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博客:私人日记,还是大众媒体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0:0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人博客:私人日记,还是大众媒体

  ——名人博客的社会学、传播学解读
  话题主持人:李庆英 黄月平
  
  话题缘起
  近来,伴随着“博客热”的兴起,名人博客异军突起,从影视明星、文坛新秀、到学术名人,纷纷开设博客。这其中学术名人博客更引起了学界的关注。那么,应如何从社会学、传播学等角度对名人博客尤其是学术名人博客进行观察和解读呢,本刊特请有关专家进行了一些探讨。
  
  话题嘉宾
  邓伟志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周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
  乔新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孟伟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聂辉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
  名人的备受瞩目,博客传播的迅即,加速了“名人博客”传播的马太效应,更使“名人博客”具有大众媒体的功能
  主持人:关于博客性质的定位存在很多争议,有人认为博客是私人日记,有人认为博客也具有大众媒体的功能。名人因素使名人博客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应该如何定位“名人博客”的社会功能和性质?
  孟伟:很多人把博客看成是一种小众行为,一种个人情感的宣泄渠道和个人信息的发布平台,是一种私人日记。事实上,他们忽视了博客越来越具有更明显的媒体特征。
  随着博客的流行,越来越多的文化名人、专家学者、影视明星等社会公众人物开始写博客,他们的博客有巨大的浏览量。如果按照浏览数量来说,他们的博客已经超过了一些传统的媒体,尤其是印刷媒体,这个意义上的博客基本具有了大众传播的效用。名人的备受瞩目,博客传播的迅即,加速了名人博客传播的马太效应,更使名人博客具有大众媒体的功能。这时候的知识管理和信息交流就变的比较严谨和慎重,尤其是在舆论导向问题上,很多个人博客尤其是名人博客对社会和公众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学术名人博客是课堂,学者可以向公众表达更为直接、全面、深入的声音
  主持人:近来,各大网站上出现了一大批知名人文社科学者的博客,应如何看待学术名人的博客热的兴起?
  乔新生:学术名人博客的兴起确实是“博客热”中的一个亮点,像人民网的“强国博客”为国内社科领域的一些知名学者如李君如、毛寿龙、王一鸣等开设了博客,新浪网最近还推出了由近百名国学学者加盟的“乾元国学博客圈”,著名学者汤一介、庞朴等加盟其中。学术名人的博客可以说为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一个巨大的平台、快捷的通道。如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三校合办的社会学博客网站上,著名的社会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的博客的点击率总是高居榜首,孙教授的博客也几乎每周都有更新,很多学生都认为孙教授的博客是一个鲜活的、生动的社会学课堂。
  聂辉华:对于参与公共事务的大学教授、专家学者等学者而言,名人博客的功能绝不仅仅是扩大名气,更是他们绕过传统媒体向公众直接、全面、深入表达声音的途径。在过去,“专家学者”要被世人关注,必须借助传统媒体。但是,传统媒体提供给知识分子的话语权其实是非常稀缺的。一个研究矿难的专家通常不太可能在几分钟里准确而全面地表达自己关于消除矿难的建议,这让喜欢表达的专家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而且,想发表意见的专家如此之多,未必就能轮到自己。更尴尬的是,经过传统媒体加工的专家意见,有时背离了专家的本意,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不管这是因为传统媒体断章取义、为我所用,还是因为专家时间有限、表达过于深奥等原因。记者决不是一个单纯的记录者,他总是根据媒体的需要、大众的口味和自己的主观印象来剪裁专家的观点。
  学术名人的“博客不适应症”
  主持人:作为学术界的名人,听说您也开设了个人博客,但不久就关掉了。能谈谈您的“息博”经历吗?
  邓伟志:由于博客具有随意性和开放性,在网上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非理性的声音,甚至是恶意的人身攻击,一些交流对象也未必是学者自己愿意交流的对象。另外,还有一些学术名人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打理博客,于是就可能产生“博客不适应症”,即关闭博客或让自己的博客成为“休眠”状态。
