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研究与思考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22:2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研究与思考

朱永明
(苏州科技学院美术系,江苏 苏州215009)

摘  要面对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发展现状与问题,我们需要及时转换观念,明确学科培养目标与定位,形成优化自我修正机制,努力培育创新人才成长环境与条件,走出传统学科局限,建设复合型多学科背景的课程研究与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实现实践基地与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创新  应用人才  培养模式  观念

苏州科技学院美术系艺术设计专业属于视觉传达设计学科方向,区别于建筑系艺术设计专业的室内环境设计,是发展中的新兴学科门类。视觉传达设计和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一起构成艺术设计三大核心领域,它不仅包容了传统的平面、广告和装饰设计学科内容,还融合了新媒体、新技术、新观念下的新形态、新业态,如公共展示设计、数码设计、网络多媒体设计、动态影像设计等。它的形成是以现代大众媒介与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并伴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文社会学科繁荣而不断成熟进步。虽然学科体系形成时间较短,但其发展的速度与影响巨大,呈现出与其他艺术设计领域相区别的独特形态和内涵,特别是其媒介信息形态的视觉符号特征,以及传播中不同于文字语言系统的图形符号语言体系和媒介传播环境过程,突显其综合性、交叉性多学科背景的新兴学科特点以及在今天视觉文化发展和创意文化产业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这种变化和发展直接催生形成了区别于传统应用艺术形态的新型的设计教育领域,也促使我们在传统艺术理论与教育实践基础上以新的视角与观念对此进行重新认识、反思,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与理念。
一、当前国内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现状
我国设计教育界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才逐渐引入“视觉传达设计”概念,因为是传统装潢、装饰类学科基础上的转型,加上硬件条件和师资局限,我国视觉传达设计学科专业主流为“平面” 设计范畴,但随着传媒技术和传播领域的迅速发展,广告、影视、动画、数码多媒体和网络设计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扩展,符号学、传播学、市场学和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设计领域应用得到空间的关注与重视,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地位开始不断巩固和提高。
近年来,国内高校开始掀起轰轰烈烈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改革热潮,但目前的设计教育改革过多关注教学方法和创意思维训练探索,甚至把感性能力培养和创意思维训练当作解决创新设计、刺激学科发展的良方过度滥用,过于沉迷抽象、不确定的“概念”与“感觉意味”,舍弃不了形式原教旨主义思想,导致 “新形式主义”蔓延,却没有在根本上解决视觉符号文化传播与沟通的学科核心问题。同时,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因为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对新兴学科普遍准备不够,还不能深刻认识“学科共通性”所折射的综合性交叉性视觉传达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创新应用人才培养的实践存在诸多难题。这其中形成几个突出的问题:
1、学科观念上,目前国内多数高校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建设还延续传统装潢设计、视觉技能教育的观念,许多院校还固守平面、装潢的传统学科意识,即使部分院校的创新设计课程改革试验,也更多是具体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良,是创意思维训练方法的拓展和提升,本质上没有触及学科内涵研究和课程体系改革,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舍本求末。
2、学科体系建设上,由于视觉传达设计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学科特点,与传统艺术设计观念、专业理论和人才培养模式有着许多根本的差异。但目前多数院校视觉传达课程体系,依然以传统视觉设计表现为核心内容,缺少针对性的研究型、理论型课程,跨学科研究则更少,无法形成综合能力与素养学习的灵活人才培养机制,经常导致学科教育陷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窘境,其人才培养模式上虽然多属应用型,但本质不是复合型创新人才教育,远远不能适应专业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3、学科理论基础上,由于视觉传达设计涉及众多新学科内容和领域,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学科理论与实践研究意义重大,但国内外视觉传达学科基础理论还都处于探索期、成长期,包括视觉传播历史和传播环境研究、传播心理研究、视觉符号和符号语义研究等等都是发展中的学术研究领域,急需发展与开拓。
4、实践环节上,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属于应用性人才培养,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任重而道远。目前设计院校的实践基地建设,还多停留在实习服务的阶段,远没有提升到产学研一体和面向社会综合服务,互动发展的层面。
5、从业队伍素质上,目前设计院校师资良莠不齐,学科建设新旧观念混杂,从业人员教育研究与理论水平普遍偏低,缺少科学理性的学科评价与教育研究体系,对新兴学科健康发展构成隐患。
应该说,十多年来,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成绩骄人,但存在的问题也深深影响、制约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在与西方竞争与发展中,在国家大力发展和推动视觉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关键时期,怎样才能更好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与意识的应用专业人才,形成有效的、具有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高校教学模式,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1、转换观念,明确培养目标与学科定位
学科的发展首先需要顺应全院性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与方向,主动适应大环境下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体制重大变革,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以培养模式是核心,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明确学科发展方向。也因此,作为教学型院校,将发展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主动积极的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区域社会发展服务,强调基础,强调通识教育,强调跟随式教育方式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策略与保证。
视觉传达设计学科方向主要分为四大类:以印刷为主要媒体的平面设计、以宣传沟通为目标的广告设计,以工具影像为媒体的摄影、动态影视设计,以数码技术支持的网络、多媒体设计。如何设计学科定位直接牵动学科建设的布局与规划,直接影响学科前景与发展潜力。
从目前国内高校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现状看,固守所谓“平面”传统定位显然不符合学科与社会发展现实。视觉传达设计新形态新领域的拓展本身,预示着巨大的社会发展趋势和需求,这正是捕捉学科前沿发展,面向社会服务,强调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必须正视与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科建设紧随时代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顺应市场、顺应社会与学科发展趋势,把握社会发展脉搏的学科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因此,转变旧有观念,明确培养目标与学科定位是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
