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1年年会综述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 18:5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坚守学术原创性,面向市场觅生路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1年年会综述
                  
金连平 方健华  [1]

    2011年10月27日至30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1年年会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教育理论期刊社的会员代表共7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议题为:分会理事会换届;研讨“教育理论刊物企业化经营”;交流国外教育理论刊物的办刊经验及启示。本届年会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承办,假座六朝古都钟山宾馆,气氛热烈而隆重,内容丰富而精彩,盛况空前。10月27日,全体会议代表报到。28日上午8:00至9:00,分会常务理事召开预备会议,讨论分会理事会换届有关事宜。预备会议由分会秘书长、《天津市教科院学报》主编王毓珣研究员主持。上午9:00至9:30,大会进行第一项议程,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开幕式。开幕式由《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副主编金连平先生主持,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丁晓昌教授和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副院长、《江苏教育研究》杂志主编、特级教师杨九俊研究员出席了开幕式。丁晓昌教授代表江苏省教育厅致欢迎辞,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与全体会议代表合影留念。上午10:00至11:30,大会进行第二项议程,集体讨论分会理事会换届工作。会议由分会秘书长王毓珣研究员主持,全体代表听取了分会理事长、辽宁师范大学教科院院长、《教育科学》杂志主编、博士生导师傅维利教授所作的分会工作总结报告。傅维利会长对分会2011年的年度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回顾和总结,对分会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对分会第四届理事会的换届选举及常务理事会产生的有关事宜作了说明。10月28日下午,大会进行第三项议程,由分会副理事长张肇丰主持,专题研讨“教育理论刊物企业化经营”和交流国外教育理论刊物的办刊经验。现将2011年分会年会的具体情况综述如下。
    一、回顾与总结:分会工作成绩斐然
    本届理事会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第三届理事会,于2005年宁波年会换届选举产生。5年来,分会在中国教育学会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意加强各会员刊物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努力提高教育理论刊物的质量,做好繁荣教育科学研究、交流教育科研成果,为科教兴国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是分会非常重视组织会员单位积极学习、研究与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相关内容,始终引导会员刊物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力图充分发挥教育理论刊物引领教育科研上的重要作用。
    二是分会积极组织各会员刊物把教育热点与难点问题作为发稿重点。我们提倡各会员刊物立足中国教育实际,植根教育实践,积极开辟新栏目:“素质教育研究”、“新课改聚焦”、“教育问题研究”、“教育投入聚集”等,宣传教育新思想、新观念,发挥教育理论刊物自身应有的作用。
    三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育科研,繁荣教育科学。在分会的引导下,各会员单位特别重视发挥教育理论刊物的导向、宣传与交流作用。重视正面宣传为主,重视追踪当前教育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刊登一些优秀的、质量较高的、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的研究成果。
    四是分会特别注意自身建设,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社团管理的法规、《中国教育学会章程》和管理办法、《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等。在中国教育学会的领导下,以积极而稳健的态度促进组织发展,扩大了分会在全国教育理论刊物界的覆盖面与影响力。经努力,分会已从原来的60余家,发展到今天的80余家会员刊物;分会一直重视教育理论刊物的定位、特色研究等,并将其作为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分会一直注意引导各编辑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重视以读者为本,树立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分会一直主张“抵制学术腐败,建设学术文明”,不发“后门稿”、“人情稿”、“抄袭稿”、“一投多投稿”等。
