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名著导读与实践》课程作业—《爱弥儿》读书报告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1:5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名著导读与实践》课程作业—《爱弥儿》读书报告
学院:文理学院    班级:公管091班       学号:43号      姓名:步秋艳
   一,著作基本情况
  (一)书名:爱弥儿(Emile)
  (二)[法]让•雅克•卢梭
  (三)译者:彭正梅
  (四)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五)版次:2011年10月第二版
  (六)字数:187000
  (七)页数:252
   二,全书概要
  (一)与该书之缘
   我在2010年上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时学过由周采编著的《外国教育史》一书,其中在讲到外国近代教育理论之时提到了卢梭。当时对卢梭这一人物的印象仅限于高中世界历史里的那些,即卢梭是法国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并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对这人生平和其他方面的成就并无深入的了解。在《外国教育史》上得知《爱弥儿》一书也是由卢梭完成的,并且被称为世界三大教育名著(《爱弥儿》、《理想国》、《民主主义与教育》)之一,对于拥有如此之高评价的教育名著,作为教育专业的一名学生很有必要拜读了。而且很有幸,在今年2012年春的大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教育名著导读与实践》中,老师的推荐经典教育书目中恰有《爱弥儿》一书,当时欣喜万分,也下决心要好好研究一番,因此也便有了今日的读书报告。
   (二)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学家。美国作家S•E佛罗斯特曾评价卢梭说“卢梭是一个古怪的天才,只有极少几个能像他那样影响现代世界”。卢梭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流亡的法国新教徒家庭,父亲是一个钟表匠,母亲在他出生后几天就去世了,正如卢梭在《忏悔录》写道的那样,“我出生了,代价是我母亲付出了她的生命。我的出生就是我一生之中诸多不幸中的第一个不幸。”以至于他从小就体弱多病,由心地善良的姑姑细心照料。卢梭没有进过什么学校,靠自学成才。在他人生最初的11年里,他绝大部分所学都是在家庭生活和游戏过程中自然习得,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爱弥儿》这部开天辟地之作才有得以诞生的土壤。卢梭从小读过很多书,熟悉法国蒙田和英国洛克的很多作品,从他们那里融合了英法两国的气质而成就了自己才华的特色。1740年,他曾任家庭教师,激发了他对教育的浓厚兴趣。1742年,卢梭结识了启蒙学者狄德罗、伏尔泰等人,参加了《百科全书》的撰写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他们的观点是一致的,即人类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环境和教育决定的,提倡国民教育是培养良好公民的必要手段。1749年因撰写《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利于敦礼化俗》(简称《论科学与艺术》)一文获得第戎科学院征文奖而声名鹊起,之后相继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3),《新爱络绮斯》(1761),《社会契约论》(1762)和《爱弥儿》(1762)。法国大革命前11年,1778年7月2日卢梭去世。
   《爱弥儿》是卢梭的教育哲理小说。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通过家庭教育或自然教育来培养“自然人”的设想,其教育目的论充满了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精神,他反对封建等级教育制度,反对培养封建贵族及依附于封建权贵的各种专业人才。“自然人”是自食其力的,他能迎接命运的挑战,适应各种客观形势变化发展的需要,其实质上是自产阶级新人的形象。正如卢梭的传记作家所言,他是在用后半生写自己的前半生。卢梭也曾说过,这部书构思花了20年,写作花了3年。
    三,书之结构与内容重点
