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2426|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做好评报工作

[复制链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2:2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做好评报工作





  ●  刘汝玲
  开展评报活动,是报社全体采编人员发扬业务民主,切磋技艺,交流经验,互学互促,共同提高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是提高办报质量的有效途径。下面,结合我们的办报评报的实践和体会谈点粗浅的看法。
  评报的目的、意义与作用
  报社开展业务人员的评报,领导与群众结合的评报,是研究、改进报纸最有效的手段;是采编人员业务学习、学术研究、讨论问题、自我教育的好课堂;是分析报纸存在的问题、肯定进步、找出差距最简便的方法;是开展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教育,领导报纸不断前进的有效手段;更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政治家办报原则的具体体现。它具有三大作用:一是从理论上总结、提高报纸编辑工作的作用;二是从实际操作上检验采编、组版报纸生产过程,使之克服随意性,纳入规范化的作用;三是从思想作风上,具有互相提醒,长短互补、共同提高,发扬民主,开展批评,奋发向上,反骄破满的作用。无论哪张报纸,都应当把评报放在重要的位置,常向各方请教,放手让人们评报,从中汲取不尽的营养和智慧。
  评报的内容与标准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评报应从宏观把握和微观剖析两个方面进行。着重点应放在:
  评报的主题。报纸报道的思想性、指导性、政治性如何?即舆论导向的标准,报纸的方向与思想启迪作用怎样?报纸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路线、方针、政策与思想理论的宣传上做得如何?
  群众性。报纸的可读性、知识性、服务性体现得如何?在反映群众呼声、解剖社会问题、提供有益的知识、指导生活方面,做得怎样?各种报道形式得失如何?
  报纸的地方特色、区域特色如何?报纸的版面,包括编排、标题、版面安排,是否合理、规范、精美;时代气息、时代特色是否浓郁?
  报纸各种新闻体裁的运用,讲不讲规范,新闻的文风如何?新闻照片的数量与质量、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如何?是否处理了好歌颂真善美与揭露假丑恶的关系?
  报纸的改版,新闻专栏、专刊、专版及某些创新之作,其思想价值与艺术美感如何?体现了多少报纸特点与时代特色?对传统与创新关系的处理有无偏颇?
  报纸的印刷质量和纸质如何?报纸的广告编排及视觉效果怎样?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不一而足。
  对评报的态度
  评报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态度端正与否对评报工作的健康开展至关重要。评报肤浅,不痛不痒,虎头蛇尾,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一是认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不想评;二是当老好人,打不破情面,不敢评;三是工作马虎,自己心虚,怕被评。因此,要搞好评报活动,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评报观,先当学生,后当先生,为了每位业务人员的迅速成熟、成长,为了提高报纸质量和报纸的社会竞争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评报。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1)实事求是,一分为二;(2)对事不对人,出以公心;(3)商榷、讨论、同志式的评报,不怕争论,不护短,不溢美、不动气,真理越辩越明,提倡学者风度;(4)既不以势压人,也不老子天下第一。要虚怀若谷,兼收并蓄,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5)领导倡导支持评报,认真组织,鼓励评报,形成良好的业务民主气氛和制度。
  评报的方式和方法
  评报的方式方法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领导带头,搞好引导。评报工作开展得好不好,报社领导的重视与引导是关键。重视程度高、引导力度大,评报活动开展得就好就顺利,否则就有名无实或半途而废。拿我们《滕州日报》为例。由于社党组班子的重视,近年来,评报工作一天也没间断过。社长、总编带头评判评说,从宏观上全面把握和引导;几位副社长、副总编排定日期、挂牌评报;业务部室更是全员参与。每天一上班,评报栏前总是非常热闹,大家各抒己见,或圈或点,畅所欲言,领导的示范和引导为评报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固定阵地,专人负责。评报应有固定的阵地和专门的组织、服务、负责人员,唯此才会有条不紊,忙而不乱。首先,应划出一块固定的阵地,每期报纸一出来,就由总编室工作人员张贴、悬挂于评报栏,听任人们自由发表意见,下午下班之前,再由总编室的同志收集存档;其次,要长期坚持,形成制度,评报才能井然有序,功效彰显。
  3.轮流评报,全员参与。评报工作是一项长期、具体、细致的工作,也是一项牵动面较广、工作量较大的工作。既要全员参与,又要分兵把口、分工负责,仅靠极少数人是难以持久和圆满完成的。社长、总编要按照报社总编室统一排定的评报日期表,带领业务部室人员,按期按时进行评报,即所谓的轮周评报制度。即每周五下午的业务学习时间,轮周评报的牵头人(即当值的领导)必须对一周的报纸作综合的权威的点评,主要包括:文字标点、新闻事实、文稿增删、标题制作、条目排列、字号大小、体裁搭配、配发言论、新闻图片、栏目设置、版面修饰、印刷质量、广告创收等等方面当否。评报中大家都要认真准备,把握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谈经验、谈体会、找问题、提建议。使报社上下形成学习和研讨的良好风气。
  4.社会监督,落到实处。开门办报、群众办报是毛泽东同志对党报提出的要求,如何体现呢?我们认为,搞好群众评报用报和读者评报的专题调查或座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不失为一种好形式。评报实践中,报社可以聘请一些热心评报、关注报纸质量的社会义务审读员、监督员,定期座谈交流,反馈审读评报意见。此外,还可以有计划地开展群众性的评报用报调查和宣传活动,效果也很好。
  5.摆优评好,激励褒奖。把评报与评比好稿、好新闻、好版面等评选有机结合起来,既能有效地调动业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能迅速提高办报水平。比如,有的报社设立了每半年一次的总编辑提名奖,开展了好消息、好通讯、好评论、好版面、好标题、好广告等“七个好”的评选,促进了办报评报水平的稳步提高。
  评报需要把握的三个环节
