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优秀班主任是如何炼成的?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11:1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优秀班主任是如何炼成的?(实录)曲靖一中    
魏书生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教师。我总觉得,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这句话被我奉为圭臬,始终遵行。但任班主任二三十年,也深深认识到,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要做好它,绝非易事,回顾班主任工作的经历,有一些感悟与大家分享。
我学做班主任,是从尾随魏书生老师开始,后来李镇西老师对我的影响也较大。近来,又认真阅读了《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一书,此书向我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教师成长的案例。他们都是平凡的教师,却有着不平凡的教育之梦。这引发了我思考一些问题:优秀班主任的成长有没有规律可循?那些规律是可以学习借鉴的?如何才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班主任?经过思考、研究,发现了一些似乎可供借鉴的东西。
一、班主任的专业成长需要典型个案的引领。
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不是自生自灭的自在之物,他需要优秀班主任的激励和引领,生动鲜活的典型个例无时不在影响着教师,尤其是优秀班主任的个人魅力、成长历程无不是一本本生动的教材,对这一教材的解读无疑会使老师们产生一种强大的自我发展欲望,主观的强烈追求将会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
优秀班主任,畅销书《班主任兵法》一书的作者万玮,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的启迪就不小。
万玮,1996 年从复旦毕业,本已考出精算师证书,可首选保险公司就业。 但是,一个偶然的机缘认识了上海建平中学校长,著名教育改革家冯恩洪,并得到他的赏识,当然也因为对教育这个职业的喜爱,万玮下定决心,成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成为一名班主任是万玮工作半年之后的事情。凭着对班主任工作的满腔热情,对学生的发自内心的爱,万玮开始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带着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好评、学校的厚望,万玮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去。早上起床,首先到学生宿舍,把他们叫醒,随后和他们一起早锻炼;整个白天,都扑在班级里,中午休息的时间都用来义务给学生补课;到了晚上,还在晚自修之后去学生宿舍,跟学生聊聊天,一直到熄灯离开,还不忘把学生的被角掖严实了。班主任工作是需要方法的,而不是仅凭热情就可以做好。初中学生正处于似懂非懂的年龄,尤其是男生,自控能力偏弱,经受不了诱惑,犯点小错误再正常不过了,但这些小错却足以让没有经验的班主任疲于应付,常常是摁下葫芦浮起瓢,班级里烽烟不断,搞得班主任手忙脚乱,渐渐失去了耐心和好脾气,转而常常大动肝火,班主任权威迅速下降。用万玮的话说就是“藐视我的男生越来越多,向我告状的老师则越来越少——因为他们知道向我告状也没有用”。班级迅速沦落为学校里的一个差班乱班,万玮虽想尽办法,却没有任何起色。下课也就是早晚的事了。但当校领导找自己谈话,正式宣布免去班主任时,万玮描述当时的感受:我还是无可遏制地失落,愤怒。失落,是因为两年前我决定做教师,许多亲朋好友都不理解,一位同学说, 你这个高才生,去初中教数学,不是杀鸡用牛刀吗?最初,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 的,教教小孩子,我那水平还不是绰绰有余!可是没想到,力气都使尽了,鸡不但没杀死,牛刀还折了!愤怒,一是对领导,二是对自己,三是对学生。愤恨领导的不近人情,恼怒学生的恩将仇报,也懊悔自己的软弱无能。这种愤怒后来演化成一种充满羞耻的痛苦,一直压抑在我的心头,促使我学习,促使我反思。 韩信当年受了胯下之辱, 于是痛定思痛, 开始刻苦读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终于有一天报仇雪恨,收复国土。那段失败的班主任经历于我来说, 像是将我钉在了耻辱柱上, 让我的自尊无时无刻不受到挑战。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古人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感觉,事实上,我也凝聚了无穷的反思和解剖自己的勇气。与众不同的是,万玮在极度羞愧的情况下,不是一蹶不振,而是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那就是自我分析,自我反思。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人很容易怨恨其它人,怨领导、怨家长、怨学生、怨同事,唯独不怨自己。而万玮不是选择怨天尤人,而是选择反思。他说,选择反思可能因为我是一个自负的人。我失败了,但是我不相信我的能力就是如此,我坚信我是一把牛刀,这把牛刀终究要杀鸡如探囊取物。我想,五年复旦读书生活给我最大的收获可能就在于此, 我心高气傲,不服输,不愿承认自己的无能。那段时间,我一直用一个信念支撑自己:我教不好不代表别人也教不好,我今天教不好不代表我明天也教不好!有将近两年的时间,我的日子在反思中度过。我苦苦思索我失败的原因,苦苦思索为什么学生明知我对他们好还要和我作对!我回忆我和学生交往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再模拟我如果从头开始究竟应该怎么做,怎么说。在反思中,我逐渐成熟了。我成了一名心灵丰富的教师,不再只凭着激情和冲动做事,而是学会了冷静,学会了理性。