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钱守旺老师导入新课教学艺术赏析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09:2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荣艺 叶建云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将课导向新知支撑点
  ——钱守旺老师导入新课教学艺术赏析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建构意义的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知到内化的过程。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准学生的认知支撑点,把学生引向对外部提供的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探索中。
  导入新课是数学课堂的首要环节。不管是以旧引新导课,还是创设情境导课,其目标是指向教学重点,分化教学难点,凸显教学关键。因此,导入新课要在“导”字上下功夫。现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为例,赏析钱守旺老师是如何导入新课的,以飨读者。
  师:这节课,我们要上一节数学课。大家知道,数学课要和数字打交道。在1-9这九个数中,你最喜欢哪两个数?
  生:我最喜欢5和6。
  生:我最喜欢6和8。
  生:2和4。
  生:1和9。
  生:3和6。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数字,咱们就从第一个同学最喜欢的5和6开始。(板书:56)如果在5和6中间加上一个除号(板书:÷)就成了一个除法算式。(生齐读算式)不计算,谁能很快说出另外一个除法算式,使这个算式的商和5÷6的商相等。
  生:5÷6=10÷12。
  师:谁能接着说?(生:20÷24)还能接着说吗?(生:15÷18)按这样说下去,能说多少个?(生:无数个)
  师:你们是根据什么,很快就想到这些算式的?
  生:先看看被除数,都是5的倍数,而除数都是6的倍数。这是根据“商不变性质”写出来的。
  师:谁还记得“商不变性质”或者说“商不变规律”是怎么叙述的呢?
  生: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它们的商不变。(师出示“商不变规律”,生齐读)
  师:我们就是根据“商不变规律”,很快地找到这些算式的。大家知道,分数和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5÷6的商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56。(板书:56)10÷12的商写成分数的形式——(生:1012)20÷24——(生:2024)15÷18——(生:1518)
  师:根据上面这组算式之间的关系,这四个分数之间应该有什么关系?(生:相等关系)
  (教师随机在四个分数之间添上等号,变成“56=1012=2024=1518”)
  师:这就奇怪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发生了变化,但是它们的大小不变。在除法中有商不变规律,看看这组分数,想一想,在分数中会不会也有“不变的规律”呢?如果有的话,这个规律应该怎么说呢?
  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它们的得数不变。
  师:其他同学看看对不对?(稍做停顿后,师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刚才同学们根据这组分数,猜想到这样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成立不成立呢?
  接着,教师列举“12=24”,引导学生采取画线段图、折纸等办法进一步验证,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
  “数学教材是遵循知识的新旧交织、螺旋上升的原则而编排的。”新旧知识有着紧密联系,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旧知识对学生学习新知识起迁移作用,但也干扰或束缚着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教学时,教师应找准新知识的支撑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出发,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学习探索中。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商不变规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演绎得到的。这一导课,钱老师遵循教材的编排体系,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采用迁移类推的办法,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认识,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学生进一步探究未知领域,起到顺水推舟的作用,使学生产生轻松、和谐的情感效益,体会到数学的魅力。这样导学,使新课“不新”,难点“不难”,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了探索事物之间联系的基本方法。(徐恒祥,福建省闽侯县上街新洲小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8:14:20 | 只看该作者
钱守望:我的20个课堂教学主张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刚才班老师是从散文家的角度,跟大家做一个分享,这也是我第一次听作家从他自己成长的角度和大家交流,通过班老师的成长历程我们感觉到一个人的成长当中什么最重要。下面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就是《标准的行动策略,我的20个教堂教学主张》。
  我们在座的各位专家有的是从事基础教育,可能有的不是从事基础教育,但是我们都是关注教育的人士,关注教育的专家,我想我们真正的教育家应该是顶天立地的。顶天就是要理念上站的要高,但是要立地就是要接地气。因为我主要是从事小学的教育,说的再具体一点我是一个小学数学的教师。今天我讲数学教育,当然我今天讲的过程当中所讲也并不都是数学教育,实际上就是整个中国的基础教育这一块,我们怎么去做。我想讲完以后,对各位老师可能会有一些启发。实际上越往低年级,可能学生的发展越重要,小学生我们到底要教什么,我想我通过今天的讲座和大家做一个交流。
  现在数学整个的小学基础课程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原来2001年的时候那个课程标准叫实验稿,到了2011年就叫新的2011年版。实际上这个课程改革相当于10年以后又进行再出发。这次课程改革,比如拿数学来讲它最后的几个变化,第一个就是课程目标很明显的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双基”便成了现在的“四基”,原来叫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现在大家看除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增加了两个: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变化,我们以前教育就是作题考试,分数只要考的比较高就算好成绩,就算好教育。但是现在更多我们愿意关注的是后两个,怎么样才能积累基本的思想,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另外一个变化就是由“两能”到“四能”的一个变化,原来我们提倡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现在叫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我们现在的教育要鼓励学生要有问题意识,而且要让学生从头到尾能够想问题。以前我们很多孩子只能够解决问题,但是我们自己不会提出问题,这可能是我们中国教育的一个比较弱的地方。
