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众消费观下“细小为美”的视觉思维模式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0 19:0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众消费观下“细小为美”的视觉思维模式

[日期:2011-01-31]来源:www.ltbka.com  作者:现代商业



夏旭光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视觉文化从它萌芽之初到现在的正式命名和研究,一直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民族有着风格迥异的文化特色,民族视觉习惯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侧重于从视觉文化的三种历史形态分析中华民族偏爱“细小为美”的视觉思维习惯的表现,论述它对中国视觉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视觉思维    视觉文化    视觉习惯    细腻精致
视觉文化从它萌芽之初到现在的正式命名和研究,一直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上民族习惯,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思维模式,构成了视觉文化的三种不同历史形态。
一、民族视觉习惯对视觉文化发生决定影响的原始自然反应时期
最早的视觉映像在原始活动时期,人类的视觉对自然世界存在的客观事物只有简单的映像功能。此时的人类视觉思维简单,映像模式单一,但由于地域分布的缘故,全世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群体,这种民族群体的习惯对视觉文化的发展是起决定影响的。在这时期,视觉系统开始逐渐显示其在原始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创造性地发明了很多新的事物,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也为人类社会后续发展打开了历史性的开端。
人类将看到的东西通过视觉系统的一次映像体现到实物上面,通过视觉思维的运用和整合形成了文字,因而不同的民族习惯导致形成了不同的文字。古埃及形成了象形文字,古巴比伦形成了楔形文字,印第安人形成了玛雅文字,古中国则形成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文字系统。古中国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细小文字,引领着中华民族形成了偏爱“细小为美”的视觉思维习惯。
二、与视觉文化融合过程中民族视觉习惯显现鲜明的发展时期
绚烂的中国文化快速发展于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时代,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奠定了中国社会的一切文化内涵。视觉文化的实现方式主要为复制时代,人们将自然存在的事物和其衍生事物都通过手工的方式记载了下来,并且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逐渐成熟而赋予了其独特的历史意义,中华民族的视觉思维习惯就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
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珍贵文物,在今天看来,无不为我们留下视觉上的震撼。“司母戊鼎”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在宏大的器物上绘以工艺高超、华丽秀美的细小纹饰,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偏爱的民族视觉文化感受。
“四羊方尊”四边装饰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全体饰细雷纹等的制作给我们带来的视觉效果更加艺术,视觉感受也更加细腻。社会视觉文化的影响使得人们在实现其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要体现出它的社会艺术价值,大量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青铜器,动物形状、人物形状、文字内容等等这些古人传递到今天的视觉信息不仅诉说了历史,也为我们解读了那一时期的视觉文化理念。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诗句深刻传递着那时的古人在视觉上追求形体美的一种独特诠释。还有古人乃至现代的我们都偏爱的那些细弯的娥眉、小巧的鼻子、樱桃小口等等,结合客观而论,实际功用并不好:腰细不利生育,眉毛细少保护眼睛就不力,鼻子小对呼吸有影响,口小进食就不畅。更有不惜损害身体健康以求得视觉上偏爱之举:裹足而冠以美称“三寸金莲”。西门庆在餐桌底下看见了潘金莲的小脚,立时热血奔涌,两人关系马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人们偏爱“细小为美”的视觉思维习惯,绵延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诗歌形制上的短小,绘画技法及色彩的收敛,陶瓷器皿的细腻精致,一般乐器的娇小玲珑,社交礼节的恭让含蓄等等,鲜明地展示出了我们民族特有的视觉习惯。从商周的青铜到唐宋的诗画、再到明清的陶瓷及小说,风景山水的寓意以及社会事物的写实,时时处处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偏爱“细小为美”的视觉文化发展历史。
三、在外来视觉冲击下民族视觉习惯结合现代媒介的创新时期
进入20世纪中叶以来,各种各样的信息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涌现出来,视觉文化呈现出一种虚拟化态势,人们逐渐成熟的视觉体系以及意识形态使得自身对于丰富的社会事物进行再次映像,艺术创作、电视、电影、录像、电脑绘画、时装、摄影、广告、漫画、电脑游戏、橱窗等等视觉艺术形式纷纷涌现和扩展。从此,人类的视觉生活开始了新篇章,民族视觉习惯为社会视觉文化加入了决定性因素,使民族视觉艺术风格得到了彰显。
魔术是呈现于视觉上不可思议的艺术,视觉思维得到了最大的体现。中国魔术常用笔、细绳、戒指、硬币、扑克牌等细小道具,中国观众也热衷于这类小魔术的欣赏,对国外的大卸活人、列车隐踪、水中逃生之类的大魔术反而缺少热情,这不能不说是由于民族视觉思维习惯在起作用的结果。
起源于中国的足球中国人并不偏爱,却受到了现代西方人的青睐。来自于英国的小小乒乓球却得到了中国全民的热爱,以致成为了中国的国球。还有同样纤小的羽毛球等,无一例外地成为了现代中国人特别喜爱的运动项目。这种在视觉上对“细小”的偏爱,造就了现代中国人在小球类项目上的辉煌。
“细微处见真章”有意无意地引领着我们中国的现代风貌,生活工具的简便精致化,生活内容的精炼轻捷化,衣饰穿戴的短小化,饮食起居的多样化,艺术追求的细腻化……同西方的视觉格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们民族偏爱细腻、内敛的习惯在各个方面表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中国视觉文化的诞生及发展,既体现着与世界视觉文化共性的联系,又显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同的视觉习惯,即偏爱“细小为美”的视觉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叶舒宪主编.《性别诗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3.周宪《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张国良.《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5.张舒予.《视觉文化概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6.周宪.《视觉文化的消费社会学解析》[J].社会学研究.2004年05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7 18:57 , Processed in 0.09557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