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漫谈阅读写作与教学研究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02:5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漫谈阅读写作与教学研究作者:郗晓波

不知哪位先辈灵犀一闪冒出这样一句名言:关门闭户读禁书。后来有个叫王小平的文人用大白话诠释了一下:只有在禁书的时代,人们才愿意读书。这话与我心有戚戚焉。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毫无准备地遭遇文革,除了毛爷的书几乎所有的书都是“封资修”的毒草,都得焚。按理说,不吃饭要死人,不读书死不了人啊,但偏那时候一日不读毒草便觉心灵有一种毒草在疯狂地生长蔓延,所以就疯狂地找寻毛爷的书之外的文学书去阅读。那读书是正儿八经的“自主学习”,我的阅读我做主,拾到篮里都是菜,没有老师给我开出什么阅读书目清单。

后来成了教师,尤其是成了语文教师之后,依然喜欢读书,但读书归读书,教书归教书,好像两者并不怎么搭界,读书纯粹是凭兴趣使然。1986年在省教育学院脱产学习了两年,是对我教学研究起到关键作用的两年,因为我有了两年完整的不受任何干扰的读书时间。再者,对读书人来讲,八十年代是正逢其时。因为八十年代正是外来文化以及国内新思潮对读书界掀起几次较大冲击之时,从萨特的“存在主义”,到弗洛伊德的“里比多”学说,从叔本华、尼采的悲剧哲学到阿得勒、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学派,以至于后来的加缪、福柯、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维特根斯坦等等。国内还有“走向未来丛书”、“探索书系”等等引领新潮。我每周日都要到太原市大大小小的书店转一圈,买好几本书回来,然后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疯狂地啃这些精神食粮。

很多哲学书其实也读不太懂,如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苏珊·朗格《美的形式》等等,囫囵吞枣乱看。我平时也不大上课去,但总宅在宿舍读书。读书的快乐是“独乐乐,不能与人乐乐”的,不断被书中提供的新信息激动着,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有些书买不到则整本整本抄下来,如朱光潜的《诗论》等。周作人有一篇文章,谈女人读书的,大概意思是说女人在年轻时一定要多读些理性的硬书,如历史、科学、哲学之类,为一生教书打底,打好精神的底子。这话得很中肯。我从那时候起,所读之书都属于比较“硬”的,硬书明理更快更深。其实,教书不神秘,不要迷信这样的教法那样的模式,任何教法都是流,源头是读书。任何教法都是形式,根基是读书。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文化积淀深厚,无论怎么教学生也受益。深厚的积淀来自于喜欢读书,无须刻意努力,喜欢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教育学院毕业之后,我对读书与研究语文教学的关系有了更明确的认识:阅读不等于教研,但教研必须阅读;写作不等于教研,但教研必须写作。这时候我仍然很喜欢读书,但已经不那么疯狂啦,意识到天下的书读不完,即使经常读书,积累的知识也是零碎的,分散的,特别需要像磁石一样的点,把散落在几本、十几本甚至上百本书中零碎的知识、思想的碎屑吸聚起来。所谓研究学问,也无非是立一课题来聚集知识罢了。所以,我把备课当做研究学问,一篇课文就是那块磁石,围绕着课文将所阅读的相关书籍之知识和所作的思考凝结起来。教书是最好的研究学问的方式,也是最好的促进自己学习的方式,很多枯燥的硬书若硬骨头,不是教书恐怕很难有兴趣去啃。因为形而下的消遣永远比形而上的消遣更有乐趣,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就比坐在写字台前读书舒服得多,读小说就比读小说理论轻松得多……

学校虽然有教研组,很像如今时髦的“合作”学习,但大多时候大伙儿是提着竹篮子去凑热闹,扯淡的时间多,有效的时间少,仅靠“教研组”,教研多作秀。我有一个观点:教研活动不如读书沙龙。不喜欢读书的人聚在一起搞教研,即使很认真,也是自欺欺人而已。大多时候是将一本教学参考书拧成一股牛皮绳,大伙儿在两头扯来扯去,谁也扯不动谁。其实,智力劳动与人多人少没什么关系,陈景润就一个人琢磨出哥德巴哈猜想的,龙多反而不治雨。一介语文教师是特别需要读书功夫的,读书是借思想大师的头脑,经营思想大师的智慧,单凭我们个人的脑袋,想破了也不会想出什么新东西来。从经济成本而言,读书最经济,一人一书,简单经济;但从心态而言,读书最艰难,读书太寂寞了,太不实惠了,人很难静下心来认认真真读几本书。

只读书不写作,就像只吃饭不运动,很难消化。写作就是对阅读的消化。所以,一个教师成为优秀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要完成这个过程需要注重随时随地留下自己的教学痕迹,即写点教学札记。每一本书、每一节课都不留痕迹地消逝很可惜,写札记就是把那些最容易流逝的思想碎片变成长存的文字,然后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拥有它们。只要有所得,一点也行,两点也行,札记多了,可以写成论文;论文多了,很可能就鼓捣成专著了;有了几本专著,没准一不留神就成了专家了。不论哪个教师,对教育教学有点儿想法很容易,但要把这点想法变成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是需要功夫的。一是需要思想的功夫,若没有一些硬书垫底,那点想法很容易成了胡思乱想,下笔语无伦次;二是需要文字的功夫,若没有语言功底,一拿笔就捉襟见肘,难以成文,更谈不上妙笔生花啦。培根说,数学使人严密;我说,语文也使人严密,没有理性的思考、清晰的思路也写不成一篇文章。老师如果连写个总结,或者给学生写篇范文都捉襟见肘,自己就可以判断一下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所以,不管专家学者如何天花乱坠地谈论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技巧秘诀,说白了语文学习只四个字:阅读写作。

近两年,我觉得写博客也是一种很好的教研方式,与时俱进嘛,借用李白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网络弄博客”。写博文既是对自个儿脑子的锻炼,也是对以往教学经验的消化升华。我开博两年,只写不转,写了200余篇博文,有多年思考之作,也有兴之所至而作的。我讲课或写文章,对自己的要求有两条:一是有意思,二是有意义。博文要有意思,也就是文章要可读性强,否则,即使是真理,用刻板枯燥的语言形式去表达,照样没人关注。我希望我的博文,读到的人即使对文章内容不感兴趣,至少语言文字能引发些许兴致。当然,也有同仁与我的观点相左或不喜欢这样的文字,有时跟帖还出言不逊,现在想想,或许是我把自个儿的一些“不称意”情绪转嫁到别人身上了,那只能深表歉意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6 22:38 , Processed in 0.08120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