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2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红的教育自传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14:1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张红的教育自传作者:张红教育研究博客
张红的教育自传
(一)         童年梦想-------------------------------------------1
(二)         我的父母-------------------------------------------3
(三)         我的弟弟-------------------------------------------5
(四)         我的学生--------------------------------------------7

(一)            童年梦想
城市,在我童年的时候充满了诱惑,在村子里,能进一次城是十分荣耀的事情,虽说省城仅离我的家乡不足百里,但全村进过城的却仅有几个。记忆中,在田埂里玩闹的小伙伴们突然小跑起来。大人们也急促向着同一个方向而去,犹豫中紧跟着小伙伴却走进了一个邻里的院子。原来是村中邻居一家去省城探亲,二日后“荣归故里”,记得那村中人家院里院外满是乡邻老少,正中央端坐着主人家在讲述“城市故事”,女主人微笑地招呼乡亲,完全是一幅村民集会的场景。
留下印象很较深的有那么两件事,一是主人家谈到大城市坐车,车子大不说,排队的人多却不乱。他猜测城里人家都是经过训练的。不然要做到不争不抢是不容易的。尊老爱幼也是车上的一景。说来也怪,听着听着大家眼神几乎都移向村里平日爱争好斗的几个人身上。弄得几个很不好意思,憋着红脸,或许是城里人影响大的缘故,用现在的话来说,从那以后,村子里一下和谐多了。第二件事便是主人家对城里大商店的描述,东西多的全村人家里都装不完。这一说,便把大家镇住了。在说到小孩子们吃那段,吞着口水的孩子分散着大人们的注意力,乡邻还真不错,分别发了一些糖之类的,让孩子们在他家只想多呆一会,尝到城市味道下来后的几个小伙伴都发誓长大一点一定要到城里把各种样式的糖果吃个够……
那个夜晚我一直难以入眠。因为傍晚父母也和一些乡邻去那村民家重温了“城市故事”。回来后的叹息声、羡慕声,让我对城市多了一份向往,对“进城”多了一份急迫!
和许多农村一样,我的家乡村落到处是布满野花乱草的田埂,坡坎。稍有收拾的人家会把房前屋后整理的干净一些,村里的一些坡坎站立着零散的半高的树木,它们总是一刻不停地打量着眼前平淡无奇的乡村,在平庸的日子里树木也懒得长高,似乎避免了它们早日沦为村民灶中的柴禾。
童年日子里的四季和现在似乎差得很多,春天的嫩绿,夏日溪水清凉,秋日弥散的稻香,冬日四处升起的火堆,这些都是年少时四季的写照。而今天四季却可以都是绿的。秋日收获也不用等待秋蝉鸣叫。冬季里已很少有人穿棉袄。夏天只能满世界去找溪水清凉。高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我对童年四季的印象。在探究是非中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童年时代的四季是不会再回来了。
因为父母的辛劳,童年时候贫困从没有来惊扰过我。所以到今日,不少同龄人谈到饥饿的时候我总是一脸茫然,父母总是早出晚归,还算肥沃的乡土让我没有挨饿的经历。倒是如何才能早日进城萦绕了我整个童年甚至少年,直到我十六岁的时候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师范学校.真正进城当了读书人,这”进城”的念想终于离开我的思绪,这时候带给我的骄傲是村里房前屋后,田埂上,只要我一出现,小伙伴们立刻会从四面八方簇拥上来,连我的父母也一下年轻了许多.全村空气里飘着对我的赞扬,对我父母的羡慕:毕竟全村只有我一个人而且还是一个女孩子考上师范,脱了”农皮”,从此以后可以做”城里人”.,
我终于进城了!!!
() 我的父母
能够考上师范进城首先得归功于我的父亲,在中国的农村,男尊女卑的时代并没有结束,时至今日也还有不少地方在延续着这样的观念,而我的父亲却认为我不一样,可以胜过同龄的男丁,在”家教”仍不知何物的乡村,每晚功课完毕后上交待查,合格方可睡觉是我的必须.这在当时的农村是不多见的,自查,改正,受罚成了我童年学习的必然程序.我的父亲文化不高,但似乎应付小学文化课程还不是问题.特别是数学,在机会出现的时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从一个乡镇买回一批物品转卖到另一个乡镇,计算对他来说自然很在行,这也是我小学数学总能够名列前茅的原因.但老实的说父亲并没有特别的高明的教育方法当一道他认为简单的计算在我身上出现错误的时候,除了一顿臭骂就是在我背上,屁股上重重的打几下.日子一天天过着,被夹带"笨"字的叫骂声逐渐减少了,我的功课已经让父亲十分满意了.
