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1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京教科所刘永和所长谈个人课题(节选)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7 21:0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京教科所刘永和所长谈个人课题(节选)



一、再认识:什么是“个人课题”
       1.“个人课题”的定义。“个人课题”是以教师个人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课题,相对于过去的包括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区县级课题和学校课题在内的“集体课题”。“个人课题”的特征就是“问题性”(针对问题的研究)、“专业性”(旨在专业的发展)、“主体性”(教师自主的研究)、“灵活性”(适合教师的研究)。
       2.“个人课题”与“集体课题”。“集体课题”当然有“集体课题”的优势:群策群力,才智互补,通力合作;解决学校重大问题,支撑学校办学目标,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等。但是,“集体课题”也有相对不足之处:协调困难,相互牵制的现象严重;课题研究缺乏教师针对性,对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没有太多的作用;参与程度不高,经常是培养了几个“笔杆子”。“个人课题”的产生正是建立在对于“集体课题”缺陷的批评的基础之上,更是针对着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的。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也是责任主体,具有灵活性,方便调整和选择,有利于行动研究;特别是课题源于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极为有利。
       3.“个人课题”与“小课题”“微型课题”。为什么不叫“小课题”或者“微型课题”?因为“小课题”和“微型课题”与其它课题难以界定,“小”到什么程度,“微”到什么程度才能与其它课题区别开呢?界限不清,特点也就难以凸显,“小课题”“微型课题”的优势也就难以充分显现。而“个人”和“集体”相对,我们过去的课题基本都属于“集体课题”,都有课题组成员,有主持人,有课题组组长。并且,这一区别可以表现出“个人课题”与“集体课题”截然不同的地方,可以突出“个人课题”的本质特征,可以表现出“个人课题”的自主性、灵活性、针对性和专业性等诸多优越性。
       4.“个人课题”的品质。南京市的“个人课题”更是与众不同。首先,它是高品质课题。南京市的“个人课题”,是经“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同意,纳入南京市规划办“十一五”规划的课题,带有行政性。其次,它是高级别课题。南京市的“个人课题”不是学校课题,也不是区县级课题,而是南京市的市级课题。第三,它是高回报课题。南京市的“个人课题”要求写出研究报告,并写出一篇相关论文,如果能够顺利完成,课题主持人可以同时获得结题证书和论文获奖证书。

二、再反思:为什么做“个人课题”
        1.解决教师教育教学问题。大家都知道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我们也常说“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也有确实有一些学校和部分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有了相当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广大学校和许多教师并没有从中获得多少收益。原因何在?在于我们的教育科研的方向出现了偏差:我们基层学校做了高等院校的科研课题,我们的一线教师从事了大学教授的研究工作,我们“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还累得要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教学问题和德育问题,需要尽快解决,而学校的集体课题针对的是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这样的问题常常是宏观的或者中观的,并不能解决个人遇到的问题。因此,“个人课题”针对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才是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2.支撑学校集体课题研究。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应该有两项基本任务。一是集中优势力量研究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用课题研究来支撑学校的办学目标,用课题研究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用课题研究来烘托科研气氛,这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二是发动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真问题,进行真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前者针对的是学校,后者针对的是教师个人。方向虽然有所不同,但并不是说二者没有任何联系,相反,经过认真的设计,二者不仅可以相关,而且可以紧密联系。我们既不能只做集体课题,也不能只做“个人课题”,学校的发展为教师发展铺平道路,教师发展有支撑学校发展。因此,把教师的“个人课题”和学校的集体课题联系起来,结合起来,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