2、形成优化自我修正机制,培育创新人才成长环境与条件
一般而言,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的人才。目前,我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改革有一个被曲解的概念,就是将创新思维技巧和创新意识培养提升到空前的高度,甚至将之等同为创新能力,同时忽视创新素养的培养,忽视学科共通性和综合素养对传达设计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这是我国设计教育普遍存在的误区。这样的问题还折射反映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长期来的严重弊端,就是从重视技术技能教育,到重视视觉审美和形式语言教育,再到今天四处蔓延的重视创意和创意思维技巧训练,无不是形式语言的技能性教育的无形影响。
创新能力和素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设计教育模式研究的关键。高等学校的职能客观上要求学科培养出的人才,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更要有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素质”,应当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四个突出特点,尤其是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会学习”、“会创新”、“会做人”。由于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属于新兴学科内容,其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将是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因此,优化自我修正机制,制定灵活的富有建设性的课程教学体系与管理方法至关重要,例如,建立学科建设的监控与修正系统,针对问题与新形势适时提出新的规划与调整方案,形成富有成效的学科发展决策与应变机制,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提供多维学习途径,建构信息化教学平台,形成学习激励机制等等,通过多种政策与措施优化育人环境,创造育人条件。
3、走出传统学科局限,建设复合型多学科背景的课程研究与教学体系
作为新兴学科,视觉传达设计媒介信息形态的视觉符号特征,以及传播中不同于文字语言系统的图形符号语言体系和媒介传播环境过程研究,与传统学科有很大不同。作为视觉传达设计核心理论的人类视觉体验与感知的原理规律问题研究,图形与影像的符号语言学研究以及视觉传播过程、环境和受众态度研究,涉及美学、人类学、心理学、生物学、传播学、符号学、语言学等等多学科领域,甚至包括哲学、逻辑学研究也是学科能力与知识需要涉猎的重要基础能力,也因此,学科对老师,对学生也提出更高的专业与知识结构的要求,而且这样的学科观念与知识还需要渗透到传统课程教学中,对学科中部分观念与内容进行调整与改造,成为学科建设的基本理念和专业思想。
也因此,建设复合型多学科背景的课程研究与教学体系,开发体现新观念、新技术发展的新课程,并通过选修课程、通识课程的拓展,开放研修课程范围,形成多层次的课程模块与内容,已经是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重要命题。还有,将课题设计引入课程教学,是当前设计院校改革中比较成功的经验,也应给予大力推广。实践表明,通过课程主题精心设计控制,可以促使学生的全面参与课题研究,在多层面、多知识点上得到锻炼和提高,还可以通过课题实施促使学生达到主动学习、多层次学习的能力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有效运用综合专业知识和拓展全面素养的能力。
因为科技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迅速发展,因为市场的迅速成长与成熟,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内涵和形态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许多传统基础与实践理论研究落后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学科发展要求,因此,学科理论与实践研究愈显重要,也成为学科成熟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基于复合型多学科背景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学科体系形成与发展,促进学科与社会需求与发展接轨。而且也为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与可能,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
4、实践基地与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当前社会对创新型应用人才的要求是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二次开发的能力。这就要求专业建设必须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学生应用知识和技术解决市场、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实际能力。也就是说,教育内容不仅要有学术性,而且要有针对性,紧密反映和贴近社会现实与市场发展,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特别是配套的专业条件和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专业实践和项目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为此,应积极培养面向市场、建设、管理、服务的以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区域社会和行业发展服务,强调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主要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依托行业和地方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重视建立校内实训环境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重视校企联合,使校内外产学研教育与实训基地成为承担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另外,学科可以通过市场研究、社会服务开发与专业成果转化的平台、进行产学研合作,使其成为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和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方式改革试验的示范性基地,成为承担社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认证基地。
5、以改革促发展,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学体系的形成,培养目标与方案的制定落实,归根到底需要通过合格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实现。新兴学科领域的发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提出新的挑战,对教师在多学科背景下的教育研究、专业思想与知识素养也提出更高要求。这不仅需要教师自身面对形势适时调整与转变,也需要我们从制度上、政策上,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施加压力与影响,不仅要求教师的学术性,也要求教师的实践性能力,通过学科和专业建设,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既懂学科,又懂专业、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视觉传达设计作为新兴的发展中的学科,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巨大的市场需求与发展潜力。高校视觉传达学科建设应紧紧抓住社会需求这一导向,敏锐捕捉行业发展动态,积极开拓、实施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积极为社会输送符合市场需要的高质量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8-13 03:28 , Processed in 0.14258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