    这部书总包括了五卷的内容,分别为婴儿期(0-2岁)、儿童期(2-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期(15-20岁)和婚姻。各卷又分别具体阐述了该阶段的教育内容及侧重点,主要内容如下:
   (一)婴儿期(0-2岁)
    1,教育的意义—作者在开篇之时便写道“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从份体现了卢梭的人性本善,并且指出教育的内在目的,便是培养一个难得的自然人,即实际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阻止去做某些事,让自然说话。
   2,自然的教育者—即遵循自然的教育原则,观察自然,按照自然所指示的道路前进。卢梭认为生活的最有意义的人,不是年岁活得最久之人,而是对生活感受最深之人,那么刚出生的孩子就应该享受活动和伸张肢体的自由,不应被襁褓及各种各样的带子和衣物捆着,再者,婴儿期的孩子就应该在啼哭声中度过。
   3,爱弥儿和他的导师—卢梭不参与教育之事,而只从事教育著述,并且假设他自己的年龄、健康、知识和才能一切都非常适合承担这一责任,而且精心挑一个学生来做教育的典范,假设—爱弥儿不是天才,只是智力一般的孩子;爱弥儿是温带地区的孩子;爱弥儿出自名门,家庭富裕;爱弥儿是一个孤儿;爱弥儿长得要好,要活泼健康。
    4,教育的开始—应该使孩子具有的唯一习惯,就是不染上任何习惯,应该尽早的使他自己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让他的身体保持自然的习惯,使他一旦有了自己的意志,就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5,生命力的表达—孩子总想搞乱他所看到的一切,因为他渴望做一些动作来体现自己的力量,而且破坏性的活动比较迅速,适合生命力的表达。最终总结,“只要我们注意不让孩子有跌倒的危险,不让他们触及可以伤害他们自己的东西,我们就应该让他们的身体和四肢拥有绝对的自由”。
    6,语言的开始—在孩子面前说话要永远说的正确,而且教孩子语言不应操之过急。
  (二)儿童期(2-12岁)
   1,婴儿期的结束—如果孩子摔倒了,或划破了手指,不要大惊小怪,惊惶失措,反而安详的站在那里,至少得过会再过去,“伤痛极已发生,他就必须忍受,惊惶的样子反而使他更加害怕,更加伤痛。”并且认为,“遭受痛苦,是他应该学习的第一要事,也是他最需要知道之事。”
   2,童年的快乐—要爱护儿童,促使他们嬉戏,促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美好的本能,但是过分严格和过分放任,都应该加以避免。
   3,需要法则—用作者的话来讲,便是“不是因为孩子请求,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真正需要,而给予儿童他们应该得到的。”这是对需要法则最好的阐释了,而且在指导和支配自私的理性产生之前,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因为别人在看他或听他,就这样或那样做事情,一句话,他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是因为他同别人的关系,而只能是因自然对他的要求。这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可减少孩子虚荣心的产生。
    4,消极教育—没有道德和知识的教育
所谓消极教育就是设法避免环境的不良影响,不教给孩子任何道德知识,让自然说话,让儿童自然成长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给儿童养成品德,而是防止儿童趋于邪恶;不是教儿童以知识,而是防止他们产生对事物的误解。因此,自然人的培养和教育,不是积极的教育,而是要阻止去做某些事情,让自然说话。这是所有教育中最重要的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显然,这个法则,不是损益而是获得,不是加法而是减法。
    5,身体训练—教师不应事事都替学生考虑,否则他无需去猜下雨还是不下雨,因为他知道你会替他观察天气;他无需计划散步需多长时间,因为他知道你不会让他错过吃饭的时间。如果这样的话,“你柔弱了他的身体,却没有使他心智灵活,把他的理性用之对他没有用处的事物,以致使他不再信任他所拥有的理性了。”所以身体的训练是从小就应该锻炼的,使他尽可能的依靠自己,并不习惯求助于人,也不善于向他人炫耀自己的学问。这在当代是很需要的。
    6,感觉训练—为了能学会思考,我们必须好好地锻炼我们理性的工具—感官,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懂得应怎样去摸,怎样去看和怎样去听,这部分主要描写了对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及第六感觉的训练。