        3.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从第一期“个人课题”申报和评审的情况看,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学科性强,几乎所有课题都是学科教学的课题,涉及所有学科。语文486项,数学263项,英语163项,语数外“个人课题”共计912项,占56%。二是青年教师多,从申报的情况看,因为课题主持人没有了资格限制,于是青年教师对于“个人课题”情有独钟,他们积极参与“个人课题”研讨交流活动,争上研究课,争做交流发言,争取分享演说,并积极与专家对话,场面令人感动。从成果评审看,大多数“个人课题”承担者都按照要求上交论文和研究报告,质量上乘。因此,“个人课题”能够极大地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专业化成长,应该是毫无疑义的。

三、再实践:怎样做好“个人课题”
        1.选择“南瓜”课题。做课题犹如种瓜,种的是“南瓜”,越长越甜;如果种的是“丝瓜”,越长越空。因此,“个人课题”的选择,一是选题需要具有针对性。针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研究的问题来源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二是切口需要小巧。一个小问题、一个现象、一个学生、一种方法、一次活动等,均可以成为“个人课题”。三是内容切合自己。题目虽好,但是,不是自己的专长,不是自己的爱好,再好的课题也难以研究。应该选择自己有一定的积累、有话可说的课题为好。四是方向对准教育教学实践。理论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申报“集体课题”加以研究,“个人课题”还是需要选择实际问题,进行实践研究。
        2.开展文献研究。这是“个人课题”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文献研究需要解决理论支撑问题,了解课题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目标,创新研究内容,理清研究思路,选择研究方法,为“个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文献研究的途径一般有图书资料、报刊杂志,现在比较重要的是网络,参考面更加宽泛,内容更加丰富。文献研究的关键在于“研究”,查阅资料只是研究的基础,对于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分析比较,才有超越和创新。一些课题研究者把自己文献研究的资料整理归类,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参考,是非常必要的。
       3.做好教育调查。这是绝大多数课题研究者使用的研究方法。了解现状是设计课题的重要基础,对于现状了解得越具体,越深入,越全面,越准确,课题研究也就越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查研究可以是问卷调查,了解面上的情况;可以是座谈调查,针对性召集调查对象,进行追问式调查,可以把调查内容引向深入;还可以是个别访谈,这是点上的调查,解决深度问题。许多研究者提供的问卷设计科学而适用,结果发人深省。
       4.付诸实践检验。把自己的理论假设和研究内容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其正确性。比如,“批评的策略的研究”,课题承担人把设计好的8种批评策略放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其中6种效果显著,于是分析原因,整理成文。“数学日记”的研究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反复实验,使得“数学日记”具有了操作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5.进行经验总结。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道程序。一是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归类,课题研究会涉及许多的材料,总结之前要进行归类整理,为总结做好准备。二是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比较,找到相同和相异之处,特别是有效性和无效性的原因分析,这是找出规律的重要依据。三是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这时需要辩证分析,需要全面分析,需要条理性分析。一些课题研究者就是因为没有认真做好经验总结,所以,过程很好,结论不佳。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坚持研究,深入研究,行动研究。

