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郑桂华:审视语文网络阅读教学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7 20: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 让网络走进阅读教学中,是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推动语文学习与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许多教师把改革探索的目标瞄向了这个领域。但是,从历年来一些刊物上所刊登的介绍网络教学经验的文章看,这些网络阅读课并不算理想。我们应该明晰网络对于阅读教学的真正意味,并且认识到网络阅读教学应该遵循的方向应该是:因语文学习需要而用网络工具,以网络工具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网络、阅读教学、检讨
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工作,也是语文教学中花费时间最多,师生投入精力最大,在考试中所占比例最的高板块。如果借助网络现代化功能,提高阅读效率,必将成为语文学习带来很大的推动力,其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潜在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许多教师把改革探索的目标瞄向了这个领域。从历年来一些刊物上所刊登的介绍网络教学经验的文章看,有关网络阅读教学的比例是很高的。但是,从许多学校介绍的经验来看,这些网络阅读课并不算理想。
一位教师介绍的自己利用网络阅读《愚公移山》的情况。学校每周有一节网络阅读课。上课之前,教师利用公告板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文章先写太行、王屋两山的广度、高度和坐落,同下文有什么关系?”
“写愚公移山的决心有哪些情节?”
“从智叟同愚公的对话中怎样判断‘智’与‘愚’?”
“你认为愚公精神应该怎样评价?”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然后教师与学生利用网络的e-mail或电子公告板发表意见。我觉得,这样的阅读教学值得怀疑。
我们知道,网络的优势在于突破时空的限制获得信息,传送信息。面对面地讲授课的优势在于师生之间有感情、无距离的交流。这堂课的任务是在课堂里读一篇课文,本来就没有时间空间需要突破,这位教师又把面对面的课堂交流用网络隔离开来,这样一来,网络的优势和面对面的优势就都没有了。只剩下一个网络课的形式而已。
再看下面的例子:网络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全班分成10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a、b、c、d四层同学组成。教师设计以下问题:
①准确复述三个事例的基本内容。
②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述一下三个事例各表现志愿军战士怎样的品质和精神?
③具体分析这三个事例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④这三个事例是怎样衔接起来的?作者为什么按这样的次序来安排?
让a、b、c、d四类学生分别考虑相应的题目,然后通过网上进行讨论交流。[ii]
这是一则利用网络的互动功能进行语文学习的例子。该设计思想注意使用了网上阅读、网上讨论,分组学习等有别于传统语文课的形式,乍看起来耳目一新,仔细分析也问题不少。我认为产生耳目一新感觉的主要因素还是分组学习,这恰恰不是网络条件下最重要的。我觉得这堂课的设计在两个层面上需要检讨。首先,应弄清为什么要讨论。讨论者,是有问题需要解决,这是不错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也就是说,这些问题要具有讨论价值。比如有未明之义需要探讨的;能形成认知冲突,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对理解社会,理解人生有关键作用的;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多种层面阐述,会产生不同结论,建构思维能力的等等。这样的问题会在讨论者之间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激活知识,激发思维,使学生在讨论中有既有知识上的收获,又有思维表达能力的提高。但是,上面的几个问题,从几个面上分析,都觉得缺少必要的讨论价值。第一个是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根本用不着讨论;第二个问题是概括大意,基本也可以不用讨论。概括虽然有完整不完整,准确不准确之别,但是,一个人对某一话题如果概述不好,一经别人补充修正,他马上就能意识到自己的缺陷,也会乐于接受别人的提醒补充。如同知识竞赛中的回答问题一样,你回答得不正确,不完整,别人告诉了你正确答案,一般你就会无条件接受。这是一种告知的过程,而不是讨论的过程。第三、第四个问题看上去会有不同意见,但是,不同意见之间也是准确不准确的差别,教师问题的最后指向是正确答案,讨论者互相之间不仅不能产生交锋,而且,这种把讨论引向预设的标准答案的做法,会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不好的习惯: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时,不是运用求异的外向思维去寻找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解释和答案,而是运用求同的内向思维去揣摩别人的答案。因此,这样的讨论不仅不会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要学生学习的文章明明清晰地印在教材上,拿在学生的手中。可是为了上网络课,却要求学生把语文教材合起来,放回书包中,这是抓了形式丢了内容,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以上案例中反映的现象难免让我们产生这样的疑问?网络阅读都是积极的、先进的吗?这其实牵涉到网络阅读的适应性问题。即网络阅读适合什么样的文章内容?针对具体的阅读对象适合用哪些方法?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到网上阅读,并不是任何网络功能的运用都产生正面价值。要进一步弄清网络阅读的适应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因素全面考虑。
为什么读?阅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与大量的语言材料实际接触,让学习者去学习语言,培养语感,而不是单纯学“这一篇”课文,更不是学课文中具体呈现的某个知识、概念、场景。因此,简单的陈述性知识:抽象的语法知识、基本情况的理解、简单问题的解答,并不需要在阅读中花费大量时间,更不需要无实际意义的讨论。不要用网络为繁琐的字词与分析服务,用新的网络工具走机械单调、效率低下的老路。
