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22:2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朱永明
(苏州科技学院美术系,江苏 苏州 215009)

   [摘  要] 本文从分析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入手,强调科学严谨的学术环境、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和图形语言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多角度反思和探索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科学;理性;体系;符号语言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运用视觉符号语言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简称“视觉设计”,英文为“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作为我国现代设计观念变革中的新名词,近十年来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在对传统设计学科整合中成为高校设计教学重要内容和方向,可以涵盖以视觉信息表现为主要内容的所有训练课程,作为专业方向也逐渐为国内设计院校所认同和使用。
    从我国设计教育发展脉络看,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教育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基本上是以引进、模仿、吸收、融合为模式发展起来的。从工艺美术、应用美术教育,到装饰装潢教育,再到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是跨越式的。这一历史进程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只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却走过了西方现代设计艺术一百多年的发展变化历程,导致我国设计教育在快速进步的同时,出现新旧思想混杂,不同观念共生共处又错综矛盾的现象。
   近年来,我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发展步伐迅速,新观念新思想不断涌现,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教育改革风起云涌且成大势所趋。但依然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例如,重技术和实际操作,轻理论和学术思考;重创意形式和创意思维训练,轻语义文化和沟通内涵研究;重传达形式和视觉效果,轻传播环境和实效分析,几乎成为我国设计教育的顽症。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有历史和文化原因长期积累所致,但也确实是我们专业现实无法回避的软肋,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
    这里有几个特别需要关注的现象:一、是长期以来我国设计界整体学术研究水平偏低,设计观念繁杂错乱,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梳理,也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学科研究体系;二、几十年来过于强调感性技能训练的教育模式、思想长期占据中国艺术教育统治地位,导致盲目反对科学,排斥理性,轻视学术研究的所谓“艺术”观念盛行。虽然这个问题在最近几年随着经济、市场形态转变和人们设计意识普遍提高,已经得到一定的反思和纠正,但其惯性和后续效应依然很大,社会影响和不良后果不可低估;三、轻文化、重专业技术的学科建设模式仍然在持续,这种状况甚至一定程度上已潜移默化中为社会普遍接受和认同。基础教育、招生考试以及专业深造过程都很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却对如何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淡漠或束手无策,寻找不到有效解决的途径,后备资源整体素质堪忧,也造成设计研究缺乏优秀的人才来源,难以形成高水平的学术研究环境;四、由于自身发展的弱势状态导致的西方话语霸权在艺术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学习西方,参照西方价值为标准发展中国设计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这确实使中国设计教育获得很多迅速提升、发展的捷径,但如果没有客观独立的分析判断和对西方文化背景、社会形态的深刻认识,不会选择和借鉴,我们就难以保持学术独立而易被隐性操控,也容易因为文化环境、表述方式、翻译等问题,在引进和吸收的过程中陷入理解的差异和混乱,难以真正消化。设计教育和研究长期处于被动借鉴和盲目吸收国外资讯、经验的层面上,无法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研究和发展环境。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从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认识:
一、 更新观念,倡导科学和理性精神,营造严谨科学的学术环境
   治标应治本,中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和研究,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依然面临更新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的问题,而核心就是要把科学、理性精神引入到设计教学、研究和实践中。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的设计教育就还要走弯路。我们不缺少感性、技能培养的经验和实力,缺少的是理性和科学精神,而这是建造任何学科大厦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艺术教育几十年来失落最多,最珍贵的东西。
   关于科学和理性精神,由于我国艺术界长期来对西方文化的误读和太深的观念偏见,已经造成对其盲目轻视和排斥的大环境,似乎只要一提科学和理性就会扼杀艺术的直觉和灵感,即使承认其作用,也多限于纯粹技术范畴。这显然是错误的。实际上,西方艺术崇尚思想和创造的主流恰恰是以理性和科学精神为灵魂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此基础上的各种艺术研究与实验,包括重视心灵感受和情感表达,追求人性觉醒、精神自由和解放的艺术主张,非但没有束缚人们对艺术的思考,反而使艺术在更深层次上被感悟和认识。这种反思、变革和进步恰恰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科学和理性精神在起作用。