如今,我自己便努力成为一名这样的理性教育者,我总是在探究教育的可能性,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不是暴跳如雷,而是静下心来思考学生这么做的原因, 情绪不佳时不是只顾着自己发泄的需要,而要冷静地思考究竟怎样做才是真的对学生有益。而当参透教育规律的时候,仍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保持一种激情, 在激情之余, 始终怀着一颗理智之心,这样的教育怎么会不成功呢?(案例来源:万玮《激情与理智的结合》)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名师就是我们专业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他们理念新,学识渊博,潜心治学,引领专业发展。班主任专业发展需要借鉴名师的教育理念、知识资源、技能资源,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寻求帮助与支持。班主任刘强老师的这番感悟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二、班主任的专业成长需要分享别人的成长经验。
班主任要实现专业成长需要突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合作与交流,尤其需要分享别人成功的经验,从中得到启示,从而勾勒出自己的专业发展蓝图。通过对班主任成长个案的研究与探索我们会发现许多班主任成长的轨迹,总结出他们走向成功的教育模式。李镇西老师的成长历程就极有研究价值。
1982年春天,李镇西离开四川师范大学前去四川乐山一中报到,他是怀揣着一本《青春万岁》走进中学校园踏上讲台的。他有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他有足够的热情把他的学生都培养成“郑波”和“杨嫱云”。李镇西将自己所带的班叫做未来班,未来班是他第一首透明的教育诗。他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们为自己所热爱的班集体提出一个奋斗目标。经过反复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未来班应成为既洋溢着集体主义温暖又充满进取创新精神的富有鲜明个性的班集体。学生们还提出了基本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时间——两年,同时又决定为自己的班集体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并设计一系列标志——班名,班训,班徽,班旗,班歌……他的学生在回忆20年前的老师时说,做李镇西的学生是幸福的,幸运的!当然李镇西的成长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遇到过不少的困惑与挫折,也遭遇过误解与嫉妒,甚至在工作中也冲动过,不能理性处理一些班级问题。但李镇西老师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他常常情不自禁地把批判的解剖刀对准了自己的教育!从而,使自己的教育结出了累累硕果。(案例来源:许月良《李镇西的成长历程》)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查有梁博导以其《教育建模》而在教育界知名。他对李镇西有较深入的研究。他与李镇西的认识纯属机缘巧合,1998年他在为“成都市骨干教师研修班”做报告时,通过一个参与式的活动而认识了李镇西,因为在这个活动中他为骨干教师们提出了20个问题,要老师们当场回答,李镇西的回答几近完美,使查有梁赞叹不巳,对这样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能有这样的教育理论素养而感到惊奇。不久,李镇西的第一本专著《爱心与教育》出版时请查有梁作跋,这使他真正的了解了李镇西,查有梁把这本书称为“活的教育学”,他说一个普通的教师经过17年的实践全面素质提高如此快、如此高,是值得认真研究的。他认为李镇西的成长充分实践了四个成人教育的模式:(1)工作模式:参加工作,工作中学。过程是:教学-经验-比较-理论。(2)经历模式:参加活动,经历中学。过程是:游历-考察-采访-总结。(3)交往模式:结识师友,交往中学。过程是:乐群-亲师-访友-交流。(4)自教模式:系统读书,自教自学。过程是:阅读-思索-笔记-创作。查有梁教授所概括的李镇西成长模式,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值得每个渴望成为优秀班主任的老师借鉴。
三、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取决于其内在需求
优秀班主任内在成长需求高,有强烈的“要教好,要提高成绩,要成为优秀班主任”的愿望。所以班主任的内在需求对其能否最终成长为优秀班主任起决定性作用。优秀班主任内在需求的核心是其自身的自主性,是班主任在自主发展上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我们会发现,优秀班主任都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明确的发展目标、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精神等优秀行为习惯。综观许多班主任的教育实践,我们把他们的内在需求发展历程概括为自我觉悟——自我奋斗——自我实现三个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正是班主任从对现实与自身的内省开始审视自我、树立发展意识、寻求发展方法,到自我努力,付出行动,实践规划,逐步实现自我素质提高和专业化发展的一个形象写真,它们互相渗透、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班主任素质提高、专业化发展的真实过程。