  另外一个变化就是最新的课程标准,它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原来是6个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现在增加到了10个,又增加了像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这10个核心观念是我们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好像我们攀岩当中的抓手,教学当中只要你抓住这10个核心概念,那么老师在教学中你就有针对性,而且你的教学真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落实最新的课程标准,为了给大家提出更好的建议,我今天通过我个人的20个主张的形式和大家做一个交流。
  第一个,观念更新,理念内化。我想对很多老师来讲他对课程改革首先是转变已有的观念,然后是一个实践过程。现在我们很多老师他的观念是什么?他就受一个考试指挥棒的一个影响,包括我们现在初中的教学、高中的教学,实际上都受指挥棒的影响,你怎么考我就怎么教,考什么教什么,不考我就不教。实际上现在虽然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很多的学校,很多的中学,很多高中,仍然是应试教育,包括北京最重点的一些学校。他说的很好,但真正要看孩子平常的学习过程,主要就是考试排名。现在小学来说素质教育还是做的最好的,因为小学没有小升初的考试了。
  我们看几个负面新闻,为什么会成为负面新闻,这可能与管理者理念有关系。第一个叫“绿领巾”事件。这是陕西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他是给学生好的孩子带红领巾,给学习不好的孩子带绿领巾,结果网上一暴光就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就是成了一个负面新闻。
  第二个负面新闻就是内蒙古包头一中红校服事件,一般的孩子大家穿蓝校服,但是有些特别优异的孩子就穿红校服,而且后面上还背着房地产的广告,这个很明显违反了我们的教育规律。
  第三个山东枣庄三十九中根据学生的三色作业本,他为什么分成三个颜色呢,他是把学习好的孩子一个颜色,学生中等一个颜色,学习差一个颜色,但里面内容都是一样的。无形当中就给学生贴上了,好、中、差这样一个标签,这也是一个观念的问题。
  另外一个这是深圳的一个学校,他是给表现差的小孩脸上盖蓝印章,表现好的小女孩脑门上是一个小红花。这个是很不好的,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最后校长不得不出面给那些家长道歉。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奇怪的现象,主要就是理念的问题,他们把分类和分层搞混了。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却代表着不同的教育观念。我们的教育提倡可以是分层教育,但是不要把学生分类,分成三六九等,对学生来讲都是不好的,特别是小学生就更应该重视。
  我们现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考试,我们没有这种纸笔考试,我们就改变了考试方法,我们就用家长和孩子叫闯关的形式,家长带着孩子一块来闯关。你可以自己做题,然后可以自己换题,主要就是我们一年级第一学期没有必要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他是好孩子是坏孩子,没有必要。我们的每一个孩子最后都会感到我会成功的,我能行,这样一个心态,我觉得这非常重要。小学生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一年级就让他成差生,往往孩子自尊心就没有了。
  为了更好的更新观念,变换理念,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非常重要的观点。第一个只有把教学的注意力从教师自己讲得如何转移到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才是教学的本质追求。前些年可能很多老师上课关注的是我怎么讲,包括我前10年备课我更多是想我怎么讲,我的话怎么说,很少去考虑怎么去组织学习去学。但是现在应该说,我们老师上课也是很明显的变化,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你怎么组织学生学,怎么让学生表现好。现在我们看一节课看的最多的就是学生的表现,应该说一堂课真正的精彩是学生的精彩,而不仅仅是老师的精彩。
  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保障每一个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权”。求得每个学生充分地、自由地、多元地、和谐地发展。
  这个话说起来好说,但是真正看教育当中很多老师做的都是不够的。你比如我们听一节公开课,你看老师提问的学生,你去观察,可能有的老师一上课这一节课40分钟,他就提问了5个学生,有的学生可能提问了5遍、6遍,但是很多的孩子老师根本节没有关注他,甚至你的目光都没有往那个角落看过那个孩子,我觉得这种就没有保障学生的“学习权”,老师上课应该尽可能的让全体的学生都参与。所以平常我要上公开课首选我想能不能让全体参与,全体不行,能不能小组合作,最后实在不行我们再个体参与,总之就是尽可能的学生的参与度应该是比较广的。
另外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在于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实现学习效益最大化,让学生会学、学会,在课堂上享受成长的快乐。我们知道叶澜教授在课程改革刚开始的时候,她写了篇特别有名的文章《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我就特别欣赏她这个题目,当然她里面内容写的也非常好,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你想想:当这个课堂它有这种活力的时候,会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往往在这种课堂当中你会看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看到那种师生深层的对话,我觉得这是特别理想的一种状态,也是我们在追求的一种课堂的现状。
 另外老师在上课当中,我觉得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教师变导师,教室变学室,灌输变探究。努力打造具有愉悦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课堂。
  我们这个课程标准,很薄的一本书,黄皮的。相应的北师大还出了很厚的一本书,叫《课程标准解读》,当中它提到老师在教学当中要特别关注四件事,第一件事:兴趣,可能我们到高中、初中、大学还差一点,小学生最重要是兴趣,他对这节课他是不是感兴趣很重要。第二件事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当我遇到一个问题我知道怎么去想。第三件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四件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是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可能这个孩子在小学六年,他不一定永远考满分,也不一定永远是前十名,但一旦这个孩子养成了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他会终生受益,而一个孩子如果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这种孩子往往不会有很强的实力,越往后越差。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第一位的。
  另外下面这段话,我觉得说的也是非常有道理,特别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理解。不是书上所有内容都要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也不是由教师讲过的内容才算学过,不是教师能给学生讲明白就是好老师,而是会引导学生想明白的人才是好老师。
