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学林点将录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3 00:2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现代学林点将录作者:遣有涯之生
网络版全文地址: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4332519/

作者:胡文辉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简介:胡文辉,1989年肄业于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供职于广州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在工作之余,醉心于学术研究。出版有思想文化方面的随笔、评论集《最是文人》及关于中国古代的方术和文献问题的《中国早期方术与文献丛考》。另有笺释陈寅恪诗一书,未见出版。
 
  
  例言
  一、人类的历史并不等于英雄史和伟人史,但一部学术史,确实相当程度就是杰出学人史。古典体裁的学术史,如正史的《儒林传》,如《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无不以人为纲。故以“点将录”的形式评点学术人物,并非纯属文字游戏,也是具体而微的学术论衡。选择何种人物,即呈现何种学术观,人名录亦是一种学术史。
  
  二、作为著述形式,“点将录”只是对单个学人分别作印象式的批评,看似轻松,但比之一般流水账式的学术史编纂,其实远为困难;因为这一工作,虽不要求学术史文献的堆砌,却最需要学术通识的贯注,不熟知百家,则不足以论一家。以诗学为例:近人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无论是撰写难度还是学术价值,就远非一般的诗歌史所能及。
  
  三、近时有所谓“国学大师”的评选秀,虽不免鲁莽灭裂,但也是触发撰写“点将录”的动机之一。而此录的性质,则不以“国学”为本位,而是以“学术” 为本位;不以“大师”为号召,而是以“学人”为号召。在评估学人成绩上,偏向现代标准:重创新甚于重功力;重专精甚于重广博;重西方现代学术训练及背景,不重中国传统本位的学术取向;重实证主义的踏实工作,不重形而上学的古典思辨。此外,以新方法的引入、新领域的开拓为可贵,以有独特个性、有自家面目为可贵,而学力深、著作多而风格不彰者,如俞平伯、高亨、姜亮夫、张舜徽、吴世昌、程千帆等,则宁可舍弃在外。
  
  四、民国以来的中国学术,一方面趋新求变,方法多取经西方;但另一方面,由于本土学术传统及学术资源的潜在制约,在研究领域上,仍不能不以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为重心。故这一时期最具水准与成绩的学问,始终以中国领域为绝对主流;而在中国领域之内,又始终以广义的史学为绝对主流。易言之,是以“文史之学”,也即所谓“国学”最为发达。相比之下,专攻“西学”者,若不能将外域理论与本土史料融会贯通,则仅能处于仰人鼻息的转介地位,终难有原始的、系统的理论创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本,西学为末”、“中学为主,西学为辅”等语,倒可借以形容近百年中国人文学术的大势。故“点将录”的选择标准,亦侧重于“中学”本位的文史学人,而不照顾学科分布的均衡。
  
  五、李泽厚形容近十数年学风,有“思想家淡出,学问家突显”之语;其实此语更可以概括清代以降近四百年的学术风尚。入民国来,内有清代考据学的遗传,外有西方实证主义的支援,里应外合,推波助澜;故胡适和史语所为代表的“新考据学”,更成为这一时代的学术大气候。这决定了有重要贡献的知识人,其研究工作多以史料考辨和整理为基础,以历史与文化的发现与阐释为取向。几乎可以说,这个时代只有 “考据家”,没有“理论家”;只有“学问家”,没有“思想家”。与此相对,传统的义理之学虽存一脉,却未能跳出古典观念体系的掌心,与现代学术规范接轨。以熊十力为例,其“思想家”的气魄有余,而陷于“六经注我”式的比附,在“学术”立场而言为不能实事求是,在“思想”立场而言又不能自出机杼。故“点将录”将熊十力一类的玄学家排斥在外。
  
  六、民国以来学者如林,同一级别的名家众多,见仁见智,取舍为难,不偏不倚,谈何容易。事实上,所谓“文无第一”,论人尤难于论事;盖考辨事实,尚可能接近客观,而品评人物,势难避免主观。此外,为了切合各人的身份、特征,甚至为了增加娱乐性,此录在排行上也不尽拘泥。
  
  七、在体例上,“点将录”以人为纲,每则首先评论具体人物的学术成绩、取向及方法,以见其学术史地位;再述其轶事逸闻,以知人论世,并增风趣;最后附以绝句一首,不拘一格,以留余味。故此录一方面继承舒位《乾嘉诗坛点将录》、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的形式,另一方面又糅合了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刘成禺《洪宪纪事诗》的体裁,实为“点将录”与“纪事诗”的结合。
  