  1.从严从细,抓好审读。评报搞得好不好,报纸的审读是个关键。审读的严、细、实,情况掌握得全面,评报就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让人信服;否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顾此失彼。缺少权威,就难以服人。
  2.甄别优劣,搞好奖罚。根据评报情况适当地予以奖罚很有必要。一来激励先进,鞭鞑后进;二来树立正气,形成氛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同心协力搞好评报。
  3.重大问题,追究责任。评报活动中,对现在的一类、二类差错要按有关规定严格处罚;对发现的重大差错,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评报工作的健康有序、持久开展,从而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报纸质量的持续稳步提高。     
  (作者单位:滕州日报社)

  来源:青年记者2008年3月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2:30:22 | 只看该作者
 评报是众多报社的一项正常业务活动,它对活跃报社的业务气氛,提高办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有的报社,开展评报活动后反而失去了一种好的业务氛围。何至于此呢?笔者以为从另一方面来评一评评报工作也许能找到症结。
  评报要尽量对事不对人,以稿件为中心。评报人员主事要公正,不能有亲疏之分。如若亲我者,平庸之作不提出批评,疏我者,虽有佳作也不褒扬,那至少是于广泛提倡的创优工作不利。某地市报记者曾写一篇人物通讯,讲述一名镇长的业绩,对人物的赞美达到了相当高度。熟悉该镇长的一名老记者知道其存在以权谋私、作风粗暴等问题,欲在评报栏中与该文作者一辩。他先向评报人员反映此情。却不知与那一名记者关系非同一般的评报人员旋即“通风报信”———“某某要评你的文章失实,不过不要紧,我先在评报栏上赞颂文章风格突出,笔调优美。”不久前,我曾在报上读到一则评报人员自撰的消息,文中为了表示该报社评报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特意写上:“家属也来参加评报”。殊不知家属参加虽具广开言路之理,却也有“叔嫂斗法”之实。
  评报要吸纳新的知识。近年来,新闻采编观念、方式更新加快,使报纸的冲击力、可读性增强。评报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给采编人员以指导性建议,以使“新闻纸”富有朝气。它客观上要求评报人员不能只限于纸上谈兵或旧瓶装新酒。这就要求评报人员也要与时俱进,具有新观念、新知识,评报要让人服气,受到启示。如果评报人与日渐变化的采编实际脱节,将会产生“难以协调”的矛盾。
  正人先正己。评报人员是新闻队伍中的一部分,职业道德、新闻纪律对之同样有约束力。我曾听某报社采编部室一负责人感叹,自己报社的评报人员是“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盖指评报人员涉足有偿新闻不让于人,却在评报时振振有辞,利用“权力”指责其他记者的所谓有偿新闻。身教重于言传。以上的事例促人思考:如何在为人方面树立评报工作的威信?评报要开阔视野,广泛地吸取同行的经验。展开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使评报工作上台阶,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目前全国报社中坚持评报工作多年的已有不少,相互之间的交流却不够。在某报社,评报工作刚搞了数月,评报人员即自诩为“自己所知的全国惟一把评报工作坚持下来的报社”,岂不可笑?评报工作在大多数报社都正有序进行或进行过,关于评报工作的业务讨论不多,而对此的建议也少。笔者不揣浅陋,草成此文,以期评报工作正常开展,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2:3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2:3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5#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2:3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6#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2:3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7#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2:34:58 | 只看该作者
健全评报制度 提升办报质量 

许若鲲 何伟民
  2001年5月,伴随着第一轮改版,厦门日报社正式推出了“天天评报制度”。经过3年的实践,评报系统已经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架构,那就是由每日领导评报、部门评报和每周以内刊《采编参考》为平台的业务探讨、每月阅评员及聘请读者不定期评报五个部分组成,评报内容每周集结成《评报快讯》和对每周甚至更长周期的报纸运行监控的《采编参考》。
  设计评报架构,主要有三大目的。总编辑李泉佃同志这样说:我们坚持开展评报工作,一是通过它来宏观调控《厦门日报》的舆论导向,党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二是通过它来提高《厦门日报》的办报水平,讲究宣传艺术,只有使报纸有人看,党的方针政策才能贯彻下去,才能体现是党的喉舌;三是通过它来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评报有批评、有表扬、有建议、有反馈,不仅对提高办报水平有好处,而且对队伍建设有帮助。
  从3年的运行来看,厦门日报的评报工作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建立每日评报架构
  厦门日报社的每日评报,主要包括每日的总编辑评报、轮值编委评报、部门轮值评报。这些评报意见先张贴在评报栏,然后每周汇编成《评报快讯》发给领导和各部门。每周一期的《评报快讯》在厦门日报报纸评报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首先,迄今为止已经办了100多期的《评报快讯》,是近年来《厦门日报》报纸发展的全面纪录。从内容上看,有市领导对报纸的批示、指示和评价,总编辑评报, 轮值编委的评报,部门的评报,报社员工的改版建议等等,跨越3年,基本上每天对报纸的评价都不缺,是见证《厦门日报》改版3年来惟一一份全面的文字记录。
  其次,《评报快讯》是引导舆论的导向杆。如果说《厦门日报》是对社会舆论的导向,那么这份《评报快讯》就是对《厦门日报》舆论的导向,舆论导向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每一阶段的重点是什么,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工作作风、队伍建设、文风乃至版面字体的选择和颜色的搭配,等等,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尽在其中。这种导向的作用十分明显,可以说《评报快讯》成为报社领导、部门主任和采编人员必读的内部刊物。如第97期《评报快讯》发下去后,我们发现有两处多行和漏行,马上进行回收重印,没有想到,回收上来的《评报快讯》已有多份多处被阅读者划上各种符号。这个细节充分说明了《评报快讯》受到的重视和对实际采编工作产生的影响。