全国著名班主任郑立平老师的成长历程就很好地诠释了这样一个成长规律。他认为,一个班主任,要追求事业的成功,提升人生的价值,就必须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现在,小到一个工厂、企业,大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都有年度计划、三年计划、五年计划等等。可是,我们却往往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作为生活主人的我们,很少能静下心来规划一下自己。我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我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教师?我是否在不断地设计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我是否在不懈地追求自我完善?我一生的教育生涯应如何度过?……对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教育是与自己整个生活乃至生命休戚相关的事业。所以,我们应该也必须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教师职业生涯做个像样的规划。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不仅可以保障我们的专业成长和持续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促进我们建立和提升自己的教育专业地位与人生价值,在具体实在的成功中体味教育者独有的幸福。缺乏对人生的合理设计,或许正是导致许多教师不能迅速提高业务能力,不能发展提升的根源。郑立平老师为自己的教育人生制定了“八五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模仿与创新阶段):定位;
第二个五年计划(创新与徘徊阶段):立足;
第三个五年计划(徘徊与突破阶段):出色;
第四个五年计划(突破与成熟阶段):成功;
第五个五年计划(成熟与升华阶段):拓展;
第六个五年计划(升华与衰退阶段):充实;
第七个五年计划(充实与超越阶段):新生;
第八个五年计划(超越与沉醉阶段):完美。
郑立平老师说,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障碍赛,需要不断地跨越自己。现实与梦想之间,必须有一把梯子,这把梯子叫做行动。回想自己的成长,从21岁大学毕业初涉教坛,到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十大创新班主任,再到现在成为国家级骨干班主任、山东省班主任培训工作专家组成员,并尝试着著书立说、各地讲学,可以说,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划,在一路辛苦一路欢歌中昂首走来。
(案例来源  郑立平《在成长中享受班主任特有的幸福》《班主任之友》2009.8)
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需要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班主任专业成长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我觉得要素很多,但学习、反思、科研是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关键词,构成了优秀班主任成长的主要特色。
1.学习方能充实而丰富。学习是吸纳、是积累、是根基、是底气,博览群书方成大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诗人。”班华教授认为: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有三方面的专业素质,第一是班主任的专业道德,第二是班主任的专业知识,第三是班主任的专业能力。这三方面的知识在一般的师范教育中很少涉及,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工作的同时勤于学习,努力钻研,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班主任专业知识,并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但也要注意,学习的内容不能仅随爱好,快餐式的知识和学习意义不大,要注意“取法乎上”,努力学好经典,而且学习非一日之功,厚积才能薄发,只有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才能集腋成裘,形成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和班主任素养。
在这方面,魏书生、李镇西堪称楷模。李镇西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重点做到了“四读”:即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读写中学生或中学生写的书,走进学生的心灵;读教育经典,他认为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在读经典的过程中,他重点阅读了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不断丰富了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
李老师的读书写作有很多令人感动的传奇,比如他的《追随苏霍姆林斯基》一文就有传奇色彩。1998年他在四川德阳讲学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个消息“纪念苏霍姆林斯基80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北京召开”,而且苏霍姆林斯卡娅将出席研讨会,他一下冒出了一个念头:我一定要设法赴会。于是他想法请到了无锡教科所的吴盘生老师把这篇文章翻译成了俄文并投到组委会,李老师也凭此文应邀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作了40分钟的专题发言,并结识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和其他一些俄国专家,而此文也在会后发表在了《中国教育报》上。