  八、“点将录”的通行格式,是正榜头领一百零八员,另冠以旧头领一员,故此录共选入民国以来的中国学人共一百零九位。但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中国学术却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学术;论现代学术史,已无法自限于禹域之内,而回避国际汉学的成就。故别出心裁,突破体例,另选择有重要成绩及影响的域外汉学家附录于后。据《水浒传》第一百零五回,梁山好汉征服河北田虎,得降将计十九员,故以此为据,配以汉学家共十九位。




旧头领一员
托塔天王晁盖章太炎

正榜头领一百零八员
天魁星呼保义宋江胡适
天星星玉麒麟卢俊义王国维
天机星智多星吴用傅斯年
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陈寅恪
天勇星大刀关胜陈垣
天雄星豹子头林冲罗振玉
天猛星霹雳火秦明顾颉刚
天威星双鞭呼延灼钱穆
天英星小李广花荣孟森
天贵星小旋风柴进杨锺羲
天富星扑天雕李应于省吾
天满星美髯公朱仝冯友兰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萧公权
天伤星行者武松杨树达
天立星双枪将董平钱锺书
天捷星没羽箭张清郭沫若
天暗星青面兽杨志余嘉锡
天祐星金枪手徐宁李方桂
天空星急先锋索超雷海宗
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董作宾
天异星赤发鬼刘唐汤用彤
天杀星黑旋风李逵梁启超
天微星九纹龙史进严耕望
天究星没遮拦穆弘蒙文通
天退星插翅虎雷横齐思和
天寿星混江龙李俊钱仲联
天剑星立地太岁阮小二李济
天竞星船火儿张横陈直
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刘师培
天损星浪里白跳张顺叶昌炽
天败星活阎罗阮小七洪业
天牢星病关索杨雄李宗侗
天慧星拼命三郎石秀吕思勉
天暴星两头蛇解珍陶希圣
天哭星双尾蝎解宝孙楷第
天巧星浪子燕青叶德辉
地魁星神机军师朱武余英时
地煞星镇三山黄信杨联陞
地勇星病尉迟孙立方豪
地杰星丑郡马宣赞周祖谟
地雄星井木犴郝思文胡厚宣
地威星百胜将韩滔饶宗颐
地英星天目将彭圮沈曾植
地奇星圣水将单廷珪岑仲勉
地猛星神火将魏定国朱希祖
地文星圣手书生萧让启功
地正星铁面孔目裴宣沈家本
地阔星摩云金翅欧鹏竺可桢
地阖星火眼狻猊邓飞王叔岷
地强星锦毛虎燕顺徐中舒
地暗星锦豹子杨林王重民
地轴星轰天雷凌振全汉舁
地会星神算子蒋敬梁方仲
地佐星小温侯吕方季羡林
地祐星赛仁贵郭盛向达
地灵星神医安道全潘光旦
地兽星紫髯伯皇甫端罗常培
地微星矮脚虎王英凌纯声
地慧星一丈青扈三娘芮逸夫
地暴星丧门神鲍旭徐复观
地然星混世魔王樊瑞周法高
地猖星毛头星孔明何炳棣
地狂星独火星孔亮张五常
地飞星八臂那吒项充周策纵
地走星飞天大圣李衮郑振铎
地巧星玉臂匠金大坚闻一多
地明星铁笛仙马麟劳鞣
地进星出洞蛟童威张君劢
地退星翻江蜃童猛容庚
地满星玉旖竿孟康谢国桢
地遂星通臂猿侯健沈从文
地周星跳涧虎陈达陈康
地隐星白花蛇杨春吕澂
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唐长孺
地理星九尾龟陶宗旺谭其骧
地俊星铁扇子宋清胡道静
地乐星铁叫子乐和吴梅
地捷星花项虎龚旺张荫麟
地速星中箭虎丁得孙陈梦家
地镇星小遮拦穆春唐兰
地嵇星操刀鬼曹正邹衡
地魔星云里金刚宋万刘子健
地妖星摸着天杜迁萨孟武
地幽星病大虫薛永童书业
地伏星金眼彪施恩唐圭璋
地僻星打虎将李忠戴裔煊
地空星小霸王周通夏鼐
地孤星金钱豹子汤隆蒋廷黻
地全星鬼脸儿杜兴唐德刚
地短星出林龙邹渊冯家异
地角星独角龙邹润姚从吾
地囚星旱地忽律朱贵邓之诚
地藏星笑面虎朱富屈万里
地平星铁臂膊蔡福罗尔纲
地损星一枝花蔡庆周汝昌
地奴星催命判官李立瞿同祖
地察星青眼虎李云梁思成
地恶星没面目焦挺郭绍虞
地丑星石将军石勇王利器
地数星小尉迟孙新裘锡圭
地阴星母大虫顾大嫂汪宁生
地刑星菜园子张青杨宽
地壮星母夜叉孙二娘冯沅君
地劣星霍闪婆王定六王静如
地健星险道神郁保四王先谦
地耗星白日鼠白胜陈登原
地贼星鼓上蚤时迁冯承钧
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张星煨