    五是通过学习和交流,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及中国教育学会关于繁荣和规范刊物的各项方针政策,促进会员刊物的质量提高、健康运行和特色发展。为此分会一方面委托秘书处及时向各刊传达中央及中国教育学会的相关政策规定和要求。另一方面,通过每年的年会积极探索办刊的宗旨、定位和特色,交流相关的改革和发展经验。这些交流主题有:如何进行刊物定位,如何办出特色,如何经营广告,如何提高发行量,如何筹措资金,如何培育作者队伍,如何进行专题研究,如何进行品牌经营等。实践证明,这些交流和研究对提高教育理论刊物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分会已经涌现出了一些双高双效期刊,一大批核心期刊,以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俱高的区域性教育理论期刊。
    六是回首过去的五年,分会先后召开了五届年会,届届年会有主题,次次会议有重点,年年年会有综述。其中,2006年天津年会的主题是《繁荣教育理论刊物促进和谐社会构建》;2007年广西北海年会的主题是《导引研究方向  提升办刊质量》;2008年太原年会的主题是《关注热点  加强沟通  提高办刊质量》;2009年江西上饶年会的主题是《学术诚信与教育理论刊物的职责》;2010年广州年会的主题是《服务教育改革,应对数字出版:教育理论刊物的责任》。并于2010年经过会员单位的充分酝酿与讨论,通过了《学术诚信宣言》,在教育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换届与选举:第四届理事会补员纳新
    本次大会根据中国教育学会的指示精神和分会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分会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第四届理事会拟任名单,并经大会讨论一致通过。他们是:
    名誉理事长:瞿葆奎。顾问:谭  虎。理事长:傅维利。副理事长:张武升(常务);高宝立;王坦;张肇丰;鲍东明;李柏宁。秘书长:王毓珣;副秘书长:张桂春;刘吉林。
    常务理事: (以姓氏笔画为序)王学(《教育研究与实验》主编);王坦(山东考试院院长、《当代教育》主编);王真东(《教育科学论坛》常务副主编);王毓珣(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卢红(《教育理论与实践》常务副主编);伍柳亭(《教育创新》主编);刘红(《基础教育研究》主编);冯春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刘吉林(《当代教育科学》常务副主编);李波(临沂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李柏宁(广州教科所书记、《教育导刊》主编);李春萍(《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常务副主编);吴涛(黑龙江教科院院长、《教育探索》主编);陈兵(《课程教材教法》杂志社主任);陈振华(《华东师范学报》教科版编辑);肖第郁(《教育学术月刊》常务副主编);沙培宁(《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社长、主编);沈怀灵(《课程教材教法研究》主编);张武升(天津市教科院院长、《天津教科院学报》主编);张桂春(辽宁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教育科学》常务副主编);张捷(《现代中小学教育》常务副主编);张肇丰(《上海教育科研》常务副主编);金连平(《江苏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赵刚(《家教指南》主编);郝文武(《当代教师教育》主编);徐莉(《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主编);徐超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主编);高宝立(《教育研究》主编);黄新宪(《教育评论》主编);栗兆荣(《教育革新》主编);傅维利(《教育科学》主编);鲍东明(《中国教育学刊》常务副主编);缪学初(《贵州教育科研》主编)。
     新一届常务理事会成员分别发表讲话,表达了履行职责和义务的决心。最后,副理事长鲍东明作为中国教育学会的特派代表作了发言,对分会的换届工作圆满成功表示祝贺。
    三、改企与转制:理论刊物举步维艰
    本次大会专题研讨了“教育理论刊物企业化经营”和交流国外教育理论刊物的办刊经验。
年会承办方《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副主编金连平先生首先发言,详细介绍了《江苏教育研究》杂志公开发行以来励精图治、苦心经营的经验和体会。五年来,《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乘势而上,自我加压,不断超越。该刊始终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科学定位,细分读者,扩张外延“搭架子”、提升内涵保质量、保持特色创品牌,构建了一体(以杂志为主体,办好了《江苏教育研究》与《教育家》两种五本杂志)多翼(以活动为契机,办好了“教育家论坛”、“学校发展高层论坛”、“名校课堂巡礼”、“江苏教育研究网”等)的良好科研平台。该刊充分挖掘杂志的优质资源,利用杂志的品牌效应,实现了杂志资源的合理整合和多元开发利用,形成了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发展态势。《江苏教育研究》的办刊经验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上海教育科研》副主编李丽桦在谈了对教育理论刊物企业化经营观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上海教育科研》开展跨地区科研合作、形成“长三角一体化科研共同体”的运作经验。