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日志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4:5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日志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摘要:教学日志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已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对教学日志产生的概念、内涵及产生的背景、教学日志的基本内容及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从教学日志的角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若干思路。
关键词:教学日志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的过程。一方面,教师要将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内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另一方面,教师又要对个体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深入追问和批判性分析,以确认属于自己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个体的经验,并逐步形成实践性知识。而教学日志则是帮助教师进行批判性审视自身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之一,它是教师对其专业生活的叙事和对教学活动的反思记录,其价值在于教师可以探究其在教育活动中所经历的事件的价值,让教师记录他们身上发生的事件及其意义,以及影响其专业成长的方式,从而改进教育实践,提高专业素养。
一、教学日志的概念与内涵
l、教学日志的概念
“日志”一词源于法语,指的是个人一天中可能完成的行程,是对经验和观察的记录。如飞行员的飞行日志,船长的航海日志等。后来该词被运用到教育领域,被理解为日志为学习者或教育者记录一天学习、生活及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场所。但到底什么是教学日志,迄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美国学者布鲁克菲尔德认为:“研究日志(又称教学日志、工作日志或教师日志)是一种教师对生活事件定期的记录,它有意识地、生动地表现了教师自己。它不仅仅是罗列生活事件的清单,而是通过聚焦这些事件,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假定。”有的学者认为,教学日志是在课堂仔细观察、课后立即记录的报告,包括课堂上有关教与学的质性材料的收集过程。可见,教学日志不仅仅是对“生活事件”的记录,还包括教学中对自己有价值的、有意义事件的记录,是对自身学习、工作的反思。我国国内学者也对教学日志进行了探讨,并从教学反思的角度对教学日志的内涵作了界定。如,“教师的教学反思日志是教师记录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提升教师自我发展能力,完善教学艺术、实现教师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教学日志是一种对教师自己的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的记录。教学日志不是仅仅记录、罗列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事件,而是通过写教学日志,教师给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写日志的过程也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的过程,它可以检视自身工作中的不足,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综上所述,教学日志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具有反思和研究价值的事件所进行的持续而真实的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提出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思想观念,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2、教学日志的类型教学日志一般有两种形式,即记录在笔记本上的日志和网络日志(教师博客)。由于日志是对个人经验和观察的记录,所以教学日志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教师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感兴趣的和有意义的内容。一般来说,教学自志有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1)点评式。即在教案各栏目相对应的地方,针对教学的实际言简意赅地加以批注、评述等。这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日志形式,适用于教师在课前或上课期间的突发奇想或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
(2)提纲式。即通过对自身课堂教学实践的分析,提纲挈领地一一列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展开及运用情况,学生表现及自我表现等方面的成功与不足。它一般是在课后进行的,可以较为全面、系统地评价教学上的成败得失。
(3)随笔式。即教师具体地对自身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后的记录形式,它注重教师对某一问题、事件的感受,揭示教师的思维方式,洞悉教师的内心世界及感受。
(4)专题式。即抓住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如语言表达、课堂组织与管理等)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教学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教学理念,从而确立正确的教学行为。它一般也是在课后进行的,周期性较长。
此外,教学日志是一种不规范的文体,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主要体现在:
(1)运用生活语言。教师撰写日志不需要华‘丽的词藻,而是尽量运用日常生活语言来表达对教学的感受。一方面,它可以使作者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教学日志的分享者(读者)带来亲切感。
(2)以第一人称叙述。教学日志是教师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是关于“我”的经历、想法、做法等,因而它往往是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出现的,这种叙述方式有助于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乎理性的思考与判断。
