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参阅文献===》优化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实践研究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22:2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优化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实践研究

http://www.mscyef.pte.sh.cn/new1/onews.asp?id=2760
  

一、研究背景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求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当今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同时,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学校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许多经典名著,虽然时间已久远,但是著作中闪烁着的人性的温暖,却依然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文化的校园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学生。这正是我们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教改实践。
二、研究依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不仅对扩大学生知识、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读写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促进志向的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2、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
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效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否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否阅读。因此,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还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认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3、心理学观点 。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的心灵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向质变的发展过程。而大量阅读、语言的积累则是促进质变的有效渠道。因为大量阅读扩大了信息的输入和积累,这些信息的广泛性、层次性和新颖性,促进学生人格与才华向高层次发展。再者,根据人的发展关键期论点,十三岁以前,也就是小学阶段是人的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让学生多读多记,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词汇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准备。
4、学习迁移说。
学习迁移说是一条古老的心理学定律,即平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课内阅读学到的基本方法运用到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课题开展的又一理论依据。
5、最优化教学理论。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这一理论本质上是关于教学资源与教学产出关系的理论,他所研究的是如何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率和效益,在质和量两方面追求教学的最优效果。
三、研究思路和内容
(一)调查分析,掌握情况。为了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我所作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制作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问卷调查表,对二年级的17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分班级进行了统计分析。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比较明确;绝大数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浓厚;课外阅读的内容比较广泛。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课外书籍少,仅限于作文指导类,脑筋急转弯,卡通科幻等,涉及面极窄;课外阅读的时间短;阅读方法不尽科学;家长的指导性不强;缺乏课外阅读氛围。另外,在学习压力面前,教师、家长、学生对课外阅读报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心态,从而冷漠了阅读。 此项调查分析帮助我们了解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为研究工作的展开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二)从源头入手,为学生读书提供保障。
1、学校分部图书馆扩充了图书存量。建立健全图书借阅制度,使学生有书可借,借了爱读,读有所得。
2、取得家长的支持。面对面或电话联系家长,通过沟通使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为孩子购买或借阅读物提供经济支持。
3、建立班级图书角,资源共享。通过相互的资源共享,使学生能接触到更多有趣、爱读的儿童读物。同时规定班级图书角中的每本读物每月定期更换一次,以保证书源的充足与新鲜,吸引更多渴求知识的小眼睛。
(三)学习交流,提高认识。
1、为了便于研究,我坚持阅读教育论著、教学杂志,寻找阅读教学好方法、好经验、并努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上网学习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为自己打开思路,完善方法。我以自学方式学习了有关课外阅读指导与研究等方面的书籍,如:《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艺术初探》《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研究》等,先进的阅读指导方法和理念为我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开展讨论交流,畅谈教学经验,评论他人做法,实现共同进步。
(四)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1、针对学生年龄段特点,积极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学生年龄、性别、性格等方面有差异,他们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为了满足不同学段的学生需要,我给二年级学生推荐了适合的课外阅读书目,还将推荐书目的目录打印发给学生。在班里我还亲自给学生介绍一些书籍内容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2、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热爱读书。一个喜欢读书的教师,能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还能以高尚的人格魅力熏陶感染学生。平日里,我总会挤时间阅读教育专著,阅读文学名品,有时还和学生们一起在室里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努力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领路人。
3、积极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热情。良好的氛围是行动的催化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每周二中午开展届时半小时“书香弥漫阳光校园,知识滋养快乐成长”读书活动;在班级中,创办图书角、学习园地、读书乐园等,这些带着书香气息的氛围再次点燃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五)重视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1、固定读书时间。为了确保学生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我们帮助学生进行了合理的时间安排。