她指出,教育理论刊物不同于企业,虽然国家积极推行期刊社的体制改革,但要慎重,步子要稳。教科研部门办企业有很多赔钱、打官司的教训。至于杂志的办刊与经营,质量在稿件,生路在活动。近年来,《上海教育科研》加强了跨地区的科研合作,积极构建“长三角一体化”的科研共同体,形成了“一二三”(一个征文,二个活动即黄浦论坛和地方性论坛,三个平台即杂志、网络和活动)有效运营机制。《上海教育科研》张肇丰主编补充发言,他指出,跨地区的科研合作活动,针对性强,对宣传杂志、加强编读联系、提高杂志影响力有重要意义。当然,前提是杂志要做精、做强。《上海教育科研》始终坚持内涵发展战略,不扩版,努力把杂志办好,把活动做强,把每次活动做成一个过程,坚持每一届活动都有一个主题,从而产生了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基础教育期刊社主任宣小红主编重点介绍了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成立期刊社,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的情况。她认为,首先,教育理论期刊走向市场,最重要的是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我们的工作思路要改变,期刊的运营工作要从 “传统纯学术型”向“学术经营型”转化。要深入一线,了解校长和教师的实际需求;要研究期刊市场运营的特点,突破传统经营模式;研究期刊赢利的新的增长点,加强与地方科研管理部门和学校的全面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另一点,面对迅猛发展的数字化媒体的冲击,纸质媒体报刊普遍面临挑战。从长远的发展角度看,要长计划、早安排,积极探索教育理论期刊电子化、数字化的发展之路。
    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刊》主编鲍东明结合该刊的改革情况,重点就当前国家关于期刊社事业单位改企和转制的政策进行了解读,对期刊体制改革的走向和面临的困难作了客观分析。他指出,最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期刊改企、转制的政策文件,这符合当前中央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趋势和要求。期刊改企、转制是大势所趋、在所难免。第一步是“转企”,所有的期刊社转成独立法人企业;第二步是“转制”,改革单位的身份,由事业人变成社会人。由于期刊社与出版社不一样的是缺少一个像各地出版社那样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过渡过程,所以,现在期刊转制显得很困难。但转制是必须的和肯定的。总署明确要求首批转制30家,2012年(也就是“十八大”之前)要求全部完成改企和转制。2009年,《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转企改制时,申报过程中曾遇到了很多困难,当前形势有所变化,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意见,期刊转制要形成规模化发展的思路,希望整合各主办单位的办刊资源。现在很严俊的问题不是来自于上层,而是来自我们杂志自身,教育理论期刊的转制必须以具备很强的经营能力为前提。学术期刊要转企业,普遍面临提高经营能力的问题。大家的经营模式都差不多,特别是发行面临一个发展的瓶颈。从一定意义上讲,有发行量才能有影响力。另一方面,在数字化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纸质媒体还有多少空间?我们的办刊理念应该做怎样的改变?在这些方面,我们可以向取得成功的《读者》杂志学习,也可以吸取新闻类报刊的先进经验。要研究读者,要充分考虑读者的阅读取向,从而考虑“适销对路、增加发行、提高效益”的办刊思路。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研究与实验》副主编王学代表高校学报类教育理论刊物客观分析了他们对期刊改企、转制所面临困难和问题的看法,阐述了学报类期刊的应对策略。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化编辑室编审谭旭介绍了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的改革情况,重点介绍了该中心“分类管理、招标承包、应对市场”的管理模式和“设立特约审稿委员会,以保证期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的质量保证机制。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主编徐莉介绍了其在美国学习的两年半时间内,所考察的美国教育类理论期刊办刊及运营情况。她认为,当前,在媒体数字化的大背景下,所有的纸质媒体都面临冲击,教育理论刊物也必然要走向数字化。期刊竞争日益激烈,生存空间日益狭小。美国的情况也是如此。但美国同行们应对策略是:尽可能早地介入和谋划“期刊数字化发展模式”,以尽可能早地赢得数字化市场。同时,走“多元合作、拓宽期刊生存空间”的办刊之路。具体表现在期刊编辑部功能延伸上,追求“第三空间”,他们加强了期刊社与大学、研究院(所)、图书馆的结盟,将学校图书馆与期刊杂志社联结在一起,为学者、教授及科研人员提供一站式的科研平台;期刊社直接走进大学课堂;加强与各类教育研究会联系等。总之,美国教育业理论期刊的经验告诉我们,数字化提供了一个新坐标,期刊社的功能拓展空间很大,关键是要实现期刊社的智力资源和学术资源的有效整合。
     广州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导刊》副主编林再峰分析了当前教育理论期刊转企、改制的重重困难和现实问题,特别是对这项改革可能会对教育理论刊物的学术性、可读性以及社会效益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表示忧虑。