由于教学日志是从改进教师教学实践的角度提出的,因而人们鼓励教师撰写教学日志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继而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二、教学日志产生的背景
教学日志作为一种促进教师反思自身教学、促进专业成长的方式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作为一种正式的研究,有其深刻的根源。自然主义教育的发展、定性研究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后现代主义与现象学在教育领域的渗透,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的深入以及教育对话研究等共同促进了教学日志的研究与发展。
l、自然主义与定性研究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近代的教育实践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自然主义教育经历了“客观化自然”----“主观化自然”一一“心理化自然”(终结)----现代教育理论衔接的历程。尽管每个阶段的教育家研究的视角不同,但在教育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上却是殊途同归。它们以各自独特的形式,论证了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对时代的意义,也塑造了自然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和取向。心理学化是西方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终结。终结指的是它的原始状况的终结和名称的变更。但是由于它致力于探讨的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一永恒的命题,它的理论意义远不停留于此。它以辩证扬弃的方式丰富了教育研究,特别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的关注与研究,使教育者开始关注学生、关注教师自身的主观感受。教学日志是教师体现关注自我、关注学生,并达到自我实现的有效途径。
定性研究借以发展知识的方法是通过对个案的深入细致研究来收集以语言信息为主的资料,然后用分析归纳法来研究这些资料。它所研究的是个人创造的意识,研究自然环境中人的行为。这种研究不是采取中立或客观的态度,而是融入自身的情感和经验。而教学日志的撰写就是教师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表白,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教师通过反思课堂中自己及学生的表现,可以同时发现自己和学生的闪光之处与不足,通过对这些累积性的材料的归纳、分析,可以获得对理念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教学实践的新认识。
2、后现代主义及现象学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吸收了分析哲学、解释学以及后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强调以语言范式取代以往的意识范式。这种范式的转变标志着研究焦点不再集中于认识主体和意识内容,而转向语言学的讨论,讨论主体群之间的活动及其关系。这种倾向凸显了以往教育研究中差异性受压抑的问题,从深层次上直接介入语言----权力----知识之间关系的讨论。后现代主义促进了教学日志的发展,注重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想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对人的解放的诉求。
现象学大师范梅南指出,从现象学的观点来看,一研究就是对我们感受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式提出疑问。理解世界就是以某种方式深刻地存在于这个世界,研究质疑形成理论的行为就是使我们与世界密切联系韵有目的的行为,可以使自己更好地成为世界的一部分,甚至融入这个世界之中。教育研究应充分展示人们在生活中的教育学立场。现象学关注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发现的所有形形色色的现象。其出发点在于情境,通过对嵌入情境中的典型的意识节点的分析、阐释来说明生活体验。它将日常生活中晦涩、模糊的体验变得清晰,易于解读。同时,它将生活经验以轶闻趣事等现象学的写作方式表述出来,既提供体验的情境,同时又在描述中埋藏着经验的本质,从而具有一种人类体验的共通性,使读者阅读时,充分激活他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发与现象学文本的对话,获得对这种体验的反思性理解。嗍现象学要求研究者投入到丰富的生活中,积极地探究生活经验的各种形态。现象学的这些特征促进了教学日志的研究。对于教师来说,对生活经验的探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撰写日志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冷静、明智地观察事件,使自己在生活实践中更具洞察力。
3、叙事研究及行动研究的深入
教育叙事研究学者克兰迪尼和康纳利提出了要重视叙事本质的意识及教师发展和实践中的情境故事的观点。他们指出:经验是我们要研究的,我们用叙事方法来研究是因为叙事思维是经验的主要形式,也是书写及思维的主要形式。叙事研究是一种多元文化视角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来说,通过文化视角探讨教育问题可以使教师把对教育实践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出来,教学日志就是教师表达自身感受的主要形式。
源于社会科学研究的经验对于社会活动的意义重大。教育活动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因而,行动研究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行动研究是在一个设定的困难区域内的反思过程,在这个区域内,人们试图提高实践或个人理解,实践工作者执行探究。首先明确地界定困难。其次,确定行动计划,通过将行动运用在困难中而检验假设,接着进行评价以监控和确立所采取的行动的有效性。最后,实践工作者反思、解释、改进自身行动,同时与行动研究者群体交流这些结果。行动研究是实践工作者开展的系统的自我反思的科学探究,其目的在于改进实践。教师的个人经历是行动研究的重要素材。教师通过分析自己的实践经验、个人生活史,可以获得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实践的认识,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有意识地记录自己从事教学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虑,并适时地分析与总结这些材料,往往能够获得对自己实践比较全面的认识。行动研究有很多呈现方式,教学日志就是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对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教学日志的撰写,教师可以定期地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不断的回顾和反思过程中,增强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认识,觉察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4、教育对话研究的启示
