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李泽厚太远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7:4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离李泽厚太远
                                      文/高进儒
    翻开大学时的成绩单,《美学》89分,不仅一惊!
    前几日,与班主任、美学老师及老同学在雁滩陇南大厦聚会,席间,班主任笑道:“我记得,当时,高进儒爱逃课......”顿时我的心“沸腾”了,不禁暗笑:我当年的“风格”连同细节竟被厦门一教授(班主任现就职于厦门一所大学)记得清清楚楚,着实让人幸福。就这个“逃课大王”美学考89,心里感觉美滋滋的,恍若时光又一次倒退到那时候的美学课堂上。或许,附带叛逆的性格作怪吧!课堂上我总是背着老师翻阅大师李泽厚的作品。
    苦涩的是,那时候身无分文,旧书摊淘来的《美的历程》显得弥足珍贵。很多时候,课堂上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翻阅“经典”,其旋律,其速度,其节奏,令人头昏目眩。特别是,老师的课时而也有精彩的段子,我夹在其中就更“忙碌”了。
    我作为李泽厚先生学生的学生的学生的同学的同学的学生,与先生见面如今也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不过美学老师把先生的作品第一次介绍给我们时,自己一下子喜欢起来。时过境迁,这么多年过去了,未曾把那时候读到的东西跟朋友们交流过、探讨过,更没想与李先生建立什么“关系”。档次根本不一样!李泽厚,我和他老人家离得太远了!
    虽,不与其人见面,可喜的是:我还读了先生的一丁点文字,特别是关于教育的论述。
    如今,中国人腰包里比从前足了,人们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脉络中仍旧忙碌着,奋斗着,幸福着,茫然着,失落着,痛苦着。翻开网页,不论是可喜的事或者可憎的事皆有阵痛的感觉。很多人说,我们没有信仰,很对!也有人说,中国体制有问题,有一定道理!还有人说,中国教育没救了,是个探讨的话题。在糟粕与精华共存的年代里,李先生曾经的教育思想的价值和启迪无不令人赞叹。
    80年代,教育话题在先生庞大的学术体系里并没有多少地位,但是,哲学家总能在凤毛麟角(譬如:演讲、采访录等)的形式中涉及到教育问题,而且提到了至今未有的高度。《世纪新梦》中,李先生说:“语言学是二十世纪哲学的中心,教育学——研究人的全面生长和发展、形成和雕塑的科学,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最主要的中心学科。”李泽厚认为,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人们的心理建设任务越重。大工业生产,高科技生产,高强度,快节奏,剧烈竞争,必然带来的人的心理焦虑和人际关系紧张,人成了科学技术和机器的“奴隶”,人也异化了自我。所谓“现代化焦虑”说的就是这层意思。李先生说:“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文化心理问题却愈来愈迫切而突出,不是经济上的贫困,而是精神上的贫乏、寂寞、孤独和无聊,将日益成为未来世界的严重课题。”因此,李先生对教育有他自己的见解:“教育不能狭义地理解为职业或技能方面的训练和获得,如在今天世界各地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那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如何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相互对待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发展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无疑,李先生说的教育是真正着眼于发展提升人的全面素养、让人站立成真正的人的素质教育。先生的话,让我常常感到羞愧,自忖:我有没有在冠冕堂皇的教育旗号下干着有悖于教育规律的事?绝对有!
    从李先生的作品里,受益最多的当属思想方面的启迪。如今,有悖于教育规律的种种现象比比皆是,是愤世嫉俗怒发冲冠动辄拍案或者拂袖了之漠然置之,还是直面现实理性面对着眼建设知其不可而为之?李先生认为,历史本来就是在悲剧性矛盾中行进的,前行中总是要付出巨大代价。历史主义讲“发展”,伦理主义讲“善”,两者一定是矛盾的。如何看待这种矛盾甚至悲剧,往往决定或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置身于教育圈中,端着这个“铁饭碗”,耳闻目睹教育生活中“伪教育”、“反教育”现象很多。但是,冷静地想一想,很多事情是历史行程中的必然,大可不必理会,再说,像我们这些农村一线教师,饭碗里汤很浅,你喝都喝不饱,谈什么“愤青主义”?提到这里,我对有些“愤青”的言论并不赞同。你想想,中国农业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很多家长指望孩子通过高考跳出“农门”是必然的,大多数人都想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找到走向上层社会的通道,我参加高考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观点多,其实很多观点并不全面和公正。可悲的是,中国人喜欢围观,一听丁点与众不同的“言论”就一涌而上。其实,李先生说得对,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些天,中国教育频道老播放袁贵仁部长的一句话:教育,一定要改革!(可能是这句吧!)关于教育改革和社会改革,既然都说要改革,那么改革之前很多现象存在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按照李先生的逻辑,在改革之前,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最起码我不会在学生的成绩名次上大做文章,至少我不会歧视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我宁愿想尽一切办法把课上好、上活,至少不会对学生作业加码。李先生让我明白做老师最幸福的是:你可以通过对教育教学规律的彻悟,发现和创造属于你自己的那份职业幸福,也包括学生的幸福。还是那句老话:比批判更重要的是建设。真实的面对自己、面对环境,保持一种清净和理性。
    很多专家学者喜欢把西方教育思想和中国传统教育智慧的关系作为讨论的对象,李先生也不例外。李先生一直是既不保守又不激进。他既不主张激进地否定传统全面西化,又不赞成部分青红皂白照搬所谓“国学”精粹。一方面,他主张引进西方先进观念,但同时又主张继承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美学上的观点叫做:“转换性创造”。可以说,李先生后半生孜孜以求就是这种思想文化。教育也是一种文化。文化需要传承,就拿语文教育这块来说,五四时期叶圣陶、朱自清、老舍的语文教育思想你能抛弃吗?时至今日,有些教育家总誊抄这些人的观点,难道我们都要否定“传统”。李先生的“转化性创造”对当下鱼龙混杂的教育思想界无疑是一种福音。很可惜,我们离李泽厚太远!
    李先生说:“最重要的是人要发现自己的潜能到底在哪里。这样你就也许能找到你的生命意义到底在哪里。实现个人潜在的一切,那就是最愉快的事情。”我就发现,作为一名教育人,写点关乎教育的八卦文字挺好的。写作,也是写自己,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心境。也许太挚爱教育,故摘抄李先生的文字打发时间,李先生在美国,我在甘肃陇南,相距太远,他应该不会介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2 21:27 , Processed in 0.10249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