  三是,《评报快讯》推动形成了人人关心业务、探讨业务、钻研业务和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报社这几年很大的一个变化是学习业务氛围已初步形成,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评报工作功不可没。可以这样说,厦门日报在搬迁新大楼之前,旧楼三楼的评报栏一直是报社人气最旺的地方。每天上午10时左右和下午3时,许多采编人员都会到这里看评报。
  去年10月厦门日报社搬到新大楼后,办公条件变化了,根据报社党委指示,厦门日报新闻研究中心与技术信息中心合作,利用内部网络平台,建立了《评报快讯》的“网络版”,每个记者编辑可以通过桌上人手一台的电脑,浏览评报栏内容,并发表意见。
  现在,厦门日报评报系统还引起了新闻界同行的关注,凡是来报社的兄弟报社领导、同行、读者都会在评报栏前驻足观看。有一次,中国新闻出版报一位副总编来我们报社,对评报工作非常感兴趣,临走时特意要了几期《评报快讯》带回北京。市领导、市委宣传部领导来报社指导工作时,也都会被评报栏所吸引,对评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旧楼办公时,市委副书记吴凤章经常利用晚上散步时间到我们评报栏前看评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洪碧玲每次来报社都是先到评报栏看评报,然后再上楼谈其它工作。
  拓展内部监控体系
  2003年,根据报社党委关于“新闻研究应该更贴近一线,服务一线,指导一线”的指示,厦门日报新闻研究中心又创办了一份内刊《采编参考》。与每日评报不同的是,它更多地关注在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报纸的运行。它的诞生,是厦门日报完善评报系统的一大举措,与2001年创办的《评报快讯》相映成辉,在加强内部业务交流、提高整体业务素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这份刊物在经历了初创期的探索后,目前正逐步走向成熟,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栏目和内容特色。其中,《编委手记》和《夜编日记》是《采编参考》的固定栏目,主要由每周轮值编委和夜编主任供稿,就一周之内的工作心得、所遇、所思、所想,写成文字资料,供大家参考。这其中不乏精彩见解,如《细节关乎质量》、《出新才能出彩》以及《记者报题要有推销意识》等等,有真知灼见,对每位采编人员都很有指导作用。
  以形式灵活、涉及面广、短小精准为主要特色的《业务探讨》和《一孔之见》栏目,自创刊以来,共刊发文章30多篇,先后有20多人撰稿,所谈问题涉及采编业务的方方面面。在形成业务探讨的浓烈氛围中,《采编参考》发挥了很好的平台作用。
  此外,对于办报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论坛”上也能够很好地得到反映,而且,大多都非常认真,有问题有分析,有批评有建议,为改进采编工作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2003年11月,《厦门日报》开设了《服务新闻》版,并重点推出《天气服务》栏目。一方面,这个栏目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实用性很强;另一方面,初次尝试运作这种信息密度大、专业性强的栏目,难免有很多不足之处。后来,同志们就这个栏目在《采编参考》上撰文谈看法,问题提得很准。这些文章重点分析了气象信息的特性及其它报纸的经验,提出做气象服务要“版面更新、信息更全”等中肯建议,对推动这个栏目的完善和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拿今天的《气象服务》栏目与刚创办时的《天气服务》相比,就会发现,现在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在实用性和易读性等方面都得到了读者的好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创办的这份内部刊物,在运作思路上更加开阔。为了进一步完善评报体系,使评报工作更扎实、有序、有效地开展下去,厦门日报还聘请了10位对报纸工作比较熟悉的读者作评报员,其中有从事过宣传工作的老同志,也有通讯员以及厦门大学的专业老师。他们以读者的身份和眼光来审视我们的工作,使我们有机会听到来自读者的声音。因此,《采编参考》为他们设置《读者建议》栏目。此外,《采编参考》还把《关注外报》作为一个重点,放眼国内报界在报纸经营特别是报道策划方面的最新成就,集纳成专题,供编辑、记者参考。从实践结果看,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采编参考》另一个很重要的成效,就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记者、编辑加入业务探讨的行列,不断为这份刊物撰写自己的采访体会。
  一些经验和不足之处
  厦门日报的评报工作3年来能够一直坚持下来,而且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内在的动力是什么呢?有人 说,是因为领导能够带头评报。确实,一年365天,除了外出开会和非常特殊的日子,李泉佃总编辑几年来坚持
  每天对报纸作出点评。一进报社先阅读李总的评报,成了很多记者编辑的习惯性动作。可以说,报社领导已经将评报视为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把评报看作是办好报纸的重要手段、重要途径,并且以制度化来作保障。
  厦门日报的老领导方汉生同志在参加《评报快讯》创办百期座谈会上这样说:这个评报制度非常好,而且能坚持下来。好在哪里?首先,已经成为报社领导统筹报社工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每天通过评报直接跟大家面对面交流,面对面讨论、指导,非常好、非常有效。
  把评报当成一种领导方法,形成制度,再以制度来引导、强化报社内部的业务探讨氛围,体现了社领导对新闻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几年来,厦门日报建立了编委部门轮流评报制度,每日对新闻产品的质量等级评定制度等,使评报成为大家的一种自觉行动。
  当然,厦门日报评报工作也还存在不足。比如说,还缺社会评价这一块。现在我们的评报局限在行业之内,无法反映出社会和市场的意向。而部门评报也存在着“评好不评差”、“表扬多批评少”和“有批评无建议”等现象,这些问题需要在进一步完善中探讨解决。
  (作者单位:厦门日报社新闻研究中心)


    《新闻战线》 (2004年 第六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8#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2:3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9#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2: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2:37:15 | 只看该作者