然后,同样的教育方式随后出现在调皮的弟弟身上,父亲下手的对象便成了他唯一的儿子,一直信奉“黄荆条子出好人”的父亲却无法在自己儿子身上结出硕果,直到今天,“因材施教”这个道理他依然没有搞懂。
在我的问题上父亲也是有两手准备的,一旦我学业不精便不至于连一般农作都不懂。所以在他计算好的读书时间以外我得和小伙伴们一样帮着家中做农活。我的家务一点也不必其他女孩子少,甚至更多,因为父母常常要去做一些小生意,所以家里的活基本都留给了我。还要照顾比我小7岁的弟弟。我后来相信父亲和母亲在这个问题上是达成了共识的,内心对母亲的抱怨是在被父亲打得泪花闪闪的时候她才姗姗来迟,她很奇怪总是在父亲下完手之后出现(这在后来成家后唱的红脸和白脸的方式教育孩子是一种模式才想起自己也是在这样的模式下被教育长大的)。家中劳作的任务一般是母亲下达给我的,这些在我心中多有不快,然而母亲在我心中还是要比父亲可爱许多:母亲最让我得意的是从不让我的衣着打扮过时,这让我在小伙伴们面前得意了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由于母亲的坚持,弟弟在我面前也显示不出男孩子的特殊。反倒好吃好玩的都由母亲做主让我先享用,这些都让我对母亲充满了感激。是母亲让我成为村中地位最高的一个女孩子,这在当时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母亲的另外一些事情也影响了我的人生,在特殊的年代里,吃肉对农村人来说依旧是很奢侈的事情。因为父母做的倒卖生意中最多的是猪肉,总能看见母亲用旧围裙裹着一些肥肉和骨头偷偷的背着父亲去接济邻居。但母亲做这些事情从不避开我,让我从小就从邻居那感激的眼神中看到了母亲的善良。
由于我在家中受到重视和疼爱,村里的不少伙伴在羡慕之余也不断和父母抗争,她们失败的原因几乎集中在一条,父母让她们拿出成绩与我比较中很快败下阵来。这让心中不服气的一些伙伴有的想留在我家做我的父母的孩子。这让我的父母乐不可支,到处炫耀。记得我的一个玩伴在被其母亲追打时突然停下脚步威胁她的母亲:再打就将去做我家的孩子,一下子其母亲就慌了神,日后居然对她好了许多。,能够吸引别人家的孩子投靠家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父母在这些问题上也让我和弟弟感到了压力和担忧,生怕家中来了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却去了别人的家中。每当此时,父母总是铿锵有力的说:“全村没有一个女孩能比得上我家的女儿,我们不会换的,儿子就难说了。”听到这话的夜晚我总是睡得很香甜,而弟弟那边似乎辗转难眠,难道他真的怕换成别人家的孩子?在这样的反差中我的功课自然地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       我的弟弟
随着我学习的越发优异,弟弟与我的反差更大了,初中的我已经是集老师和父母的千般宠爱于一身了,而弟弟仍然弄不懂加减是怎么回事,连父亲打他的屁股次数也常数着就漏报了。在这个问题上母亲是有责怪的,她怪父亲下手狠将弟弟的脑子伤了,父亲却告诉她打弟弟的力气没有打的一半大。母亲争辩无果只能说父亲打中的或许是儿子读书的那根筋,而大中女儿的则是懒惰的筋。。。。。。
事实上母亲也许说得对,弟弟除了学习外其他玩闹功夫都是一流的 ,这些也许是至今父母都无法解释的,打球弟弟是全学校的高手,无人出其左右,连后来慢慢出现的小游戏也是他天才的展示地盘。方圆几十里都公认他为‘文盲型’高手,这是我即将师范毕业的时候听见乡邻对他赞美。所谓的那些知识型游戏高手都不及弟弟的天赋。但弟弟却最终连初中都无法毕业,文化课无一门及格。这让父母有了难堪的感受,同样的教育方式怎么就差距这么大?父母的叹息声也常常可以听见了。
在我的记忆有弟弟的存在,他便一直委身在我的光环下。很多人见到他都不直呼其名,而是称某某的弟弟,实在还是不明白便解释一句,就是那个读书很厉害的女生的弟弟。有时候父母痛打他的时候也会将我‘隆重推出’让其无地自容。或许他幼小的心灵中一早便认为我是他面前的一座高山,几乎是无法超越的。渐渐地他连上山的勇气都没有了。而以‘农民教育家’自称的父亲或许仍无法从弟弟的教育中得到失败的教训。
考上师范,全村老少道贺不绝于耳,父母商量后便请了十几桌,家家代表都在家里院落举杯。父亲自豪中介绍着他的教育经验。而我则在这些浓浓的,质朴的道贺中感受幸福。父母的喜悦更是无法言表。从此父亲真的被乡邻正式冠予‘农民教育家’称号。不过后来弟弟的表现让父亲不愿意再让人这样称呼他。父子俩的隔阂应该与此有些关联。我和母亲从心里为父亲这一称号的旁落着实惋惜。。。。。。
在知识的海洋里我肆意徜徉,幸福汲取着知识源泉。从进城愿望的迫切到实现父母愿望我收获了太多快乐。一路的自豪,骄傲伴随我在师范求学三年,在毕业的几天后我的手里很快出现了一张教育局关于安排我工作的派遣证。我从此正式走上了教师讲台。这原本就是我的梦想,它也成为我人生至今唯一的一份工作。
(四)我的学生