    7,12岁的爱弥儿—聪明、活泼、无忧无虑,完全沉浸在当下的生活中,富有生命力,能够正确应用他的感觉心智和能力。他获得了这个年纪可能的理性,也同时享受了自然所允许的快乐和自由,所以“完美和快乐是齐头并进的”。
   (三)少年期(12-15岁)
    1,童年的第三期—作为成人,他还很柔弱;作为儿童,他很强壮了。现在是到了童年的第三阶段了,由于缺乏适当的表达,所以依旧把他叫做“童年”,并且现在是到了谈工作、教育和学习的时期了。
    2,爱弥儿的科学研究—在探索自然时,始终要从最普遍和最显著的现象探索开始,要使学生习惯于把那些现象当作事实,而不是原因,而且不是要教孩子很多东西,而是要让他形成清晰、确切地观念。
   3,有用原则—不能让孩子照别人的话做,除了他自己觉得对他足有益处的事情外,其他的一切事物对他都是没有益处的。此外本书不断强调的另一个教育原则是,孩子所不能理解的其他方面,就绝不让他知道。
   4,鲁宾逊的游戏—卢梭高度评价《鲁宾逊飘游记》一书,认为鲁宾逊孤单一人,却能维持生命,甚至过得很好,这对于任何年龄阶段的人来讲,都是很有意义的问题。而且这对于一个知道如何唤醒、运用孩子想象力的富有技巧的成人来讲,这其中蕴藏着多么丰富的教育机会啊。这个热切地希望为自己的荒岛建立一个储藏室的孩子,会表现出更为迫切的学习渴望,可见我们可以容易地利用这种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想象力。
   5,职业的选择—劳动是社会人不可或缺的责任,无论他是贫还是富,是强还是弱,只要他不干活,他就是流氓,并且高度评价农业“人类的第一职业:最有价值、最有用、也最高贵”,鼓励爱弥儿“耕种你祖先留下来的土地,但如果你失去它们,或根本就没有土地,那么,你还得学一门手艺。”
   6,16岁的爱弥儿—这时的爱弥儿拥有自然的和物理的知识,知道人与事物之间的基本关系,但不知道人与人的道德关系;吃苦耐劳,性情温和,富有耐心和恒心,充满了勇气,身体强健,四肢灵活,思想健全而无偏见,心地自由而无欲念。
  (四)青年期(15-20岁)
    1,16岁的爱弥儿—卢梭认为“我们每个人都诞生过两次,一次是为了生存,另一次是为了生活;一次是为了做人,另一次是为了做一个女人或男人”,我认为这种观点在现代也是可以被认可的。此时的爱弥儿,有了欲念的产生和发展,觉得他需要一个伴侣。在这里,卢梭讲“我们要尽可能的使他们不产生好奇心,当遇到一些并非不是非解答不可得问题时,不可随便欺骗提问题的人”,但是,“某些事情绝不让孩子知道,对它们来讲也许是最有好处的;但是,那些不可隐藏的事情就应该趁早让他们知道。”
    2,18岁的爱弥儿—博爱的年龄
主要有三个任务,首先是社会教育,必须得向他展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和整个社会秩序图景,而且卢梭“希望精心的为青年选择社交界,从而使他认为同他一起生活的人都是好人”;其次是要根治虚荣心,而且将虚荣心扩大到爱别人,这样把他变成一种美德,让这种美德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最后,是对其进行宗教教育,使他获得良心的安宁和对最高存在的沉思,这预示着他将受用今生之后,最终享受永恒的幸福。
    3,20岁的爱弥儿—爱的年龄
首先是成年的到来,既成一个成人,第一个自然的欲念便是自爱,最可靠最自然的办法便是结婚;其次,谈谈什么是理想的女人;再次,进入社交界时,是审美趣味的获得,进入社交场合不是为了大出风头,而是为了对他有所认识,想在其中找一个配得上他的伴侣,而且不管他进入哪种场合,他都是朴实而不做作的;最后,论述了书籍和戏剧的经典价值,这可以教他分析演说和欣赏雄辩之美。在教他感受和喜爱各种各样美的同时,要使他的感情和趣味固着于此,防止他自然的爱好受到败坏,从而使他从财富中,而不是在自身中寻找幸福的手段。
   (五)婚姻
    1,苏菲与女子教育
    首先是两性教育的差异,一个是积极主动和身体力健,而另一个则是消极被动和身体柔弱,前者必须具有意志和力量,后者只要稍有一点抵抗的能力即行,即认为女子是为了取悦男子而特地生成这个样子的;其次认为,男人和女人都是为对方而生的,但他们与她们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并不相同,;而女子教育中,前10年应是培养优美的身材,并且女孩的游戏应从打扮布娃娃到绘画、美术、阅读和写作开始,最后要防止惰性和不温顺;后10年,要培养他们修饰和愉悦的艺术,并且进行宗教教育和理性的训练。
    2,游历中的爱弥儿