①晨读二十分钟。“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早晨到校8:00——8:20为晨读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放声朗读。
②午读二十分钟。每天午饭后时间学生自由支配,至少花二十分钟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③晚读三十分钟。要求学生每天晚上至少安排30分钟阅读时间。
④每周安排一节“同读一本书”交流课。
2、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指导。读书的内容结合实际而定,有时是自己选定的文学作品,有时是老师们选定的阅读材料。每次学生读书时我们都会和学生在一起,共享阅读的快乐。另外,合理安排家庭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每天的必做作业,每次规定至少半小时,每次阅读的内容还要求做简单记录。
为使学生汲取全面的营养,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遵循兴趣阅读与指定阅读并行的原则,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因此,我参考专家推荐,结合我校图书及学生自身实际,对我校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做出推荐。
3、交给读书方法。由于我们指导的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在读书方式上我们要求学生出声朗读,尤其是二年级的学生,亦采用默读或快速浏览的方式。学生在阅读时告诉学生要边读边想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文中哪些部分让自己感兴趣,读书中获取了哪些知识。
①指导学生有序读文。
A、按顺序看懂文章。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怎样从头说到尾,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再让孩子读书时,我教会孩子用一些符号在书上圈圈画画,如:碰到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好,对于一些好词好句,用小圆圈画出来等,以便他们在阅读的时候留下思考的痕迹。还鼓励孩子把在课外阅读中弄懂的新词语抄下来,低年级时每天两个词语,一个佳句,随着年级的升高扩展到词语、句子或段落,但不强求,量力而行,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厌倦读书。
B、分步阅读,边读边想边记。遇到一篇文章先通读全文,掌握主要内容,然后分步阅读,边看边想原文说了什么人和事,懂得了什么道理,最后做以标注。同时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
C、图文并重。在课堂教学中,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审清题目,根据题目说出在学习本课前想知道什么。低年级课外读物大都是图文结合,可坚持引导学生从看图到读文。如指导他们看封面和书名,讲讲书中可能写些什么事。图画能帮助儿童理解文字意思。因此,要求学生当众讲出主要内容。这样把听、说、写紧密结合起来,融合为一体。
②加强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我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学生在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读书方法,教师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得到运用。
4、制作读书卡。为了保证学生读书的效果,我们教会学生制作读书卡。读书卡上不仅有文字,也有图文并茂。我们指导一二年级学生在读书卡上摘抄阅读中积累的好词语、好句子,有时还让学生把阅读中想象到的画面用笔画在读书卡上,或者是把自己设计的插图画在读书卡上。三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大,我们主要是指导他们在读书卡上摘抄优美的词句、片段,写读书体会,有时也让学生把书中的文史知识摘抄在读书卡上。
5、读书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读书的最佳状态是手、口、眼、脑的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指导学生阅读时眼睛仔细看,口里出声念,大脑反复想,手里不停记。这种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六)开展读书活动,强化阅读有效性。
1、亲子共读一本书。在课外阅读指导活动中,我们尝试开展了亲子阅读活动,活动时间定在周末和暑假。教师事先与家长的沟通,推荐阅读书目,指导亲子阅读的方法,提出阅读要求,家长的参与增强了学生阅读的热情。每月老师与学生和家长进行一次书面上的沟通,对学生课外阅读量进行统计与检查,学生和家长要如实反馈阅读书目、阅读时间,进展情况等。
2、师生共读一本书。为了准确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还尝试了师生共读一本书。在规定的时间里,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阅读内容,如童话故事、经典著作、科普知识等,师生相互交流读书收获,共享读书乐趣。
3、班级同读一本书。这项活动最受学生欢迎,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学生们就同一本书畅谈自己不同的收获,不同的感受,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七)深入研究,不断探索阅读指导策略。
自开题研究开始,精心设计阅读指导教案,上课外阅读指导研讨课。课后听课老师进行了评课,并对有效的阅读指导课进行研讨交流,反思存在问题。
四、研究成效
1、目前,班级大多数学生已经读完4本必读书,同时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不断增强,爱读书的习惯逐步养成。经过我多方位的指导和培养,学生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室里经常能看到学生读书的身影,课间也时常听到学生在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学生的书包里也多了一两本课外书,看课外书已经成为学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2、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明显提高。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生读的书增多了,知道的知识也多了。说话、写作文、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班级中的肖雯芮同学在2011年的《少年日报》中发表了自己的一篇文章《我家的小狗》,获得了好评。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通过课题实验,我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了良好道德品质。“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优秀的经典著作让学生心灵受到了震撼,学生们在阅读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性。
5、教师自身科研能力、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在课题研究之前,我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够深入全面,侧重于课本知识,忽视了重视学生课外阅读与积累。进过这一年的研究,我积极探讨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策略,不断尝试课外阅读指导的各种方法,形成了浓郁的科研氛围。通过拟定调查问卷、分析总结问卷、查阅资料、设计课外阅读积累指导课教案、上指导课、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积累交流展示活动,大大提高了自身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也促进学生阅读积累质量的提升。
6、家长对课外阅读形成了新的理解,亲子阅读被更多家长接受和重视,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了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到读书的感动和乐趣。