第一所任教的学校在城市的边缘,离城中心也就十几公里而已,初上讲台的那天,父母和弟弟赶来与我吃了个午饭,这是一家人在城里的特殊聚会,学校附近街市饭店老板羡慕的眼神至今都存放在我的脑海里。
1、三个乡下的孩子
在校长办公室的门边,三个羞涩,发着小抖的孩子在等待着她们的一次人生转折。衣着破旧的一个甚至还光着脚丫,另外二个也是穿着露出脚趾的胶鞋,三个人头低着没有敢看我的到来,这个时候离我报到被任命为班主任也就十分钟左右,我有了第一次特殊的选择,因为校长很直接的告诉我她们三个是城边村的孩子。因为实在太糟糕而被其他学校拒收,受人托付的校长无法推让只好让他们来碰碰运气,没有老师愿意接受的话也只好放弃。与我同年级的其他四个班主任都在她们的选择中填写上了放弃。就剩下我了。简短的打量告诉我她们的家境应该是十分糟糕的,鼻涕搽拭在袖子上的痕迹告诉了我她们缺乏什么。一种酸楚还是来到了我的思绪里,特别是母亲裹着食物接济乡邻的画面一闪而过。“我要了”,从肯定的回答到三个孩子跟着我走进教室我只用了不到一分钟时间。在同事的惊讶中我开始了我的教学之路。
我相信有出于感激的成分,三个村里的孩子开始学会了安静,其他孩子从开始的略带厌恶到接受最后快乐的融入到一起。十几年后的今天她们还在延续着朴实的同窗情谊。这些得益于我几年的师范专业铺垫,是这些扎实的基础给了我信心。母亲的善良也告诉了我爱应该出现在需要的时候。我用学会“感恩”的方式让三个孩子付出了她们的努力赢得了同学的尊重。首先她们学会了每天干净的出现在其他同学的面前,然后利用中午放学的时间把班里收拾的干净明亮。这些举动让我有了表扬她们的机会,在学校光荣榜里出现的卫生标兵赫然出现了她们三个的名字和照片。我们的班集体连续5周被评为全校卫生先进班级。在荣耀面前全班的孩子都清楚地知道是她们的付出给了大家荣誉,尊重随之而来,在融洽的集体里学习慢慢成了她们的努力目标,在学期末,二个孩子达到了各科良好的标准,另外一个孩子成为了全年级总分的第一名。当他手捧奖状眼里噙着泪花向我跑来的时候,我体会了教育带给我的快乐。时至今日,当他威严的一身警服登门来访的时候,教育改变命运成为了我们的共同话题。
2、陈家吉
我在岁月的伴随下在讲台上自由的驰骋,在肯定中我被调到一所省重点小学任教,信任下我依旧被安排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全校的最差学生竟然出现在了我的班级,几个前任班主任的教诲和训斥在他面前似乎都无法达到目的,这就是我在这所重点学校听到的第一个如实介绍。我还是若无其事的走进了这个叫陈家吉的孩子。走进了我麾下的五十几个孩子。
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个场景,当陈家吉被我点名负责分发全班点心的时候,全班屏住了呼吸,要知道在她们的习惯里这样的事情都是班长和班干部的理所当然的事情。是一种光荣,而今天她们耳朵里听到的却是由全校出名的“坏孩子”来分发她们的食物,她们在判断着自己的耳朵是否出现问题的时候我再次发出我的指令,连陈家吉自己都措手不及的神情让我笑着问,“难道我们班全部孩子都是聋子”?“老师,,,,”几个孩子欲言又止。我自然地问,“你们觉得分发点心陈家吉同学无法做到是吗?这个是很困难的问题吗?你们能不能尝试一次信任”?让我欣慰的事情发生了,或许觉得我和其他老师对她的态度不一样吧,陈家吉竟然鼓起勇气分发完了点心,然而桌子上的点心被不少同学不屑,我知道这部分同学拒绝吃他分发的点心。喔察觉到了他眼睛里竟然有了伤感,竟然在脸上挂着失落,我坦然地强烈要求他分发一份点心给我,我的一副耐不住饥饿的样子让孩子们忍俊不住,当陈家吉开心地把点心分发到我手里时我看见了他的微笑,很纯真的微笑。特别是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带动了底下孩子们开心的气氛。一份份点心从拒绝到笑着吃完。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陈家吉。
随后的日子里,给这个出名的差生信任纷至沓来。这带给了他从来没有的快乐,他有了久违的友谊。成绩的提高还得益于我们的学习委员恰当的时机和他成了同桌。成绩在一段时间后提高很快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中期考试的最快进步奖状被他收获,总成绩达到了全班的前二十名。当他抱着一摞同学们的作业来到办公室真诚礼貌的招呼着原来的那些老师的时候,惊讶,佩服的眼神让我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我知道教育中的信任是如此受用。至今,每年教师节的第一个问候和祝福都是这个叫陈家吉,目前,正在省重点高中就读的孩子送给我的。
3、黄文斌
带着愉快的心情前几年我随家人调入深圳特区,这是一个全新的城市,滞后的教育源于它贫瘠的文化底蕴,这里的一所省级小学给予了我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里我走进了一个叫黄文斌的孩子。经过努力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让我再次尝试到了教育的快乐。它成为了我教书生涯中厚重的一笔财富。