额外头领一十九员
河北降将乔道清高本汉
河北降将琼英伯希和
河北降将孙安白鸟库吉
河北降将马灵内藤湖南
河北降将卞祥李约瑟
河北降将山士奇安特生
河北降将唐斌斯坦因
河北降将文仲容加藤繁
河北降将崔埜桑原骘藏
河北降将金鼎高罗佩
河北降将黄钺新城新藏
河北降将梅玉沙畹
河北降将金祯劳费尔
河北降将毕胜魏特夫
河北降将潘迅葛兰言
河北降将杨芳鸟居龙藏
河北降将冯升石泰安
河北降将胡避泷川资言
河北降将叶清费正清


附录书评三则

李廷华:给“知道分子”的一份厚礼
来源:http://book.ifeng.com/shupingzhoukan/special/duyao32/shuping/detail_2011_01/24/4420890_0.shtml

近年能够让人把卷必尽之书,当推胡文辉《现代学林点将录》,作者因懒读外语,大学本科未毕业,却多年沉浸书斋,将百年来学术脉络学人著作学人关系理会如数家珍。自从《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风行以来,现代学术的通俗化功莫大焉。若余英时在“陈寅恪研究的反思与展望”一文里所云:很多人并非十分了解陈寅恪的学术,就是因为“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而对他产生敬意。此敬意实非同小可,它将半个世纪以来的学术中心和边缘几乎调换了位置。现在的读者,生活在信息网络间,某方面的专才固然时时在各种大学里制造,然欲得自家身心之修养,做一个“知道分子”即成必然。《点将录》作者说:他做的学问,不是吃猪肉而是看猪跑,此种大观之趣,岂不正入“知道分子”青眼?将众多博学鸿儒斯文之辈拉往梁山泊好汉行列里坐上一把交椅,过去已有不少人做过,做得最精彩的可能还是今人,是书串缀诸多学人逸闻,近掌故之学,评论自具一家之眼,且纵横间每见幽微,会心处可撩识者掀髯。点评当世人物,反响盈睫,为撰文著书之便宜,而物议纷然,又易生杯葛。《点将录》先在报章连载又得出版,显然注意到尽量避免麻烦。若王先谦与裘锡圭,二者年岁相距近一百年,天上人间,因距离而得自由。此书写法取浅易文言,笺短墨珍,于具体人物评鉴中显一代学术之端倪,不言体系,而条贯自在,隐约间有钱锺书为文意味,又于每篇后以七言绝句为结,提纲挈领,庄谐互见,才士风雅,实称难能。

