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中的羽毛:我的个人版改革三十年纪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4 20:3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一)
这几天在看《激荡三十年》,想起我们这一代,刚好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那种时期成长的感觉,使人突然想起《阿甘正传》的开头来。
似乎每个人都记得那部电影的开头:有一片洁白的羽毛在空中随风飘舞,片头音乐结束的时候,羽毛刚好落在阿甘的脚边。
阿甘刚好坐在候车的椅子上,他打开装满巧克力的盒子,然后说: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

(二)
在我的记忆中,小学的时候,每周只能吃一次肉。每到星期天,爸爸妈妈就带上我和妹妹,去食堂排队,用很少的肉票,在公共食堂里炒一份肉菜。
买出来的时候,我和妹妹就先用事先准备好的筷子,夹来尝尝。
家里唯一的娱乐设备是一台红灯牌的收音机,那是在1978年以前。
后来,听妈妈说,那个时候,我们家还算好的,家里只有两个孩子。有些家里孩子多,吃饭都成问题,在月末的时候,家里就开始到处借粮了。
我们在国营单位子弟校读书。每个周末放学后,自己挎着书包,沿着公路走到厂里,等父母一起下班,然后在厂门口的公共澡堂里洗澡,然后父母再用自行车送我和妹妹回家。

在我的记忆中,从初中开始一直到高中,我穿的衣服都是厂里的工作服。每次厂里发服装的时候,妈妈总能帮我找到合适的尺寸。那个时候,厂里的孩子都是这样的。
虽然颜色大多都是蓝色或灰色,但是,衣服的质量非常好。那个时候,一周也只休息一天,到周末的晚上,我们脱下衣服,妈妈给我们洗好,在周日的时候晒干,然后下个周一的时候,再穿上。

很多年后,我才知道,那个时代,最吃香的人是厨师和电影放映员。我至今都还记得我们托关系,去放映员家里拿票的事情。
那个时候的电影,大多是革命样板戏,从《智取威虎山》到《红灯记》。每部电影都会重复放上几十遍,直到每句台词,你都会烂熟于心。
最有意思的事,是放露天电影。随便找块空地,撤起白布就可以放映。孩子们下午4,5点开始抢占有利位置。一直到晚上7点过,电影才正式放映。在屏幕的两边都有观众。安静的时候,你甚至会听见放映机转达胶片的吱吱声。
    那是一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极度贫乏的年代,然而,所有的人都过着差不多的生活。
每个人觉得似乎生活就该是如此:让自己的孩子读书,长到合适的时候,自己退休,让孩子顶替自己在厂里上班。
(三)
打倒“四人帮”后不久,我们学校的门口,贴起了“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标语。
又过了好多年,突然,有电视看了。当时,正演《加里森敢死队》,火的不行。我和妹妹总跑到隔壁邻居家里去看。妈妈咬咬牙,花了900元,买了我们家里第一台彩电:台湾产的,13英寸的。
妈妈说,这是我们家最大的一笔开销,这个电视够看一辈子了。妈妈在我们家买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空调的时候,也说过类似的话:这些个够用一辈子了。
电影带来了欢乐,除了平时学习,家里不准开电视外。周末的娱乐时间,都跟电视接上了。虽然,频道的数量有限,电视接收的信号也不太稳定,但我们总是能在除夕的晚上,看见一台出色的春节晚会。那个时候,是真的有高兴和幸福的感觉!!
有一次,我跟儿子说起,我们小时候,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他说了一句:那,你们不是很悲惨?
是啊,他们这一代,一生下来,就看见超市,吃麦当劳,玩电脑mp3,穿adidas。他们可能还觉得不够幸福,不完全满足。
很多的挫折教育都是幻想出来的,而非现实经历。
人啊!或许有些事情,是永远无法回头看的。
我记得读高中的时候,爸爸因为工作的机会出国到日本。回来后,爸爸告诉我,日本的超市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而且随意挑选。一般工程师,一个月的薪水就可以买回几乎所有的家用电器。爸爸感叹:什么时候,我们的生活才能到这个地步啊。我和爸爸都没有想到,20年以后,这一切,在中国,都已梦想成真。
上初中的时候,就明显觉得家里的生活好了,因为几乎每天都可以吃肉了。我上初中的时候,家里还没有冰箱,妈妈每天中午不睡觉,吃了饭就去菜市场买肉回来,给我们准备晚上的饭。至少有三年的时间,都是如此。
很多年后,有一次,跟朋友们在一起,大家都成家了,说到自个的孩子,然后,有人建议说说:爱是什么。
什么是爱? 
我说,爱就是牺牲。我没有做任何解释。我的头脑里,直接就浮现出妈妈在中午的烈日下来回奔波的情景。
有句古话说得好:养儿方知父母恩。
直到现在,我始终相信,父母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资源和财富:生命、爱,面对艰难生活的勇气,所有这些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都是他们赋予我们的。