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出格的胆量远胜过和他一样的孩子,他语,数,英三门总和竟然不超过百分。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几乎“欲哭无泪”他成了被放弃再放弃的对象。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书本上找寻改变他的方式很难,站在办公室的窗台上,一片绿茵突然带给了我灵感。这个壮实且灵活的小孩子或许需要这样的舞台。在准备妥当后黄文斌同班的男孩子出现在了足球场上。安排好的足球高手不停的给他输送攻破对方球门的“炮弹”,一次次的射门得分连他自己也高兴的手舞足蹈。球场边的同学老师把一次次掌声送给了这个大家心目中的差生。这是一次难得的掌声。这次的掌声让他明白了自己也有能力“出人头地”。从此班集体迎来了一个改头换面的黄文斌,品学兼优的孩子靠近了他,和老师打开心门交流让他真正懂得了过去的自己。三个月后的期末考试其三门平均成绩超越了及格线,语文还破纪录的考了个八十五分,其作文《难忘的掌声》还成为了优秀文章。
这样的学生和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改变着我。我相信在今后的讲台上我会遇到更多的故事,我相信教育的快乐将伴随我的一生。
张红 2010-7-18于深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14:18:0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我的教育日志(一)作者:金培忠
  小鸿是我刚接触到的一名学生,开学才布置五次作业就有两次没完成,一次完成得很差,按照以前的做法,我先是罚他站了两节课,并要求他补齐作业。
  上课前找他要补交的作业,他回答得简单干脆:“没有!”,我还是想给他机会,就跟他说让他在课间补好,上完语文课后再交给我。上完两节课后,再次找他要补交的作业,回答得同样干脆: “没有!”,我很气愤,吼道:“跟我到办公室来”,我先到了办公室,他拖了很久才来,我问他为什么不补作业,他还是那么干脆:“我不读了!”而且情绪还很激动。
  我愣了一下,随后想:“是自己对他太严厉了吗?”好像也没有,我意识到自己碰到了一个硬钉子,应该是一个教育的好机会,我让他跟我一起到学校走廊的一个角落,然后问:“不读回家干什么?”没回答,意识到他对我充满了敌意,于是我用很温和的语气问他家里的情况,慢慢他告诉我家里在市场做海鲜生意,在家里爸妈很少跟自己说话,更不用说有什么沟通了,他有三个姐姐,自己是最小的,从小爸妈就不怎么管他,由着他的性子。我不觉有些心痛,又是由失败的家庭教育引起的!
  看他不那么敌视了,我才对他谈起关于读书的话题,我很真诚的对他说:“其实听到你说不读书了,老师首先感觉到自己的教育很失败,希望你能告诉我如果你不完成作业你希望老师怎样?”他沉默了一会才说:“我连作业都看不懂,根本没办法做!”我对他讲了诸如正是因为不懂才要学,这其实很正常,还有读点书还是可以学些东西将来会有用等等之类的道理。
  他的表情基本缓和下来,我给他两个选择:要么回去冷静一段时间,看看不读书之后是不是很快乐,如果没有预想中的感受仍然可以到学校;要么呆在学校继续学习。他说还是想留在学校,我很直接对他说留在学校就要遵守有关制度,包括按要求完成作业,他好像还是没有那种很肯定的表示,我话锋一转对他说:“我可以对你的作业做点小小的变动,主要是因为你的基础比较差,所以我们从最基础的开始做,但一定要做,这是原则!”他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随后比较顺利,我和他一起分析了他目前的学习状况,根据他的基础情况对他的作业做出了适当地调整,他也很快将前两次的作业按我重新规定的要求补好了。我们最后达成一致的协议:共同努力、一起加油,每天进步一点点,争取早日跟上大部队,他当时的心情似乎也很好了。
  我当然不会天真地认为他能通过一次的教育就有很大的进步,但我对他还是充满了希望,我明白:教育需要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14:18:3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我的教育日志(二)作者:金培忠
小鸿没来上学已两天了,还是在上周六他与他爸又发生了矛盾,然后是整夜未睡,然后是被他姐接到她家。
