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吃穿住行:城市内外的日常家居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5 11:5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吃穿住行:城市内外的日常家居






口述者:马金连、陈玉梅、蔡燕娜
采写者:葛程思
时间:2012年8月
地点: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四季青镇街道办事处
马金连,1938年生,男,四季青镇人,初中毕业,中共党员,工人。陈玉梅,1969年生,女,四季青镇人,高中毕业,会计,家庭妇女。蔡燕娜,1988年生,女,四季青镇人,大学日语系毕业,机场工作人员。
关于“吃”
(马金连)我十来岁的时候都是没吃饱过的,那个时候哪有现在这么讲究的,要什么营养啊搭配啊,有饭吃就要笑了,一天也就吃两顿,哪里有多的东西给你吃啊。家里小孩多,一张张嘴喂过去,没东西剩了。过年的时候是条件最好的时候了,多点荤腥,蔬菜也多点。不过现在的小孩子是肯定瞧不上的,那个时候情况不同嘛。我们吃的东西比不得你们啦,糙的很。不过倒是经常和一帮小子下河去捞点鱼吃,那时候的水干净。哪管得了那么多,有的吃就都高兴啦。我们那个时候的观念不一样,没想着是靠读书就能有出息,总是以为以后是要下地干活的,所以要吃饱饭,吃得多,人壮一点儿,这样在地里才有力气干活。老人家就要壮一点的女人来当媳妇。现在想想是辛苦的,那个时候倒是没有感觉,也觉得过得挺好。这些东西就是要比较出来的,现在的年轻人过惯了好日子,让他们过过我们那时候的,还不是要了他们的命了。
在我十多岁以后,有力气,能干活啦,我就记得凡事都要用到粮票(1953年就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各种各样的粮票开始出现),你看像蔬菜啊,豆腐啊,肉啊,这些东西都是要凭票的,而且哪里够家里的小孩子吃啊,父亲又是个普通农民,就算是到了过年的时候,也不会发一些补助票给我们。不过,那时候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因为我知道的周围的人都是这样在过日子,也不会觉得不方便之类的,都习惯了。后来,我长成大小伙了,不是又要喝酒又要抽烟了嘛,就要用到上头发的烟酒票了,烟酒票你是知道的,这个票不是想要就有的,有时还要托点关系,很难弄到的。像干货啊,一些点心啊,都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凭票才有的,而且是要在很多年之后。你们现在去看那些东西,肯定是看不上眼的,我们那个时候就是天天盼着快点过年哪。虽然生活很苦,但是在当时我们心里,毛主席就是天啊,一切都是应该的,就是要这样做的,没有其他想法。我前些日子看到电视里播放到现在朝鲜的情况,那场面熟悉啊,和我们那个年代是很像的。都觉得吃是要的,但没感觉出来那么重要,似乎精神上的信仰更加重要一些。
现在,哪止变了很多,是完全不一样了。现在的小姑娘,一个个都喊着减肥减肥,我孙女就是这样,这个也不吃那个也不吃,吃了一半嘛就不要了,情况差太多了,老头子是不懂了。我们那个时候哪有这种想法,只求吃饱,因为干活多累啊,不吃饱哪有力气干活啊?所以刚才我也说了,我们那个时候娶媳妇是不讲究漂不漂亮的,要的是个头大,能干活的,要是看到现在这样的小姑娘,我们那时候的小伙子是转头就走的。现在好啊,不愁吃,儿女也孝顺,也带些补品来孝敬我们。