当代学术史在很大成分上是学人的思想改造史和精神扭曲史,《点将录》于此关节,颇能着墨。以启功为例,若欲了解启功学术思想之变衍,与其师陈垣联系,更得明晰。陈垣由显宦而学术,为历史学界泰斗,堪与陈寅恪南北望,然心气之差,迥若霄壤,其致杨树达函,劝其“不法高邮法韶山”,实以自谓谓人。陈寅恪闻之对杨氏戏言云:自家出生长沙,倘攀缘亦有自也。狂狷之气必显。亦可反衬援庵夫子及门下虽与时俱进,终难免白首之羞。
《点将录》于冯友兰之学术成就,谓为“哲学界一人”,对其人生“四重境界”说则侃切论之:“设论固可谓道貌岸然,玄之又玄,然而反观冯氏自身的人生实践,亦不过随波逐流之辈,一生更不脱‘应帝王’情结。则其人去‘道德境界’尚远,犹在‘功利境界’中也。”“名实双行”于吾华文人渐成风习,名班大老岂任无咎?于兹更见“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之可贵。作者立论,固以著作成就为标准,人格道义之价值,亦不悬置。如吴宓,抗战期间在华西与陈寅恪、李方桂、萧公权同称“四大名旦”,作者以为四人学问成就不可同日而语,又在注释中说:“惟吴氏在学问虽无足道,但其日记,诗集于世事与心事皆能直书无忌,实为现代知识分子最宝贵的精神档案。”吴宓之学问是否“无足道”还可商量。余英时谓五十年代以后,大陆学者坚持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者当首推陈、吴二公。钱锺书晚年最后文章乃为《吴宓日记》写序,深情感慨,为其一生文字仅见。不亦可参乎?作者注重《吴宓日记》之价值,亦当有会心之发焉。
作者广搜学人逸闻,以馈读者,其中取舍,固已甚大胆,于某些人物,似还有手下留情处,比如汤用彤,其《魏晋南北朝佛教史》之价值,学界故无异词。作者说汤用彤因患脑溢血而“得免与世周旋”,观《吴宓日记》,汤氏之不幸去世,因医院外街头游戏队伍高喊口号,老先生在病床上跃起跟随高呼,急症而不治。可谓周旋到底也。凡此,皆堪谓时代哀歌,学人痛史。

《点将录》于学人比较评述间,亦梳理脉络,以见世纪文化流向。将余英时列于三十六地煞星之首,可见推崇之意。余氏学术,于考据、义理二途融汇为之。乾嘉以来,考据之学大盛,多论以清学为宋学之反动而径庭。余氏则详为辨析,认为清学亦宋学之继承,此虽在前人已有道及,然泯宋学与清学于无迹,得考据与义理为一身,余氏实得其大观(读其《方以智晚节考》,对任道斌之《方以智年谱》资料详尽却不能点出方氏自沉乃出抗清心志,竟直斥任著为“有眼无珠”)。考据、义理皆不能尽其意,余氏又经常对社会话题公开发表意见,盖出学人终必尽社会责任之义也。
《点将录》谓李方桂与王力为“海内外最有影响的两大古音体系”而李更为“精审”。点睛之余,又施渲染之墨,言其岳父徐树铮之不凡(参观冯玉祥《我的生活》,冯氏对徐杀之不足,更加痛骂,似为一不赦之巨奸)。《点将录》引述罕见之籍谓徐氏“仅率一旅之孤军,迫使外蒙古取消自治,承认中华民国主权,一时震动朝野”,并有著作《建国诠真》等,显然徐氏非一赳赳武夫,其中底细,有兴趣者还可探究。然搜书不到海外,又岂能得其大观?《点将录》以穷搜而遍览,广读者以见闻,良可赞矣。
容庚在沦陷期间任职伪北大,胜利后傅斯年坚不聘请,谓若聘请此等教授即无以对流离大后方者,其说广被人口,而容氏亦不示弱,发表公开信认为“政府无力撤退全体沦陷区人民,即得宽容其生存”。女作家苏青文字被援例,亦具同理。以后,学府大批胡适、傅斯年、曾经真正落水之周作人亦跟随痛骂,而容庚则教育学生对傅斯年之成绩不可忽视,文人之所谓骨气,当从一生终始幽微处考量。
闻一多于西南联大时云:“在今天抗日战争时期,谁还热心提倡写旧诗,他就是准备作汉奸!汪精卫、郑孝胥、黄秋岳,哪一个不是写旧诗的赫赫名家?”此真可谓偏激之言。当时国民党于右任、贾景德等,共产党毛泽东、朱德等、社会贤达郭沫若、柳亚子等,无不作旧诗。闻一多先学美术,曾为北京美专教务长,后专治古典诗歌,又关心政治,先右后左,不幸遇难后联大师生悼念捐款,吴宓拒捐,因其与闻氏素不睦也。此《吴宓日记》中亲述,可参观。
一书之中,议论明赅,材料丰富之外,倘字里行间更呈现可以深入之学术话题,则读者呼快矣。胡道静对沈括《梦溪笔谈》之推崇,以为较司马迁《史记》更有价值,为宋代则惟一。《点将录》作者认为“推崇因至过当”,予读者继续寻绎宋代文化学术之成就很大空间,如沈括与苏轼之比较,或即可破胡氏之论。又如,吴梅以曲学擅名,拟之“铁叫子”至为恰切,将吴梅之学与王国维比较,连类书画等学术门类而谓吴梅之学为本色当行,其价值即不同也。又于注释中引述其日记,说明在溥仪立满洲国,及日本于全面侵华前分割华北等政治问题,远离政治之吴梅均有其独特看法。“此真是世俗所谓‘汉奸’论调矣,以其出语奇兀,世所罕知,特附见于此”。学术、读书最终是无禁区的。多年来读书人的眼光在逐渐开阔,也逐渐细微,很多历史问题在逐渐清晰,也愈加复杂,辩幽索微永远是学术的责任和动力,也是学人之兴趣及功课。《点将录》于兹会心多,亦引读者解颐频。

