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自媒体:网络文学的新模式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07:3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学生活”调查之8
提倡“文学生活”研究,就是提倡文学研究关注“民生”——普通民众生活中的文学消费情况。为此,山东大学文学院联手校内外专家,于2012年成立了“当代中国文学生活研究中心”,并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课题批准号128ZD169),温儒敏教授担任首席专家。这里发布的是该项目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微信自媒体:网络文学的新模式
陈红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7月08日   11 版)


    众所周知,网络文学是一种休闲、消遣或打发无聊的“轻阅读”产品,而手机阅读也不同于传统文学阅读,主要集中于乘坐交通工具、排队、等人等“碎片化”时间。智能手机很好地将“碎片化”与“轻阅读”联系了起来,为微信自媒体提供了舞台。凭借手机通讯录和QQ好友等功能,微信轻易就聚集了大规模潜在用户,也因更“微”更精准而让沟通变得更快更直接。如果说,起点中文网模式使作者受制于起点平台还需通过QQ、博客、微博等其他方式和读者沟通,微信自媒体模式则避免了这些弊端,为用户创造了“一对一”平台,作者可以更精准地找到目标受众。作为移动终端即时通讯服务所推出的微信,在“公众号自媒体”营销推广的同时,也从起初的即时通讯软件华丽转型为社交和内容平台,并成为网络文学的新阵地。
    与PC媒体相比,微信自媒体的模式比较新颖。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作者或出版商只需借助微信公众号,就能将读者可能感兴趣的作品主动推送到其面前,对读者而言仿佛接收到了公众号单独为自己创作的作品,作者还可以根据不同读者的喜好进行文章的个性化定制。这种自定义多路线写作已成为微信自媒体作者的新体验。不过,作为自主经营的自媒体,微信在推广上也有其自身局限性。虽然用户可对文字信息进行转发、分享等操作,但仍然寓于用户朋友圈,这种影响力与名人微博效应相比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对于网络写手或传媒而言,微信自媒体无疑是很好的推广平台。比如,在原创文学网走红的“盗墓”写手南派三叔也通过微信自媒体这种新模式来宣传营销,其公众号页面底部有自定义菜单,点击底端“首页”即出现会员讨论、小说、动漫、独家短篇、三叔博客、三叔新闻等多个栏目,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逐级进入。与依托PC平台的网络文学相比,微信公众号进一步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粉丝的距离,原来遥不可及的作者仿佛成为读者朋友圈中的好友,实时互动成为可能。再如,一些微信公众号也通过推广传统文学以寻求营销机遇,如“纯文学”就经常推送诸如卡夫卡、波伏娃、川端康成、沈从文等经典名家的文章以吸引用户。而一些已有名气的传媒如《大家》《三联生活周刊》《豆瓣》《凤凰读书》也借助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进行推广。传统网络作家/出版商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创作、营销,这与十年前传统文学借助PC互联网平台宣传、聚集人气似乎是异曲同工。作为一种免费即时通讯服务,微信自媒体的最大优势在于简化了传统出版繁琐的中间环节,具有即时性和双向性,作者与读者通过公众号平台可直接对话,从而转化为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然而,对于读者而言,几乎没有可靠的途径获知订阅号信息,大部分用户依然是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或者朋友圈推荐来选择目标账号。当然这在免费模式下无需担忧,订阅和取消订阅都很随意,但在寻求付费订阅模式时可能会面临困扰。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微信公众平台的八大法则”认为:“对于公众平台,就像订阅号一样的,这里面有非常多的阅读量来自于朋友圈,这是符合2/8原理的:20%的用户到订阅号里面去挑选内容,然后80%的用户在朋友圈里去阅读这些内容。”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微信公众号发展迅猛,但真正具有原创能力的内容生产者并不多,而且朋友圈的被动“浏览”也明显高于“订阅号”的主动“阅读”。