日本学者佐藤学提出,“学习的活动是建构客观世界意义的活动,是探索与塑造自我的活动,是编织自己同他人关系的活动。”通过学习活动,在客体、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之中形成三种对话实践。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和他人(学生、教师等)对话、和客观世界对话以及和自己对话。和自己对话就体现在撰写教学日志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我的内部对话,改造自己所拥有的意义关系,重建自己的内部经验。学习是作为语言实践而展开的,自我内部对话实践的基础也是如此。学习作为自我内部对话的性质,意味着自己同他人之间关系的内化、结构化,并通过运用经验的语言建构客观世界的意义,同时建构自身的意义。和他人对话体现在教师间、教师与专家、学者间的沟通过程中,一切的学习都是内蕴了同他人关系的社会实践。在同“他人”对话过程中教师更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和客观世界对话同时体现在撰写教学日志与同“他人”沟通的过程中,通过撰写教学日志,教师认识客观世界,综合地把握了自己的看法,在同他人交流过程中,又可以发现自己和他人的差异,使自己的认识趋于客观化。这样教师通过撰写日志来关注自身、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从而达到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此外,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sTechnology,简称ICT)也造就了教师博客(网络日志)的快速发展。教师博客的出现一方面使教师的话语权得到了释放,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师有更大的空间来分享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4:53:50 | 只看该作者
一、教学日志的内涵与内容

  1.教学日志的内涵
  何为教学日志?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贝利(Kathleen M. Bailey)认为:“教学日志是指对语言学习或教学经历所做的第一手记述,在个人日志中做定期、坦诚的详实记录,然后分析行为再发生的模式(recurring patterns)或突出事件(salient events)”。并进一步指出“若没有分析,教学日志就不能称其为研究”。我国学者王健、杨党玲认为教学日志还应包括第三个层次的工作,即“根据分析的结果设计新的教学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施和完善,如此循环往复,以便增强教师的理论和科研意识,提高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学日志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身教学活动中有意义或价值的事件所进行的持续而真实的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改进教学,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从本质上讲,写教学日志是教师自我反思思维活动的显性化过程,通过教学日志这一工具不断地分析梳理、回顾总结、研究探索,以改进教学实践活动,为以教学活动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创造条件。
  2.教学日志的内容
  豪和理查德(Ho & Richards,1993)认为:“教学日志是教师利用写作过程来描述和探究自身教学实践的一种机会”。通过定期把教学实践中的所看、所听、所思记录下来,教师能够更加有效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一般而言,教学日志可以涉及以下内容:一是教学理论。包括对教育教学思想的认识,以及对自身教学的影响,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理论进行解读等。二是教学内容与方法。包括教学材料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某种教学方法或模式的适用性,自身在教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技术的创造性利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等等。三是学生情况。例如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的学习困惑、学习场景、行为描述、课堂意外事件等。四是教学评价。包括对课堂教学正面和反面的评价,师生互动交流情况,对课堂交流中的问题诊断及改进计划等等。五是自我认识。包括教师对自我优缺点、教学风格、专业水平、职业能力等的认识,从而形成自我评价,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六是教学问题与解决方案。记录“有问题的教学情境”或教学过程中的疏漏之处、失败之举,并基于教师的经验背景和所处环境对“教学问题”进行个人解释,提出解决思路与方法。

  二、教学日志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1.深化自我认识,加强专业情感
  撰写教学日志是一种自我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描述、反思和探究,开展自我对话,审视和分析自己的职业行为及其结果,不断反省自我。如此边思边行,边行边获,教师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及所从事的职业,了解自己的角色,以及哪些行为更有利于自己的角色,哪些会有损于自己的职业形象,从而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行为。可见,不断地写教学日志,教师的自我领悟能力得到加强,在自我觉察的反思中培养专业情感和找到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促进教学反思,增多实践智慧