   由于错误观念的影响,我国设计领域学术研究长期不被重视,高水平研究性文章偏少,含金量低,缺少严谨论证基础上的独立思想、观点创新和学术批评,甚至许多基础学科理论问题都没有很好解决。落后的观念和意识已经构成设计教育现实的危害,这关系整个设计艺术大厦的前程和发展,迫切需要我们通过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改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设计教育中文化和综合素质培养,积极倡导理性和科学研究精神在现代设计学科中的渗入,努力营造严谨科学的学术环境和氛围。
二、建构动态科学的视觉传达课程教学和研究体系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应该是强调多学科融会贯通的专业教学体系,不仅需要设计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修养,还需要除传统艺术教育强调的感受性和技能培养之外的理性和思考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多维和综合的,必须贯彻到我们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才能够得以很好实现。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涉及心理学、符号语言学、传播学、市场学、社会学等等广泛的学科领域知识,是综合性、创新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体系,但我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目前还远未适应这样的要求。学科目标和专业设置不尽合理,师资结构和师资储备缺乏,理论课程、跨学科课程开设困难。许多课程教学只重单向传达的技能学习,不重双向传播效果研究,只重传达中的表现技巧和形式语言创意,不重视传播环境和文化语义的研究,只重封闭式课程教学和假想式课题设计研究,不重视开放式社会实践与应用训练,导致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如果我们只从狭隘的表现技能和形式编码角度去理解视觉传达,却放弃整个传播环境与过程的研究、教学和实践,也许我们可以培养出视觉的先锋,但也可能会造就思想的侏儒。
   曾几何时,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本当承当重任的设计教育培养出来的设计师,由于专业学习的局限和自身综合素质的弱势,许多人面对市场需要和竞争难以适应。当企业营销、市场策划满天飞的时候,设计本身应有的策略和创意要求却被歧化和矮化,不是主动的视觉文化创造者和企业品牌形象的策划者、推动者,却成为视觉技巧的专家和工具性质的技术人员,沦为“美工”的角色,这种市场落差和严峻形势是需要我们反思的。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不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为社会服务,将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是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它的运作不能偏离整个专业教学目标和规划,不能满足于表面的新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深入探索研究符合学科发展要求的科学合理的架构;创造性、实验性也不仅体现在创意思维训练的研究实践,也要体现在造型审美、文化和观念的创意与训练上;对于设计实践的推动关键也在于我们如何把设计的运作和文化和市场有机融合。
   在视觉传达教学改革中我们需要的是完整的体系建设,不断吸纳新观念新思想的动态的课程教学和研究体系,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贯彻视觉传达的观念学习、理解和训练要求。
三、    关注图形语言环境,重视开拓视觉传达符号和语言研究
  视觉设计中的“传达”实际上就是现代传播学的传播概念1,强调设计者运用视觉符号编码信息,通过信道(媒介)有效到达受传者,并被受传者译码理解的过程。视觉传达的实质是如何运用视觉符号创造有意义的视觉语汇信息,进行有效传播和沟通。
   现阶段,我国高校视觉传达教学有从过去重基础造型技能的极端走向过于重视创意思维训练的倾向,并常常因为过于强调形式语言的感觉体验,忽视社会性文化符号在视觉设计中的沟通表达,对语义解读容易流于形式和表面。例如,由于许多人把“创意”简单理解为视觉创新和独特的诉求角度,或者把“创意”中最核心的“新含义的文化创造”片面理解,对“形式”一味求新求奇,对意象模糊的所谓“意味”盲目迷恋、推崇,把语义、形式的符号特性相混淆,导致图形语言的文化、艺术内涵被玄虚化,创作的作品常常似是而非、牵强附会,歧义多多。
   图形不同于文字语言,人们对图形语义的解读深受个体所处历史、文化背景、地域环境等状况影响,对人性的、共同经验的体验和感受要求较高,具有很强的感性特点。同时,个体解读图形过程也是本能寻找发现含义的过程,是对上述多层次信息和影响的自觉的语义分析和逻辑推理,是人的生活理解和经验的判断和综合,因此语义的解读不是纯粹的感觉,它涉及到文化和语言等多方面修养。例如,曾在苏州举办的“苏州印象”城市品牌形象展,在如何体现苏州独特的谓品牌形象理解上出现的严重的文化和语言误读就是个典型的案例。所谓品牌形象,至少应是独特的和好的,但该展览大量的作品把属于中国的、江南特点的典型文化符号当作了苏州的品牌来表现,传统工艺品、水、鱼米、粉墙黛瓦、窗格等元素泛滥,甚至没有运用符号组合把这样的元素与苏州特定的概念进行联系,这样的作品放在江南的任何城市都可以。如果展览主题仅是“苏州印象”宽泛的感念,那你大可以感性地发挥,但因为是城市“品牌形象”概念的界定,你的创意就必须符合苏州独特品牌的主题。联系到商业广告设计中诉求目标和传达概念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实际上是折射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薄弱之处。
   对视觉符号语言研究是形式美学走向视觉文化观念变革的重要契机和途径,我们需要在设计教育中不断强化人文学科和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强调多学科融合,强化图形符号与语言研究的深入研讨和实践。

   在二十一世纪的开端,我们的设计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也有着大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机遇。我们必须面对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文化、社会、经济多层面问题深入研究和思考,适应设计形态和需求急剧转变的现实形势,积极寻找对策,努力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和文化发展需要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注释:
1、“传达”和“传播”都译自英文Communication,属于同一个概念。Communication源于拉丁文Communis,本意为“共同”。作为一种人类信息交流活动,传达是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思想“达到共同”的过程。Communication在英文中含义有:通信、传达、传递、交流、交往、传染、交通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9 13:30 , Processed in 0.09856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