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造型·表现领域如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0 18:3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造型·表现领域如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刘清峨李曙光
一、问题描述与发现
泥塑课堂的尴尬
初中八年级《清晨》一课中,通过泥塑作品的欣赏与泥塑创作,希望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场景和人物,增强感受生活的能力。在上课之初,学生们面对陶泥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经过初步的揉、捏、挖之后,学生的热情逐渐冷淡下来,首先学生不知道要做什么,其次,学生不知道怎么做。我因势利导地展示了一些社区人们清晨的生活场景,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本以为一个简单的对生活的观察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反响,没想到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意料的雷同:“上学、晨练、晨读。”我又展出几幅极具生活特色的民间泥塑作品,让同学们想想还有没有更为有趣的发现?课堂一片沉默,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清晨都是在教室中度过,来不及有更多的体验。接下来的泥塑创作就可想而知了,学生做出来的泥塑不是卡通形象就是照抄书上的样板,简单而空洞。缺乏生活体验是现在学生课堂表现出的普遍现象。
拓展班里的烦恼
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几乎成了美术教学的经典案例,于是简单物体的重复训练成了许多美术教师的训练法宝。我们看到许多画室里面,年龄不一的孩子面对着几个苹果或是一个陶罐,一画就是一上午或者一天,这其中的劳动强度和枯燥程度可想而知。一个简单的物体包含了写实艺术的所有技巧,这在今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在我们的调查中,学生的美术兴趣和年龄成反比,在初中阶段更为突出。七年级学生争着加入美术兴趣班,到了八、九年级真正有兴趣的少了大半,这里面除了升学压力等原因之外,我想美术培训班的训练方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初中美术兴趣班的专业训练中,我们常常把素描作为训练的一个重点,通过静物素描,使学生加强对物体结构、空间的理解,掌握对线条、明暗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最为普遍的问题,一是画不准确,二是画不下去。老师的做法也有两种,一是让学生一笔一划跟着老师画,二是逼着学生拼命深入地画,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美术失去兴趣。素描专业训练中老师最易犯的错误就是过于关注素描的技巧,而忽视了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和体验,有的把画室当成了一个加工厂,所有的学生作品都一个样,没有个性的展现,有的把画室当做苦修场,使绘画这种脑力劳动变成了简单的体力劳动,学生画得也苦不堪言,画面效果也不言而喻。
二、问题的破解与改进
美术新课标告诉我们,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视觉感受能力和形象表现能力为重要内容的。无论是对客观物象的感知,还是对客观物象的再现以及对艺术形象的创造,都离不开视觉观察这一基本的方法。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养成学习生活中用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对于学生学好美术或其它学科,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将来从事各种工作和研究,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美术的造型·表现领域,我们要把观察兴趣的激发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
(一)向大师学,树立正确的观察态度
每一位美术大师无一例外的是一位观察大师,他们的观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安格尔说:“当我不能用手画时,我就用眼睛画,我没有停止过观察和思考……”。大师说出了造型艺术的秘诀。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处处留心皆学问,视觉艺术更需要我们用心观察和体会生活中的细节。清代画家石涛有句名言说:“搜尽奇峰打草稿”。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物一景都有着它特有的自然美,都是我们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需要我们去细心观察积累。从上可见,培养观察能力首先需要我们有一个好的观察态度,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某一堂课或是某一次训练,而应扎根在我们的生活中,使观察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
(二)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
教学案例: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四课:梅竹精神课型:造型.表现
概况:本节课是中国画第二课时,以欣赏、观察、体验为线索,激发学生探索中国画的规律,掌握中国画梅花的基本技巧。
目标:了解中国画工具、材料,领悟中国画笔墨韵味;初步了解梅花的传统表现技法,尝试表现梅花;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发展学生的观察兴趣和个性的表现能力。
◆内容提要:
1.考查:中国画的用笔、用墨基本知识。
2.观察体会:领会梅花的品格、精神。
3.咏梅:诵读描绘梅花的诗句,领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4.画梅初体验:
5.教师示范、讲解画梅步骤:
A、梅干画法:苍劲;B、梅枝画法:瘦挺;C、梅花画法:疏密
6.学生创作
7.作品展示、评价
◆关键项、方法、策略
1.随意抽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导入课题。
2.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仔细观察梅花的外形美的同时领会红梅的内在品质。
问题一:梅花的外形、颜色有哪些特征?
问题二:梅枝的生长特点?使你联想到什么?
问题三:梅干的外形特征是什么,最适合用那种国画用笔方式来表现?