终于见到了小鸿的父母亲,他父亲戴一副眼镜,很斯文的样子,他跟我们讲起小鸿的过往:他是在乡下奶奶家长大的,到了上学的年龄才过来这边,他妈因为心怀愧疚所以对孩子多了一些关爱,尽量满足孩子的一些愿望,想不到慢慢孩子就有了一些过分的要求,直到经常出入游戏厅、结交一些社会闲杂人员游手好闲,直到老师多次联系家长;爸爸对孩子本来有很高的期望,慢慢因为老师频繁的电话使他失去了耐心,但并没有放松对孩子的要求,管得越来越严格,直到后来动手打骂,直到儿子不愿回家,直到变成现在的样子——,小鸿的父母说道这有些无可奈何。
  原以为他们并不关心儿子,可听他们讲还是希望儿子有个好的将来,也是为了孩子才让他转到这边来,希望让他换一个环境,重新开始,现在的小鸿,不愿意或者根本不会做作业、不愿意上课、不愿意打扫卫生、不愿意参与任何活动——,总之,不愿意上学,不愿意受约束,不喜欢老师。他总是认为老师在为难他,所以对老师充满了敌意!他对我说,他喜欢玩,具体玩什么,他自己也说不上。
  现在的情况是:他不愿意回家面对父母,尤其是父亲;他也不愿意上学面对老师,面对纪律与作业,他现在只愿意与他的一个姐姐交流,这两天就住在姐姐那,什么也不做。爸爸也不愿意他回家去,说是回家他就会将儿子关在家里,以免他与原先的狐朋狗友交往,而这样只会让父子关系越来越僵。
  我给他父亲建议可以先让孩子在姐姐那冷静想一段时间,在这期间父母要与姐进行沟通,父亲一定要抽点时间与孩子坐一下,试着了解他的需求,让他能真正体会到父母是关心他的,消除他的敌意,这点很重要!
  最后我对他的父母表示,希望能共同配合,拉孩子一把,绝对不能放弃,这是一种信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14:19:02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我的教育日志(三)作者:金培忠
   几天前,小宇的父亲去世了,默默的走了,是癌症,他抛下三个小女孩去了,死前睁着大大的双眼,他是不愿意走啊!   两周前我们去小宇家,她父亲已经不能说话了,只听见喉咙咕隆响,也许他还有许多要说的话,她妈妈告诉我们说,已经快不行了,家里也没有钱医治,每天只能打一点止痛针,老家有一两个人过来看过,也无能为力,现在就是等死!
  两个月前我们也去过小宇的家,她父亲精神还是很好的,而且对未来很有信心的,他说自己能够用双手来拯救这个家庭,让他的孩子们能好好接受教育,将来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仅仅两个月的时间,病魔就夺去了这个朴素的湖南男人的生命,看着三个还不懂事的小孩,还有那个近乎无助的妈妈,我们也不知道说什么。
  看到她们所谓的家,我们也感到异常的痛心,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呢:那就是一个小小的窝棚!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哪怕一丁点儿的家具!
  她妈妈说,来到这儿快十年了,以前也曾有过奋斗,也曾留过汗出过力,也曾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谁曾料想到一场无端的车祸让家里的最小的女儿几乎残废,为了这个小女儿,他们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而且现在还在医治,本来是想经济条件好一些了,再给她做一个完全的检查,没料想到……
  空洞的眼里没有眼泪﹗看着几个更加无助的小孩,我们无语了——
  三个女儿,最大的才14岁,还是不太懂事的年龄,两个小的还在说笑,她们也许并不知道父亲的去世意味着什么,问她们有什么打算,她们只是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我们,是啊!她们又能怎么样呢?
  也许我们可以指责她们的父母亲不应该让这么多的小孩降临到世上,也许我们还会说她们的父母要对孩子的将来负责,——看到远处的灯火阑珊,我们实在是说不出什么,这是在特区的土地上啊!孩子毕竟是无辜的!
  我不禁想起了另外一个家庭,那也是几天前,小龙没到学校来上课,我们几经打听终于找到了他的家,看到一个人斜躺在床上,身体蜷缩着。小龙告诉我们,那是他父亲,现在不能起床了,前几天还可以用拐杖拄着走路,现在只能由他来照顾了,他不能去学校了,问他妈呢,他说不知道去哪,没有印象,说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走了,再也没回来过。
  打听到小龙的父亲快60岁了,他妈因为忍受不了家庭的贫穷,偷偷地抛下父子二人走了,从此杳无音讯。
  小龙的父亲扛起了抚育儿子的重任,南下到了这片热土,最初的生意也还过得去,但随着身体状况的恶化,慢慢的力不从心了,加上借出去的债又讨不回,一下子病倒了,问小龙怎么不打电话回老家,他一脸茫然,他说不知道老家在哪,也从来没有打过电话回家,问他什么时候能回去上课,他说要等父亲站起来,小龙看起来比较自闭,也不愿意多说话,特别不愿意别的同学知道他家的情况。
  但愿他的父亲赶快好起来,小龙能顺利去上学,他还只是14岁的初中生啊!
