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绩是语文的一小部分,语文是生活的一大部分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11:1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成绩是语文的一小部分,语文是生活的一大部分
周长会
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大学生,在学校图书馆的微机室里,我看过一部叫做《郎才女貌》的电影,是香港导演马楚成的一部片子,主演是余文乐和高圆圆。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余文乐饰演的是一名交警,高圆圆是一名幼儿教师。每天放学,高圆圆都会把自己的小学生送过马路对面,而此时执勤的就是余文乐。时间久了,两个人互生情愫,其间自然少不了曲折和波澜,但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个人在小镇过着平凡而知足的生活。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的耳畔时不时地响起邓丽君的《小城故事》的旋律。不是男女主角的“郎才女貌”,而是恬淡自足的小镇吸引了我,它唤醒了我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声音,并对我做出了邀请,以至于后来当我来到这所乡村中学的时候,我平静地接受了这里的一切。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出于对我的大舅(他是高中的语文教师)的信任,我放弃了历史,选报了中文系,这个决定让我吃惊不小,更让我忐忑不安。这主要是因为我是个没有信心的人,在做一件事之前,向来是夸大困难,贬损自己的,这一次也不例外。在我的想象中,中文系的学生应该是饱读诗书,下笔成章的,而这两者我都不具备。在忐忑中我的中文系生活开始了。
当大学四年行将结束的时候,我曾经调侃道,在大学里我只干了两件事,一件是睡觉,一件是看书。毫不夸张的说,在大部分的时间是,我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宿舍和图书馆成了我的最爱。一是出自于对书的饥饿感,二是由于“中文系”三个字给我带来的焦虑感,我把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到了读书中去。记得当时读过米兰昆德拉的一部小说,里面提到一个人到图书馆去读书,这个图书馆书籍的编排很特别,按照书籍的首字母排序,这个人的就从A一本一本地读起。这个人激发起了我无穷的斗志,我曾发宏愿横扫图书馆的文史哲。那真的称得上疯狂的读书生活,现在我读过的书主要分这么几类:
1、现代著名作家(主要是小说)的代表作品我全部读过,重点是鲁迅、郁达夫、张爱玲、老舍、矛盾;
2、当代作家中我最认可王小波,他的所有作品我几乎全部涉猎过。读王小波的书是我大学中的美好记忆,他的书让我享受着思维的乐趣;
3、闲适派的作品。这样的作家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名单:陶渊明、王维、孟浩然、明清的小品文、废名、周作人、沈从文、汪曾祺、贾平凹,没有读孙犁,算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后来又转了180度的大弯,读起了阿城,他文章里的世俗气让我着迷,。这条从古至今的线是我大学中最着迷的书,也是用力最深的,它们在多大程度上塑造了我的性格和气质,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人生,到目前为止,我仍然说不清楚。
4、有关文学评论和文艺理论的书。为了印证我对书的理解,我经常看这方面的书,不得不说,这样做既加深了我对文学的理解,又牢牢地限制住了我的思维;在让我对文学存敬畏之心的同时,又加剧了我的自卑之心。这里要提到《红楼梦》,在大学四年里,我始终对《红楼梦》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我通读了八遍(每个学期一遍),也几乎看完了我们学校图书馆所有关于红楼梦的评论。大学的毕业论文我写的就与《红楼梦》有关,最后答辩的时候,获得系整个古代文学组第一名。文艺理论的书,感兴趣的是朱光潜和宗白华的美学著作。
5、有关思想的书籍。《老子》、《庄子》读完(当然没怎么读懂),四书读完,其中《论语》的注释版本读过多家,很多文字背的滚瓜烂熟,程朱理学、阳明心学有所涉猎,对后者颇感兴趣。外国哲学对萨特和加缪感兴趣。尤其是后者,他的四卷本文集我都看过,存在主义与《红楼梦》的感伤主义和闲适派的闲适主义,让我的性格愈加敏感而多思。
6、历史方面的书,对古代历史感兴趣,曾暗下决心通读前四史,结果无疾而终;也曾通读《春秋左传》和《国语》,可惜水过地皮湿,收获甚微。
7、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始终不减。除了上面提到的古代的闲适派之外,《楚辞》用心研读过,《诗经》通读过(尤喜欢陈冠英的译诗),《古诗十九首》看过N个版本的解读,《三曹诗选》读过,《古代文学作品选》(六册书)通读,古诗的兴趣在唐之前,叶嘉莹读魏晋诗系列、读陶渊明诗系列、读唐宋词系列通读过,对元杂剧兴趣浓烈,著名的如《西厢记》、《牡丹亭》、《汉宫秋》之类的,还有明清传奇戏《桃花扇》等看过,因为王小波的唐人系列,对古代小说兴趣盎然,唐传奇看过,明清小说涉猎了一部分,通俗演义小说看过。
8、外国文学涉猎的较少,对屠格涅夫、司汤达、波德莱尔、博尔赫斯、杜拉斯感兴趣。读过一部分他们的书,止于匆匆浏览。