       个人课题的研究要求。(1)选题小巧。第二期“个人课题”选题要求小巧,“小”表现为自己一个人足以完成,“巧”表现为有所创新。(2)方案完整。一般来说,“个人课题”研究方案需要有“研究背景”“课题界定”“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阶段安排”“预期成果”“有利条件”等。(3)专题关注。需要有问题意识,要有专题的敏感性,注意自己研究的专题的进展情况,调整研究内容和方向,走在专题研究的前沿。(4)借鉴同行。积极参与学校、区县和市教科所组织的“个人课题”研讨活动,即使不是同一学科的课题,其研究过程与方法也会给你很大的启发。(5)关注有效和创新。“有效”在先,这是“个人课题”最本质的要求,解决自己的教育教学的问题,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在后,“创新”只是为了“有效”,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只是“有效”的手段。(6)提前总结。“个人课题”结题时间截止5月底,但是,不一定非要到5月份才能总结研究和撰写论文,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完成设计、实践验证和经验总结;我们期望有“个人课题”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不断发表或者获奖。
     每年我们将评选10%左右的“优秀个人课题”,并予以表彰,“优秀个人课题”除了研究过程清晰而扎实,研究成果丰硕而适用以外,还有两个鲜明的标志:一是成果在正式期刊上发表,二是有人气较旺的“博客”(不具备条件的偏远学校的教师除外)。凡能够连续做5个“个人课题”并成功结题者,教科所将为其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我以为,“个人课题”必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通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3-17 21:03:05 | 只看该作者
工作单位: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个人博客:点击访问博客
  所在省份:江苏
  任职: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市社科院兼职研究员。
  获奖: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兼职: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京市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南京市陶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心理学会理事长。
  教育教学主要成果:
  1.教育教学精益求精。
  刘永和同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0年(1982——2001)。20年如一日,扎扎实实,精益求精。
  教学上兢兢业业。语文教育矢志不渝:20年不间断的语文教学,满工作量的语文教学,有过“大循环”的语文教学,为8届高三语文“把关”的语文教学;在离开了语文教学一线,来到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以后,他仍然心系语文教学,情牵语文研究,积极参加语文教学研究活动(参加“南京市语文教学特色的研究”课题结题等),积极深入语文课堂听课(每年听课不少于20节),积极撰写语文教育论文(5年来公开发表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篇),积极参加语文网上培训(在“南京教育网—新课程培训”网页里有2个长篇讲座),成为《语文学习报》优秀撰稿人,1988年参加“南京市优质课”评比获得“优秀奖”(全市共6名),1995年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行知教学奖”),1998年评为“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语文教研苦心经营:他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他实验的“语文台阶式单元教学模式”成效显著;他认为语文教育应该伴随着师生情感的交流而进行,才能够达到最佳境界;他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他的语文课深受学生欢迎,他的教学班高考成绩名列前茅。
  教育上勤勤恳恳。6年的班主任,2年的年级组长,4年的江浦县中学政教处主任,2年的江浦县中学副书记,4年的江浦县中学常务副校长,1年的中华中学德育副校长,他一直奋战在德育工作一线,一直负责学生的教育管理。在任期间,江浦县中学1993年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同年顺利通过了“江苏省重点中学”的检查验收;中华中学成功举办了“百年校庆”并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检查验收。在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任职期间,潜心研究德育工作,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规划课题《中学生主体育德模式的研究》,2006年11月顺利结题,并获得德育研究泰斗级人物鲁洁教授的高度评价。2003年和2004年受南京市教育局德育处委托,他带队验收13所“省级德育先进学校”。积极参与南京市班主任培训,成为班主任培训班讲师团成员。
  2.教育管理率先垂范。
  刘永和同志1982年参加工作,1985年走上学校中层领导岗位。在永宁中学,先后任教导处副主任、教导处主任;带“江浦县教改实验班”,大胆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永宁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1987届预考和高考成绩仅次于县中,高考录取率至今无人刷新。