  我不知道在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少这样的孩子,他(她)们没有户口,享受不到各种优惠政策,他(她)们的父辈们怀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目的来到了这里,也曾为了这片土地出过力流过汗,可现在他们没有太大的能力,甚至抚养子女也有困难,他们的子女该怎么办呢?
  仁者心怀天下,智者上下通达!
  希望我们的政府也来关注一下这些边缘人群的疾苦!
  一枝一叶总关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5#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14:19:4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影响我的重要他人作者:黄巧慧的博客
    初三的语文老师姓肖,他是我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他辅导学生时很有耐心,轻声细语地讲到你懂为止,不会轻易发脾气。与上课时判若两人,他上课很严厉,很爱骂人。可他对我很好,从来没骂过我,即使我把《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回答成蒲龄松。要背的课文或段落,他都会亲自检查,每次我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才到他那里去,可是一到他面前,我就像患了口吃。我着急地对他说:“我会的。”他也配合,一声不吭,直到我背完。对他给予我的宽容我很感激,即使全世界人骂他,我还会支持他、感谢他、尊敬他、爱戴他。我想以后做老师就要学习他的耐心。肖老师读文章能声情并茂。小学的老师基本上用客家方言教学,更离谱的是有些老师用方言教我们读课文。而肖老师的普通话很准,读起书来还有节奏,听起来抑扬顿挫,感觉他是个很有水平的老师,所以很喜欢,也很认真学语文。可惜,我当时没看课外书的习惯,语文成绩拔尖不起来。有一回,我的作文写道:我爬上山顶,山下的稻谷在向我点头弯腰。老师找到我问:“你有千里眼吗?你看到它向你点头吗?”“没有,我只看到黄澄澄的一片。”老师说:“作文要写出你的真情实感。你只要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就可以,不要乱编。”最幸运的是他没叫我重写,我实在怕写作文,不会写、没材料写。每次乱编,不知所云。我一直觉得有神在助我,我的基础一般,作文很臭,可成绩却不会很差。怪不得有人说:学语文,得不了100分,也绝不会0分。从肖老师身上,我发现给别人机会这种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蕴含多少宽容、多少智慧、多少爱心。
    刚进师范学校,我都不敢开口说话,我连“过河”都说成“个河 ”,普通话一塌糊涂。第一学期,音乐老师让文艺委员挑20个女同学组成合唱团,我的音感很好,可文娱委员说我普通话不准,最终我落选了。记不得受不受伤,只记得从那时起,我勇敢地开口说普通话,对有怀疑的读音一律查字典,经常用普通话与同学交流,并虚心接受同学的指点。师范三年,我基本把常见的平舌音和翘舌音记住,普通话水平也不是人家茶余饭后的话题了。说真的,我不是小气的人,但到现在,我对那个同学都没好感。这让我懂得一个人做事、说话一定要顾及一下对方的感受。
     1999年毕业分配在家乡的一所乡村小学,和我一起住宿的单身老师姓刘,她是我的学姐,她能干,有冲劲,上进心强,是个通才。(我一直奇怪她怎么不会偷懒。)相比之下,我差多了,我想过随心所欲的日子,所以与她在一起我压力特别大。谁说压力是动力?我过得很不愉快,与这么强大的人一起我很有负担,(其实我做人的宗旨是无须太厉害,快乐就好。)我是临时抱佛脚的人,而她一早把学生手册、总结做完,我就有火烧眉睫之感。她毛笔字写得很好,是个体育天才,连本科都自考。谁说压力不是动力?与她生活,我一点都不敢松懈,每天晚上在宿舍读报纸、写毛笔字,还报读自考大专。以求不要与她差距这么大。有一次我让学生留下来辅导,她教育我说:“年轻人,一定要多尝试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已达到最佳效果。辅导不是办法,你要学会反思,总结,怎样教会学生。”是啊!她说得句句在理,我学会了思考,觉得我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学了什么,而不是过分重视我这节课要教什么。那段时间虽然有点压抑,但收获很大,第三年我就拿到大专文凭。
    2002年2月我被调到大亚湾兴汉小学后,波澜不惊地过了两年。2004年9月,我们学校来了个抓教育的副校长。他非常重视“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要求我们用新的小学理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为此,他带我们到处去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不断组织教师听课、评课。他的作为惊醒我这个梦中人,我开始专研《课程标准》,订阅《小学语文教学通讯》,开始知道于永正老师、窦桂梅老师、孙建锋老师。也尝试模仿他们的课堂。在班级的管理上,我阅读《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借鉴一些可行的管理方法和技巧。