    如何寻求商业模式获取经济利益,是微信自媒体需要思考的问题。首部微信小说连载作者“NBC二当家的”在2013年以《摇》为例在网络发起调查。“在笔者连载的微杂志(微信号:weixinzazhi)上,有22万喜欢书影音的文艺青年,最高的一天,微杂志收到超过23万条回复。估算一个相对折中的数字,这22万文艺青年中,如果有5%的人愿意付费阅读这部小说,大概也就是有1万个愿意付费的读者,则笔者借助此小说,就能有10万元收入,是一本出版实体书版税的好几倍了……”(NBC二当家的:《微信小说自媒体,可以复制起点的收费模式吗?》)可见大部分目标受众对优质内容还是有付费意愿的。诚然,这些数据对于许多在传统文学和PC网络文学中难以立足的作者而言,颇具吸引力。这种省去中间环节的自媒体文学模式,也将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到微信文学中来。
    2015年春季,微信推出公众号“打赏”功能,意在引导作者创造更优质的内容。“打赏”可以说是一种物质性的“点赞”,真正体现了读者/消费者的主导权和参与感,也激发了作者/生产者的原创欲望。微信公众号chuwei2016在《微信“打赏”来了,内容付费还会远吗?》一文中提到,“从‘打赏’来看,‘内容为王’依旧是社交媒体变现的主要途径。虽然微信在社交和订阅号的功能上承载了部分社交媒体的属性,但微信一直游离于去媒体化和聚媒体化之间。微信不希望重蹈微博的覆辙成为舆论的重地,但又处于一种除广点通(由腾讯公司推出的效果广告系统)之外无法为媒体人提供变现的尴尬境地。‘内容为王’促使的是越来越多的行业专家、知名人士通过公众账号以免费试读或按内容付费的形式让粉丝留存在公众平台上,而这些朋友圈内容的生产者将最大程度上激活用户的活跃度。”是否可以说,“打赏”不一定会带来良好的自媒体文学生态,但会支持公众号生产者的优质原创,内容依然是王道。如果“打赏”行为以及内容付费模式建立,优质的自媒体将会受到微信官方保护,部分网络作品也会选择微信平台首发。当然,未来是否存在受到微信官方认可及法律保护的内容付费平台,都会影响到微信自媒体的发展。但从“打赏”看来,微信自媒体未来的内容付费商业模式可能不会太遥远。目前,笔者发现两个微信公众号的“打赏”功能很受欢迎,一个是“鬼脚七”,作者是淘宝的前高管,内容主要是和电商相关的;另一个是丁香园CTO冯大辉运营的公众号“小道消息”,其目标读者主要是IT界人士。这两个公众号大多数文章的“打赏”人数都超过150人,保守估计单篇文章获得的“打赏”金额如超过1000元,每月收入则会超过3万元。不过文学类公众号目前还没有发现运用“打赏”功能很成功的,期待将来能出现更多用户愿意付费“打赏”的文学类公众号。当前,微信公众号的盈利模式还不清晰,大多都采用底部广告条的方式,在“新媒体排行榜”公众号所列举的文化榜单上,排名前50名的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尾部基本都带有广告条。不过这些广告条的内容一般是电商类或房产类的App下载广告,和微信公众号本身内容不是很相符合,用户点击欲望也不会太强烈,估计给公众号带来的广告收入也不可观。
    微信自媒体文学容易让人联想到十年前走红的短信文学。微信自媒体文学没有短信文学的字数限制和质量要求,更适合普通网民创作,其连载方式也有利于长篇结构的小说创作。从类型上看,如同短信小说一样,微信小说也是以手机为媒介,以言情为主。最开始在微信自媒体推出的网络文学就是言情小说,言情因贴近都市生活率先与移动互联网产生了亲密接触。还是以《摇》为例,该小说讲诉了莫小为在后现代大都市中的爱情、事业与生活。从一开始,莫小为就通过“摇一摇”来搜索潜在的爱情对象。作为IT屌丝男,莫小为有着大都市普通白领的各种压力及真爱难寻的浮躁感。小说充满了“碎片化”语言和无奈、虚空、不安定的情绪,因契合大都市中漂泊、疲惫又不乏期待的中产阶层而引起了心灵触动。就如网络言情小说鼻祖《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开启了“网恋”小说模式一样,《摇》似乎也在打造“微恋”小说模式。微信的特征之一是通过LBS功能可查看自己所在地理位置附近也在使用微信的人,这也就使得微信爱情脱离了网络爱情的距离感和空间感。在微信时空里,相约变得更为便捷和暧昧。这是微信不同于PC网络的一个新功能,它源于人们的真实需求,将网络交往方式切近到现实中来。对于都市单身男女而言,摇一摇就可带来爱情的讯号,从而缩短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距离。而莫小为与女“微友”的见面,首先决定其“微爱”的产生仅仅是对方漂亮的外在形象,同样充满了网络言情小说的YY情调。不过在《摇》之后,微信自媒体并没有出现有影响的连载小说。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创意产品,微信凭借其强大的传播潜力将为自媒体文学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公众号平台的优质原创文也越来越多。虽然现阶段微信自媒体的商业模式还不明晰,但实时精准、广告潜力市场等特质将为其未来发展增加竞争筹码。随着“分享”、“打赏”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微信自媒体的推广和盈利模式有可能实现优化,或许将为网络文学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符号学视角下的“微时代”


谭肖瑶

摘要:纸质媒体曾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进入一个“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在不知不觉中闯入我们的生活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视角浅析三种“微传媒”的特点和存在合理性。

