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言中的时空隐喻 作者:张燕,著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21 10: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名:语言中的时空隐喻    作者:张燕,著
ISBN号:9787802417908  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
定价¥20元,1/32开本,6印张,内文192面,150千字,平装
  序

  达·芬奇曾经说过:时间啊!万物因你而消逝。他又说:对于时间,要珍惜现在。这是对时间的文艺性的感叹。科学家可是另一种说法,爱因斯坦说: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这是科学家对时间的严峻的表述。现在,我手头这部张燕的《语言中的时空隐喻》,既没有文学家的诗情画意,也不是科学家的严峻表达,它是对表现时间的语言进行冷静的描述,这里既有可以令人陶醉的诗情画意,如时间——流水、圆形、线形,又有对时间的客观描述,如数量、长度以至环境、宗教、人体器官,这又是一个极为微妙的认识境界。文学、科学、语言都是文化现象,但语言又不同于其他文化现象,它是自成体系的特殊文化,是各种学科认识、研究自己对象的基础。由于语言的不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世界图像就是不一样的。张燕的书对多种语言的时空观念的隐喻作了细致的分类和描写,从文化和认知层面解释时间的维度、形状、运动、方向、度量、容器在各种语言中的普遍性,并以多种语言材料巧妙地挖掘出不同语言之间或同一语言内部表达时间隐喻的差异:“后”表过去,又表未来;“前”表未来,又表过去;时间还能作纵轴或圆形的运动。不同的语言在时空隐喻上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共性是基于人类与客观世界存在相似的关系,个性则是由于语言本身的结构特点和不同人类社团本身体验的不同。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使人们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语言中的时空隐喻现在对语言通行的谱系分类法和类型分类法,两种分类法都不甚完美,但也都有实用价值。在对语言的时空隐喻方面,张燕引进了大量汉藏语系特别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语言资料,又从类型学的层面对时空隐喻模式进行了归纳,基本上囊括了不同系属、不同类型的语言特点,由此丰富了隐喻时空模式的分析。由于汉语、藏语、傣语、景颇语及印地语、芬兰语等语言资料的引入,人体、动物体和自然环境的词语,也都表现了时空隐喻的意义。
  这不仅扩大了意境,还体现了生动、活泛的特点。比之以往的研究成果,张燕的书已有明显的进步。时间无始无终,空间可小可大,这是人类不断探讨的永恒主题。在语言的时空隐喻方面前人虽已做了不少工作,张燕的著作显然把这方面的研究推进了一步。张燕在人类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两个方面都有很好的素养,对认知语言学也有较深的了解。这部著作是她近十年来学习和思考的成果,它为语言学园地吹来了一股新风,可喜可贺。

  张公瑾
  2013年7月26日


  后记

  拙著《语言中的时空隐喻》得以在语文出版社出版,我将之视为一种鞭策和勉励,鼓舞我更严谨踏实地走好以后的治学之路。《语言中的时空隐喻》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写成的。几经春秋,最终形成了这部书稿。这本书的写作,记载着我从家乡辞职考到北京求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在沿海的家乡,很少有机会与汉族之外的民族接触交流,到了北京之后,很快就惊叹于民族语言的丰富、各种文化的魅力。我深深感到,已有的语言学知识仅仅是一个基础,还要更多地学习科学的语言理论知识和语言研究方法,才能不断挖掘丰富的语言宝库。抱此理想,我认真学习,虚心请教老师,充分利用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语言资源、北京师范大学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并利用国家公派赴美学习的机会,运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等研究方法,获得大量时空隐喻的语料,并多次通过邮件、电话、面谈等方式进行反复询问、请教,最终确定所获语料的确切含义,其艰辛过程不言而喻。在进行这项研究的过程中,我的硕士生导师丁石庆、关辛秋先生,博士生导师许嘉璐先生,以及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张洪明先生,对我的学业给予了极大的指导和帮助。丁老师和关老师教给我关于民族语言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拓宽了我的学术思路和视野,曾参与他们牵头的民族语言调查项目,师生一起跋山涉水、走村串寨进行语言实地调查,使得我实际掌握了语言调查的技巧和方法。许嘉璐先生,语言学大家,学术领域宽广,眼界高远,从选题到写作的每一环节都严格把关,论文几经反复,终成此稿。先生给出的每一个意见,叮嘱的每一句话语,面谈的每一场景,都是学生此生治学经历中难忘的记忆和财富。张老师,在我深陷抛夫别子独处异乡的愁绪时,无私地帮助我、鞭策我,热心地提供学校各种资源,使我得以在威斯康星大学进行多种语言的调查研究。从他身上,我这个“土博士”真实地领略到海外学者真诚善良的品质、渊博精深的学识,以及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刻苦执着的求学精神。著名民族语言学家张公瑾先生,按辈分来说,是我的师公,在百忙之中欣然同意为此书作序,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在本书出版之际,我谨对上述诸位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人生中有你们,何其有幸!还要多说几句:寿静心老师,我的boss,真诚爽直,大家风范,在生活、工作和学业上施予我这个老部下太多的甘露和关怀。
  书生人情纸半张,真诚道一声:谢谢您,寿老师!我亲爱的先生和女儿,多年来为我无私奉献,请原谅我这位不称职的妻子、母亲。

  张燕
  2013年6月12日端午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2)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3)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6)
第四节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5)
第五节 本书研究方法和语言样本说明 ..............................(27)
第六节 语料语义标注说明 ..................................................(31)

第二章  时空隐喻的语言概貌 ..................................................(33)
第一节 时间的维度——“时间的一维性”隐喻......................(34)
第二节 时间的形状 ..............................................................(35)
第三节 时间的运动 ..............................................................(57)
第四节 “时间的指向”隐喻 ................................................(67)
第五节 时间的度量 ..............................................................(76)
第六节 时间的容器 ..............................................................(88)

第三章  时空隐喻的认知分析 ..................................................(93)
第一节 “时间是空间”隐喻关系图 ....................................(93)
第二节 “时间是空间”隐喻语言图 ....................................(95)
第三节 “时间是空间”隐喻普遍性和多样性的认
知分析 ....................................................................(101)
第四节 小结 ........................................................................(149)

第四章 结论 ............................................................................(151)
第一节 基本的“空间—时间隐喻”模式.........................(151)
第二节 扩展的“空间—时间隐喻”模式.........................(152)

第五章 余论 ............................................................................(154)
第一节 本书研究的不足 ....................................................(154)
第二节 今后研究的方向 ....................................................(156)

参考文献....................................................................................(157)
附录............................................................................................(165)
一、语料来源说明................................................................(165)
二、部分访谈问题................................................................(166)
三、调查问卷........................................................................(166)
四、向国外学者请教的材料................................................(175)
五、世界语言发生学(谱系)分类 ....................................(178)
六、世界语言形态学(结构)分类 ....................................(182)
后记............................................................................................(1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2 20:25 , Processed in 0.08864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