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中国新媒体将发生什么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17 16:2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5中国新媒体将发生什么胡泳 2月20日





文/胡泳 张继升


互联网内容的大融合时代来临;个性化媒体内容将成为主流;社交媒体进一步垂直化;可穿戴设备带来新的信息与社交机会;新媒体在社会运动的应用渐成趋势

1.互联网内容的大融合时代来临
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势必会陷入以智能手机为导火线的战国时代,但也意味着互联网内容大融合时代的来临。新兴科技公司将会更积极取得更多内容资源,通过各种大小屏幕向用户播送它们自己的媒体内容,而互联网公司也加紧产品方面的布局,让自己的媒体内容在移动端也能处于优势地位。这一来一往表明,这些公司正在打造自己的新媒体生态,软件、硬件和内容将会高度结合。在大融合时代打造一条互联网的供应链,上中下游的合作将使企业更有利可图,用户也将受益于更平价的产品与更丰富的内容服务。

2.个性化媒体内容将成为主流
用户体验的时代将会由功能与数据作为养分,让个性化结成肥美的果实。除了在计算机上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之外,更多信息的推送与接收是基于移动端,然而所谓的“移动”端意味着内容的获取将会随着用户使用的移动而产生不同场景,个性化服务势必也要随着场景转换而产生不同的内容推送给用户,我们姑且称这种浏览为“伴随式”阅读。即使通过这么多手段针对用户个性进行分类,其实还是有可能无法满足每个个体的阅读需求,这个问题出自内容的发布主体不够多元。但已可以看到有一群小型的自媒体发布者蠢蠢欲动,虽然目前业界对于自媒体的生态尚未有系统化的平台规划,但互联网公司的积极布局为移动端的自媒体生态开启了一扇窗。我们需要考虑的是随着个性化的完善,互联网企业最终需要回到如何盈利的问题。

3.圈子更小的社交媒体
今日社交媒体正朝着精致化的路线前进,而精致化也意味着轻量化,曾经大范围普及的博客被后起之秀微博追过去了,更贴近用户的移动社交平台——微信取代了在中国也一步一步走向黄昏的微博。微信之后所出现的更精致的社交媒体,我们认为依旧会从移动社交发迹,但相较于微信这种泛化的移动社交而言,新的社交媒体将会依照人的价值观而变得更加精细,不像微信的多用户性与分散性。也就是说,围栏又要再次重划了,一个基于用户特点的围栏运动再次展开,移动社交媒体从泛化往垂直化方向不断移动。由于中国移动互联网使用人数持续增多,中国这种精致化社交的前途依旧是看好的,未来如何再继续创新发展也备受期待。

4.可穿戴设备带来的机会
可穿戴设备给予人们无限想象的空间,虽然尚无厂家做出杀手级应用,但可穿戴装置所切割出的微小信息将会为未来的信息传播带来更多可能。在目前社交媒体不断缩小的同时,可穿戴设备的碎片性质可能带来革命性的社交方式,藉由面对面的装置感应以达到某些社交目的。但是在我们乐观看待可穿戴设备在社交领域的突破时,其普及将是一个重大难题,究竟是此类社交应用价值高,才让可穿戴设备的购买人气变高而普及,还是可穿戴设备变得普及,才会让社交应用变得更有价值,这将会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时间推移与制造成本降低,中国科技公司的产品早已进入无差别品牌时期,而可穿戴设备的品牌无差别化将会让价格战再次开打,因此中国在2015年有望看到可穿戴设备价格着陆,为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再打上一剂强心针。再配合2014年以健康导向的可穿戴设备所建立起来的习惯,中国将有可能在不久时间内大规模普及可穿戴设备。届时基于大规模装置所建立的内容与社交应用将会备受瞩目,但能不能创造杀手级的新媒体应用,还需要创业者的持续探索。

5.新媒体在社会运动的应用渐成趋势
新媒体与社会运动的关联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不仅在社会运动中起到了动员以及讨论的功能,来自新媒体的声音也将会成为媒体平衡的力量,同时它在重大社会议题中起到对现有价值观予以解构的作用。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主要的价值观更多是出自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省思,更多追求自我价值与利益。也因此,从事新媒体的媒体人思想极为复杂,在社会的某个大型议题上可能会有相似价值观,但也有可能存在差距极大的观点,新媒体从业者是既合作也冲突的一群人。

(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继升,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摘编自《编辑之友》2015年第3期,胡泳,张继升:《2015,大融合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应用大事年表

材料来源:百度文库


1837年,莫尔斯(1791—1872)美国发明家。发明电报机,1844年5月24日,拍发出世界上第一封电报。

1846年,美国R.M.霍发明轮转印刷机·

1869年,奥地利最先发行明信片。

1923年,世界上第一张彩色胶片诞生;