(四)
我和妹妹终于考上了大学。我们先后读书四年,总共花了不到一万块钱。

然后,大学毕业,分配到工厂。然后,在工厂里挣扎,然后,先后辞职出来。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
我觉得中国改革开放这几十年,1989年是一个分水岭。89年以前,是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从极度贫穷的生活状态下挣扎着出来,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全国人民考大学,从小到老学英语,学习张海迪。所有的人热情澎湃,人们在歌中唱道:
美酒飘香啊歌声飞
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请你干一杯
胜利的十月永难忘
杯中洒满幸福泪
那个时候,各种反思文革题材的小说,也特别的流行,比如《蹉跎岁月》之类。外来的思想都解禁了。大量的外国名著被翻译或重译。
80年代中后期,是个盛产诗人的年代。好像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文学社和诗社。似乎又回到了很久以前,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诗歌赋予了人们释放的激情。人们偏激地讨论思想,批评传统,好像要依靠颠覆过去,去创造一个新的社会。
许多年后,当我们回首过去,还是会发现,邓小平的改革之路和改革的选择是对的:中国的改革,再也不可能回头,但也不能按照思维的速度行走,在这个刚刚从贫困线挣扎出来的国家,发展经济的确才是首要的问题。
我们开始有钱了,但我们也开始失去保障。
很多国营单位的保障,也不复存在。从1990年开始,那种一生不变的感觉,将不再拥有。
人们幻想着各种保护,但一旦失去,惊恐、愤怒、失望、觉悟,所有的情绪化成一种焦虑。
人们失去了安全的感觉。这种感觉一直延续到今天。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家都想拼命的捞钱,穷怕了,所有的人在起初的时候,都怕再回到从前的岁月里。
(五)
铁饭碗打破了,大学生不再包分配,不再有免费的医疗,不再有免费的教育,也不再有免费的住房。

当时间成灰,以往的免费都已成空。
对国营单位下岗的人来说,奉献了一生,到头来,确有一种被釜底抽薪,被抛弃的感觉。这种滋味的确让人难以接受。
很多人奉献了他们的一生,他们无法选择,他们的生命就如同风中的羽毛,被狂风吹起,随意卷走。
回首改革三十年,中国几乎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走向了自己的民族振兴之路。这个国家几乎是在用不可思议的速度成长,在经济的道路上,拼命狂奔。
或许,我们只能牺牲一代人,但或许,如果我们能看见这些风中的羽毛,我们还能做的更好一些。
毛主席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21世纪,历史是媒体和商人创造的。
从商业的历史看,中国改革开放就是一个奇迹。但从更大的视野看,我们也会发现其中还是出现了怪胎:
我们可以用一个月的钱买上所有的家电,但我们会担心孩子没有足够的钱上学;
你认为,还有多少农村的孩子,可以在清华、北大读书呢?
你认为,什么时候,才会有一种彻底安全的感觉:你的电话费,你的房屋所有权。你无法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的钱会自然的消耗掉,一种被剥夺的感觉。
即使是一片羽毛,也没有安全的时候,教育、生存、养老...

(六)
人生,就如同风中的羽毛。
我们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温馨,在物质丰盛的年代,感受到的却是郁闷。
这是改革的成果: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我们离崛起的路还很长远。
我们的心愿很小,哪怕只是一片羽毛,我们还是希望做一片快乐的羽毛,在空气中,健康、高兴的,向着幸福、快乐和民主,自由飞翔。
喷嚏网:原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0 23:45 , Processed in 0.08868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