关键词:微时代;符号学;传媒

一、       微博与微信

许多人认为,作为“微媒体”代表的微博在2010年横空出世,其实不然,这种SNS[1]模式的社交网络并不新奇,早在2005年中国最早的校园SNS社区——它的雏形人人网。而作为在2011年兴起的微信,凭借着它与微博的差异化定位也在两年内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工具。

先来谈谈两者的共性。第一,“互联”式的多样化平台。吴波在谈到互联网这种媒介的时候,这样说道“互联网在本质上是一种涵盖全人类的关系型宏观结构。”虚拟的账号指向客观世界的你本人,这是概念物的定义,社交网络实际上就是概念化的人的互相连接。其次,微博与微信集图像、文字、视频等多种表达形式于一身,模糊了各种符号之间的界限,只有这些符号互联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符号所指体系。第二,“自媒体”式的前台化手段。所谓自媒体,即打破传统媒体,每个人都具有媒体、传媒的功能。微博和微信取消了媒体的门槛,使得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将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前台化,在有限规则(140个字)里的无限表达。此外, “评论”、“点赞”、“转发”等功能打破了传统媒体中的“独白”模式,而是采用平等的自由的“互动”模式。第三,从符号与现实的关系上来看,微博和微信表现的都是经过人为选择、编辑、美化的现实,无论是图象的构图还是文字的措辞,都是表达者想让你看到的“事实”,隐藏了表达者的主观视角。第四,取消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尤其是时间。由于信息发布便捷,传播速度快,所以能达到很好的传播广度。又由于之前的对话内容都已经文字化,即使延迟回复也能让人回忆起来是在对哪件事做评论。

其次,再来谈谈两者的差异,为什么这两种“微媒体”手段能够共存。微信与微博的最大差异表现在符号的功能主导:微博以表现功能为主而微信以交流功能为主。这是由于微信的“强关系”和微博的“弱关系”。微信是双向性的,只有双方同意才能互为好友,相比而言更为私密,更注重在朋友圈子里的交流功能;而微博是单向性的,我可以个人单向性地关注你而不需要取得你的认可,由于这种受众的开放性和模糊性,发布的信息是有表演性质的,因而更注重的是表现功能。这就造成微博的传播是放射状的,而微信的传播是圆圈状加线性的,因此作为开放的媒体平台的微博是一种多对多的多元化原则,作为封闭的信息平台的微信则是一种一对一的唯一性原则或者一对多的简略性原则。

因此,微博与微信是互补性工具:新浪是做新闻起家的,微博办着办着就成了自媒体,信息受众面广但不受控制。腾讯是做QQ起家的,所以微信强调沟通对象的特定性和可控性,适合朋友圈和私人话题。由于微博与微信的这两种差异性定位,它们可以同时做大做强而不成为对方的竞争对手,因为它们满足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沟通需求。

二、       微电影

生活在快节奏的全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被割裂成若干的碎片、片段,精神消费的意义也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对感官的迷恋、对视觉的冲击和对信息的高效获得。在这样的背景下,微电影出现了。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30秒-300秒)放映、微周期(1-7天),制作的视频短片”[ii]是一种新媒体与电影艺术交相混杂的新样式,换言之,又是组合与聚合的产物。

首先,微电影又打破了电影的门槛。如果说电影这个文化产业链条中拥有圈内一套普遍认同的系统的“编码”的话,微电影却由于时间短、投资少、制作难度小将精英人士拉下圣坛,电影神秘的面纱被大众揭开,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制作微电影,表达自我情感,诠释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其次,“在娱乐思维的支配下,微电影创作的思维表达与阐释空间都呈现出了后现代的色彩。”[iii]因此,表象取代了深层次的实际,视觉性娱乐压倒一切,刻意勾勒故事情节的高潮和视觉表现,破坏了电影完整性,打破了电影讲故事的线性时间叙事语法;用图象的直观意义取代语言的符号形象,用高度凝练化典型化的场景和镜头象征情节,此时的图像符号已不再直观,而是写意符号。这种通过蒙太奇手法的镜头、场景的切换,实际上是将空间的语法运用到了电影,也算是一种编码的转移。

异彩纷呈的“微时代”在传播着一种更个人化更自由平等的表达方式的同时,人们也在这种高效率且唾手可得的信息环境中变得懒惰,失去独立思考能力,看不到符号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误把符号等同于现实。微时代,且行且担心。



[1]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吴波 《从“微媒体”到“自媒体”》 商务周刊,2011年1月

[ii]  赵红勋 《微电影的传播特性及其发展趋势》新闻研究导刊(广电视角),2014年第1期

[iii]  赵红勋 《微电影的传播特性及其发展趋势》新闻研究导刊(广电视角),2014年第1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0 12:26 , Processed in 0.09121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