(陈玉梅)我小时候别的印象倒是不深,就是记得家里的油总是不够吃的,每个人一个月是二两,总共加起来一斤油也没有。我母亲做的菜啊,汤啊,总是没放多少油的。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小时候去街上的小摊上买爆米花,那爆米花是用小酒盅装的,两分钱一杯,老板还特别抠门,每次装的时候就把大拇指伸进酒盅里,其他四根手指托着,这样就少了好多。还有像那时候的青皮甘蔗也便宜,五分钱一节。不过以前我们家前面有很大的一个池塘,夏天的时候一帮孩子跳到池塘里,随便一摸就是一大把虾子啊,螃蟹啊,还有鱼,一般是兄弟几个下水,姑娘在旁边等着捡。所以那时这些水产倒很有的吃,不像现在这么贵,味道也比现在买来的鲜多了。
我小时候也经历过用票子的年代,不过当时我家里还算是宽裕的那种,虽然家里有四个兄弟姐妹,不过因为父亲是小学校长,母亲也是语文老师,待遇都不错,过年过节的时候,还会发一些补助票。所以可能过得还会比一般家里舒服很多。以前年轻的时候,20多岁,正干着活的时候总想着吃饭,不过我们到现在了,想吃的东西也都吃的差不多了,有时候也就是尝尝鲜了。以前是老想着吃肉,现在不都在强调多吃蔬菜,粗粮嘛。我现在也讲究健康饮食了,玉米啊,紫薯啊,也会偶尔吃上几次。
(蔡燕娜)我小的时候已经不愁吃不愁喝了,想着怎么吃好吃的零食。印象最深的零食很多啊,比如娃哈哈啊,一盒好多瓶;还有五角钱一包的虾条啊,就是很细根的那种,我们都经常吃的,说起来还有件很有趣的事。小时候我特喜欢吃虾条,但是父母觉得这个多吃没什么营养,就限制我一星期只能买两三包,后来我发现家里抽屉里有一大袋五分、两分、一分的钱币,所以每当我忍不住想吃的时候,就偷偷拿这些零钱自己去买,起初每次拿10个五分的去小店买,后来五分的用光了,就拿25个两分的去买,最后,只得捧着50个一分的去了,后来小店老板看到我都怕了,全是小零钱啊,等我妈妈发现时家里的一大袋钱都快被我用完了。现在我妈妈都常常拿这件事来笑话我,说我小时候贪吃成那样。其实,我一直都很怀念那种虾条的味道,现在也有在卖的,但口味没有那么正宗了,唯一不变的是十几年来无论物价如何飞涨,那种虾条一直都是五角一包。
算起来我也是比较有口福的,爸爸常常会拿牛肉干啊,肉松啊,软糖啊这些回来,那些在我小时候应该还算挺贵的东西了。
关于“穿”
(马金连)我们那个时候的衣服大都是从苏联那里传进来的,那种干活的时候穿的,大裤筒的裤子,名字叫什么我不知道,就是画上面那种蓝色的,女的就穿苏联的那种裙子,不过那也要看你们家的生活条件好不好了,条件不好么就自己做喽。颜色很少的,不像现在什么颜色都有,我们那个时候是黑的、蓝的多,不容易脏嘛,能多穿好几年。
这些衣服本来还有几件的,后来搬家的时候,儿子媳妇都说留着没用,都给扔了。他们肯定是想: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反正现在生活条件也好了很多啦。我想想这倒是真的,现在给我买的衣服穿都穿不过来了。其实“文化大革命”结束,邓小平搞改革开放,感觉生活也没有那么快地好起来,我是一直到儿子出息了,赚了钱才感觉日子好起来了。现在我小孙女还教我在电脑上买东西,教了也不会用,记不住啊,不过就算会买啦也是觉得不放心,总觉得逛商场比较有保障,毕竟是自己亲眼看到,亲手摸到的嘛。我倒是觉得这跟时代观念没多大关系,顶多也就是个人爱好。要说跟上时代节奏,我也是不差啦。
(陈玉梅)我们村子的条件都苦啊,家里小孩又多,我是中间的那个,一般都是上面的哥哥姐姐用不了了然后给我的,我穿好了再往下传,等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也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后来不是常说一句话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嘛,我们家的情况是很符合这句话的。不过到了过年的时候,我还是能穿上一些“新衣服”的。