    卢梭认为“游历可以促使一个人的天性按他的倾向发展,定格他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一个周游过世界的人,在回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他今后一生都永远是那个样子。”而且“爱弥儿已经研究过他和其他事物的物质关系,也研究过他和其他事物的道德关系,现在他需要研究他和本国同胞之间的公民关系。为此,他需要研究政府的一般性质,研究各种形式的政府,最后还要研究他出生地所在的政府,以便确定他是否适合在那个政府管辖下生活。”所以爱弥儿用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游历了欧洲的几个大国和许多小国以后,学会了两三种主要的语言,亲眼看到了这些国家中自然风光、政治制度、艺术和人物方面的奇异景象后,爱弥儿确定了自己的目标。
    3,爱弥儿和苏菲的婚姻
    这里,卢梭讲到,“如果一个结子打的太紧,结子就会断掉的。婚姻的结合也是如此:你想使结婚的结合愈紧密,结果它反而会不紧密。婚姻的结合要求夫妇双方都要忠诚,忠诚是一切权利中最神圣的权利;不过,一要求忠实就必然会使一方把对方管束过严。限制和爱情并不想容,婚姻的幸福不能靠命令。占有或控制都不能束缚住一个人的心。怎么才能把最温存的关心变成一种义务,把最甜蜜的爱情变成一种权利?要使它成为一种权利,就需要双方有共同的愿望,除此之外,在大自然中视找不到其他的办法的。”
    四,阅读评论与心得小结
   (一)教育简析
   1:做人—“我要按照你对我的教诲做人,除了自然和法律的束缚以外,不愿再给自己带上任何枷锁。”
   2:财产—“我要从不依赖财产做起,我要摆脱一切同财产的关系。无论是穷是富,我都要保持我的自由,”
   3:自我—“我能够像上帝那样独立的生活,因为我满足于我的现状,因此也不用同命运作斗争。充其量我因为只有一条锁链,而且也只有这一条我愿意受它束缚的锁链,并以这种束缚为荣。现在,你把苏菲给我,我就可以自由了。”
   4:生活—“去过田园的居家生活,因为那是人类最朴实的生活,是良心没有败坏的人的最宁静、最自然和最甜美的生活。”
  (二)心得小结
   1,培养自然人
   卢梭所著的《爱弥儿》,详细地阐述了卢梭对人的教育的观点。他借助一个构想出来的人物爱弥儿从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细致地表述了他对自然教育的观点及设想。《爱弥儿》是一本不寻常的教育著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我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主张:即人性本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2,不损害别人的思想
   整本书始终贯穿着一种思想,那就是“绝不损害别人的思想”。卢梭提倡对孩子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要灌注绝不损害别人的思想,书中写道:“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条既适合孩子,而且对各种年龄的人来说都最为重要,那就是:绝不损害别人。”虽然,在社会上,没有哪个人不做好事的,即使是坏人,有的对父母有孝顺的一面,有的对妻子有体贴的一面,有的对儿女有慈爱的一面,但是也许他所有的善心都无法抵消他所做的坏事。“不做坏事”才是一种境界,即便你没有做一件好事,但是你没有做危害别人、危害社会的事情就应该是一个好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想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是圣人,因此每个人都有必要不断反省自己,如果发现自己的行为有损别人就应该改过,这样才会不断地净化纯化自己的灵魂。
    3,多方教育的重要性
   《爱弥儿》认为我们生来软弱,生来愚昧,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这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育不同而互相冲突的话,那么对他的教育就不好;如果三种教育都趋向于同一个目的的话,那么他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4,婚姻的忠告
    卢梭讲到,“如果一个结子打的太紧,结子就会断掉的。婚姻的结合也是如此:你想使结婚的结合愈紧密,结果它反而会不紧密。婚姻的结合要求夫妇双方都要忠诚,忠诚是一切权利中最神圣的权利;不过,一要求忠实就必然会使一方把对方管束过严。限制和爱情并不想容,婚姻的幸福不能靠命令。占有或控制都不能束缚住一个人的心。怎么才能把最温存的关心变成一种义务,把最甜蜜的爱情变成一种权利?要使她成为一种权利,就需要双方有共同的愿望,除此之外,在大自然中是找不到其他的办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6 01:12 , Processed in 0.17006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