  在江浦县中学,历任政教处副主任、政教处主任、办公室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常务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他要求学校领导“四个一”(教一门主科,任一个班主任,分管一个年级,管一个部门),并且自己率先垂范;主持工作期间,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知名度稳步提高,办学效益稳步提高;学校顺利通过省重点中学验收,成为省级德育先进学校。
  在中华中学,他被南京市教育局聘任为德育副校长,主管德育工作;在聘任的一年里,他和德育工作者们齐心协力,建立了中华中学特有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德育处、团委和少先队合署办公,常规教育、主题教育和社区教育三管齐下,使中华中学德育工作更上一层楼;在迎接“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验收工作中,在举办“百年校庆”活动中,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苦干精神和聪明才智,为“百年校庆”和“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验收立下汗马功劳。
  在南京市教科所,理顺关系,钝化矛盾,培训队伍,建立机制,大胆改革,锐意进取,教科所面貌焕然一新:课题研究名列全省前茅,实现了课题研究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全市拥有国家级规划课题14项、省级规划课题94项,课题数量居全省第一;同时,“十大招标课题”的研究和“十二项成果应用招标”的研究已经成为南京市教育科研的品牌;基地建设属全省首创,已经实现了“强化管理”和“滚动管理”,形成了“四维指导体系”;科研培训红红火火,“一个重点”(教育硕士培养,目前已有在读教育硕士850名,稳居全省之首),“四条主线”(“南京教育论坛”“课题主持人培训”“班主任培训”和“全国校长发展学校”);报刊编辑有声有色,他主编的《南京教育》已在全省大市级内刊中处于领先地位;他主编的《南京教育科学研究》业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得力助手;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的经验已经在《江苏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和《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第2期)以及全省教科所所长会议上进行全面介绍,引起强烈反响。
  3.教育科研开拓创新。
  刘永和同志是教育科研的“新兵”,也是教育科研的“尖兵”。
  在南京师范大学读书期间,他刻苦学习,热心研究,是七七级中文系在校期间四个发表论文的学生中的一个,深受教授们的赏识。
  在基层学校,他也是教学研究的骨干力量,从1982年开始,就在《中学语文报》等报刊杂志上不断发表文章,到1992年已发表语文教学论文30篇;参加南京市“语文大单元教学”实验研究,论文获得市二等奖;成为江浦县教育学会副会长,江浦县“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
  在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01年4月他到任之时,就是他学习之日。虽然,他具有教育教学丰富的经验,但是,他深知,教育科学研究博大精深,教育科学研究他还是新兵;他继续学习,深入学习,从基础开始学习;学习教育法规,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教育科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2000年起,他先后开设讲座80余场,课题指导200余次,公开发表论文篇,其中在正式期刊上发表7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5篇;《教育割裂—一种不良的文化现象》(《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第3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试论思维的方向性》发表在《上海教育科研》,《试论“素质教育初级阶段》发表在《南京社会科学》。建有网上“个人主页”,原创性文章550余篇,100余万字,其中,“永和读报”60余篇,“科研日志”450余篇;大型搜索引擎上可以找到2000余条个人信息。2001年,他申报的《中学生主体育德模式的研究》立项为省级重点课题,现有子课题研究单位9个,课题组成员30余人,阶段性成果《深入研究,努力建构》发表在《南京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第1期,《主体育德—学校德育的通途》发表在《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第12期;《从“要我德育”到“我要德育”——试论“主体育德”的策略》获“长三角”征文一等奖,发表在《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8月刊上;该课题在鲁洁老师的主持下,于2006年11月顺利结题。在全市教育科研的管理上,他努力开拓,大胆创新,课题招标研究、成果应用招标研究、科研基地建设、教育科研培训新招迭出,他发表在《江苏教育研究》上的《创新----南京市教育科研的源头活水》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