(蔡燕娜)别人都说我们这一代讲求个性和异类,其实在穿衣服上我觉得舒服就好了,要看场合穿衣服嘛。我也没觉得那些“韩版”、“日版”的衣服怎么样啦,看得顺眼,适合自己就行了。而且我不喜欢出门逛街,我比较喜欢上网去买的,像淘宝上的东西样式又多,而且价格又比较便宜,蛮好的。
关于“住”
(马金连)那个时候嘛,周围哪个不住茅草房。我家小孩多,有8个。夏天的时候一排躺在那里,天气热,母亲就给我们扇扇子,父亲就挤在那边上,只要母亲的扇子一停下来,几个小孩就闹。那个时候冬天特别冷啊,几个兄弟姐妹都是那个时候生病发烧,没钱看,没办法,一个个都死了,死了6个啊!最后就剩我和一个最小的妹妹,我们相差有15岁吧,其实中间是有兄弟姐妹的。没办法,太苦了,身体不好的就没办法活下来,他们没福气了。
什么叫家徒四壁,就是连你要藏个东西都没地方藏,只能塞到墙缝里去。比如说,现在存零用钱不都有个专门的罐子嘛,我们那时候也存钱啊。我那个时候存钱,攒起来没地方放,又不像现在有柜子,我就把它叠起来,然后塞到房子四周的缝里。家里的房子小的很,就连吃饭和方便的地方也没差几步,想讲卫生也没条件。现在好哟,搬到小区里去了,好日子啦,这房子住得也舒服,我住在现在的小区里已经十多年啦,建设得不错,后面还有个小公园,平时锻炼锻炼身体,听听戏曲,也想多活几年享享福啊。而且最近又要搬新房子啦,儿子买下来决定给老头子和老太婆住,宽敞得很哪。
(陈玉梅)我很小的时候也住过茅草房,不过可能情况再稍微好点。那时候家家都会养些鸡鸭,房子小啊,人和鸡鸭也算住一起了,小时候没感觉,还觉得挺好玩的,也不觉得房子里真是臭。不过我十多岁的时候就好了,我们自己家就盖那种很老的平房了,然后条件就好了很多,我家连我四个孩子嘛,加上我父母,爷爷奶奶,挤挤也还可以的。也因为房子小,小孩大人都住在一起,才会感觉特别地亲,不像现在,小孩子回到家都关在自己房间里,说什么个人空间,一家人反倒显得生分了。
(蔡燕娜)我小时候家里是两层的,听说房子还是父亲和他的朋友自己建的,印象里是挺宽敞的,小时候我睡在我父母的房里,然后我爷爷奶奶和我们一起住,他们也有自己的房间。在我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家就搬到新小区去了,一直到前年又换了更好的小区住,反正住进小区的套房以后我就一直拥有自己的房间了。但是,我在房间里的时候,父母常常不敲门就直接进来,这一点让我觉得很不乐意,这么大了都不尊重我的个人隐私。
关于“行”
(马金连)走路,就用两只脚嘛,那个时候走再远也没觉得有多远,现在的小青年没走几步就不行了,缺少锻炼。不过现在多数也是坐公交车了,不然我年纪大了,家里的孩子不放心我一个人出门的。又给我办了老年卡,坐公交车也不用钱,方便,这点政府做得好啊。我喜欢去去茶馆,听听戏曲。不过年纪大啦,气管炎哪,心脏不好哪,很多毛病啦,也不太想走出去啦。有时候儿子女儿也会来接我的,我常常跟孩子说现在马路上车子多啦,开车要小心,喝了酒是绝不能开的。我走路上街最是小心了,老年人反应本来就慢啦,过马路再不小心是很容易出事的,好日子不容易啊,多活几天享享福也是好的。
(陈玉梅)最开始的交通方式当然也是走路,后来20多岁工作的时候,家里就给买了一辆自行车。一开始就是给我大哥买的,后来他不用了才轮到我继续用,所以是男士的自行车。你不知道,那个坐垫特别高,我个子又不高,每次上车下车就特别麻烦。当然后来条件好了就换了新自行车,慢慢就买了女式摩托车,现在是家用轿车了,不过平常出门还是公交车居多,很多地方私家车停起来很不方便,也没地方停。
(蔡燕娜)我一般坐公交车的,比较方便,不知道路线的话也只要上网查一下就可以了。不过最近在考驾照了,爸爸说要给我买辆车,上班用比较好。虽然我也想过自己买,但是我现在的经济实力不足,就决定先让爸爸帮忙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15 01:55 , Processed in 0.12353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