当下文风浇漓,强不知以为知者多矣,一书之著,以知识丰富而益读者,为基本道德,《点将录》于知识之丰富性即学习钱锺书之“充类至尽”,论列间不吝连类举引,几成百年学人关系渊源之大观,又似著作观点异同之引得,实为读书用心之真收获。
以梁山泊好汉之绰号形于现代学人,固为有趣,亦称难事,当年汪辟疆作《光宣诗坛点将录》,将陈衍列于七十二地煞之列,即招致不满。具体评价中,言康有为诗“伤摹拟”,亦被其耿耿多时,盖南海自命诗超苏黄,学术更有哥伦布开创新大陆之功也。近世见刘再复言《红楼梦》而大贬《三国》、《水浒》,谓为“中国人的地狱”。若以学人评论之事,任其以梁山好汉排座次必不为也。故知“点将”之行,实以趣味漫漶学术也,恰切者少,而难配者多。若以中箭虎拟陈梦家甚切,以丑郡马谓周祖谟亦恰,他若因善雕刻而拟闻一多为玉臂匠,以研曲而位吴梅以铁叫子,以善书而称启功圣手书生,以能研究能创作誉钱锺书双枪将,尚各得其位,余者则多难凑泊。 女将三员,只得冯沅君一人膺母夜叉之位,一丈青则遗芮逸夫,母大虫赠汪宁生,此虽玩笑细故,无从认真,然现代学人,果不能再寻绎女性二人而充梁山泊快乐之场乎?是所以作《点将录》亦勉为其难也。

张晓辉:“认真你就败了”
来源:http://book.ifeng.com/shupingzhoukan/special/duyao32/shuping/detail_2011_01/24/4423918_0.shtml