    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让我受益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6#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14:20:4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我的成长历程作者:许沛琼
学而思则进
———我的成长历程
花都区圆玄中学    许沛琼
我很少算教龄,今日回顾才察觉躬身在杏坛耕耘已近廿载。为什么很少回头遥望,那是因为我的每一刻都用在当下的学习与思考。教育之于我是一生的理想,每一届,学生是新的,社会是新的,高考是新的,她的魅力吸引我自反自强。
笃志
我89年高考填的志愿都是师范院校,因为从小的心愿就是当老师。专业首选的都是地理,因为班主 任韩芳伟老师的教学艺术深入人心。
高中不成熟换来的代价(高考没考好)使我在广师地理系矢志发愤,另一种的不成熟(放弃读本科)使我在工作7年后还要学历进修。当2001年以学习成绩第一名在华师获得学士学位时,我才觉得我的阶段人生是无憾的。
91年,带着朋友认为的不公(广师地理系系主任冯民牧老师写了一封推荐信,建议把我分到最好的学校)我来到了花县二中。虽然分在农村中学,虽然第一年就教高三跨高一,我却毫不抱怨。那时年轻没想过城乡有什么差别,只是觉得能当老师已很好。
94年开始,我们地理学科经历了晦暗的几年(高考取消了地理)。在这期间,科组的老师接二连三分流到初中。尽管这样,我依然热爱我的地理教学,我把精力投入到高中会考备考中,年年合格率都达到100%。
2007年,我接到一个意外至极的电话,副校长告诉我:你被调到圆玄了。一次人生重要的抉择:调上新华,可以中午接刚读初中的女儿回家吃饭;但我怎么舍得二中,这里有胜似亲人的同事,有刚上了一个星期课就建立感情的高三学生。十几年,我没打过一次调动报告,因为我深深体会到:农村的孩子太需要知识来改变命运;我从小生长在当地农村,举的教学案例是最贴学生心的,农村是我教学的根。来不及考虑我已走上了圆玄第一届的高三讲台,这里学生对地理的如饥似渴让我很快明白教育局领导调我的良苦用心(我不知是谁的提议,王局?陈局?梁主任?应该是局领导的共同决策吧)。知遇之恩让我工作丝毫不想松懈:我想帮助学生用效率换时间,所以要急学生所急研究高效的课堂;作为区青年教师研修班的指导教师,我每周三下午要出外教研;作为区高三特约教研员,我每周要写一篇教学反思发到网上。过度的劳累摧残着我的身体(复发了两种旧病),但动摇不了我对地理学科的坚贞。苦心人,天不负,我们首届高三地理X科高考平均分取得了全区普通中学的第一名。
感受:把职业当成事业来追求,从敬业中乐业,你会觉得每天都如沐春风。难受还是享受,不是事物本身造成的,而是心态决定的。
博学
90年代初,学校穷,老师也穷。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学习教材中碰到问题一般只能自悟。没有什么教辅资料,是汤伟德主任把自己的收藏送了给我。因为我和汤主任同教一个级,杨祖惠副校长就把他的课安排在前,把我的课安排在后,以便我先听课学习再消化上课。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十分珍惜广州教研的机会,因为这是我了解学科最新信息的主要途径。每次教研,我都认真地做笔记,尽力领会要点,力图吃透观点(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无论何种会议,我都会边听边记边思考)。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广州市地理教研员郑粤飞老师,她重点突出、条理分明、深入浅出的会议风格让我这样的新教师受益匪浅。而她有意通过县教研员王玮玲老师介绍认识我,对我这样的农村普通中学教师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我的学习机会偶尔还来自到兄弟学校的听课。最难忘,范天旺老师的地球运动简图教学法、梁汉强老师的太阳直射点演示实验、付剑萍老师的超亿人口国家情景记忆法、黄咏梅老师的调动学生动笔自检的复习方式。他们目无全牛的教学风格让我懂得:课堂应该师生互动;板书根据内容不同要采用不同形式;教具可以信手拈来……他们对我的帮助和鼓励让我从没因来自农村中学而自卑,直至今天,他们中的大多数虽已升任领导,但教研研讨时仍有高山流水之感。今天,我们区地理科教师之间从不分学校地域,也不分学校等级,彼此互赏互助,大概也是这些学长的榜样示范。
90年代后期,获取信息的媒体开始增多。在教参的学习中,我学会了教材分析(章节的地位、各部分的联系、重难点、编者意图等);在自己和科组的教学刊物阅读中,我把握住教改动态;在网上,我耐心且细心地求证教学疑问;在时事新闻里,我过滤并记录能入课的素材。
2001年,我接触到一门全新的课程——研究性学习,那时大家对这个新事物如何开展全无头绪。幸亏龚志河主任为我们购进了一批相关书籍,我和政治科组长骆美贤老师轮着传阅,交流心得,很快我们的研究性学习就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统筹安排,学会了设计问题,学会了团结合作,学会了调查访谈。我也学会了开展课题研究:选题切入要小而近,材料积累要有条理,活动记录最好设计表格,照片和手写文字最有说服力。02年,我们的课题获区一等奖,03年, 我们的课题获区第一名。