    四、展望未来:分会工作的超越与创新
     分会本届理事长、辽宁师范大学教科院院长、博导、《教育科学》杂志主编傅维利教授结合教育理论刊物的改革与发展,就分会今后的工作作了总结和展望。他指出,第一,面对汹涌的数字化和市场化浪潮,教育理论刊物的生存与发展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我们应该有信心。应该积极面对挑战。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传统的纸质教育理论期刊发表的大多是原创性成果,这就决定了我们这个行当不可能取消。编辑部应该是优秀成果的筛选器,即使进入数字化时代,编辑部的功能仍然不可替代。适应数字化时期的期刊改革,关键是要形成好的科研成果筛选机制。我们不仅要关注发行量,还要关注优秀成果的浏览量、下载量。未来的数字期刊发展应该依赖于形成一个良好的“研究——筛选——发行”的运营机制。第二,关于杂志社经营问题,大家的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杂志经营在于活动”,似乎没有活动就没有经营,但是,有活动也不一定有经营,什么样的活动有利于杂志经营,还有很大的研究与探索空间。第三,关于办刊质量问题。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教育理论刊物的是学术刊物,没有学术质量、没有内涵,也就没有了杂志的生命。第四,关于教育理论期刊的转企、改制问题。每个杂志社的情况都不一样。建议大家正确理解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政策。要坚持正确把握“多元化、分类思考、区别对待”的有步骤、分类改制的发展方向,坚守教育理论期刊的学术性定位。不管如何改革,质量是学术性杂志的根本。第五,关于明年年会的主题。建议讨论教育科研成果的原创性的问题。诸如,教育科研成果原创性的标志;不同类型原创性教科研成果的特点;教育科研成果的原创性如何体现“理论性与实践路性的结合”;教育理论期刊应该如何引导读者和作者的注意力聚焦于教育学术论文的原创性等。
     本次年会活动期间(10月29日至30日),全体与会代表分两路考察了苏州和镇江、扬州的教育文化与风士人情,分别与苏州、扬州两地教育局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专家和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整个活动于10月30日下午圆满结束。


[1]作者简介:金连平、 方健华,《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南京,2100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1 19:02:4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3年年会综述

2013年9月16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3年年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7家教育理论刊物的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教育理论刊物办刊生态”以及“数字化冲击下教育理论刊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热点议题展开了研讨。

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理事长、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育科学》杂志主编傅维利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指出: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理论刊物的办刊生态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这个前提之下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数字化情况下刊物的营销模式是否应该改变,该如何改变;在新的阶段“发表”是否应该被重新定义,如何看待正规刊物上经过严格的审查制度的法定发表和各类网站中较为自由化的发表;如何更好地理解教育理论中“热”和“冷”的辩证关系。此外,傅维利教授还提出要研究国外典型教育刊物的发展过程,从中吸取值得借鉴的经验。

《终身教育培训研究》主编徐莉谈到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要明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概念,进一步认识数字化的四V特性,即volume(容量)、variety(种类)、value(价值)、velocity(实时)。并指出随着数据库发展日趋强劲,完全数字化的期刊已经诞生,应做好准备面临这些冲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机遇:例如从理论上看,空白与机会同在;从体制上看,为冲破体制的制约带来了机遇。教育期刊要用新的眼光与思维应对数字化的挑战。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徐超富、《中国教师》副主编林静分别谈了数字化带来的影响,并且提出本应教育期刊自己来做的数字化工作被其他机构代替了,面临这样的困局是该继续退让还是迎头赶上。对于这个问题,《班主任之友》常务副主编熊华生提出期刊应组成一个期刊联盟,以联盟的形式来维护期刊的版权利益并寻求共同发展。此外,还应调整营销模式和运营方式来吸引读者。中国教育学会副理事长鲍东明在谈到刊号管理问题时指出这是技术进步与体制障碍之间的博弈,再多期刊也无法满足目前的需求,期刊向数字化的进一步探索或许可以解开这个困局。