  4.教育决策参谋服务。
  “围绕教育局中心工作紧些,再紧些”是教科所的工作宗旨,也是他的工作重点。
  为了制订《南京市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他带领大家研究“十大招标课题”,并亲自承担《学校自主发展的研究》子课题《学校评估的研究》,为制订规划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参与规划的制订。南京市建设“教育名城”的决定出台,他就协助拟定实施方案,同时主持编写首部城市教育史《南京教育史》,负责建设全国首家教育史馆“南京教育史馆”。积极实施廉洁教育进校园工作,由李兰书记主持的“南京市中小学廉洁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成为南京市规划课题,2006年,经过评审,这一课题被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协助宣德处管理“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和“南京市德育中心组”工作;协助初教处进行“小班化教育”研究和“做中学”、“科学教育”等课题研究。参加“南京市教育信息中心组”,配合“信息办”做好教育信息研究工作,应对媒体,从科研的角度配合南京市的教育宣传工作。
  5.做人处事严以律己。
  刘永和同志23年如一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人真诚,助人为乐。作为党员,作为干部,他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他对自己历来是从严要求。他没有“8小时以外”,通常是“眼睛一睁,干到熄灯”;办公室里来得最早,走得最迟;他几乎没有节日,双休日和寒暑假,因为这些节假日正好是他学习和工作的好机会,他用这些时间学习政策法规和教育理论,撰写论文和建设网站,总结上周工作和安排下周工作;他率先执行教科所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做到;他只讲工作,不讲待遇。
  他对别人历来是热情相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他向往的境界。他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心为教职工着想,一心为百姓谋利,履职为公,勤政为民;近三年来,教育科研事业发展迅速,欣欣向荣;教职工福利待遇合理发放,稳步提高;他能够正确对待金钱,身为所长,吃辛受苦,而不计报酬;他知人善任,任人唯贤,让全体成员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才干的位置;他重视青年的培养,鼓励年轻人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有的完成了本科进修,有的已经被录取为教育硕士,有的正在攻读博士后;他尊重并热爱老同志,组织他们参加科研活动,安排他们外出考察学习,帮助他们提高福利待遇,深受退休同志的好评;他善于团结同志,对人真诚而热情,有事请说话,有忙一定帮,2001年、2003年和2006年年终考核为“优秀”。
  刘永和同志,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是一个出色的教育研究者,是一个卓越的管理工作者,也是一个朴实而可亲的同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3-17 21:06:03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刘所长:
        您好!参加完昨天在秦淮区一中心小学举行的小学数学课题交流会后,心情一直激动着,同时也有些遗憾。带着这份激动的心情和遗憾的心情给您写了这封信。呵呵,我是教学小学数学,对语言文字、对语句缺乏字斟句酌的能力,所以,书信的质量不高请您见谅。下面从两个方面说说具体的内容:
        一、为何激动
        我是2007年6月24日接受了学校领导的安排参加了南京市教科所组织的“十一五”规划第二期“个人课题”研究培训会,这次培训会使我受益匪浅,同时也使我深受鼓舞。当天晚上我就撰写了一篇日志发布在博客里,记录下这教育生涯中一个关键的环节我自大工作以来,参加了各类课题的研究,都是骨干。从中有所收获,但总觉得脚下像踩着棉花一般没有那种踏实的感觉,忙忙碌碌的科研着,匆匆忙忙结束了;那天第一次听说个人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策略,感觉十分合我的性格,也合我的教育思想,教育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需要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科研精神,我希望我的教育科研也是实实在在的,个人课题的提出令我眼睛一亮,正对我的路子,呵呵,此乃激动原因之一也。
    整个暑假我一直边回味着这次培训会上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精彩讲座,一边构思我个人课题的研究内容(主题),说句实话:工作八年,前几年对教育理解的不深,所以没感觉什么困惑和苦恼;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随着职业倦怠期的到来,发现工作了这么多年的我一无是处,内心是空虚的,脚底踩得是不踏实的。我一直在苦苦思索,我的未来出路是什么,怎么能尽快走出这个盲区?这时南京市教研室的me博客来到了我的身边,我这个内向的人从此那片空虚飘荡的心找到了归宿,用稚嫩的文笔、肤浅的思想书写着教育教学的生涯,在写日志中找到了真实的自己,在教研室朱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新拾起了自信,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坐标,此乃激动原因之二也。