  我觉得真正的好老师不是做题做的越多越好,题海战术——往往这样的班级,成绩永远不是很好,而且这样的老师培养的学生,当他一旦遇到变数问题,遇到比较灵活的问题,这个班肯定是稀里哗啦。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班级的孩子他只会死记硬背,真正的老师一定要让学生真理解,真明白。我在一线干了多年,也带过很多的毕业班,我一般在平常根本不订练习册。我每天只给学生印一张A4纸那么大的小卷子,我把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叫我的一句话数学日记,每天让孩子记数学日记。中间是主题部分,练习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第三部分叫师生悄悄话,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话要跟老师说,你有什么问题可以写在这儿跟老师交流,我觉得这种方法有时候反而会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
  我们知道弗兰登塔尔是荷兰非常有名的教育家,有段话他说得非常有道理,他说“教育不能成为类似于把人训练成计算机的教育,因为人算的再快也算不过计算机。与其如此,不如让孩子去做那些计算机不能做的事情。”
  因为我现在也是北师大版教材的编委,现在全国各地用的北师大版的教材就是由我们来编的,特别是现在第四版出来以后反响非常好,得到全国老师的一致认可,认为这次编的非常好。我们这次编的时候有一个什么理念,你比如计算,计算不再要求速度。可能在座我们当时在上学的时候,计算我们要求又对又快,一分钟要算多少道题,这次这个就降低了。
  我们家的小孩,现在为什么速度慢了,因为没有必要,你算的再快你不可能超过计算机。而且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当你生活中遇到三位数乘三位数的时候,我想任何人都不会拿一张纸列一个竖式,肯定不会的,你肯定会拿出计算器或者拿出你的手机找到计算器一算就出来了。因为人们没有必要做这么复杂的计算,所以现在数学的计算教学难度大大的降低了,现在乘法基本上就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都很少学。而且分数的加减法,分母只是一位数的,为什么呢?没有必要去学那么多,咱们认为很有用,但是对未来的发展是没有用的。实际上我们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小学的知识就足够了,你日常生活中一天24小时你想想,你用的所有的知识基本都是小学的,基本你高中、大学的知识,除了你搞这个东西,如果你不搞这个东西几乎是用不到的。
  这是从山东过来的一个口号,我觉得他这个很通俗,但是也很也道理。我们知道山东的教育改革是最好的,他们老师上课提倡三讲三不讲——教师集中力量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知识点,讲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已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我觉这个话就说的很有道理,现在我们发现有的很多老师上课讲的太多,内容太多太杂太深了,把很多中学的知识都拿过来了。有的时候效果反而不好,一定要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来讲。小学生学习数学他跟我们成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像我们很多家长都是博士毕业都是海归回来的,但是他仍然教不会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因为你的思维方法跟小学生不一样,你一定要用他们能听懂的方法给他讲,他就能懂。
  另外老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做加法学会做减法,要减少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听的时间,增加学生说、学生做、学生互动的时间。这一点很重要的,你课上只有40分钟,你要老师说的多,学生自然时间就没了,老师尽可能的要管住自己的嘴。我们一定要提倡老师要管住嘴少说话,能用两句说完说清楚的,你不要说四句话。不要总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我暑假买了一本书,是华东师大的一个博导张华教授,今年才调到杭州到一个教科院当院长去了。他的书最后有这样一段话,我觉得能写出这样话的人,一定是对教育理解非常透彻的人,也是非常有先进观念的一个人。他怎么说,“不仅需要在知识学习上走得快,更需要在人生道路上走得远。‘让人走得远’的教学不把传授系统知识视为教学的本质,而是创造条件,让人在知识探究中产生自己的思想、体验和理解。”
  现在我们很多家长关注的是知识上走的快,我们孩子5岁了我们能背多少首古诗,我们可以做多少道算术题,我们可以学多少知识,更多的是关注我比别的孩子学习早。但是这有没有用,实际上真的没有什么大用。小学的差距就是半年,我的经验就是半年。为什么说是半年呢?可能幼儿园学了很多,只是一年级上半年可以看出来这孩子稍微好一点,那孩子稍微差一点,但是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到二年级你再看孩子完全一样,大家又回到同一起跑线,因为你学习那点东西半年基本就差不多了。但是我们更要关注的是人生道路上能不能走的远。现在很多孩子学了很多,但他学着学着他讨厌数学了,这是最大的一个失败。一旦学到他讨厌这个学科,他可能就不会再学下去了。
  就拿学奥数,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学奥数。我认为奥数本身没有错也没有罪,奥数确实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思维方法,但是奥数只适合8%的孩子,更多的孩子可能不适合去学奥数,特别是特别难的那种奥数。有的孩子一二年级本来数学特别好,结果有的家长就给孩子报了奥数班,然后学了一年以后到四年级他特别讨厌数学。为什么呢,因为他在奥数班那些题永远学不会,然后一考试他就在班级倒数第一,慢慢他就对数学产生了一种厌烦的情绪,他认为数学给人感觉就是难,太枯燥太难,数学只能给我造成伤害,带来的只是失败。
  这就是知识上多学了一点,但在人生道路走不远,为什么,他的兴趣没有了。当一个人对某个东西他没有了兴趣,他不会走的很远,也就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保护孩子。他对这个特别感兴趣,我们就培养他这方面的能力。
  比如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有三个要素第一个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身心能够进入课堂。上课5分钟你能够马上把孩子的心给收回来,你不能上课20分钟孩子还心不在焉的没有状态,这不好。一般上课我会非常重视课堂导入的环节,我一定会设计一个特别精彩的导入,一上来就能把你吸引过来,我就引导你去想。
  第二个学生总是有机会思考,课堂总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思考非常重要,数学是智力的体操,为什么它能把人教聪明,关键就是不断地让他去学习、去思考。对于每一个老师来讲,我们老师的教学实际就是开发学生的大脑,我们的主要功能就是把学生的大脑开发出来,让它变得越来越聪明。每个学科它刺激的大脑的范围又不一样,这样的话可能我们每一个学科都重视,孩子会越来越要聪明。
  第三个要学到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个非常重要。学数学的人和不学数学的人,最后的差距在哪儿,可能不是一些公式会不会背,但是会给人留下一个非常严密的一种思维习惯。就是我想问题想的比较严密,而且我必须有逻辑性,比如同样的讲话我可以说的条条是道。
  咱们知道习近平这次当了总书记中央主席,你看习近平讲话我就非常欣赏,我觉得习近平讲话改变了原来中国领导人讲话的风格。中国原来的领导人讲话,哪怕他说三句话也拿一个稿子放在那儿,照着稿念。你看那些美国的领导人,我们看奥巴马很多的总统,他们演讲都是站在那儿讲。这次习近平他几次讲话,至少他没有纸制的稿,但是他现场讲的时候他就很有逻辑性,说明他想问题还是很有条理的。这就是一个人的思维,同样的讲话他就非常有条理。实际上我们中国的学生就缺这方面,我们中国的孩子表达普遍的不是很好。我们学校,特别是小学校可以培养孩子演讲,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说话的时候,站在那儿真的是说人话,而不是说套话喊口号。我们看很多领导讲话都是喊口号,确实你表达的意思都不知道,我觉得这是我们培养的方向,我们培养的真正的方向是会表达。