  教学日志的写作过程,从某种意义讲,是一种反思过程。教学日志主要是教师个体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认识与感受、经验与困惑进行真实的记录,对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剖析,或对教学理论进行情境式的解读或质疑。这种反思的过程决不等同于自发的、无意识的回顾和总结,它是教师的一种认识及行为倾向,它以内隐的形式影响和调节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思之于教学,无论是从初衷还是从归宿来说,都是教师主体和教育本体的一次积极的自我敞亮、自我审视的行为,以达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最优化”。美国教育学者波斯纳(G.J. Posner)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经验,否则,这些经验只能是狭隘的、肤浅的认识。教学日志是建立在教师自身的实践基础上的?特别是结合教学理论进行的案例解读,使得教师的实践具备了“理性”特征,成为一种始自现实的“反思”,如此长期的积累有利于教师对教学问题形成更客观、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实践改进,增多教师的实践智慧。
  3.创设教研平台,提升科研能力
  撰写教学日志的过程,就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是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融合、对话的过程。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一般很难像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学者专家那样进行纯理论的研究,而教师的教学实践却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天然实验田。教学日志既是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的产物,又成为进一步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和开展教学研究的资源。在记录、研究和实践中,日常教学成了问题之源,教师成了问题的发现者和研究者,教师也就不再苦于无课题来源。通过教学日志的撰写,教师们会发现教育科研并非只是专家学者的专利,自己完全可以利用从事教学实践的优势,自主发现并积累科研的第一手资料。只要敏锐地关注一些问题,追踪一些问题,反思一些问题,问题就可以上升为研究的课题。
  4.创造交流平台,促进共同成长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每一个教师在从事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时,会基于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对教学情境或教学事件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体认,积累着各自不同的经验。正是经验具有个体性,存在着差异,所以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创造了可能。教学日志也可以成为教师交流与沟通的有效载体。在教研组研讨或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教学日志中某部分内容与同事交流,分享对某一教育问题或事件的看法,而同事又会提出一些问题,给予反馈并相互帮助来提示其隐含的假设,从而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也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网络学习共同体,随时在网络世界中发布教学日志,把教学中的感悟、疑惑和问题摆在大众面前,使作者和读者在对话和交流中相互启迪,使得参与交流的双方检查、重构和拓展各自的实践经验,既使教师自己在记录中成长,又让他人在阅读中进步。

  三、以教学日志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1.提高“问题”自觉,强化反思意识
  教育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场景,几乎时刻都会有教育问题产生。按照此逻辑,教学日志的写作内容比比皆是,可是,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存在的问题往往被“视而不见”。因此,教师可以从个体发现和形成的可以引发自己思考的问题为起点,对教学实践进行观察、思考。一般而言,可以从教师个体观念和行为的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中发现问题;可以从日常教育教学的困惑中提炼问题;可以从“约定俗成”的教育习惯中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基础上,反思其背后所隐含的教育观念,从而引发教师认知上的冲突和重构,进而提高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认识。
  2.丰富日志内容,加强反思性学习
  教学日志的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问题和现象的描述上,也不能简单地将自己松散的经验加以归纳概括。有些面面俱到,浮于表面;有些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样的记录缺乏对有意义事件的提炼或对问题的系统分析和深入思考,影响反思效果。要丰富教师的反思内容,首先,要善于学习。“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文献阅读、专家讲座、课堂观摩、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等都是教师学习的好机会。其次,把质量提升与教学改革理念作为反思的着眼点。在撰写教学日志时,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通过自我观察和反省思维来检查、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行动中进行反思,形成专业过程中特有的专业认识,促进教师进行专业性判断。这样的反思才会使得课堂教学实践更好地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反思的内容也会随之丰富而充实。
  3.以教学日志为载体,构建学习共同体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都是“孤军奋战”,并产生孤独感,这主要是由于缺少团队氛围。同事之间,有的因为限于专业不同,有的碍于竞争关系,彼此之间对于教学问题的探讨很少。为此,要打破这种孤立性,寻求彼此间教学上的合作双赢,从“独思”走向“群思”,变“自言自语”为“互动对话”,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在日常教学研讨活动中,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日志中选取带有共性的问题或典型性问题开展主题研讨,以此推动教师群体的经验交流,教法切磋,教改探索。需要指出的是,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在本教研组或课程组进行小范围的集体探讨学习,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使更大范围内的同道中人参与进来,开展主题探讨,相互学习,相互启迪,共同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8 18:18 , Processed in 0.11146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