边防警察报832期到853期评报会记录
  • 2010年08月16日
  • 作者:佚名
  • 间:20107615
点:中国边防警察报社
主持人:于 雷
参加人:报刊社编辑、实习编辑
记录人:张 诚
容:832期到853期评报
杂志编辑部主任于雷:
上个月去山东总队出差,使我重新认识了我们的评报评刊会。山东总队宣传干事刘连胜说,我是一期不落的必看,每次的会议记录可以指引宣传工作的方向。烟台支队的政治处主任曲凌辉说,评报评刊的内容是开展宣传工作难得的好教材,每一期他们都转载到内部公安网上,供政工宣传干事学习。我举的这两个例子没有一点水份,可见全国对我们评报评刊会议内容的重视。
首先让我们聆听报纸各位老师两个月以来的报纸编辑要点、工作心得体会,以及重点文章的精彩点评,希望各位学员专心听、认真记、用心悟,加以消化应用,从中找寻写稿的灵感、从中吸收写作的营养,从中掌握宣传报道的方向,从中感受编辑工作的辛劳。
报纸编辑部主任兼一版责任编辑杨林:
这段时间,从5月下旬到6月中旬,我出差20多天,一版差不多有2/3都是卜利中编的。他又搞网络又编报纸,推出了多篇精品佳作,制作了多个精美版面,在此我特向他表示敬意和感谢。此次评报会,我就不具体对某篇稿件做点评了,而是针对一些存在问题,谈一谈个人的见解:
一、如何避免差错
这段时间的报纸,出现了一些差错,有些差错影响还不小,很多人专门指出。比如6月12日第843期的头版头条傅宏裕政委在井冈山领导干部读书班作专题讲座的文章《怎样当好一名总队主官》,里面多了个英文字母b。因此稿意义重大、关注度高,很快就引起了读者反映。网络版上,也不知什么原因,多篇文章出现了整句、整行的遗漏现象。现在通过网络阅读报纸的人还少,一些人发现问题后都会马上指出,我回到报社一看,网络错了但报纸版面上没错,才松了口气。
这些差错,只要稍加注意,按程序工作,是完全能够避免的。如何才能避免差错出现在版面上,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每篇稿子排上版面后,至少要看3遍,排版时在电脑上浏览一遍,打出大样后通读两遍。重点稿子、特别是涉及到领导活动的稿子更要多看几遍,特别要注意人名、职务、时间、地点、数字等关键字眼。
2、编辑校对工作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每个版面的编辑校对工作应该在拷贝到拼版主机之前就已完成,有十足的把握之后,才能拼版。不能在拼版主机上进行繁杂的编校工作,否则就会形成实习编辑一窝蜂地围在拼版主机前忙碌的混乱现象,这样容易忙中出错,而且一个人老占着主机,让其他人上不了手,耽误了大家的时间。
3、版面最后的核红、修改工作最好由责任编辑完成。这一点,我是有着深刻教训的。创刊初期,我编发了一篇某支队帮助驻地脱贫致富的稿子,里面有个重要内容,这个支队为驻地某贫困村捐款86000元,一位实习编辑提出能否改为8.6万元,我说行,就放心地让他去改,可他忘了加上“万”字,成了捐款8.6元,出了个大洋相。编辑工作如作嫁衣,只能把稿子修改得更好、质量更高,不能原稿没问题,反而经过编辑的修改却出了差错,这样的差错对于报纸的权威性、公信力损害是很大的,可以说是编辑工作的耻辱,应该细之又细、慎之又慎,坚决予以杜绝。
4、不能完全依赖“黑马”软件,得自己做出科学判断、准确处理。“黑马”软件确实对于查找差错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检查出的问题也不一定准确,不能机械地完全按照它指出的问题去修改,也不能主观臆断,凭个人经验办事,得加以科学的判断,最好多问问同事、多查查字典,再作出正确的修改。
二、如何突出主业
最近,报纸特别是一版,围绕中心、突出主业方面坚持得不够好,有所松懈。这一问题,有近期相关来稿较少的客观因素,也有思想上重视不够的主观原因。
我们的报纸创刊以来,就在王总的倡导下,响亮地提出了“坚持主要版面宣传主业的原则不偏离,坚持以评报形式为载体的素质训练不间断,坚持加大言论力度的势头不减弱,坚持报纸抓标题、杂志抓封面的重点不放松,坚持高标准的质量管理不降低”的工作方针。对于主要版面宣传主业的原则,王总多次强调,并且专门撰文加以论述,“围绕中心转、紧跟中心走”,重要版面要坚持报道部队中心工作,可以说是天天讲,期期都这样要求。对此,特别是针对各位实习编辑存在的认识误区,我谈一下个人的见解。
1、正确认识中心工作和主业。什么是公安边防部队的中心工作和主业,如果真不知道,可以在网上搜索,百度、搜狗一下立即就会有相关答案,百度搜索的回答是这样的:公安边防部队,是一支隶属于公安部边防局(正军级单位)的一支武装力量,在各省设立边防总队(正师级单位),主要担负边防武装警戒、巡逻,保护边防设施、界碑,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在边防的各个口岸机场负责边防检查,缉私、缉毒、缉枪、打击偷渡等工作。他们既是军队,又是警察。公安边防部队同一般的部队一样训练、考核,不同于一般部队的就是他们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网上还专门补充了这么一句:只要你是金子,就肯定会有发展的。如果需要再具体一点,那就是我们当前正在开展的爱民固边战略、提高边检服务水平、海上执法、“三项建设”等工作。所以咱们报纸的主要版面也就是第一版,应该就是紧紧围绕这些工作选稿用稿、展开报道,让人一看版面,就能够强烈感受到编辑意图,是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突出体现主业的。
2、正确判断稿件价值。我发现有的实习编辑向各个版面投稿时,不善于研究版面和判断稿件价值,把一些本来应该投往其他版面的稿件投到了一版,而可以在一版刊用的稿件,却投往了其他版面。究其原因,还是对部队的中心工作认识不深,围绕主业加强宣传报道的意识不强。存在误以为一版就是要发大单位、名记者、表面很风光的重大活动的稿件。在此得专门指出,新闻稿件的价值,是否突出主业,完全取决于新闻事实和稿件内容本身,与单位无关,没有一版就是专门发部局和总队级单位稿件这样的规定,相反的是,我们的头版头条、报眼、倒头条等显要位置,经常刊发的都是支队、派出所、中队等基层单位的稿件;与作者无关,没有一版就是专门刊发本报记者稿件这样的规定,相反的是,跟其他版面一样,都重视和在乎发现和培养新人,渴望刊发作者的处女作;与活动隆重、风光与否无关,没有本单位领导很重视、活动很隆重很风光的报道就要上一版这样的规定,关键还是要看这篇报道的内容是否和部队中心工作紧密相关,是否反映、宣传的是主业。像刚刚出版的这期报纸,一条某总队举行纪念建党89周年暨先进事迹报告会的稿件就被撤下,当时作者与编辑联系,称他们总队领导很重视此事,要求予以关照。此稿为何被撤下,原因一是时效性差,此事发生在6月29日,距出报当日已整整一周;二是反映的不是主业,如果是主业,要找新的新闻由头就会很容易,因为主业是我们部队每天都在进行的工作,但这件事情不是。实际上像这样领导重视,表面很风光很隆重的活动,其实是部队很寻常很普通的工作,能够发条简讯就是很大的照顾了。
二版责任编辑袁金龙:
近期的二版,主要围绕主题教育、党建和爱民固边开展,就来稿看,报道员们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来稿很多,却都是浮在面上、就事论事的,好稿、有深度的不多。特别要提到的是,大家对节日很重视,都组织了一些活动,但内容雷同,缺乏新意。像端午节,都是警民包粽子、上外轮送粽子的;“七一”建党节,大多都是参观纪念馆、面对党旗宣誓的,没有关于党建工作的深层次报道,甚至连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员的通讯报道都没见两篇。这类内容重复的稿件在我们的来稿里占了很大比重。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版面有限,周期也较日报长,所以选稿时一般都是先到先上,兼顾上稿少的单位,希望作者们能理解,不要老觉得“都是一样的内容,我的照片比他的拍得还好,为什么用他的不用我的。”所以,我希望大家在过节时,一是可以及早策划活动,为节日营造氛围,过节当天再发稿就很难上了;二是花点心思,把活动策划得独特一点,把文章写得生动一点,题材可以更丰富一些,不要只拍图片,毕竟报纸上每个版只能用两到三张图片,而文字稿可以有十多篇;三是要有主业意识,多采写那些部队建设、业务工作方面的稿件,节日、纪念日最好选择那些与我们部队有关的,不要为了上稿不管什么日子都组织活动;四是要把握报纸的出报规律,什么时候该投什么稿要心中有数,这也是为什么实习的同志上稿多的原因之一。
接着我谈谈如何防止差错的问题。安防工作的一条经验是,越是平稳、安定、无事之时,越容易出问题。办报工作也一样,一帆风顺之时就得更加小心谨慎。那什么时候要特别小心、防止出现差错呢?一是忙时。忙中容易出错,特别是临近要出报时临时换稿,一不留神就出现错字、漏字;二是累时。一项工作拖得时间太长会产生疲惫厌倦心理,这种时候就会犯错;三是松时。精力无法集中,也就发现不了错误。我们常说,“搞编辑工作如履薄冰”,所以时时处处都得小心,防差纠错的弦时刻都不能松。
三版责任编辑姜梅:
感觉近段时间有点乱,最近的稿件量多、质差,好的稿件不多,消息稿多,通讯稿少。有时候在选稿的过程中,甚至会发愁没有好的头条可以用,稿件扎堆,这种情况呢偏重某些单位。实习的同志不是说你们感觉稿件投出来没法用,不是没法用而是你们根本不了解每个版面的情况,有些版面有些内容的稿子是很缺的,你们一定要自己主动去看,十几个总队在这,一定要协调各自的总队,不要让稿件扎堆。
至于这段时间版面出错呢,我觉得首先我们要检讨的是责任心不强,但是我觉得可能不光是责任心不强的一个问题。我反思了一下,其它版面我不知道,我的版面上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乱了流程,如果一个报纸的流程乱了以后、程序错了,那么有些东西就没有办法掌控。我记得有一星期我们出报,因为报纸推后,好像连着几天都在出报,这种情况大概有三次,还有好几次是版面不正常,换了版面,在这种时候呢,往往报纸就容易出错。因为正常出报时间,我们编辑如履薄冰,精神高度集中,可是一推后,精神放松下来,再集中注意力就没有那么好了。有一次我恍惚到什么程度,报纸出完之后我回到家里,开门找不到钥匙,结果第二天我爱人发现钥匙在门口的自行车上挂着。就是说人到了一种极度疲惫的状况,就会恍惚,所以说在这种时候呢,报纸往往就容易出错。上次出错,本来已经校对的很干净了,想着应该没有问题的时候,人越是会放松的时候,结果往往就出了问题。问题出在我看过的版和最后打出来的版出现了不一样的地方。那么这个地方是谁加上去的,怎么加上去的,最后也找不着主了,这就说明流程错了。我一直在强调,编辑看过的东西或者是领导看过的东西改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我们白纸黑字写上去的改,如果没写,要改一定要再问一下编辑。我当时找出那个版面,我看的时候没有加这行字,到最后打印出来时就加了这行字,所以说这就是乱了流程。
我们一直在说一定要坚持核红,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每一期每一个版出来的时候包括最后打印出来的大样,包括领导签完字要改的东西,到最后到印刷厂,每一遍都要跟前一遍对比,核红是最重要的。有时候版面一多,时间拖的久的话呢,核红的情况就不是很好。其实很多时候大家都看到了,发现有问题了,像昨天那期报纸,我改的那个“汛”和“讯”,一核红就出来了,这就是说我们每一个环节都要很认真,这样把每个环节都做好,就可以尽量减少报纸的差错。
四版责任编辑黄伊霖:
近段时间部队的重大任务、重要工作多,新闻视觉版在这一阶段也比较集中。仅6月份13期报纸中,就有8期是图片版,正常版面较少,但尽量保证了几个版面的充足和平衡。
下面讲一下这一个多月的编版感受:
一是要提前谋划。最近重大节日、纪念日比较多,比如六一儿童节、端午节、国际禁毒日、七一建党节等等,但是很多同志的来稿都是“慢半拍”,很多稿子都是在节日过后才收到。要么是策划的活动时间是节日当天,要么活动搞完几天后才发来稿子,结果就成了过时的稿子,没法用。我们出报纸一般都是提前出的,报头日期是6月1日的话,这份报纸最迟也是5月30日就要出版印刷了,所以这就需要作者多用心,站在编辑的角度去想问题,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投稿。
但要注意的一点是提前谋划并不是说事情没发生就先写稿,记得4月底,有个同志给我投来两个小稿子,写的是某某单位开展五四纪念活动的,日期写的是5月4日,当时我就觉得很神奇,今天才4月30日,怎么就能报道5月份的事情呢?她的解释是这个活动一定会开展,只是怕等活动真的开展完再投稿会来不及。事情没发生就写稿,这就是无中生有,就成了假新闻了。你可以在五四前夕开展活动,但你不能在活动开展前夕就投稿。我们写稿、用稿一定要是真实发生了的事情。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还是有很多基层官兵对新闻的真实性不太重视,没有这种意识。
二是要注意找角度。最近有几篇小稿子都觉得值得一读,其中一篇是“消失的见面语”,从办理业务的办证员的角度切入,以往办证员见面都习惯性地问一句:“今天谁值班?”然而现在边检提服,检查员办证的速度和效率整体上有了提高,谁值班都一样。从这句见面语的消失来体现边检办事效率的提高、边检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小见大,生动活泼。
三是要注意找新闻点。这个新闻点不是简单地明天端午节,大家扎堆发包粽子的照片,后天七一,大家全都去宣誓。全国边防大大小小那么多单位,全都在包粽子、宣誓,但一期报纸能发几张同类型的照片呢?这样上稿率自然不高。
过节的活动自然要宣传,但我们更要善于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我们的边防的中心工作联系起来,和我们日常工作联系起来。比如第839期一线风采上“你的心事我来听——福建莆田千名务工者迎来“心灵直通车”,当时富士康集团连续发生跳楼事件,全国轰动,全国总工会在5月29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特别强调要加强对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使广大职工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这个支队东庄边防派出所的辖区也有很多大型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在这个大背景下,这个支队就采写了这篇稿子。这些外来务工员心理疏导不及时,很容易引发社会问题,影响稳定。这也是我们边防辖区维稳工作的一部分。这个所与地方企业合作,专门为这些务工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相信富士康事件全国都知道,现在不少派出所都有心理咨询室,为务工者提供心理咨询的不在少数,但大家是否有这个敏感性,把两者联系起来呢?