  芬兰是公认的全球的最好国家,这次又有一个数据调查芬兰还是排第一。为什么芬兰的教育全世界那么领先,原因就是芬兰的教育观念非常的先进。有一本书叫《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它的书后面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不是赢在起跑线的百米赛,而是一场与自己赛跑的马拉松。学习不是为了争冠军,而是为了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人家芬兰把它教育看成是非常长的一个跑马拉松,不在乎谁先跑一会儿谁后跑一会儿,没关系,因为路程太长了,你抢不抢跑都没关系。但我们中国人的教育就受另外一句话的影响,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我们家长幼儿园要择校、小学要择校,正是因为这种不当的择校,造成了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但是从未来的发展看可能有的孩子并不是发展的很好,包括现在很多的状元又有多少个最后成了各领域非常好的人,好像没有。实际上有时候不是说你是高考状元,就一定是最优秀的,一个人的成长真的是受多方面的影响。
  第二个,读懂学生,高效对话。我们北师大编写组提出了一个口号,叫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读懂教材。后来我又把它扩展了一下,做了一个报告叫五个读懂,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读懂自己、读懂他人。读懂学生非常重要,因为孩子年龄越小有的时候你越读不懂他,但是你要读不懂的话你的教学就没有针对性,你不知道他会出什么错误。所以对我们老师来讲,读懂学生是我们教学的前提。                       
  波利亚非常有名的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是千百倍地重要。”一个人把他这句话说的更好记,是这样说,老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要重要一千倍。当你知道孩子怎么想的时候,你已经成了他肚子里的蛔虫,你再教学你就非常有针对性,你的效率会非常高,我觉得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这是张华教授一个观点,“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哪一次课程改革,只要教师做到以儿童为目的、基于儿童的研究而为儿童提供恰当的帮助,那他就是从事道德的课程改革”。也就是说课程改革是有道德的,有不道德的,真正的有道德的课程改革应该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你这改革到底最后的落脚点是不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现在我们很多的学校的课程改革就是不道德的,学校的校长就是为了追求形式。搞了一个活动,整份材料最后报道,行了有答案了,将来有人查我有东西了。研究课题都不深入,很多的活动都是表面的,这种改革不好,你的改革要是长期的深入的,最后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校长给脸上贴金。
  怎么读懂学生呢,我结合多年的经验,我总结了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来做。读懂学生的特点、读懂学生的基础、读懂学生的需要、读懂学生的思路、读懂学生的错误、读懂学生的情感。初中高中他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要研究。学习的基础怎么测呢?我们可以搞一个教学的前测,上课前我们测一测,看看他到底对这个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另外比如读懂学生的需要,小学生到底哪一些需要,比如他有得到老师认可的需要,他希望得到一些表扬,所以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小红花,用一些小卡片,用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果你家有小孩,上一年级的时候那个小学生他对老师崇拜到极点,他认为老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本领最大的人,是最厉害的老师。所以老师上课给他奖励个小红花,给贴在脑门的小红花,这孩子他一天不舍得把它弄掉,甚至晚上洗脸的时候不能把它碰掉。为什么呢,这是一种无限光荣,但是到高年级可能就对他没有吸引力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
  关于读懂学生的情感,这是很多老师忽视的,平常很多老师上课他不关注学生的感受,他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假如我是这个孩子,我是怎么想的,往往老师就站自己的角度,我认为你应该怎么做。
  雷夫是美国的非常有名的教育家,他写了一本书,叫《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非常畅销,后来他还到了我们中国专门作了报告。他的书第一章第一节并不是写我怎么教学,写的是安全感问题。他认为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一种东西———害怕。他认为一个好老师,你一定不要让孩子产生惧怕心理。你害怕的话往往你的教学效果就不好了,要在很放松的状态下去学习,一放松喜欢老师他可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当中。
  雷夫老师有一次在中国演讲,当时主持人问他这样一个问题,“您的学生那么尊敬您,您能告诉我们您是怎么做到的吗?”雷夫非常严肃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不需要他们爱我,只需要他们信任我。”继而他又补充了一句:“一个老师,想赢得学生的尊敬很容易,但是要想赢得学生的信任很难!”他认为赢得学生的信任是最重要的,尊敬你因为你是老师,我见到你我要向老师问好,我要给你鞠躬,但是这都是表面的。但是信任你就不一样了,信任一个老师他是自发内心的崇拜你,你说的话他都会听。往往我们都会这样,你特别信任的人,往往他的观点你就会很快的接纳。但是你特别不信任这个人,即使他给你提这样的方法,你也不这样做。学生也是这样的,他信任你是很重要的。
  大家都知道崔永元,中央台非常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他刚成名的时候,当然是主持《实话实说》。刚成名的时候他也写一本书,叫《不过如此》,我现在家里还有这本书。你看他的第一章他写的还是老师,老师在他心目当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对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他写的各式各样的老师,我特意把文章给扫描下来了,大家看他怎么写。
  他写到,王老师教语文,也是班主任。我的第一篇作文被王老师大家赞赏,她尤其欣赏这一句: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样……。后来才知道,这不过是个套路而已。但当时如果不是赞扬,而是一顿批评呢,孩子的自信心是会被夸奖出来的。按说王老师已经做的相当完美了,母亲却还是提出更高要求,他对老师说,这个孩子胆小如果做错了事不用直接批评他,批评他附近的人就可以把他震住。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每天都觉得老师含沙射影,指桑骂槐。
  王老师教了我一年,移交下一任老师时,她的评语是,该生至今未发现有任何缺点。这为下一任老师修理我,留下了把柄。这位年轻力壮的女老师一接手,就咬着牙根对我说,听说你红得发紫,这回我给你正着颜色。
  我倒也配合,大概是到了发育的年龄,我整天想入非非,经常盯着黑板发楞,数学老师把教鞭指向右边又指向左边,全般同学的头都左右摇摆,只有我岿然不动,于是他掰了一小段粉笔,准确无误地砸在我的脸上。数学鲁老师说,你把全班的脸都丢尽了。嗷,全班一片欢呼,几个后进生张开双臂,欢迎我加入他们的队伍。
  从此我的数学成绩一落千丈,患上数学恐惧症。高考结束,我的第一念头是,从此再不和数学打交道了。
  38岁生日前一天,我从恶梦中醒来,心狂跳不止,刚才又梦见数学考试了。水池有一个进水管,5小时可注满,池底有一个出水管,8小时可以放完满池的水。如果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那么多少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呸,神经吧,你到底想注水还是想防水?