以“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的方式为人“点将”,古来早已有之。在明朝它曾有过一次颇不光彩的展现,便是魏忠贤爪牙王绍徽编撰的《东林点将录》。这个点将录,因其以恶俗暗黑的方式为迫害东林党人张本而臭名昭著。然品察其文,大抵为迎合魏忠贤之类文盲地痞,行文鄙俗,不堪入目。唯将钱牧斋断为浪子燕青,却是巨眼。考牧斋嗣后种种奇诡怪谈,则此一点将录作者,不能不是深懂牧斋者。
自此之后,所谓点将录便史不绝书,大多被用来作为月旦人物、品评学问以及调侃讥刺的工具。常理而言,其一言一语,皆应出于对品评对象的深刻理解;诚如钱仲联所言“为此诗坛作整体安排,点如何之将,如何各得其所,匪不加思考,可以信手拈来”,方为“点将”佳作。单纯拈出108人排个顺序,斯为下乘矣。
由此而言,胡文辉先生的《现代学林点将录》只能算约略合格而已。从形式上讲,本书采用的是传统的“排座次”方式;理论上言之,要所拈出的人与梁山108将多所暗合,才算好看——好比上面我们提到《东林点将录》中将牧斋考为浪子燕青,便多有相合,令人拍案叫绝。然此种颇具大智慧的春秋笔法,胡先生甚少顾及。看他的点将名单,以章太炎配托塔天王晁盖、以王国维配玉麒麟卢俊义等等,都难有新意可言。亦有颇不伦不类者,如以陈垣配大刀关胜,评语中说:
(陈氏)1949年发表《给胡适之先生一封公开信》,这既表示与故人胡适在思想上分道扬镳,也表示对革命政权在政治上衷心拥护。在著名的旧知识分子中,陈氏遂成为向新政权输诚的第一人。共产党即新时代的红色梁山泊,则《给胡适之先生一封公开信》者,亦如后来数以百万计的批胡文字一般,乃知识分子落草梁山之投名状也。
这分明谬以千里,哪里像大刀关胜?又如以冯友兰配美髯公朱仝,评曰:
冯氏在抗战时始蓄须,与闻一多的胡子齐名,故拟为美髯公朱仝。
此等表面文章,言之何用?
当然书中亦有一处老辣至极的地方,便是对郭沫若的考语。众所周知,郭沫若作为新朝显贵,向来批评者众。胡先生把郭沫若配天捷星没羽箭张清,评语并写道:
郭氏以天赋聪明,治学故能急就易成;然亦以聪明太过,不能作沉潜积累之功,故其著述每多新解,亦多臆解。…… 综观郭氏一生为学,始终不脱才子气;晚年身处高位……而苦于应付政治人事,唯一味歌功颂德以求自保,则才子气而外,更添妾妇状矣。
则以之比于《水浒》中以石子偷袭致惹众怒的张清,盖有深意存焉。
这也便涉及到胡先生的评史论人方法。新朝以来,知识分子纷纷自觉进行思想改造,甚至努力给自己泼污水,借诋毁自己的学术成果换得一席安稳地位。此自为知识分子性格中之弱势一面的反映,亦体现他们面对强力时屈心抑志的悲剧人格。此类表现,不可求全责备——或可说,在刀俎和鱼肉之间,我们毕竟应该站在鱼肉一方。然胡先生对知识分子的表现,往往言之过苛。例如他评钱仲联云:
五十年代以后,钱氏论诗有一最大毛病,即以政治标准优先,以人论诗,过分张扬所谓进步、爱国作品,而完全抹杀所谓反动、卖国人物。……沦陷时期,钱氏曾任(伪)中央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兼(伪)国民政府行政院参事、监察院监察委员,并对汪精卫的政治路线甚表同情。此一经历,在抗战后自成为政治污点,钱氏为求自保,不能不极力彰显个人在民族大义上的凛然立场,惟恐爱国稍后于人,再授人以柄。如此年深日久,遂形成僵化的思维定势。故其学问上的固陋,实根源于心理上的恐惧。
此等分析虽大抵不离事实,但毕竟属于未曾经历过彼时彼世之人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说法,徒然令人生厌耳。
说了这么多,似乎结论该是认为,这书并没有很多的学术价值,只供茶余饭后一哂而已。然而充其量,这原本亦不过是为报纸增添作料的东西:好吃好看,但偏偏不可视为认真的学术研究。所以——套用目前的一句流行语——“认真你就败了”。


米米:隔空听禅 莫明其妙
来源:http://book.ifeng.com/shupingzhoukan/special/duyao32/shuping/detail_2011_01/21/4389774_0.shtml