四是发现了一些新鲜的题材——“检查员小Q系列漫画”。这副漫画是内蒙古二连边防检查站检查员根据自己身边的故事创作的。这副带点幽默的小漫画我放在月末的文化生活版上刊发,效果不错,实习生都说挺有意思的。其实我们很多基层官兵都是多才多艺的,在此我要呼吁大家有这方面特长和爱好的官兵多动手多投稿,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版面丰富、活跃起来。
五是注意图片版的图片质量。最近一个月,密集的图片版给我和排版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关于图片版的编排、图片的选择,我还在学习当中,下一步要多看看别的报纸的图片版,从中寻找规律、寻找灵感,进一步提高图片版的美观度。在这里再讲一下图片版的投稿问题。在编排当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图片太雷同,既想要排一个版,但图片的类型、动作又太过雷同,没注意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相搭配,可选择性不多;比如图片太小,有的单位投了十几张照片,但有一半以上是1M以下的,甚至还有几张是四、五十K。这样的图片如果很有新闻价值,排一个图片新闻可能还勉强可以,但图片版的编排思想之一就是图片该大则大,该小则小,有的图片需要裁减,有的图片需要放大,几十K的图片放大以后是很模糊的,根本没法处理。图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印刷质量和版面的美观程度,希望以后投图片,尤其是图片版的图片尽量要大,至少要在1M以上。
杂志编辑部主任于雷:
现在我汇报一下第六、第七期杂志的出版情况和编辑得失。第六期、第七期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是比较顺利的,杂志从外到内的质量也是有所提高的,这得益于杂志编辑部上下同心协力、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得益于十几位实习学员热情约稿写稿、献计献策的鼎力支持,得益于部队几名大家写手热情赐稿的大力相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从宏观上看,六七两期杂志体现了封面主题的鲜明性、内文内容的针对性和落实东莞会议精神的贴近性。现在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是封面更加贴近社会时势,增强了杂志的吸引力。王总在东莞会议上再次强调“报纸抓标题、杂志抓封面”,使我们对封面怀有一种深深地敬畏,选择什么样的官兵作为封面人物,是我们一直苦苦寻找的焦点,每次拍封面时,如何拍,到底以何种姿势展现出美的一面,更是我们苦苦思索的问题。以致于我每次出差到部队都左顾右盼,眼睛放光,到处寻找帅哥靓女,其实我是为杂志寻找美丽的封面。六七两期杂志的封面运作是非常成功的。在第六期,为了配合维和部队凯旋,我们积极联系云南边防总队,选择了维和队员代表李吉向维和队旗敬礼的形象作为封面,背景衬以海地的战火硝烟;在第七期,为了配合七一建党节,我们采用了深圳特检站新入党的女战士林少娜入党宣誓的形象作为封面,背景衬以群体边防官兵在党旗下集体宣誓。这两期封面主题鲜明、呼应策划,或凝重刚毅或青春靓丽,再加上印刷质量过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产生了非常好的推介宣传效应。
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是:选封面和选对象一样,必须慎之又慎,决不能凑和,选对了赏心悦目,选错了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心里疙疙瘩瘩、无所适从。
二是策划更加贴近边防工作,增强了杂志的影响力。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两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特别策划”栏目运作得比较全面、立体、灵活、有趣。在第六期,在维和部队凯旋前一个月,我们就和宣传官施金东取得联系,达成了从集体、个人、家庭三个方面来写稿,稿子从海地发来后,我们重新进行了组合,分成“凯旋回望、祖国您好、英雄风采、坚强后盾”四个版块推出,并在每个版块前添加了导语,全方位、立体式、多层面展现了维和部队的功绩、维和英雄的故事、维和家庭的奉献。为了进一步增强效果,我们专门邀请湖北边防部队的书法家尹景荣题写了主标题“和平使者,中国骄傲”,刚劲有力,呼之欲出,既活跃了版面,又深化了主题。第七期“特别策划”的创意来自于和实习学员李俊修的一次闲聊,既然是边防,边防之最又是什么?经过衡量,我们分别选取了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几个有代表性的边防单位并提前两个月进行约稿,从地理位置、工作成绩等方面进行了反映,还特别制作了朗朗上口的七字标题,像“曙光初照的地方、晚霞消失的时候”,这个策划鲜明地突出了特、新、奇等特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强了杂志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再看一下这两期的“重点关注”栏目。在第六期我们策划了“荡涤毒尘固边关”的缉毒专题,专门联系部局宣传处干事程均约写了关于缉毒的综合性大稿,联系云南、广西、新疆等几个毒品大省撰写了缉毒专稿,有点有面,呼应了6﹒26国际禁毒日。永远在路上专题,刊载了最后一个获得荣誉称号的单位——西藏帕里边防派出所,至第六期止,我们对公安边防部队获得荣誉称号的6个先进典型全部盘点回顾完毕,特别拟写了“在路上,我们汲取奋进的力量”的编后语,寄希望于先进典型道路没有尽头,奋斗没有止境,永远在路上;寄希望于我们公安边防部队在典型的感召下,奋发向上、开拓进取,昂首阔步在光明的大路上。为了呼应六一儿童节,我们在第六期还策划了边防官兵关爱辖区困难儿童的“恰似春雨润童心”专题;为了呼应父亲节,我们策划了关于父女情感的“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专题。为了呼应七一建党节,我们结合部局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在第七期策划了“党旗飘飘,辉映边防”专题,并且把重点关注、百家讲坛、老兵说事、封面故事四个栏目用党建这根线有意地串起来,形成了党建全面工作集中反映、优秀党员发表爱党心声、党委书记传授党性素养、老党员甘当普通一兵践行党员先进性、新党员丹心向党书写奉献新篇章的一个党建系列,显得内容非常丰满和厚实。
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公安边防部队这个广阔天地里,不是缺失策划的内容,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缺少创意的灵感。同一个主题的策划看似年年岁岁花相似,但只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变换角度,改变侧重,就能达到岁岁年年各不同。再一个就是,杂志的每一个栏目不是割裂开来的,是相互关联的,栏目与栏目之间以及栏目本身都大有文章可做。
