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三个“非常现象”看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19:3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三个非常现象看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王灿明
http://blog.sina.com.cn/u/4cbe9c20010008iy
    第一个现象:“创造递减”现象
   在世界头脑奥林匹克选拔赛中,有一道题让选手随机抽取30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印一个数字,要求选手5人一组,4分钟内按卡片上的数字编一个完整的故事。令人失望的是,高年级的学生几乎全部联想到考试,年级越高,想像力越差。相反,倒是小学生的想像力丰富得多,比如联想到外星人降临、动物王国历险,有不少奇思妙想。
    第二个现象: “第十名现象”
    杭州市天长小学的周武老师对150多名毕业生做了一次跟踪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当年学习成绩在班里居前3名的固然是“尖子”,但第10名前后直到20名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却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并成长为“栋梁型”人才。相反,有些当年备受老师宠爱、成绩数一数二的优秀学生,长大后却“淡”出优秀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方面屡屡受挫。周老师称其为“第十名现象”。
    第三个现象:计算能力与创造能力“倒挂现象”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公布的对21个国家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但他们的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在我国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像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只有4.9%,我们需要的不是计算器,而是具有创造性人才,可是我们的教育却在扼杀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精神。
    现代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人的创造性,而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它的二重性,办得好就能培养创造性人才;办得不好,也可能压抑创造性人才。和科技创新的要求相比,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着许多偏差,严重影响着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一教育理念的偏差
    把教育的本质理解为人类已有文化成果的传递,忽视了人类文化的生成。
    把创造教育理解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奢侈品”,片面地把普及教育和创造教育对立起来。
    把创造理解为少数人的专利,剥夺了绝大多数人受教育的权利。
    二、教育目标的偏差
    教育目标日益功利化,教育功能萎缩现象令人惊心触目。
    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
    学生是学会考,教师是教人考,学校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中高考所要的必须教,中高考所不要的就不必教甚至必不教……教师所教的只是书,只是应考的书,教科书成为了应考指南。
    三、教育行为的偏差
   爱因斯坦曾将德国中学和瑞士中学作了对比, 前者处处使人感到受权威的制约,没有自由思考的条件;而后者是用“自由精神和那些毫不依赖外界权威的教师们的纯朴热情”来教育学生,从而使他产生“同狭义相对论有关的第一个相互的思维实践。” 充分说明了创造与自由之间的关系。
    目前的教育中,表现出学习时间过长、规则过多,如上课双手放背后、发言先举手、作业按规定格式等,这在某种程度上,只是训练儿童的盲目依从性,降低了他们对生活的敏感性、自信心。
    四.课程设置的偏差
    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几乎一直是单一的“学科本位课程”,普遍存在着重视学科课程,忽视活动课程;重视必修课程,忽视选修课程;重视分科课程,忽视综合课程的现象
    五、师生关系的偏差
    陶行知:“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教鞭下有牛顿,你的教鞭下有爱迪生。”
    长期处于教师的“专制”、“权威”的环境之中,学生就会丧失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六、教育评价的偏差
   国外有个教育代表团访问我国的一所小学,发现该校试卷中有一条题目是“雪化了以后是什么?”有个学生作答“雪化了以后是美丽的春天” 被判为错误,他们大惑不解。有关老师告诉来访者:“标准答案应该是‘水’”。来访者表示异议:学生作答“雪化了以后是春天”,说明这个学生想象力更丰富,要在我们学校,会得到更多的表扬。
    诺贝尔科学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在这100多年里,已有700多人荣获了诺贝尔奖。而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文明古国,竟然没有一个中国本土科学家获此殊荣。
    到底我们何时才能突破“零诺贝尔奖”呢?
文章引用自:http://blog.sina.com.cn/u/4cbe9c20010008i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9 00:00 , Processed in 0.08569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