  有一天,我去自由市场买西瓜,人们用手指指点定,这不是《实话实说》的主持吗,我停在一个西瓜摊前,小贩乐得眉开眼笑,崔哥,我给你挑一个大的,一共是7斤6两4,一斤是1块1毛1,崔哥,你说是多少钱?我突然失去控制,大吼一声,少废话!抱歉!对我来说,数学是疮疤,数学是泪痕,数学是老寒腿,数学是类风湿,数学是股骨头坏死,数学是心肌缺血,数学是中风……。
  当数学是灾难时,他什么都是,就不是数学。所以我请求各位老师手下留情,您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会了断学生的一门心思,让他的生命走廊中少开一扇窗户。
  你看这是小时候数学老师对他不好,你看崔永元38岁还做恶梦,成为了著名主持人还想着老师。看来情感非常重要,所以雷夫老师在他另外一本书里面,他说这样一句话,(雷夫老师后来在中国演讲后来又出了一本书叫做《雷夫老师中国演讲录》)“ 一个老师如果侮辱学生,就永远不配做老师,即使你有渊博的知识;哪怕你事后道歉,孩子也会永远记住你给他带来的伤害。”真正好的老师一定要宽容学生,要发自心里的喜欢孩子。
  第三,读懂教材,丰富内涵。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教材不熟。路不熟要走好多冤枉路。教材不熟要做好多无用功。读懂教材要深入浅出,老师研究教材要深,但是教给学生的要浅,一定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这很重要。就是拿了教材不是有什么我教什么,应该是源于教材但是要高于教材。
  我们先看一个香港的教材,我们不教数学,但我们看香港教材它怎么变。香港的教材讲计算,我们知道计算是很难讲的、很抽象。但是香港就很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他用小故事让学生来学习。
  什么故事呢?有一天一只黑猫、一只白猫,找了一个特别长的火腿肠。这个狐狸看到了,我们知道狐狸特别狡猾,它想吃,但是又不好意思说怎么办呢?狐狸就把这个香肠从中间咬了一口,一段给了黑猫一段给了白猫。黑猫的长44cm,白猫的长36cm,然后学生比较一下谁的长谁的短。
  后面就可以编故事,这时候白猫不高兴了,白猫说不公平,黑猫的长我的短。狐狸说好办,那我在黑猫这儿我在咬一口,我把它的变一短。结果就变成黑猫的长28cm,白猫的长36cm,然后学生比一比谁的长谁的短。
  然后还可以继续编故事,这时候黑猫又不高兴了,黑猫说不公平,现在白猫的长我的短。那狐狸说好办,白猫的我再咬一口。结果就变成了黑猫的长28cm,白猫的长19cm,这次白猫又不高兴了。下面还可以接着编,肯定是白猫不高兴了咬黑猫的,黑猫不高兴的咬白猫的。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火腿肠全让狐狸给吃了,这两只傻猫一口没吃到。
  在这种很童趣的思考过程中,学生既学会计算,同时又感觉到很童真的一些内容。有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种素材可以借鉴过来的,你在你的课程当中你就可以去用,这个就是读懂学生的特点。小孩子你给他加点情景他就好玩,如果没有情景上来我们就算两个数学题,他不愿意算。但是我带了情景以后,我总要知道谁的长谁的短,差多少。
  第四个,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我们知道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因素很多,但最终的、核心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学什么”,另一个是“怎么学”。学什么是内容,怎么学就是学习的方式方法。
  关于这一方面我们很多的中学做的很好,像昌乐二中他们发现了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叫“271”现象。他们认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来说,20%的知识是不用老师讲、学生自己就能掌握的;70%的知识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掌握;只有10%的知识需要学生在独立思考、积极讨论之后,由老师提示、点拨、讲解之后才能掌握。这样就告诉我们一节课的内容,实际真正需要老师讲的不是很多,更多的知识应该由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研究。
  先学后教的好处就是可以改革教和学的顺序,变学跟着教走,变教为学服务。你先学我再讲,我就讲你那些不会的,会的不讲了。洋思中学是最提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这样一个学校,现在也成为全国非常知名的学校。他们的观点就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老师着讲是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   
  第五个,教不越位,学要到位。《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样的角色定位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取向之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具有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造一幢大房屋,那么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砖头、灰浆等,把这一切砌垒起来的工作应当由学生去做。”我觉得他说的很通俗,老师的作用就是把材料给学生,然后你们进行研究,最后的结论由你来得出来的,更多的作用是由学生来做,所以我们现在叫“做数学”。
  如何做到“学要到位”第一优化“看”的过程,观察到位。第二优化“做”的过程,操作到位。第三优化“听”与“说”的过程,表达到位。第四优化“想”的过程,思维到位。第五优化“练”的过程,训练到位。多种感官参与学生活动,学生各个感官都到位了,当然他学的知识就会深、学的就会透,这是很重要的。
  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五不”:(1)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师不教;(2)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3)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的结论,教师不教;(4)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5)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做到这“五不”可能我们学生探究的空间就比较大,老师的话就少一点,这样的话学生上课他的主体作用就会得到比较好的发挥。
  第六个,植入文化,增加浓度。我选择植入这个词,我们知道现在很多电视剧要植入广告,很多的小品要植入广告。植入就是让你不知不觉当中对这个产品产生印象。数学它也是一种文化,那么怎么做到?我觉得要像小品植入广告一样,巧妙的植入一些文化。谈到小品植入广告,给我印象最深的当数赵本山和他的三个徒弟表演的小品《捐款》,一个小品同时植入了“搜狗”拼音输入法、国窖1573两个广告,而且植入的恰到好处,令人叫绝。
  春晚之后,“国窖”却在观众的热议声中,成为了大年三十儿后走亲访友最时尚的一款白酒。尤其在北方,春节期间沈阳几家超市的工作人员均表示,国窖1573酒已经卖到脱销、断货,很多顾客在买酒的时候嘴里还念叨着王小利的台词:“这不是国窖一、一、一五七三嘛?!”