  以我个人为例,今年初开办了个人博客。我在博客上是个弱者。有一天从全国政协记者招待会上下来,有位女记者提醒我说:“你博客上有篇骂你的文章,看不下去……”我想:骂就骂呗,谁没挨过骂呢?孰料上网一看,是有人把我文章改写为“纯黄色”,把领导人的名字换成了“潘金莲”。我想:骂我不足挂齿,损害别人形象,我不忍心。再加上,贴上的文字太多,不看对不起人,要看实在没时间。要读的中外书籍还读不完呐!我是读书人,为了集中精力读书,于是就把博客关了。
  学术名人博客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新课题
  主持人:既然名人博客已成为一种大众媒体,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如何保护知识产权的问题,应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周林:博客作为一种新生的媒体,确实涉及到很多知识产权问题,例如,一些网站邀请名人去开博客,却不愿付稿费;许多网上和网下媒体从博客上随意转载,却不通知博客主人,也不支付稿费。这些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个方面是网络经营者缺乏对法律的敬畏和对知识的尊重。根本原因是一些网络经营者的短视和追逐暴利。从创作者方面分析,主要是他们对自身权益认识不足。少数人为使自己的思想被更广泛传播而放弃部分权利,多数人面对侵权则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维权的勇气,这些都不利于版权法实施和知识财富积累。
  博客的主人应该被当作“作家”。从鼓励知识财富的创造和积累看问题,我们更关注法律对“作家”们知识财产的保护。那些博客“作家”,可以凭借他们的“脑力劳动”,为社会创作出宝贵的精神食粮,从而获得作为回报的版权——包含经济和精神利益内容的知识财产。版权制度就是通过赋予创作者版权,设立“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制度来平衡作者、传播者和公众利益的。
  传统媒体可以与博客等新型媒体实现良性互动
  主持人:其实,学者博客中可以说蕴藏着大量的传统媒体需要的宝贵资源。应如何看待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系?
  乔新生:随着新闻媒体竞争的加剧,许多纸面媒体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但是,与其他媒体保持互动关系的纸面媒体还有成长的空间。因为在博客之外,还会有人进行理性的思索,并且在传统纸面媒体中表达出来。所以,未来的报纸将会以观点取胜,如果没有崭新的观点,或者没有对观点深层次的解剖,那么,纸面媒体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这就是为什么传统的纸面媒体纷纷加大理论和评论版面的意义所在了。或许今后传统媒体会在博客中寻找观点,然后在自己的媒体中分析评论这些观点。事实上,现在许多电视台正是通过博客发现制作节目的材料,然后再加工制作电视节目的。所以,新闻传播界应当认真研究这个新型媒体的发展趋势。
  博客实名制是一把双刃剑主持人:最近,信息产业部酝酿博客实名制,开博要首先登记身份证,这引起了很大争议,您怎么看?
  聂辉华:我觉得博客实名制有利有弊,是一把双刃剑,这跟个人开设博客的原因和动机有关。博客作为个人的一个相对独立又较为自由的空间,对于更多的草根儿博客来说,博客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自己的私家日记,博客实名制对于没有了自己喜欢的个性化昵称,博客中涉及个人的内容也都公之于众,原本的神秘感也都没有了,这就等于离开了个人开博的初衷。博客实名制,虽然可以使由于博客匿名存在的各种法律问题迎刃而解,但是,这样又有几人愿意再去开设博客呢?
  博客实名制对于学术名人博客来说,无疑是有利的。因为一般学术名人的博客都是实名的,专家、学者开设博客的主要意义在于展示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并为自己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一个快捷的信息和互动平台。施行了实名制,这样也会激发大家更理性、更有建设性地发言了,这样也有助于大家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下交流得更多,更广泛。如果非要说实名制限制了人身自由,那只是限制了部分人恶意攻击的自由。(编辑:林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3 05:34 , Processed in 0.08665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