五、研究反思
看到班级一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建立起书香文化氛围,课外阅读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我倍感欣慰,同时也积累了一些丰富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经验,我将会把研究成果很好地运用于实践中,继而推广到学校。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探索。
(一)在成绩和减负双重压力面前,怎样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关系,合理安排好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质与量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受教育现实的影响,语文教学依然存在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对孩子来讲,在课业负担并没有实质性改观的情况下,语言积累是件繁琐的工作,如何使所有的孩子都把语言积累作为日常学习的一部分?如何在强化积累的基础上,更好的运用,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最终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上的表达能力呢?这有待于我进一步去深思和探索。
(二)学生间差异大。部分班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有效的读书方法,但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需要。由于学生自身的差异和家庭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差距,如何使亲子阅读让每个家长和学生都重视和坚持,进一步缩短他们的差距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这一次的实验让我深深地感到:一名教师光有实践经验是不够的,更为缺乏的是理论的提升。“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教师首先要做读书人,教书首先要重视自身的语言积累,提升个人素质,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才可以感染学生,去教育学生。同样,只有自身的理论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使得研究开展的深度和广度进入新的高度。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才更科学更有效,这也将是我今后主要努力的方向。
(四)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参与指导,为小学生语言积累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尤其是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给以有效的配合。学生由于年龄及自身基础等实际原因,课外阅读会有理解障碍或不能天天坚持,需要家长和老师提供帮助,家长素质参差不齐,老师又无暇顾及那么多学生,导致学生间课外阅读数量及质量存在很大差距。
课外阅读就是个广阔的天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能力是个永恒的课题,它同任何事物一样,要有一个完善的过程,才会不断向更高更好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会在这项繁杂而平凡的工作中,继续引领学生在书海中畅游。因为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让书香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针对存在的各种困惑,我将不断地探究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正确地处理语文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关系,合理安排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扎实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每个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取得实效。
六、研究成果
本课题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本人有了以下收获
理论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我对课外阅读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得到了一些启示:
1、用好教材这一“例子”,促使课内外有效衔接。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具有挖掘教,重组教材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相关的阅读信息,以促发学生课外主动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学习了《望梅止渴》,激发兴趣,将这一“例子”放大,将学生的视野引向《三国演义》乃至四大名著等课外的阅读中。
2、以活动为载体,在阅读实践中成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性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沉浸在其中,享受读书、成长的快乐。如:在创书香班级期间,开展系列化的活动,如“课本剧表演”、“人物故事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结束还可以评选出“小鲁迅”、“小冰心”等,这,孩子的兴趣就会转移到主动读书上来了
实践成果:
1、教师的素质
经过一年时间的课题研究,我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以及教育家叶圣陶和语言学家吕淑湘等名家大师对于阅读的精辟论述,提升了自身的理论水准,并积极记录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体会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一份及部分指导随笔、心得。
2、学生的发展
班级中的学生都能提前达到课标规定的阅读量,绝大多数超过8万字(课标低年级段要求5万);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高涨,学生的视野开阔、学识丰富,学生的朗读习作等语文素养得到极大的提升。2011年,班级中的肖雯芮同学参加上海市小学生现场即兴作文比赛,荣获三等奖。
1)课外阅读氛围得到改善,校内外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课题实验让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小课堂”,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并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成为能学、乐学、好学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题实验也影响着家长,让他们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对人一生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亲子阅读”活动中,亲子阅读带动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一个个家庭,它的辐射作用意义重大。学生的课外书拥有量逐年增加,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随之变宽。
2)学生阅读的方法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指导,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不断增强。课题实验中,在老师和家长经常性的指导、检查和督促的外因条件下;带动了内因的改变。每天的阅读培养了学生善于利用时间的良好阅读习惯 。读书时的多思善问,多种感官一齐积极活动,让学生养成了勤思考的阅读习惯,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阅读还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1 02:24 , Processed in 0.20333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