在关于期刊编辑如何自我提升议题中,《上海教育科研》常务副主编张肇丰提出,期刊编辑也应进行科学研究,研究时要注意实证研究到量的研究再到质的研究的转变,且在叙事研究中也应体现更多的研究含量。《教师教育论坛》执行主编、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谭虎也围绕这一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些发言使与会代表的认识得到了深化,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拓展,思想也更加活跃。

此外,与会代表还就期刊改制、刊物发行等问题交流了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15:53:09 | 只看该作者
坚守学术原创 积极应对改革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2年年会综述
郭向宁
2012年10月11日至14日,由陕西师范大学《当代教师教育》编辑部承办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2年年会暨《当代教师教育》创刊五周年庆”在陕西西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家教育理论刊物的5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主要围绕教育理论刊物如何坚守教育学术原创与如何应对编辑部体制改革两大主题展开讨论与交流。
一、坚守学术原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众所周知,教育理论刊物作为教育原创成果的主要发表平台,肩负着引领教育学理研究原创和教育应用研究原创的双重使命。因此,坚守学术原创,既是教育理论刊物的生命力所在,又是教育理论刊物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正如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萧正洪在致辞中所言:“教育理论刊物承担的历史与社会责任比其它类型学术期刊更为深重,不能同一般的学术期刊等量齐观。我们无疑为自己提出了比一般人所能想象的更为重大的历史与社会责任。如果我们有所玩忽,就有可能导致国家教育政策、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教育实践的偏差,从而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成长与发展。”基于此,教育理论刊物在现今这个面临重大转型和挑战的时代,必须坚守学术原创,引领教育研究者以直面社会挑战的勇气、理性的思考、批判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不断丰富和完善人的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乃至世界当代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外国教育研究》主编孙启林教授介绍了《外国教育研究》始终坚守学术原创的经验。她认为,首先,坚持学术原创、国际前沿的期刊定位。其次,坚持鲜明的“立足世界前沿、繁荣教育学术、促进教育发展”的办刊理念。再次,坚持学术队伍和编辑队伍合一,依托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全所的专家办刊。最后,坚持质量第一与一视同仁的原则,以学术原创与国际前沿为标准,通过严格的专家审稿制度,确保每篇论文的质量。
《教育导刊》编辑部副主任张爱华围绕学术原创必须基于教育实践这一办刊指导思想,强调办刊坚守学术原创必须做到三个必须:必须由重视文献研究向重视实践(一线教育)研究转变;必须在稿件取舍上坚持新颖性、深度性、真实性三标准;必须通过选题预告、课题指导、学术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对作者加以引导,充分发挥教育理论刊物的引领作用。
《上海教育科研》副主编李丽桦则从教育理论刊物与市场细分及事业的关系深入阐述了《上海教育科研》杂志社坚守学术原创的做法。她认为,一方面,每种教育理论期刊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基础进行市场细分,服务于宏大教育市场中的一类群体,我刊的服务对象是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主的我国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另一方面,办刊不应该只是发表一批论文,提高一点发行量,而是应该将办刊的外延扩大化为将办刊视为事业,并以刊物为阵地有效地促进某一区域教育事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二、积极应对改革,确保教育理论刊物健康发展