三是话题更加贴近基层读者,增强了杂志的感染力。为了贯彻落实好东莞会议三贴近精神,我们在第六期用五个页码刊载了群言群策量化考核专题,在第七期用五个页码刊载了“互联网利弊大家说”专题,特别是“互联网利弊大家说”专题的刊出,正是在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修订发布之际,205条专门对互联网的应用进行了规定,正是国家第一次发表《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之时,所以这个专题既呼应了社会大形势,又吻合了部队小环境。下一步,我们还要对官兵非常关心的无偿加班问题、官兵婚恋问题、战士入学入党的问题等分别进行调研讨论,提高官兵参与杂志热门话题的积极性,让官兵真正喜欢和接纳杂志,让杂志真正成为基层官兵发表所思所想的平台,真正成为官兵的良师益友。
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是:做活做好“热门话题”这个栏目是做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做到三贴近并不难,关键是找准部队发生的焦点、官兵关注的热点。下一步拟发动实习学员全面梳理查找部队的热门话题。
当然,六七两期也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比如,稿件内容还不够精短,有的稿件篇幅长达6页,图片的裁剪、小标题的变化还存在缺陷,杂志全体人员还存在工作拖拉、责任心不够的问题等等,还需要不断地总结和剖析,更需要注意改进和加强。在此,也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和关注指教。
另外,还有几个小问题在这里和实习学员交流一下。一是要会写稿。也就是说,要研究杂志的各个栏目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写稿。比如字数问题,每个栏目要求的字数是不一样的,要求字数少的栏目你投了个长篇,这样给编辑老师带来负担,首先他从心理上就有些不快。要主动给自己添麻烦,写了一篇得意之作,可以再辛苦一下添加一个编者按或者编后语之类,起到推助加码的作用,编辑审起稿来,也格外看重,因为他省事了。
二是要会选择栏目。目前杂志有32个栏目,每个栏目的来稿数量是不平衡的,也就是说,有的栏目很热门,有的栏目很冷门,如“普通一兵”栏目,来稿非常多,都往一堆挤,很难被选上,如果变换一下写作方法,即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述主人公如何如何,专投“民警手记”栏目就容易被选上。
三是要会获取信息。与杂志编辑部一墙之隔,路途不远,要多去看一下,看看杂志当前正在组什么稿;多去听一下编辑老师正在谈论策划什么专题;多上中国边防警察网看一下杂志编辑部又发布了什么用稿信息,然后把获取的信息传递到本人所在单位,和他们一起有的放矢地组稿写稿。
汇报完毕,谢谢各位。
网络编辑部主任卜利中:
报社领导:
6月12日,《边防警察报》一版发生文字事故,我作为当期责任编辑,负有全部责任。现检讨如下:
一、事情经过
6月12日,报纸版样经领导签字后,即将拷贝发片。在黑马机校、编辑互校后,我发现头版头条《怎样当好一名总队主官》第一段文字稍有些密,于是作了放松字距地调整,放出一行。同时,对第二段作了压缩字距地调整,收缩一行。在此过程中,无意中碰了计算机的键盘,在段中文字中多加了一个英文字母“b”,直至印刷后一直未发现,造成重大责任事故。
二、深刻教训
(一)责任心不强。报社领导一再强调,签完版后的任何改动,都要仔细核对,马虎不得。但我改动完之后,没有检查核对。
(二)工作标准低。对于编版工作,自觉不自觉有临时思想,工作标准低,以不出错为原则。实践证明,标准低就是要出错误。
(三)工作习惯不科学。一般来说,最后发片前,我都要对着电脑屏幕把版上的稿件通读一遍。但由于电脑屏幕分辨率的原因,对小写字母、标点符号等显示不够明显。
三、思想认识
头版头条出现文字差错,且稿件是部局首长的讲话,对报社影响不好。领导在版样签字之后,作为一版责任编辑,改动文字却没有仔细核对,应该承担全部责任。为此造成的影响,我深刻自责,同时请求报社给予我处分和处罚,以警醒自己,提醒他人。
实习编辑鲁君豪:
我们实习生在校对的时候没有搞清楚校对流程,致使校对过程中没有区分主次,常常是初稿校对不仔细,大样校对瞎忙活,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作为实习生要学会角色转变。在初次校对的时候,要把自己当做助理编辑,咬文嚼字,逐字逐句的认真把关,带着疑问去看稿、改稿,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在确保文章逻辑正确、语言流畅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措辞,争取为文章锦上添花;校对大样的过程中,我们要把自己当做读者,从阅读的角度出发,只要不影响读者阅读和文章意思地表达,可改可不改的文字不改,不能过于教条、咬文嚼字,要知道,此时每个细小的改动都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错误,这一点,我们有过前车之鉴。
另一方面,我们要把握整体和细节的关系,校对过程中要坚持从整体到细节,最后再到整体的校对流程,校对不仅要看文章有没有错别字,更要从整个版面的高度去把握,尤其到了拼版的时候,对大样的校对要从整体出发,在做好核红的同时重点点校文章标题、作者姓名、出报日期、期次以及栏标是否正确,避免“一目了然”的错误发生。
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王超杰:
先说杂志。于雷主任到杂志工作以后,杂志变化很大,特别是今年刊物每期主题都很鲜明,内容也很集中,版面美化和印刷质量都有明显提高。特别是稿件编的比过去好,很难挑出毛病来,想找点问题不是那么好找了,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如果说还有哪些弱项,先说一点就是美术编辑对于色彩的运用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我外出拍了一些很普通的图片,让张副总稍作处理、调了一下色彩,这个图片档次一下就提高了很多。比如我从飞机窗口对着下面照了一张,张副总将色彩一处理,一张《大地春韵》就诞生了,整张照片一下就变得风景如画、非常壮观。我从这里想到,杂志既然是全彩印刷,那么对于色彩的运用上就要很讲究,充分发挥其彩色优势,希望杂志在这方面作进一步探索。什么事情只要停滞不前,那就没有发展了,所以要有这样一种精神,勇于探索,向更高的目标去奋斗。
今年半年已经过去了,很快在七月份就要和发行局签定“一报一刊”发行合同,时间过的很快,很仓促。听了于雷关于杂志下一步的想法,我觉得挺好,有创新,尤其是讲的那几个栏目,很有针对性,和部队很贴近,我们的刊物,她的生命力,就在于是不是和读者贴近。当然我们杂志没有完全市场化,如果是完全市场化,不贴近读者就没有人去买你的杂志,所以说贴近是报刊杂志生命的源泉。