    撰写博客日志,也就是随手散记而已,点滴而零碎,虽然是一种记录、一种反思,但感觉层次总徘徊在底水平,得不到一个深层的提升;这时个人课题走进了我,整个暑假我思索着,教育教学中有很多的困惑,但这些困惑并不能通过一个个人课题的研究来解决,于是我就在这些困惑中找到了一个最令我烦恼不已的也是最需要找出原因的问题:学困生的问题。于是我定下了我的第一个个人课题《小学数学“困难生”转化的个案研究》,并填写了申报表user1/909/archives/2007/34247.shtml,在南京市教科所的网站上登记等待审批。就在我忐忑不安的时候,我收到了教科所下发的个人课题立项批文user1/909/archives/2007/36985.shtml,当我把它拿在手中的时候我的心情激动万分。
    课题的申报只是课题研究的第一步,课题的批复只是我迈进了个人课题研究的大门,以后的日子我认真地按照我的研究计划实施着研究,这个过程是艰辛的,但因为实实在在是解决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所以苦亦是甜,累还是甜,一晃有半年多了,心中一直记挂着您上次会议上说的五月份要结题,所以马不停蹄的进入了个案的撰写工作中,也一直期待着能有一次个人课题交流的机会,听听同行们是如何开展研究的,说说自己是如何开展研究的,互相学习学习,就在上周接到通知:3月27日下午1:30分小学数学课题交流会在秦淮一中心召开,听闻此信息,心情自是波浪翻滚,此乃激动之四也
    激动之余,一直想将自己的研究感受写下来带到会上交流一下,呵呵,我脑海中浮现的交流会的会场是这样的:一个大的会议室,老师们围着座,一圈一圈,整整齐齐,大家融洽的交流,听着专家的指导。就在前一天(3月26日中午)我花了一个小时撰写了一篇关于个人课题研究的发言稿(user1/909/archives/2008/44478.shtml),稿件完工的时候,我的心情激动了半天
    二、遗憾什么
    尊敬的刘所长,我的遗憾就是:当我和同事兴高采烈的抵达一中心小学的门口,看到整个下午活动的安排时,我就知道今天我注定要做一个听众,于是整场活动我一直用心的听、用心的看;虽然没有发言,留下了一点遗憾,但我依然很庆幸自己能来参加这次活动,在活动中我感受到了老师们开展个人课题研究的执著、钻研的精神;感受到了刘所和领导们对一线教师成长的那种眷顾之心和期盼之情,这种氛围促使我以后要继续认真做好自己的个人课题的研究;等这届关于学困生的课题成功结题后,我还会继续做好下一个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以我愚钝的资质可能不能像您说的那样一年可以解决两个问题,如果一年能通过研究解决我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问题,我想我的付出也是值得的。这样一想,这点遗憾又算得了什么!我们的专业化成长并不是单靠在交流中展示即可的,这需要严谨的研究精神和脚踏实地的研究态度。这样想来,作为南京市的教师中的一份子我还是幸福的。
    三、衷心感谢
    感谢刘所在最后那个环节的智者与智者的对话,我听着,想着,听着主席台上你一语我一言的对话,思考着如果换成我能否应付自如,如果刘所谈的是我的这个个人课题的主题,您会问什么样的问题?想到这些,后背上不争气的冒了些冷汗,呵呵。感谢您精彩的设问、精彩的点评,字字珠玑,使我对课题研究的本质又有了新一层的认识,感慨着自己认识的肤浅和思想的稚嫩,希望这次的交流会对我来说是新征程吹响的一个号角,就让我在这种浓重的课题研究氛围下继续走下去。
    感谢南京市教科所给我们营造这种实实在在的科研氛围,感谢刘所长、秦淮区教科所和一中心小学给我们搭建的这样的交流的平台。这次的活动收获多多,受益匪浅。
                                               此致
    敬礼
                                 一名在个人课题研究中受益的教师
                                        2008年3月28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3-17 21:21:25 | 只看该作者
本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1993年)时任所长为岳子纯,党支部书记为侯家祥。机构设置有教育发展研究室、教育情报研究室、德育研究室、报纸编辑部,南京市教育学会合署办公。承担的主要课题有南京市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实施系列的研究、高中“二一分段”的研究、教育评价研究、社区教育研究、《儿童、少年、青年心理培育纲要》的研究、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研究等,其中赵炳红同志因工作出色于1988年荣获全国德育先进工作者(部级劳模)称号。由本所主办的《南京教育信息报》是一份面向全市教育系统的内部报纸,它以传播新信息、宣传新思想、探讨新问题为宗旨,深受读者好评。1987年又创办了《南京中学生报》,1990年创办了《南京普教》(后更名为《南京教育》)杂志。此外,这一时期本所还具体操作了南京市四大德育招标课题的研究。第二阶段(1993年—2001年)所长章祥瑞,党支部书记侯家祥(1995年后为潘慧芳,1999年后由章祥瑞兼任)。机构设置有教育发展研究室、德育研究室、普及指导研究室、理论研究室、教育情报研究室、报刊编辑部、后勤办公室,南京市教育学会合署办公。