  小品植入广告之后,它这个产品一下子销量增加,老师也要像赵本山学习,要在教学中巧妙的植入一些文化,当你植入文化以后数学就显得有味道,会使数学变得平易近人。比如我们北师大教材就把这个古人计数直接植入到教材,我们先想想古人怎么计数,怎么用小石头来摆。出来一只羊摆一个小石头,他用大石头块代表十,12就摆一个大石头块摆两个小石头。这就是一种文化,很自然的的在这里边就感受到古人怎么计数。你像人教版教材也增加了这种文化的东西,包括古代埃及怎么算的,包括古代记时的规律,日晷、铜楼沭壶。这种文化,让他感到数学跟生活是有联系的。
  第七个,渗透思想,增加深度。 数学课程并不仅仅以教会数学的概念、公式和计算程序、解题方法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结论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
  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教育?就是当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他所受到的教育。剩下的东西是什么?素质、思想、能力、心态。考试的东西都没有了,最后的是真正的素质,那就是思想,对学生一生发展有用的东西。我们教学当中有很多重要的思想,比如像转化。转化就是把没有学过的东西转化成学过的东西,这就是一种思想。
  第八,适度拓展,增加广度。教材因为受到版面的限制不可能编的太厚,这时候我们在处理教材的时候,除了教材中的内容,我想我们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还尽可能的补充一些生活中的素材,不要书上有什么我就教什么,适当的拓展。
  我平常上课特别关注生活的一些事,我会把我见到的生活中的数据很巧妙的放在我的课上。比如数字的用途,咱们书上讲身份证的编码。我回来讲的时候就加了一些内容,这书上没有,但是它很也趣。比如认识完身份证之后,我就学生出一个双胞胎的照片,让学生猜,你觉得双胞胎的身份证有可能是什么样?学生猜双胞胎是一家的,地址码一样,出生日期肯定一样,因为他们同一天出身。但是双胞胎是两个人不可能重号,这样顺序码不一样。学生就发现确实不一样,有的孩子就提问题,这个X是什么意思?有的小孩他就猜,这X就是老大,当然不是那意思,那个X校验码是10的时候,这个X就代表的是罗马数字10。
  这个书上没有,但是加上以后他就觉得很好玩,我们知道第一代身份证是15位,现在变成了18位,为什么为增加3位?是根据需要,因为身份证有一个千年虫问题。然后就给学生编一个小故事,身份证中的千年虫。说1999年美国堪萨斯州105岁的老太太,1894年出生。突然收到户籍机构电脑发出的幼儿园入学通知单,因为在电脑数据库中她的出生日期没有“18”两个字,电脑便认为她是1994年出生,今年才5岁,所以催老太太赶快上幼儿园,结果就造成了笑话,所以我们从2000年以后身份证就扩大到了18位。
  第九,局部美容,增加亮度。 一个人,割了一个“双眼皮”,或者换了一个发型,都会使整个人看起来比较精神。课堂教学也是这样,某个教学环节如果设计得特别精彩,学生非常投入,学生的情感就会被激发起来,课堂气氛就会非常活跃,教学效果就会非常好。
  第十,问题引领,增加温度。美国有一个教育家说,什么是教育?如果你告诉学生2+3=5这不是教育;如果你告诉学生2+3为什么等于5,这是踏进了教育的门槛;如果你告诉学生2+3=4,你们进行论证,这个结论是否正确?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要让学生有问题意识,激发他学习欲望,我课上制造这种讨论的氛围,甚至我让你争论起来,在这种过程当中慢慢就会越学越明白。
  这次的《课程标准》已经由“两能”变为“四能”,为什么要增加这“四能”,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由发现问题开始,然后到提出问题,最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我们就因为受到了这个影响,现在第四版北师大教材,整个的编排体系全变了,就改成了情境加问题串,设计几个情境然后提出几个问题。一般好的问题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有探究性、开创性、启发性、挑战性,同时具有可接受性,我觉得这几个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还可能有一些其他的内容。
  我们老师的教学当中除了你自己提问,还要追求一个更高的目标,即“由教师提出问题”逐步过渡到“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慢慢的你让学生提问,然后把学生的问题变成我课堂的问题,这是最高的要求。
  第十一个,数形结合,化难为易。数学很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比较难,为了让他掌握的很容易,最好的方法就是化抽象为具体,把它变得直观可操作。这方面实际上我们小学这方面的素材比较多,我们看一个具体例子,我们各个版本教材用了很多模型,像小棒,像小方块模型,像方格纸、计数器,这些都是模型,像这种竖线,我们叫线段图,这都是模型直观的手段。
  第十二个,善于举例,深化理解。抽象性常常被说成数学最为基本的一个特性。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与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数学理论,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基本手段就是恰当地举例——会举例,善于举例。这应当被看成数学教师的一个基本功。讲课讲不明白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举例说明。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这是小学里面最难的一个乘法分配律,学生经常出现错误。我给他们举一个例子,把这个公式给它翻译成生活中的事,a代表爸爸、b代表妈妈、×代表爱、c代表我。(a+b)×c=a×c+b×c爸爸和妈妈爱我,也就是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或c×(a+b)=c×a+c×b,我爱爸爸和妈妈,也就是我爱爸爸,我也爱妈妈。这样举例之后,学生再考试几乎就不错。
  第十三,巧设练习,激活思维。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