问题四:从梅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感悟梅的精神品格。
3.小组竞赛背诵描绘梅花的诗句,齐读毛泽东的《咏梅》
4.学生自学教材,小组合作,体验梅花的画法,交流画梅体会,提出存在的问题。
5.分解示范:
A、用笔苍劲有力,行笔转折顿挫,墨色浓淡结合。
B、前后左右开枝,瘦挺斜插向上。丫字女字反写,墨色近实远虚。
C、梅花五瓣成形,正侧背面三向,疏密浓淡相间。
6.学生团队合作,进行梅花作品创作展。小组用中卡展示,团队用大卡展示,团长对本组的学生作品进行讲解点评。
7.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反思评价
1.让学生充分的观察体验梅花的造型,感悟梅花的品格。
2.小组合作,观察、分析中国画中美的特点,交流画法。
3.观察教师示范,学习国画的步骤,团队合作中,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学生个性特征也在合作中得到凸显,学生的表现能力在充分观察和体验中的到加强。
◆注释或总评:
本课通过大量的观察使学生经历了感悟、体验、模仿到最后的创作的几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团队精神,让学生自我体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拓宽了学习空间。
(三)写生课培养观察的能力
美术写生课,可以通过大量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是学生全面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它是发展学生视觉写实表现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不但有培养学生写生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基础能力的教育作用,对发展学生感觉器官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注意、观察、思维、记忆等心理品质,发展学生的智能更有突出重要的教育作用。在美术写生课中,在观察上要反复经历观察、比较、再观察、再比较的几个交替,在对物体的认识上要从感性认识,然后理性分析,再进一步感觉,更为细致的分析,最后提升自己的感觉这样几个阶段。
1.观察:写生中的观察包括整体观察和局部观察两个阶段,在作画时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再到局部,最后回到整体的这样一个过程。在摆静物之前就有让学生对所画的对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最好还有一个亲密接触,让学生摸一摸物体,亲自感受一下物体的质感,这样在表现物体时就能有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当你对物体的质感准确体会了之后,表现起来就能够主动的取舍,将触觉视觉化,表现出的物体才能够生动自然。整体观察为了使画面更为协调,每一个形体,每一块颜色能恰到好处。局部观察为了使物体的个性更为突出,质感更为强烈。
2.比较:有一位艺术家说过,绘画所有的技巧在于比较,学会了比较就掌握了画画的诀窍。在比较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微色差的比较,也就是所有的亮部一起比,所有的灰面、暗部分别比较,在仔细的辨别和比较中,学生的观察会变得更为敏锐,绘画的兴趣也会更为浓烈。
三、问题的策略与反思
为了有效的在造型·表现领域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我进行了如下的思考:
1.创设良好的艺术情境
托尔斯泰: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艺术情境能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艺术情境的创设可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在各班开辟艺术园地,是学生好的作品能得到及时的展示。其次,我们可以在学生画室摆放着美术制作材料,四周布置着专业的名画和师生作品。当学生一踏进画室,就置身在可见可触可制作的审美活动环境之中,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表现美的欲望和激情,促使他们不择手段地运用材料,开展绘画技巧上的创新,以便表现此时他们心中特有的对生活、对美的感悟和憧憬。第三,可以建立校园艺术长廊,举办艺术节、美术比赛等活动,最大限度地在校园展示学生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美术热情;第四:开设名师讲座,用美术名家的经历、作品提升学生观察的深度和广度。
2.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学生有了仔细观察、体验生活的愿望,但生活中的事物千姿百态、千变万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激发观察兴趣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适当的观察技能和方法。
(1)整体观察法
绘画首要的就是学会观察。只有眼睛看得准,手才能画得象。而观察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会整体观察。俄罗斯画家盖·尼古拉耶维奇说:“画素描也就是画比例。所以任何时候也不允许自己脱离整体而只看局部,也就是说,你画的不是一个鼻子,一只眼睛,一个嘴巴,一个耳朵……而是鼻子、嘴巴等等在面部上扮演什么角色,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当你画局部时你都是从整体意义上去画,对称的部分总是要同时画,两眼,两耳,两颊一定得这样去画,都要从整体去画……要从开始到最后比较概括地去画,要逐渐地入细。这就是告诉你一个画素描的秘诀”。这个秘诀说明在整个作画过程中,要不断深入观察、始终贯彻从整体出发的作画方法,并且观察局部时一刻也不能脱离整体。在观察中我们可以眯着眼睛来看物体,也可以退远以后来看画面,是画面随时保持良好的整体关系。这也是我们深入塑造的一个前提条件。
(2)细致观察法
大自然的景物万千、色彩绚丽,我们要正确地表现它,就应该对它进行仔细地观察和研究。例如:一面白色的墙壁,它在中午和傍晚两个不同时间的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色彩景象;一朵红色的花朵,在室内或露天,所呈现的红色也有所差异。在写生花卉时,要仔细观察它的形态特征、生长规律,以及可描绘的细部。在写生动物时,不仅要观察它们的生长结构,还应注意观察它们的神态和性格,如公鸡的骄昂,牛的憨厚,狼的凶残,羊的温顺……观察得越细致,对神态体会得越深,就越能抓住更典型的特征。又如:学习水墨画,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体会“笔有润枯”,“墨分五色”的韵味;欣赏宫殿、宗教建筑的图片,要让学生注意建筑物某些局部的精雕细琢,感受人类智慧的成果,做到“细微之处见精神”……在美术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教师要充分利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3)顺序观察法