2012年7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对未来期刊编辑部体制改革提出了三条发展路径:一是组建出版企业,二是并入本单位的出版传媒集团,三是并入其他单位的出版传媒集团。对于此三条道路,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抵触?大家争议颇多。因此,关于教育理论刊物各编辑部的体制改革便成为本次年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基础教育期刊社主任宣小红不仅认真解读了新闻出版总署的《办法》,而且进一步就如何应对改革谈了自己的看法。首先,教育理论刊物应该完成从注重单边效益向注重双边效益的转变,由过去的只注重学术质量、社会效益向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转变。这就要求主编、社长以及所带队伍都做出相应观念的转变。其次,无论怎么改变,对于教育理论刊物而言,内容质量始终是第一位的,抓内容质量这一手是绝对不能放松的,因为这是期刊的生命力所在。就内容而言,每份期刊必须找准期刊的定位,是定位于高端的理论研究还是定位于侧重与实践相结合。再次,面对改革我们不得不开始考虑刊物经营的问题。而教育理论刊物的经营首要的问题是人的问题,这既需要相关人员观念的转变,还需要考虑人员结构的调整。相比较过去以专业功底过硬的编辑为主的队伍,今后更需要一批有创意的、会管理的、懂经营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加入这个队伍。同时,经营还必须具有品牌意识,要重视树立、发展与维护自己的品牌,不仅要关注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与影响因子,还要关注行业的认可度以及在网络上的发展能力。最后,在教育理论刊物未来发展中一定要做好资源整合。总之,未来的教育理论刊物应当成为理论研究创新的引擎,引领教育科学的发展、站在理论的前沿,具有前瞻性;教育理论刊物应当共同搭建属于自己的合作交流平台,通过资源整合、拓展服务等,服务公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杜敏先向大家介绍了“陕西高校学报界”对《办法》的讨论意见。第一,应当更充分地评估学术期刊除了其商业价值之外的社会文化价值、智力资源价值和培养人才的价值。第二,应当更充分地研究不同类别期刊编辑部的主体差异和经费来源的差异。第三,应当更充分考虑如何提升不同类别期刊编辑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区别对待,先行试点,有序改革和发展应当是期刊改革应特别关注的原则问题。这是因为:一是我国期刊类别很多,承担的社会功能各不相同,一类就是以传播知识信息为主的推广性、普及性的期刊,一类是满足特定需求的服务性的期刊,一类是休闲娱乐型的期刊,还有一类就是研究型的学术期刊。为此,对于承担不同社会功能的期刊,应该是区别对待。二是,就受众而言,不同期刊的受众多寡不一,其商业价值的大小有明显差异。其中,学术期刊的受众群相对固定,受众量小、读者面窄,其转企改制的商业价值值得商榷。三是,从期刊的从业人员来看,学术期刊的从业人员多是某领域的专家学者,如果编辑部转企,就会使这部分人员“舍长就短”,就会给编辑部的发展造成不利。四是,就作者群体而言,学术期刊的作者群体多是从事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相关院校的教师。一旦学术期刊转企改制,收取一定的版面费,学术一旦与金钱挂钩将走向异化。因此,当下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第一,应当进行试点,不可“一刀切”。第二,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差异,分步走。第三,应当综合性的考量不同类型、不同价值、不同主办单位的期刊其发展的差异。然后,杜敏对于高校学报体制改革也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第一,以教育部为主管单位,以各高校学术期刊为基本的成员,构建或者借助已有的学术期刊发行平台,对国内外多渠道进行发行,达到扩大发行的目的;第二,借鉴国外学术期刊定价高的经验,提高国内学术期刊定价,解决学术期刊发行量小,经济效益与投入不匹配的问题;第三,借助已有的资源优势,在办好纸制期刊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延伸产品;第四,借鉴国外经验,实行“编、发分离”的模式。
《中国教育学刊》编辑崔若峰、《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主编沈怀灵、《家教博览》主编赵刚分别就所在编辑部先行改企转制的经验,包括如何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核心产品与延伸产品的关系、刊物质量与刊物经营的关系等进行了全面介绍。《江苏教育研究》主编金连平、《高校教育管理》主编崔金贵等也先后围绕这一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些发言深化了与会代表的认识,开阔了与会代表的眼界,拓展了与会代表的思维,活跃了与会代表的思想。
最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理事长傅维利教授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总结发言。在坚守学术原创方面,他强调既要重视教育理论原创,又要重视教育实践原创;既要重视研究过程创新,又要重视研究方法创新;既要重视培养原创作者队伍,又要重视提高编辑的敏感度。在积极应对改革方面,他一方面强调应当逐渐建立教育理论刊物生态系统,使作者、编者与读者、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人员与刊物之间和谐共生共存共荣。另一方面,他从此次改革的背景、目标、路径以及时机等方面,对《办法》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对代表们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此外,与会代表还对《当代教师教育》创刊五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并希望《当代教师教育》保持特色、办出质量,更上一层楼。
(郭向宁:陕西师范大学《当代教师教育》编辑部 陕西西安 710062 责任编辑:林再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5 23:55 , Processed in 0.09800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