这一阶段本所除承担了“八五”、“九五”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组织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外,还建立了区(县)、校教科研网络,确立了部分中小学为市级教科研基地,组织实施了南京市教科研十大课题招标、成立了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评选和颁发了南京市首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等,极大地推动了全市教科研工作的发展。其中教科研课题招标在全国教育系统属于首创,获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南京市教育发展“十五”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同时所内人员还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如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学目标教学、小学心理教育、小学作文TV教学实验、中小学科技教育、中学生学法指导等,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教科研普及方面,本所举办了多期中小学教科研骨干讲习班和中学班主任培训班,开设了大量的教育理论讲座,编印了大量用于指导中小学教师及学生开展教科研工作或修身养性的读物等。此间《南京教育信息报》、《南京教育》、《南京中学生报》继续出版发行,另外还编辑出版了《教育信息摘编》、《幼儿教育报》。教育学会的工作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较大成就,所属各专业委员会的设置不断完善,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高涨,提交的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所长刘永和,党支部书记张荣德。机构设置有所长办公室(主任陈贻曼)、课题管理中心(主任黄达成)、基地管理中心(主任章宏)、学术咨询中心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沈曙虹)、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国)、科研培训中心(主任鲍晓明)、杂志编辑中心(主任朱晓琥)、教育调查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学文)、项目研究中心(主任沈曙虹)。设有南京市教育学会、南京市学术委员会和南京市陶研会。截止2006年,全所有在编人员26人,合同制人员1人。其中博士后1人,硕士生4人,在读教育硕士2人。这一阶段是南京市教科所空前繁荣的阶段。创新,是南京教科研不竭的动力。在课题研究上,继2000年推出十大课题向社会招标,并将研究成果结集为《跨越与创新》出版之后,次年又推出十大招标课题,并率先推出十二项科研成果应用招标,对成果进行推广式研究,寻求成果转化的新路。“十五”期间南京市教科所承担国家级规划课题14项,居全省之首;省级规划课题125项,名列全省前茅;规划立项市级课题555项;大大推动南京市教育科研工作。在基地建设上,本所在省内率先建立了72个教育科研基地,并进行强化管理和滚动管理,以带动全市教育科研工作。“十五”期间建有南京市教育科研基地76家,“十一五”期间对教科研基地进行重新认定,2006年已经建设教科研基地70家。同时,已经形成基地教育科研“四维指导体系”,形成基地科研工作有效的模式。在科研培训上,本所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在全国率先实行教育硕士不脱产进修,引起广泛关注;截止2005年,南京市毕业和在读的教育硕士达到1500人,居全国城市培养教育硕士之首。同时还主办了课题主持人培训班、“南京教育论坛”、班主任培训班,快速而有效地促进了科研人才的成长。在信息研究上,本所将其与报刊编辑、课题研究、网站建设结合起来;率先试行教育热点分工研究、跟踪研究,努力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快捷和高质量的服务;对报刊进行整合,《南京教育》、《南京教育科学研究》、《金陵陶研》质量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南京市教育科研网建于2001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南京市教育信息网中最为活跃的网站之一。2005年,南京市教科所率先建设“金字塔式科研管理模型”,对基层学校的教育科研进行分别对待,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收到良好效果,引起地方性科研管理部门广泛共鸣。2006年,南京市教科所又率先开展规划“个人课题”研究,首次立项市级规划“个人课题”1620项,受到基层学校、一线教师和教学研究部门的广泛好评。目前全所人员团结一心,正在积极建设学习型组织,争取抓住从教科研的行政管理向行政与学术管理并举的契机,将全所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南京市教科所的目标是:让教科研“上天入地”,让南京所全国知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5#
 楼主| 发表于 2015-3-17 21:2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6:27 , Processed in 0.13593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