观因素.浙江中小学教师.


《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4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8-13 09:22 , Processed in 0.10469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