读什么?课堂阅读主要是读教材。但是,教材只是语文学习中要阅读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如果仅仅依靠课堂阅读获得的语言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其它大部分还要读课外书籍,读社会生活中的文字、文章。课堂阅读是例子,后者才是建立语感的更坚实更基本的依托。因此,网络阅读应该把课堂阅读引向更丰富的文字材料,更广阔的生活空间,更深邃的内心活动,课堂阅读教学应担负起示范作用,才能体现出语文课的真正价值。反过来,网络阅读如果把眼光仅仅盯在有限的几篇课文上精耕细作,却荒废了广大的土地,从收获上说肯定是效益不高的。
在哪里读?明白了读什么和读多少,也就清楚了语文阅读的主要场所应该在什么地方。语文课的容量有限,语文教材的篇幅有限,语文课的课时有限,这三个有限决定了课堂阅读在语文能力养成中的地位。因此,借助语文课堂阅读的引导导向功能,鼓励学生向家庭、图书馆、网络以及生活材料的阅读,才是网络阅读的要务。
怎么读?语文课阅读的主要作用,还应该在与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把课堂阅读材料与在家庭、图书馆、网上阅读的经验结合起来。与生活经验挂钩,与阅读经验,与内心体验结合起来,就能引发文章本身的阅读价值。做到这些以后,至于是用旁批还是总评,用朗读还用是默读,用网络读还是用书读,用精读还是用泛读,用网络交流还是口头交流,这些形式有时并不一定显得很重要。
为什么用网络读
网络用于阅读,其主要作用应该与网络特点相一致。网络的特点在于信息量大,在于突破时空的束缚,在于可以有自主学习的空间。这虽然不能向人们提供现成的教学模式,但至少可以给我们提供一把评价网络阅读的基本尺子。那么,用这把尺子看看网络工具是不是在阅读中发挥了它的长处,对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促进还是促退,大体上可以分辨出来。
我们为什么要用网络阅读,这是许多在进行网络阅读的教学的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用网络阅读不是因为印在书本上的文章不美观,而是因为书本的信息容量太小;不是因为书上的同一条信息不如网络有价值和可信度,而是因为网上文章能招手即来更多的信息;不是因为教室提供了大家可以在同一时间用网络的机会,而恰恰是大家不能在一起学习的时候才采用网络自己阅读;不是因为课本上有这篇文章,我们才去用网络阅读,而恰恰是因为教材里没有这篇文章,我们才被迫用网络去阅读。
用这样的尺子去衡量语文课的网络阅读,应该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语文课的网络阅读,不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既有课文的阅读上——尤其不应该放在课堂课文的阅读解析上,而应该以课文为圆心,通过网络工具,让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与学生以往的阅读经验挂钩,与教师给学生补充的阅读材料相印证,达到一种更丰富,更综合的境界。这才是网络阅读的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关于网络阅读的几个基本结论:
1、              语文课程网络阅读更适合那些教材中所没有的文字材料。比如与要学习的课文、专题相关的背景知识,现实生活消息,类比文章,相关评论以及师生积累发现的其他材料。在网络的作用下,组织起一张丰厚的阅读材料网。
2、              课堂内的网络阅读应该注重大阅读量的积累,注重文章基本主旨,主要框架,大体风格的感受,比较,研究。不宜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字词、语法分析,进行单纯语言文知识的传授。
3、              网络阅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对突破以往那种“课堂——教材——琐碎分析”阅读教学的局限。如果我们仍然把网络阅读局限在“一节课堂,一篇教材,一路分析”这种旧的语文课堂学习的框架内,这等于是以先进的工具去适应陈旧的体制,是穿新鞋走老路,不会给语文学习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改变。
我认为,网络语文课的开端和高潮可以在课堂,但是,网络课堂的功夫应该在课外。比如同样是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同样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否可以这样展开学习流程:
1)布置学习任务:(用网络,用便条,用口头均无不可)
要求熟读课文。
提出问题:你喜欢这篇文章吗?想一想文章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当你了解过有关材料后,再谈谈你如何评价这篇文章?(问题可多可少,可以由学生提出教师归纳,学生提简单问题也无妨,联系多了就学会提问了。)
关于背景,你最想了解什么?
关于作者,你知道什么?
关于文章主题,别人有过什么评价?
关于语言,你的感觉如何?
关于同类题材的文章,你看出什么?
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对你写作文会有帮助?
按照学生的兴趣,或学习小组等方式搭配,课外分组材料收集。
2)以小组为单位到网络收集材料。(材料收集尽量不要在课内,除非学习内容牵涉到收集材料技术本身,或无准备情况下临时补充部分材料。)
3)分组报告材料收集情况,选择适当方式展示材料,表达看法。(可以用网络,也可以用投影仪,甚至口头表述。学习形式应为提高语言能力的目的服务)
4)学生互相提问,答辩。
5)教师可以视情况补充阅读内容,提示注意的知识点与思考视角,弥补学生自学的疏漏,解答有关疑难问题,帮助组织串联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使学习上升层次。(强调自主学习,不是不要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有优点,不足也十分明显。我们主张减少的只是纯粹知识的直接传授,繁琐无用的细致分析,主题的生硬灌输。学习方法的指导,思维品质的提升反而应该加强。这样的学习可以做到以课内学习带动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促进课内学习;因语文学习需要而用网络工具,以网络工具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这才是网络语文课应该遵循的方向。


盖君明《2002汉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237

[ii] 盖君明《2002汉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237
[本文发表于《全球教育展望》200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6 01:13 , Processed in 0.07398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