这之前还有一个感人案例。1985年寒假第一天,李镇西带着学生来到了大渡河畔。他和他的学生们在河岸的沙滩上斗鸡、摔跤、用薄薄的鹅卵石比赛“扔水漂” ……除夕那天李镇西回到了母亲家,心里还充盈着与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欢乐。想到三年来教育赋予他的激情与喜悦,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使他赶紧拿出笔,任激情在纸上燃烧!伴着窗外响起的阵阵迎接牛年的爆竹声,他不停地写呀写,直到傍晚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就要开始的时候,5000多字的《教育漫笔》终于划上了最后一个句号。那时,他不知道这篇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文字算不算“论文”,更不敢相信后来在他偷偷地把它投寄到北京刚刚创刊的《班主任》杂志后居然能被连载。
从此,李镇西一发不可收拾,从教育书信、教育手记到教育论文和教育专著,在别人视为畏途的写作道路上,李镇西越走越宽广,他把写作当作一份非常愉快的事,他曾说:写作让我的事业插上了翅膀。
2.反思才会生出智慧。
要想当好班主任,首先必须是一个学习者。学以致用,学来的东西要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行动,反思是必由之路。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贵在学习,重在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无论是对什么问题的思考,或是遇到什么新鲜的说法,总是想想“这在教育教学中怎么体现?这在日常教学中能不能做到?这对实际教育教学有没有效果?”长此以往,自己将会成为一名不断反思超越经验的智慧型班主任。
万玮老师就是善于反思的人。他曾经写过一篇短文《悦纳质疑,战胜自己》很好体现了一种反思精神。引起反思的是2011年10月的一个星期天上午,他打开博客,看到了李镇西的留言说,自己在博客里发了篇文章《班主任:兵法用来对付谁?》请他读一读。万老师一看这种直截了当的批评和质疑,内心不快,但万老师是一个具有反思精神的老师,读完李镇西老师的文章后,他在博文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读到这篇文章,深为赞同!《班主任兵法》写成近十年了,我越来越感觉到当年的狭隘与偏激。李老师在这篇文章中所强调的东西正是《班主任兵法》和我所欠缺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真切地意识到这一点。……我已经决定以后再出版新书时,不用‘兵法’做书名了。”
这其实就是一种严于解剖自我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方能不断前行。
3.科研方能提升境界。
班主任要敢于搞科研,善于搞科研。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错误地认为“科究”是那些专家学者做的事,老师只是实践者。这种认识禁锢了我们的头脑,限制了教师的思维,是非常有害的。实际上,班主任做课题研究,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绝佳优势,科研是班主任有意识地将自己学来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途径。做科研对完善和整合班主任的知识素养、提高专业能力,提升班主任的育人境界,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当然,班主任做科研要灵活地挤时间、找时间;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要敢于突破常规,尝试创新;还要耐得住寂寞,不急功近利,真正把课题研究做深刻、做规范。做研究的过程,就是班主任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取长补短、提高认识,也不断学习反思和形成专业特色的真实过程。
在搞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主动参与相关团体的培训研讨活动,虚心向别人学习和借鉴,积极寻求专家的指导和帮助,用研究作纽带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导师团”、“智囊团”,获得更有力的支持,营造更有利的发展空间。
徐铎厚老师就是一个善于搞科研的人,他认为教育过程就是研究过程。他是山东沂南县第三中学副校长。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人,学生随口说的一句话,教师工作汇报中无意的一段,到他这里都可以转化成研究课题;他是一个善于“小题大做”的人,一次活动能引发出内涵丰富的系列研究活动,从而构建起本校独有的“学生创新性活动”校本课程体系,成为引导学生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的桥梁和纽带。而他自己,也逐渐成为一个“把教育过程当作研究过程”的实践者。(案例来源  《人民教育》2007年第3~4期)
许多优秀班主任善于根据文化、自然等资源优势和本班学生特点,开展创新性班级活动,走科研校本化之路。这种实践,不是随意的、短时的、无序的,而是有目标导向性、计划性、高质量的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对班主任成长的速度和程度有着极大的促进。它可以丰富和深化教育管理内容,开阔教师视野;可以锻炼和提高教师的理论综合应用能力,增强班级管理和创新的科学性;还可以促使教师主动地吸收他人的先进研究成果,优化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方法与措施。前几年就有专家倡议:“让教师成为研究者”,今天,我也还想说让班主任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成长!
老师们,促使一名班主任从一般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不在于他有多么高深的学问,多么非凡的本领,而在于他有强烈的进取心,善于学习,善于借鉴,善于反思,善于合作,善于研究。愿我们所有班主任都走向优秀,走向卓越。
20151024  师宗一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2 07:05 , Processed in 0.08463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