学生在观察一幅画或进行外出写生时,教师要在观察程序上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观察习惯,指导学生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轮廓到细节,由整体到部分的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并同时进行分析、综合,确定物体的构图及主次安排。如:教学国画《竹》时,教师可先出现范画,提出问题(哪几根竹子离我们较远?哪几根离我们较近?远处的竹叶用什么墨色画的?近处的竹叶又是用什么墨色画的?),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定向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在提问学生总结出画竹子的顺序:竹竿→远处的叶子(淡墨)→近处的叶子(浓墨)。在观察中,要善于抓主要的、基本的东西,主次分明、有虚有实,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察方法。
(4)联系观察与比较观察。
事物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美术学习中要求观察者必须用联系的眼光去分析,还以素描写生为例,当写生时必须随时比较各个部分的比例、形体、明暗,找出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从中确定各部分的比例、明暗关系、形体结构。不注意比较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看到那里画到那里,是不可能把形体比例、明暗关系画准确的。学生的联系、比较意识较差,往往看不到、想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形体、明暗、色彩等造型要素之间的关系,只有用联系的比较的眼光看对象,才能更深刻理解造型规律规律,掌握正确的造型方法。
(5)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性、有计划的视知觉活动。在观察事物时,如果目的不明确,学生往往会只顾细节而忽略整体,把握不住主次。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清楚观察的目的、观察的对象,然后进行有分析的观察或带有思考问题去观察事物,把学生的盲目选择变为有目的性的观察。通过正确有效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找出规律和特征。同时在观察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细致观察的重要性,还要教育学生懂得只有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有所提高,有所获得,以激励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与分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来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鼓励他们多看、多问、多想,只有带着问题去观察,才能得到新的收获。在与人的交往中注意观察人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走在马路上要注意观察来往的汽车,行人以及街道两旁的高楼大厦;到商店购物的时候注意货物的摆放,把学生无意识的观察变为有意识的观察。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后,就会主动地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并把观察到的信息进行积累储存,成为创作的素材。
3.运用多样的表现方式
观察过程中,学生会用美术的形式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情境,运用适合学生的美术方式进行总结,如果能养成习惯,则是养成良好美术素养的基础。实践中我从写生、默写、创作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1)画默写有助于学生记录观察的内容
教师在指导学生画想象画的过程中要善于发觉其中选材新颖、富有趣味的作品,积极鼓励学生删繁就简,敢于运用不同的色彩表现自己观察的内容和真情实感,最后一定要展示典型作品,互相欣赏、交流,总结经验。
(2)画漫画有利于学生高度概括观察的结果
漫画表现的不是事物发展的某一瞬间,而是有主题、有故事、有脉络贯穿始终的完整事件,特别是四格漫画需要学生独特的创意、巧妙的安排,以及大胆的表现,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画漫画至关重要的是抓好绘画的步骤。首先要注重日常学习中多和学生欣赏适合他们的漫画,共同分析连环画的特点,如概括出主要环节,故事前因后果的递进关系等,保证下一步连环画创作的连贯性。其次要在画之前分析主人公是谁?涉及到怎样的背景等。同时教师注意在绘画过程中协助学生完善构思。最后大家的相互讨论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在帮助学生回忆的同时,又在相互的揣摩中交流彼此的经验。
(3)画创作画能使学生概括观察的内容更富创造力
教师在绘画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不知道自己该画什么?能不能这样画?作为教导者,如果能在教学初期引导学生把观察得来的结果与自己的想象创作有机结合,适当穿插联想画创作,就能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使他们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黑格尔。想象从何而来?是从对客观生活的观察中提炼概括得来的。事实证明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观察什么?怎么观察?用什么方式表述观察结果?经过各个阶段层层递进、持之以恒的教学,必定能让学生画笔下的作品更加千姿百态、新奇动人。
4.诱导学生在观察物象的同时注意美的体验。
绘画的宗旨在于塑造美的形象。学生在写生过程中,除了通过观察把物体形象画准确,还应注意体现物象的美之所在,力求塑造出比现实物象更美的形象。在对自然界的观察描绘过程中,应善于从自然界形态的千变万化中去选择、捕捉美的形象或构成形象美的因素。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和取舍,不断提高学生认识美和感受美的能力。教师应当尽量选择美的物象为写生对象,如具有优美的造型、匀称的比例、富有旋律的工艺品或自然景物。同时还要注意启发诱导学生随时留意观察体验自己周围的美好事物。
总之,教师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应当只局限在描绘物象的准确性这一点上,还应当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发现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启发他们努力表现对美的感受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8 17:39 , Processed in 0.14045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