《水浒》一书流布数百年,借“四大”之名行于近世,其思想性如何或未定论,然梁山英雄一一之形貌性情,则早深入人心矣。余童蒙时极喜读之,于其文字精彩处如武松打虎、宋江杀惜等皆无所挂心,所嗜者惟石碣天书也,悉诵一百单八将之姓名、诨号、排序及对应之星宿,至今不忘。此盖“一百零八将”行事各异、各获封谥之形式自具一种特殊魅力,非人言所能尽道者也。隆、万年间,《封神演义》书成,其末姜子牙归国封神一节,乃将书中先已殒身之一干凡妖劣将,悉封为天罡地煞一百零八星,若自梁山粉丝看来,岂非唐突好汉乎?
自晚明王绍徽编《东林点将录》献魏忠贤以降,“点将录”遂成盘点一时人物之习用体例,继踵者计有舒位《乾嘉诗坛点将录》、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钱仲联《近百年来诗坛点将录》、朱彊村《清代词坛点将录》、刘梦芙《五四以来词坛点将录》等。以士人、文人譬好汉,未可视为失伦,反使其论生动可喜,收增色之功;设若所拟非人,则是遣名公大家为列队拜佛之香客,固不足观也。陈石遗评汪氏点将录云:“有以等第拟之者……有以诨名拟者……有以姓氏拟者……有揣其身份者矣……有以所操之业拟之者矣……有以形貌拟之者矣……有以性情行止拟之者矣……诗人有兄弟二人者,则每拟之以昆仲……苟不论诗而论人,以吹毛索瘢之心而务求其似,何处不可得‘将无同’三字耶?”此后来点将录作者所宜深思者。
今有岭南胡君文辉作《现代学林点将录》,自章太炎以下,将近世学人之学术风格与功绩一一评骘,参以学界恩怨、生活八卦,而于每人小传最末结以一绝句,其意浅近,语带调侃者多。然此录者,其弊不可谓不彰也。
盖何谓“现代学林”?其例言于“现代”二字未见界定,但云“此录的性质,则不以‘国学’为本位,而是以‘学术’为本位”。观其所择之百余学人,实多为历史学者,间有治其余领域如法学、建筑学、经济学、戏曲学,亦为于该领域的专门史有所发明者,如沈家本之于刑法史、梁思成之于建筑史。如此则置自然科学于何地?不若更名《现代史林点将录》,始觉合衬。然张五常非以经济史名世,何得措身其中?
又以启功拟圣手书生萧让、以潘光旦拟神医安道全,自是允当,他如以闻一多拟玉臂匠金大坚、以吴梅拟铁叫子乐和,亦复此类;然萧、安、金、乐与紫髯伯皇甫端俱为身怀奇技而受命留京、未能参与征方腊之人,何前四者俱以“所操之业”作拟,独紫髯伯竟拟之以语言学家罗常培?未闻罗于兽医之术有何贡献也。
最不可解者,多有既作比拟而不加一字说明处,如以萧公权拟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以严耕望拟天微星九纹龙史进,真使人如雾里观花,隔空听禅,莫明其妙也。
胡君八九年肄业于中山大学,于彼先贤陈寅恪之研究用功尤多,想亦极推崇其人其学。今观此录,置义宁为学林第四位,固极宜也;然于其学术亦不无批评,指其“于暮年完成的巨著《柳如是别传》,虽为今人所艳称,但其时陈氏目盲力衰,考辨每流于繁琐拖沓,疏漏亦所不免,已不复壮年气象矣。”义宁自九十年代起即为学术与道德之双重偶像,而胡君未肯曲学阿世,乃独忤时议,作此公论,是学人应有之态度与胆识。其论唐德刚一节有云:
唐氏五十年代居纽约时,与胡适交往密切,但他在学问上自有立场,对胡虽尊重而不迷信。胡当年最喜引用唐代洞山和尚(良价)事教导后辈:洞山极敬其师,而旁人问洞山:“你肯(赞同)先师也无?”答:“半肯半不肯。”问:“为何不全肯?”答:“若全肯,即辜负先师也。”唐氏由此引申:“对老师我们要‘半肯半不肯’。……不肯定胡适的大方向,中国便没有前途!不打破胡适的框框,中国学术便没有进步!”其意甚是。学林点将,评判前贤,不亦当“半肯半不肯”耶?
则胡君亦以“半肯半不肯”自勉耶?
更可贵者,其于当今学界犹健在之明星人物亦褒贬无所避忌,殊非易事。如谓周汝昌“学识不尽通贯,见解多趋于绝对,态度每流于偏执”;谓桑兵、罗志田、陈平原诸人“相对缺乏古典学问的背景……虽提倡总结有功,而论说终隔一层”;谓余杰“出语轻薄,对学问亦缺乏素养及同情,可谓过犹不及矣”;谓吴思“野狐禅”、“近乎‘厚黑学’一路,仍不脱民间智慧”;谓饶宗颐“其为学,务广贪多,泛滥无归,思考力似不足以驾驭其学问。其治学方法不出文史考订层面,而在考订上却往往欠缺条理,不能得其要领,甚或有望文生训、强作系联的毛病”;谓李敖“天赋聪明,到底终属文人,在思想学术上又何所成耶?”名公宿耆如季羡林、唐德刚二氏者,彼时尚在人间,而点将录亦不乏贬辞。胡君之声名、地位于以上各家,无非草莽间一小卒,乃敢持论如此;而究其所言,实皆理性平易之判断,非徒攘臂高声欲以哗众者也。
要之,此录非学贯百家、熟知故实复又心存大公之人不足以作,今胡君当之矣,庶几可传后世。余为此文,盖揭其一短而未及扬其百长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4 07:21 , Processed in 0.07723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