当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的阅读视野和阅读量已经远远超过我的同学,这让我稍稍心安。但同时我也悲哀地发现,我如饥似渴地读书,一个不可告人的原因是为了不引起别人的嘲笑,如上文所说,自打进了中文系的门,我就像做贼一样心虚,从我内心深处讲,我其实个人觉得自己是配不上“中文系”这三个字的。这样的读书,让我的大脑成为了别人的跑马场,更可悲的是,它们似乎并没有停留太长就消失了。
后来看新教育的《阅读地图》才知道,这其实是读书的“浪漫时期”,这是一个人阅读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如何,这段被书籍绑架的岁月,既让我怀念,又使我忧伤。
在这一部分,说说我学习语文的经历吧。
我还记得我写过的第一篇作文。那是一年级升二年级的时候的期末考试,最后一个题是写一篇关于《雪》的文章,字数要求是150字左右。在此之前,老师从来没有教过我们如何写作文,所以面对这个题目,我是相当捉襟见肘的,只好勉勉强强拼凑了一篇。写到这里,我发现了我的另一个秘密:我总是对个人成长中的失败经历念念不忘,而对于成功的经验却时常淡忘。这说明我打小就是一个自卑的人,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其实是总感觉自己配不上成功,这样的想法,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是潜伏在我的意识之下的,它在无形中支配着我的行动。
到了五年级,我的写作能力突然爆发。我的语文老师张庆德老师对我的作文赞不绝口,时常当作范文在班里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成了同学们羡慕的对象,这让我信心大增。但在我的记忆中当时仍然有几件小事困扰了我,这让我至今难忘:一个是我曾经在爷爷家的报纸上看到一个成语叫“感恩戴德”,在作文中我使用了它,但由于不理解意思,所以用错了。张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当面问了一句,我支支吾吾说不上话来,没一会的功夫竟羞红了脸哭了起来;另一个是县教育局举办了“热爱家乡”的主题征文,张老师鼓励我们参加,也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我既不想辜负张老师,又害怕落选后会受到同学们的耻笑,结果却是,我越想写好反而越写不好。
后来,上了中学,我的写作能力突然就熄灭了。再也没有一个语文老师夸我的作文写的好了,这让我特别纳闷,就像是今天玩具还是你的,第二天一觉醒来,玩具就不见了,怎么会说没了就没了呢?这样的蹊跷事就让我碰上了。写作的能力对于我而言就像歌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对写作文已经有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尤其是考场作文,无论怎么去写,都写不好。 后来,我也分析过原因,如下:
1、首先是书写。我曾经在兴趣的使然下,练过硬笔书法(没有人指导,自己瞎练),由于耐性不够,所以时练时辍。这样的经历让我深深受挫,每当提笔写字的时候,我都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在写作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强烈。直到现在为止,我喜欢在电脑上敲打文字,一旦换作在稿纸上写,我又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了。
2、心理学家说,习惯用左手的人,思维很混乱。这句话放在我身上是成立的。一直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很羡慕那些出口成章的人、一挥而就的人。我总感觉我的思维像一团乱麻一样,剪不断,理还乱,它让我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一篇佳作。而考场作文和平时的课堂作文恰巧是限时的。我曾为此自卑过,现在我已经可以坦然面对这个事实。
3、在我的心里,文学有着崇高无上的地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对当代的作家与作品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我只选择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名家名作。既然当代的作家没有资格,我更不配。这应该是我的潜意识里的想法。
在大学里虽然没有勇气拿起笔写作,但我的脑子并没有闲着。后来我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时候,看到“入乎其中,出乎其外”,这八个字,于我心有戚戚然。直到读到这句话,我才发现我身上的一个优点,我在看问题的时候,既能置身于其中,有能够跳出来旁观。而这“外”,对于我而言,则是文学的立场。我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与忠诚,也一直在脑海中写作。大四毕业的前夕,我觉得有必要留下一些什么,于是就在人人网上开始了我的“对照记”的写作(今天看来,当时的文字确实稚嫩),当时我自己也颇为满意,我的同学纷纷对我刮目相看。在我看来,这次的写作的意义重大,它是对小学写作的回应,尽管中间隔了大概十年的光阴,我的写作的信心又一次燃烧起来了。
最后只有一句话:我只所以选择教师这个行业,之所以热爱我的学科,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能找回我的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1 01:34 , Processed in 0.08198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