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术教育的最大目的是培养创意思维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7 16: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艺术教育的最大目的是培养创意思维(组图)




来源: 新快报






《时间是怎么消失的》 张洪瑞 8岁
《高温效应海报》 陈宇曦 13岁

《大师的真相》 张铭韡13岁
杨之光美术中心2012年“创意摇篮”大展一角:看,雨伞下雨了!



  杨之光美术中心校长杨红:

  如果你能想象“用灯把自己的影子拴在咖啡桌旁边”,那,可能你也会很容易认同:艺术教育不是只教人拿笔画画,而是旨在培养创意思维。

  这也是杨之光美术中心的教育理念,“画画是手段,不要以为学美术就是学技能、追求美,而是要锻炼自己的独特思维的表达”,杨之光曾这样说。

  这个下午,美术中心的现任校长、杨之光的大女儿杨红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们独特的创意思维课程,致力于不停撕掉僵化教育体制下大脑的固定认知标签,而为孩子的观察和表达,创造多种可能道路。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VS当代应试系统

  让孩子对事物有超越习性的看法

  走进位于番禺广场的杨之光美术中心,犹如踏入缤纷童话森林:五彩的装修风格,以“水管”做桌脚的创意课桌,最吸引人的是墙上的一幅幅少儿画作—“风来了”,各种世界名画人物“中招”,捡稻穗的人无法站稳;“捆绑的艺术”,肌理尽显的自行车上穿绑着一条真实的红色电线;“光盘行动”,在原型的光碟上绘制独立世界,比如,可以是保龄球和它的球场……

  有一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其实也是杨之光美术中心课题设置的导向。“现在的标准考试在‘求同’,而我们致力于‘求异’。”杨红说。曾在国外多年的她,深深认同西方求异教育模式对思维与创造的积极作用,“这个‘异’指与众不同,它的批判性、广阔性和灵活性远胜于‘同’,求异运用到其他学科在当下教育体制下有一定难度,但是用艺术手段达到求异目标,事半功倍。”

  她随手拿起桌上的一只茶杯:“在很多人眼中,这只是一只杯子,因为家庭学校社会都是这么告诉他的。但是这也可以是一个花盆、一个玩具,乃至是属于微生物的一座天国花园,天马行空,为何不能?不能急于为事物贴下标签,可惜现在的教育就是这么干的。杨之光美术中心要做的,就是通过艺术的方式,为孩子们撕下这些标签。不能停,这是一场必要而漫长的拔河,要把孩子的创造力拉回来。少儿TCT美术课程(Training of Creative Thinking)的定义和设置,为当下‘应试体制’填补着创意基础的教育空白。这个行动要早,从娃娃抓起,让他们想从未想过的问题,对任何事物有超越习性的看法。”

  小学员洪乐潼的外婆李岗,对TCT创意思维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说:“一棵树本来树根在底下,树冠在上面,有节课老师教大家不要这样想,不妨颠倒过来,把树根变成其他东西。我那小外孙,就把树根画成许多的小动物。这种想法,在其他任何美术班都没有。这对孩子的成才是一种福音,她现在做数学,一道题可以有很多解法,写作文脑子也非常活跃,连老师都觉得这孩子思想有点与众不同。”

  VS传统绘画理念

  训练创意思维比训练画技更重要

  在杨之光美术中心里,看不见太多“传统”的身影,其他艺术培训机构里挂满墙壁的国画山水花鸟、堆满案台的毛笔宣纸,在这里都被“丰富多彩”的工具所替代,少了浓浓的墨香,多了清新的气息。出身艺术世家、身受多位大师熏陶的杨红,谈及老师时是浓浓的尊敬和感恩,而谈及自己的教育理念,她直言:“美术教师教我们的是造型基础,不是创意基础。传统的艺术教育注重审美和艺术修养的锻造,但创新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锦上添花,我认为,艺术教育的最大目的是培养创意精神,这种精神是国民品格的重要特征。”

  “就像训练任何一个技能一样,假以时日,画者都能达到娴熟程度,但做到这样就够了吗?我们会把艺术手段变成工具,用来表达创意思维。从形式上可能是一张作品,但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画这张作品。”于是,我们看到了小学员作品中,那些对世界名画元素的解构和重构,呐喊里张成O形的嘴中,填满了孩子世界中的恐惧代表,比如地震或火山喷发;流动的时钟不再瘫软在桌边,而是化成餐盆里的蛋糕,被人一块块吃掉。“看到名画后如何创造新东西?学完大师后如何重新开始再创造?这是我们致力的一个方向。”

  不是简单的临摹沿袭,而是充满了自己的新角度,在这种艺术教育下的小孩子,很早就形成了“力避雷同”的自觉风格。小学员在画画时,有时看到别人的创意和自己相似,要不就开玩笑地说“你是抄我的”,要不就好强地自己再画一幅新的题材,总之便是要和别人不一样。“小孩子到这里最大的改变,就是变得追求与众不同,摒弃僵化求同的思维。这比很多大人的观念都要进步。所以我说,训练创意思维比训练画画技巧更重要。”杨红颇为欣慰地说。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赵建也曾对此表示赞同:“我们往往把基础狭窄化了:素描和色彩是基础,但这是基础当中的极其具体、极其狭隘的关于技能、技巧、媒体、工具的基础。而对于人成长的角度来讲、对于大艺术来讲,基础一定是关于思维训练的。包括广美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都要关注的‘什么是基础’。基础不等于载体,不等于划分的专业。”

  简介

  杨红,少儿美术教育家,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少儿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杨之光美术中心校长。

  记者观察

  不要小看孩子!

  “我生平有两件事觉得做得不错,一个是捐画,一个是在晚年做美术中心”,著名人物画家杨之光对自己的艺术生涯做过这样的总结。2002年,他在广州番禺创建“杨之光美术中心”总部,至今已经在海珠、天河、洛溪建立三个分校,以及遍布各区的13个教学点,年均接受培训达5000人次。

  在美国具有少儿美术教育经验的杨之光大女儿杨红,曾坦言“我是一个妈妈,也是一个深深热爱‘妈妈’这份职业的人”,自小受到的艺术培养、出国感受的先进理念、对少儿教育事业的热忱投入,使这位“掌门人”带领同道们把这片艺术园区建设得红红火火。

  儿童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大师”,也不是为了催生“小神童”。杨之光曾说:“我一生是搞教育的,但对我来讲教育比画家还重要,我宁肯少画一批画也要培养下一代。我办这个中心,就是要启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启发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我一直强调教小孩子画画绝非“小儿科”,他们的创意思维一旦被开发出来,将来做艺术家、做科学家都可以。这是一个素质教育工程。”



  所以,这些小学员,不只是小画家,还是妈妈生活穿衣打扮的小服装师,也是学校墙报制作的小设计师、辩论场上新知迭出的小辩论员,乃至数理化战场上的小解题高手。

  他们的创意思维被鼓励生发,他们被传统教育体制贴上的僵化思维标签被不断撕去,他们的信心无拘无束。可以说,这是幸运的孩子,也是幸运的时代。当我们很多的成年人,已经履行定势地走在一条固定的道路上,创意和新思维不过如旧梦一闪,又如聂鲁达的诗所云“我曾经在敌意的城里/找寻失去的东西/我不过在找/梦里烂掉的玩具/一头水晶小马/和泥里挖出的手表”的时候,这些孩子却能在参观名家展览时自信地点评各家作品,当家长让他“谦虚一些”,他却说,“不要小看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7 18:56 , Processed in 0.07114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