杂志就讲这么多,下面讲讲报纸。今年总体来说,大家是在一种内心比较浮躁的情况下走过这半年,由于地址没定,是去北京还是不去北京,上级一会同意买办公楼一会不同意买,我觉得这个对我们报社的思想造成了不稳定,大家内心比较浮躁,做什么事情精力都不够集中,尽管去年我们大家都在装修房子,要编稿子,还要管孩子,也没有出现今年这样的差错,那么今年这种心情浮躁的情况是不是应该平静一下?报社搬迁与否,部局肯定会考虑到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只能静下心来,把自己手中的工作做好。心情的浮躁是一种不负责任,是与职业精神格格不入的一种表现。最近的连续差错问题,我深层次的思考了一下,可能跟这方面有关。有个资料,叫《报纸政治错误例举》,我看了。《九江日报》把江泽民印成了“江怪民”,新华社曾把胡锦涛见外宾的标题写成了“胡锦铸”,《山西日报》把邓小平捐款写成了“损款”,《人民公安报》也曾错把杨尚昆写成“杨尚屁”。我们决不能因别人出过错就可以原谅自己,虽然只是在稿件中多出个字母,职务写错了,也发了更正,我们要知道,小洞不补、大洞受苦的道理。我们要出现上面提到的那种大错误,编辑你就不要干了,我也干不了了,我们这小小的船很容易就翻了。我们修定《编校质量管理规定》,非常有必要。过去处罚不疼不痒,现在要“打”你一次让你疼的记得住忘不了。没什么意见我们就按照这个执行。分了三个层次处罚:一般性差错、重大差错、特别重大差错,我想一定要给深刻的教训,这要和我们的利益挂钩,这上面写了一般性差错300元、重大差错500元、特别重大差错1000元,我觉得不行,这个还是不疼不痒,要一般性差错1000元、重大差错2000元、特别重大差错3000元,当然我看还要有奖励,奖励的数字要大于这个惩处的数字,这也是花钱买“平安”吗。我们国家对于办刊办报文字都有规定,差错率要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但我们这个报纸的标准应该高于这个标准,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我们不能再出错了。当然,逻辑上的差错也不能出,前两期报纸有一篇稿件,开始的主标题是《首次违法不开“罚单”》,我觉得这个标题就有问题,经不起推敲,逻辑上站不住。违法有轻有重,重的可以杀头。但这里没界定是重是轻。那是不是重的也不开“罚单”。所以找差错包括两个方面。文字上的错误和逻辑上的差错,我们一定都不能有,杂志也一样,谁出错处理谁,这一点必须坚定不移,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我们报纸新闻的时效性还存在一些问题。昨天我审报时,看到6月30日一个总队纪念建党89周年活动的一个稿子,到7月6日才见报。那是不是太晚了。这类活动很普遍,各总队都要举行,支队也举行,包括派出所也可以。这么一个新闻价值不高的新闻,要拖六七天,你说这个稿子能不能发?我觉得没有必要发了。《一线快报》案件类的新闻,时效性可以差一点,但是如果超过一个星期的话,就暂时别发。有些稿件当时没有抓住,或者因为其他的原因不能发稿,那怎么办?寻找新的由头。为什么过去我们一直强调一版上要用电头,就是从外在表现上体现新闻的及时性,通过电头表现出来,那么我们一张报纸很少有用电头的时候,时效性可能就会很差,所以我们发稿最好要有几条当天新闻,包括我们的二版还有其他的版面也要讲究新闻时效性,不要登出来的稿子都是旧闻,要琢磨,怎么样引导我们的作者提高新闻的时效性,这是新闻写作的一个基本要求。
第三,谈一下爱民固边和提高边检服务水平的报道。这两个方面的报道最近缺少一点分量,我们要做一些引导和策划。这个策划是新闻报道的策划。而不是仅从字面上理解的新闻策划,新闻它是不能策划的,你策划那不就是假报道了,就像刚刚黄编辑讲的那个稿子,时间还没到呢,他把稿子都写出来了,这就是假报道。事情还没有发生,稿子就出来了,而且还投到报社来了,没投到报社这个可以理解,就是说今天领导安排了,可能要发生这个事情,搞这项活动,我先打个草稿,这个可以,但你不能投到报社来啊,事情都还没有发生你就“策划”出稿子来了,那你就是一个假报道。新闻策划全称是新闻报道的策划,我们不能理解偏了。爱民固边和提高边检服务水平的报道,近来数量不足,质量也不高,两项中心工作的报道很多年了,素材上有重复现象,写作上有畏难情绪,那么我们要避免重复,就要创新,寻找新的角度,写出深度才行。部局不是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要求把爱民固边模范村建设提升为党委政府行为,公安部边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民警兼任村官工作的意见》,我们的编辑要把这个精神吃透,报道的时候就容易和上级的精神保持一致,选择素材上要新,写作手法上也要新,现在很多的都是“纪实”、“记事”、“二三事”等等,能不能创造一些新的写作手法。对爱民固边和提高边检服务水平的报道还是要进一步加强,增加不是说把过去的翻出来继续报道,而是在创建方面要有一些新意,现在是模范市模范县模范乡,在这方面做做文章,我们以前讲的都是模范村,范围很小,现在范围扩大了,在模范市模范县模范乡这方面目前反映的还比较少,各单位有好的做法好的经验,我们要向这方面的报道做些帮扶和倾斜。要新开三个栏目:一个叫“党政领导看边防”,以专访文体刊发,可发一版或“两个专版”;二是“记者走村寨”,要求作者以实际体验、现场目击、跟随调查、直接对话为主要采访手段;三是“与困难儿童手拉手”,要求附有困难儿童手写体一句话和一幅照片。
第四,讲一下网络的问题。网络一直是我既关注重视也比较头疼的事,年前我就提出了成立网络编辑部,就目前的任务来看,三个人应该也差不多了,今天一看我们的局域网,里面的信息还是去年的。这个网留还是撤,我们先把这个前提确定了。如果不撤那就要更新、要办好,外网的内容同时放在内网,有什么难吗?所以我想你们该加班的时候还是要加班,要把任务完成好,要把目标确定下来,打个攻坚战,我对网络期望很高但是失望也很多,网络上的事情我基本上都是支持的,花那么多钱,但工作滞后,网络要像报纸一样来办,网络编辑部不是一个网络技术部,网络编辑部要发布新闻,内容上要多,那容量就要大,可以放一些视频上去,能不能搞一个手机摄影大赛,要和读者互动。要想些点子,如去年底搞的十大新闻的评选,效果就不错。七一、八一了,搞点什么活动,要有些新的动作。网络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功能,从宏观上来讲,网络是一个阅读信息的平台,阅读包括我们的报纸杂志,包括我们全国边防部队的重大新闻,包括视频,包括特约摄影师的作品,这个我们可以给他发稿授权,网络上要做到有严肃的内容,也要有娱乐方面的东西。此外,它还是一个编读交流互动的平台,要有互动有交流,同时也是读者发言、监督、展示风采的平台。我们的报纸出了差错,要让我们的读者挑,有些差错我们看到了,有些我们没有看到,让读者监督一下有好处,可以督促我们的报纸杂志不要出问题,我们不要怕别人批评,就是尖锐一些,也没关系,谁没有错,不要怕别人提意见,不要怕人家给你挑出毛病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0 09:01 , Processed in 0.36679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