  练习当中要注意的问题很多,课堂练习选题要坚持目的性,为什么要练?首先你能够自我解读,要能够体现层次性、趣味性、灵活性、教育性、开放性、综合性、多样化。
  这次我负责编写教材,我就编了很多内容,你比如我们生活中的闯红灯,闯一个红灯扣6分,那闯几次12分就没了。把这个编到教材里边,他就是涉及一种规则意识,就是闯红灯是违法行为。另外我们教学当中还要特别注意一些变式问题,适当的改变一些形式。有时候改变形式以后,可以要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越来越深刻。
  第十四,让出黑板,天地更宽。往往我们一上课用到黑板,总认为这是给老师写板书的地方,但是有时候黑板你能给学生,让学生在黑板上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方面用的最好的就是杜郎口,它是三面的黑板,上课的时候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那儿,大家一块去交流。更多的他是把黑板当成了一种学生的展示的舞台,这种形式很好。如果我们学校没有做不到怎么办?那我们看看台湾的经验,台湾老师上课他会用那个小白板,用的非常好。就是上课的时候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小白板,把他的解法写在小白板上,然后拿到前面跟大家交流。这个白板的好处可以保留,还能比较,非常也利于学生反馈。甚至我没有白板用白纸也可以,让学生把他的想法写出来,都是很有价值的。
  第十五个,精心预设,动态生成。这个大家比较熟,上课的备课叫预设,但是更多的现在提倡老师课上要生成,你背的再充分准备的再好,但是面对不同的学生往往是一个学生一个样。你在北京上课,同样一节是这样一个情况,你到了杭州上课就不一样。
  生成资源有三大特点,一个是动态资源,可遇不可求,遇到有就是有,遇不到就没有。第二个资源,就是无法教学前预设的,你不可能设计好。第三个就是来源于学生,你给这个班孩子上课挺好,换一个班效果不好,因为你面对的学生不一样,生成的东西也是不一样。
  为了更好地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一个头脑清晰的讲授者,还要做一个反应敏捷的倾听者。不但要会想,老师要会听,听是非常重要的。你就是听出来了,资源才能抓住了,因为资源转瞬即逝,这个时间你抓不到,过了这个时间没有了,再讲这个效果就失去了。
  第十六,裸学裸思,深度参与。我知道有一个电视剧叫《裸婚》,同名小说里它的封面当中有这样一句话,不粉饰、不矫情、不夸张。比方两个人相爱,没有房子,没有车,哪怕我们是蜗居我们也结婚,这是裸婚的一种态度。那我们现在的数学课,实际上我们应该提倡这种裸上,裸课。什么叫裸课?就是没有过度的包装。现在我们发现很多课包装的太厚了过度包装已经失去了数学课本真的味道。裸学裸思就要是充分暴露学习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和法则的推导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规律的发现过程,知识结构建立、推广和发展的过程。把这些过程展示出来,非常重点的课老师不要讲的很快,要非常慢的把这个过程展示出来,过程展示出来以后学生才能够既学到知识,同时还学到获取知识的这种方法,可能这种经验就是过程当中形成的。
第十七个,四基扎实,后劲充足。课程标准当中提到的“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四基”实际上就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越是带着基础教育,这个基础越打的结实,如果基础不扎实就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后劲就是后积勃发,如果你小学基础打的很松散,那不可能在初中高中会有更大发展,甚至到了成年可能就没有种问题意识。

  我们看这是东北师大史宁中校长经常说的一句话,“创新能力依赖于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经验的积累,三方面同等重要”。他说,中国的数学教育在“双基”的问题上,我们基本上做到了80%左右;在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完成了50%,演绎推理基本做到了,但是缺少归纳推理;而在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上,我们的学校教育基本没有做。
  我国数学教育家刘景昆在总结毕生的教学经验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是难学的概念,往往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悟”总是建立在经验的积累基础之上的。数学活动经验是教师没有办法“教”给学生的,必须由学生通过大量的数学活动逐步获得,在“做”中积累起来。
  上周我们在天津录了一节课,大家看讲除法,我们知道除法小孩子最难理解的。那么在讲除法之前,怎么让小孩子积累经验,我们就设立了三节课,叫分一分。比如说两只小猴分四个桃子怎么分,然后分骨头。这些我们不讲除法,但是让学生用他自己的方法来记录怎么分。虽然他没有除法算式,但是他也可以算,他用他的方法给你圈起来,这就是小孩分东西。
  你像二年级小孩理解旋转平移,我就让他做游戏。把平常的华容道游戏编入了教材,华容道改变以后赵雨怎么让曹操跑出来。做竹蜻蜓也放入了教材,网络游一个移动车的游戏也放入了教材,甚至做陀螺。数学教学就选了很多生活中的教材,就是这样让学生积累经验。   
  第十八,既为经师,又为人师。 教师的个人品质是有效教学的最重要的属性。热情的、有爱心、有耐心的教师比那些看起来冷漠、无情、烦躁的教师教学效果会更好。
  袁贵仁部长在一次讲话中曾经这样说:看一位教师是不是优秀,不仅看教书,更要看育人;不仅看言传,更要看身教;不仅看教学成果,更要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
  “情感态度”的课程目标与“育人”密切相关,按照《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表述,它可以包括“引起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科学态度”四个方面。很多老师可能平常上课,可能知识目标落实了,但是这些目标往往都会忽略了,但是这些目标实际长远来讲,比知识目标还要重要。如果这个孩子他不会做人,他可能将来就没有用,甚至对社会造成伤害。