开始进入成长快车道是2004年,新课程实施为每一位有心人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广州市每年都进行新课程的培训,区里围绕新课程理念学习和课堂变革的教研也很多,学科设立的中心组使研讨常态化。通过用心领会,对新课程我很快从外部要求变成内部渴求。在论文写作或面向区地理科教师作的专题讲座准备中,带着目的去学习收获就更大了。
帮助我专业发展的恩人当中,我还要感谢王玮玲老师。作为区教研员,她总是能高屋建瓴地为我介绍最新的教学理念、琢磨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学研究的方法。
我还有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自然地理的一、二章要系统学习离不开数理知识,我的丈夫骆国强曾给了我无人能代的帮助。他数学基础很好,但没学过地理,为了能两者结合分析问题(如楼距计算),他会把我整章的教材细读。如通过他,我还学会用P=ρgh解释“近地面总比高空气压高”,用气温、气压与热力学的关系解释地理教材三处出现的“热力”(热力环流、热力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难点概念。
感受:人生要以学习为基调,也要用学习出彩。我们要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珍爱每一位给我们机会的人,记住“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善思
早年,我们二中的学生多来自农村,他们学习基础虽浅,但纯朴,遇事遇人总是涩涩的,我多想给他们家的感觉。记得当班主任的两年(92年高三慢班,94年高一),我和学生每天一起值日扫地,每周一起平整校园(劳动课),每月一起布置班容墙报,我成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好朋友,有时家访路太远甚至就睡在学生家里(一般新老师由于缺乏教育管理的经验,不能马上成为事事明确指引的良师,但只要事事和学生在一起,人人能成为学生的益友,有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学生学好就成了当然)。96年当上了级长,接触的家长变多了,他们的憨厚和家庭的贫困深深地震撼着我,自此,我开始立志研究农村孩子的教育教学问题。
教育教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我会有意地让学生体会我对教学的热情、对地理的激情、对学生的深情。拉家常、齐劳动、垫学费、购学具、送奖品,身体力行。然后是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家长想的主要是:教我孩子的老师好不好?学习上我辅导不了怎么办?我的孩子能考上大学吗?学生想的主要是:我基础不好,还能学好吗?我会感同身受地给予信心和方法。因为既掏出心来,又说到心里去,家长们多喜欢参加家长会,张鉴联书记甚至说:“开家长会就要开许老师这样的”。还有,心是服务者,胆是决策人也很重要。决策的胆应该由研读的科学理论和实情支撑。
教法的研究,开始几年是:课要上得有条理;学生记不住一些记忆性的东西,想一些记忆法;学生难理解的东西,尽量想一些例子。例如,我通过反复研读教材,往往能挖出教学内容的主线和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多在段首)。我设计“毕业了”的谐音记住了俄罗斯北流的三条大河名称和方位,设计“这条路很烂” 记住了怒江和澜沧江的名称和方位。为便于理解,用烟囱分析热力环流,用冷暖空气交锋解释锋面。那时的想法主要是如何教,真正全面研究教学是始于2004年。学生不同、学段不同、学的内容不同,我都会研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因为生源,初时,是我扶一段,你练一练。慢慢地,就放你一段,你评一评。知识学习,强调让学生构建“叶和树”的关系。解题方面,选择题摸索了“还原基本图法”、“文图互换法”、“抗干扰法”等尤其适合地理学科的方法,综合题主要是归纳答题角度,或启化原理为常识。如分析河流运输繁忙的原因,化为常识不外是两点:有东西运(人—城市、货—经济),有能力运(宽度、深度、速度、长度、河网密度、通达度等几个“度”)。
教研成果方面,记得工作头一年,我感觉学生很难明白“恒星日和太阳日”,于是制作了教具参加广州市的科技创新大赛,虽没获奖,但却是火花。终于,我的第二次有了成绩,图象设计获广州市四等奖。更欣喜的是,95年我听了付剑萍老师的课受到启发,写成教学设计刊登在《广州教研》上。从此,每年都有一篇以上成果在上级获奖,因为我摸到了教学研究的门道:与时俱进,把握课改的理念;心系学生,寻找亟待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积累真实的例证材料;动笔写作,行动实比空想简单。
感受:学以致用是需要深刻思考的,思考的目的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不学不思、只学不思、只思不学都非大道之行。
登山界有句名言“为什么要登山,因为那山在”。若问我为什么要用心学习、潜心钻研,我也会真心地说“不为别的,因为学生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14 16:23 , Processed in 0.13717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