1870年电视的设想和理论。

1884年,英国科学家W.弗赖斯-格林制成第一台电影摄影机。

1892年,法国E.雷诺在巴黎开设视觉剧场,放映世界最早的动画片。

1894年,美国发明家T.A.爱迪生建成世界第一座摄影厂棚。
公元1895年,法国L.卢米埃尔在巴黎使用活动电影机首次放映《拆墙》等影片,标志电影时代正式开始。

1887年,他在西奥伦治建立了更大的实验室。在那里他的发明更是多的数不完,其中较重大的有1888年的电影摄影机、1896年的电影放映机,

1905年,英国尤金·劳斯特和斯托克维尔发明有声电影取得专利权。

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在纽约百老汇公映第一部对白配唱音乐故事片《爵士歌手》,有声电影正式诞生。

1939年,的世界博览会上,世界第一台真正清晰的电视开播,电视真正诞生了。真正制造出画面稳定的电视是从俄罗斯移民到美国的拉基米尔·佐里金和出生在美国犹它州的菲洛·法恩斯沃思。

1951年,美国的克罗斯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实用的磁带录像机;

1953年,美国开始试播NTSC制彩色电视。

1983年,数字式电视机由美国研制成功;

1931年,德国科学家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这是“人类的第三只眼”;

1876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

1876年,美籍苏格兰人A.G.贝尔发明电话

1876年,有线电话:掀开人类通讯史的新篇章 “沃森先生,请立即过来,我需要帮助!”这是1876年3月10日电话发明人美国人亚历山大·贝尔通过电话成功传出的第一句话,电话从此诞生了,人类通讯史从此掀开了一个全新的篇章。开创了洲际通信。

1879年,美国D.康诺利发明自动电话交换机。

1888年,美国T.A.爱迪生、·英国W.L.K.迪克森创制的光学留声机摄影成功。

1876年,爱迪生开始量产他发明的复印机,

1877年,在门罗公园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获得三项专利:穿孔笔、气动铁笔和普通铁笔。 8月20日发明了被证实为爱迪生心爱的一个项目——留声机。

1878年,爱迪生宣称要解决电照明的问题。英国皇家学会举办留声机展览。改良留声机,设计微音器,扩音器,空中扬声器,声音发动机,调音发动机,

1862年8月,中国北京设洋务学堂同文馆,培养翻译人员。

1885年5月23日,提出无线电报专利。

1887—1890年,改良圆筒式留声机,取得关于留声机的专利权80余份。经营留声机,唱片,授语机等制造和发售事业。
1910—1914年完成圆盘式留声机,不损唱片和金钢石唱片。完成有声电影机。

1910年,发明“圆盘唱片”。

1898年,丹麦V.浦耳生发明磁性钢丝录音,为磁带录音的初型。

1937年,美国科学家C.K.卡尔森发明静电复印技术。

1937年,世界上第一架射电望远镜在英国建成;

1884年,德国发明家保罗?尼普科夫设计了全个穿孔的“扫描圆盘 ”,当圆盘转动的时候,小孔把景物碎分成小点,这些小点随即转换成电信号,另一端的接收机把信号重组成与原来图像相同但粗糙的影像。

1895年,意大利工程师科学家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1899年3月28日,马可尼他成功地实现了无线电通信。俄国科学家波波夫都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试验。

1897年,意大利人古格里尔莫·马科尼发明无线电报,无线电波是可以沿着地球表面行进的。1895年,在他的 出生地意大利,他发射了一个无线电信号,穿行了15英里;6年后,即1901年12月12日,年仅27岁的马可尼创造了奇迹,他将无线电天线牢牢地系在 高飞的风筝上,发射了一个摩尔斯电码“S”。它穿行了约2000英里,横跨了大西洋。这个信号从英国康沃尔郡的波尔德胡镇发出,在不到1秒钟的时间内就到 达了接收地纽芬兰的圣约翰,马可尼听到了三声微弱的滴答声。这是通讯事业宣告诞生的声音,是电子时代到来的第一道冲击波。这个时代包括了无线电广播、电视 和蜂窝式电话———因此这是一项将会打开我们想象力的发现。

1921年,英国伦敦开始第一次无线电广播。

1964年,美国贝尔公司推出电视电话;

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制成真空二极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电子时代;

1906年,美国发明家福雷斯特对二极管加以改进,研制出三极管,这看似小小的一步,却是人类在打开电子时代大门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福雷斯特因而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1935年,第一个实用雷达装置发明成功;