  所以有人讲人生有五大幸事,出生后遇到一对好父母;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成家时遇到一位好伴侣;晚年时遇到一个好子女。如果这一生这五件事都让你赶上了,这个人就很幸运,你出生就在一个亿万富翁家里边,那肯定你就不缺钱了,但是往往一出生你一睁眼,人都不一样。第二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你上学时你遇到一个好老师,可能我家里很穷但是一旦遇到好老师,可能就会改变我的命运。
  有人说,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有两种,一种是教师,一种是医生。庸医害的是一个人,而庸师害的是一群人,毁的是孩子的精神与心灵。如果学生因你的存在而愉快、开心,那么,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因你的存在而痛苦、拘束,那么,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
  第十九,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现在有些作秀的“公开课”是“可看、好看”,但“不可学、不可用”,是虚假的“塑料花”,缺乏应有的生命力和生长力。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是“有机”的,“绿色”的,“原生态”的。
  所谓“有机的课堂”,就是我们的课堂没有教师过多的“设计”,没有教师过多的“牵引”,没有过度的“包装”,没有学习过程的“污染”,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所谓“绿色”课堂就是本色、真实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没有学习过程泛化,没有学习主体错位,它顺应学生的自然天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所谓“原生态”课堂,就是能够在课堂上看到学生真实的想法,听到学生真实的表达,暴露学生应有的错误,看到学生由不知到知的过程。
  第二十,跳出数学,感悟教学。生活中很多事物如果你去联想去比较,可能对我们的教育对产生启发,甚至会引导我们不断的接近教育的本质,更加的知道我们教育当中应该怎么去做。比如,教材处理与家里装修房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我们装修房子得把墙面刷成不同颜色,甚至改变房屋的结构,但是装修房子有一个底线承重墙不能拆,教材处理跟这一样,你可以换情境,可以换素材,甚至可以改变你的涉及流程,都没关系。但是最后的落脚点、知识点不能丢,该落实的三维目标要落实,这些基本的知识点,三维目标就是承重墙。
  第二个教学与炒菜有什么相类似的地方?就是火候的把握。我们知道炒菜炒的好吃,那就要色香味聚全,火候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上课提问要注意火候,问晚了不行,问早了也不行,课堂的结构也是火候。
  第三教师呈现教材与刘谦变魔术有什么相类似的地方?魔术一旦让你明白他怎么变的,再让你看这个魔术就不好玩了,数学也要保留对知识的神秘感,有的知识可以预习,但有的知识就不适合预习,预习多了反而有时候对学生不好。数学,不管是任何学科,这种魅力吸引力好奇心对学生来说很宝贵的。
  第四讲台上的老师与舞台上的歌星有什么相类似的地方,就是互动。我们老师上课也要有这样的本事,不但和一个孩子互动,和两个孩子互动,要和全体同学都要动起来,这是最佳的一种状态,让每个孩子都像这种场面一样,一挥手全都跟你动。
  第五讲台上的老师与百家讲坛里的主讲人有什么相类似的地方?像易中天、于丹,这些人为什么有名,因为他们讲座做了十二个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善于举例。如果我们老师上课当中你也做到了这几点,可能你的学生就会学的越来越好。
  另外数学老师应该向其他学科的老师学习什么?当然教育发展,绝不仅仅是方法的更新换代,而应该是老师整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老师最幸福的事就是跟学生一起慢慢变老,一起慢慢的成长。
  比尔.盖茨说过这样一句话,“很多人问我成功的秘密,其实没什么秘密可谈,我只是选择了我爱做的事,该做的事。其实,我不比别人聪明多少,我之所以走到了其他人的前面,不过是我认准了一生只做一件事,并且把这件事做得更完美而已。”教师要养成长期关注一件事情的习惯,当一个老师长期关注一件事的时候,你研究才会有深度,你才能有成果。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我的经验来讲,八小时之内求生存,八小时之外求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的“五条通道”,把别人的智慧借过来、把看懂的东西做出来、把困惑的问题摆出来、把研究的成果写出来、把成功的经验传出去。再浓缩一点,老师平常的工作我认为主要就是读书、反思、研究、写作、积累、交流。如果我们能做这些工作,慢慢我们可能离教育家就会越来越近,慢慢我们离专家型的人才就会越来越近。
  最后的一个结束语,叫《这就是幸福》,每天早晨醒来看见第一屡阳光,确认自己的眼睛还能看到这个世界,这就是幸福。走在撒满落日余辉的小路上,听着见欢快的鸟叫,确定自己的耳朵还能听见凡间的任何声音,这就是幸福。穿过那条小路,闻的见扑鼻的花香,确定自己的鼻子还能闻的见任何一种美妙的气味,这就是幸福。看见自己喜欢的人能和他(她)说几句真心话,确定自己的嘴巴还能吐出动听的话语就是幸福。
  张开双臂能够拥抱自己想拥抱的人,确定自己的双臂还能拥抱这个世界,这就是幸福。迈开双腿能轻快地走起来,飞快的跑起来,确定自己的双腿能听话的行走和奔跑,这就是幸福。每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来能健康的存在着,确定自己真实的存在着,这就是幸福。当你走进自己的校门,能够看到朝夕相处的同事,看到天真活泼的学生,知道还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这就是幸福。
  今天上午能够利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和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也是我的幸福。好,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9 14:36 , Processed in 0.10441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