1936年,年仅24岁的图灵发表了奠定整个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基础的论文;

1943年,为破译德国的密码,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设计了第一台名为“巨人”电动 机械式计算机,虽然这仅仅是一台用于解码的假想计算机,但却开创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先河,从此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1947年,晶体管计算机问世; 1959年,集成电路计算机诞生;1970年,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产生;从80年代开始,新一代微型计算机异军突起。在此基础上,人类迎来了网络新时代。

1946年2月15日,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多用途电子数字电脑(计算机),标志着电脑时代的开始;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埃尼克(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诞生(图1一2)。ENIAC犹如一个庞然大物,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内装18000个电子管,但它运算速度却比当时最好的机电式计算机快1000倍。ENMC的问世,犹如石破天惊,开辟了信息新时代。

1946年,核磁共振现象被科学家发现,70年代以来,核磁共振技术与图象重建技术相结合,形成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1946年2月4日,美国军方和政府部门的代表、著名的科学家一起挤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个房间里。当一位陆军将军轻轻按下电钮后,占满整整三堵 墙的机器立即亮了起来,人们热烈鼓掌,高声欢呼:“ENIAC活了!”并且向总工程师埃科特祝贺。“ENIAC”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电脑。

1947年,美国科学家J.巴丁、W.H.布喇顿和W.肖克莱发明晶体管,第一个半导体电子增幅器——晶体管问世,成为人类微电子革命的先声;

1947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贝尔实验室的三位科学家巴丁、布莱顿和肖克利在研究半导体材料——锗和硅的物理性质时,意外地发现了锗晶体具有放大作用,经过反复研究,他们用半导体材料制成了放大倍数达100量级的放大器,这便是世界上第一个固体放大器——晶体三极管。晶体管的出现,迅速替代电子管占领了世界电子领域。随后,晶体管电路不断向微型化方向发展。

1948年,美国工程师香农发表两篇有关“通信的数学理论”的文章,系统地讨论了通信的基本问题,由此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

1949年,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在剑桥大学投入运行,ENIAC和EDSAC均属于第一代计算机。

1958年,美国IBM公司制成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诞生了。第二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提高了近百倍。

1969年夏天,美国五角大楼首创因特网,国际互联网的雏形在美国出现,另一种感情交流方式,它由四个电脑网站组成,一个在加州大学分校,另三个在内华达州。1972年,实验人员首次在实 验网络上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这标志着国际互联网开始与通讯相结合。到了90年代,国际互联网开始转为商业用途。1995年网络发展到第一个高潮,这一年 被称为国际互联网年。在电子商业浪潮的推动下,国际互联网在21世纪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更加深远。

1971年,世界上第一个通用微处理器问世,被称为第一代微处理器,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诞生;

1971年 11月,英特尔(Intel)公司的霍夫将计算机的线路加以改进,把中央处理器的全部功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另外再加上存储器,制成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随着硅片上元件集成度的增加,集成电路的发展经历了小规模集成电路、中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阶段。

1973年,世界上第一个光纤通信实验系统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建成,为信息高速公路奠定了基石;

1973年,手机(移动电话):人类进行无线通讯的梦想是在1973年在美国纽约实现的。当时,这世界上第一台实用手机体积大,重达1.9 公斤,是名副其实的“大哥大”。26年后的今天,世界最小的手机也诞生了,它只有寻呼机那么大,也比第一代手机轻了不少。已成为人们在户外活动时的一种私人通讯联络方式。全球经济的发展,让移动通讯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产业之一。而手机随时随地联络的便利性,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传统的沟通方式。

70年代末,个人电脑 ,电脑掀起的第三次革命,彻底改变人们工作与思考的形态,70年代末电脑厂商开始开发较小型的个人电脑,到了80年代初市场上有了大众化的电脑消费产品。个人电脑加快社会数字化脚步,几乎社会的每一个层面都被电脑完全感染.没有人能够拒绝电脑进人生活之中。

1976年,美国开始使用第一代无绳电话系统,移动电话逐渐成为现代“顺风耳”;

1978年,研制成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达10万以上,电子技术进入微电子时代。80年代末,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数突破1000万的大关。

1983年,中国研制成每秒运算速度为1亿次的“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和速度为5000万次的“757”计算机。

1972年,CT扫描仪在英国问世,这是继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在医学诊断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1973年,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100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试制成功。

1984年,美国苹果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电脑;

1950年,信用卡问世,“一卡走天下”的时代到来;

1884年,英国L.E.沃特曼创制能连续供水的自来水笔

1938年,匈牙利科学家比洛兄弟发明现代圆珠笔。

1967年,第一台X射线激光器研制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6 01:42 , Processed in 0.08692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