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怎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心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16:4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   要:教师要对学生的发展施以有效的影响,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过程及其自主发展之中,就要赢得学生的心。教师想要赢得学生的心,则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重要素质:即“生本”的立场、教育的大爱、公正的态度、民主的意识、智慧的人格和有趣的教学。教师的这些素质是实现“以生为本”、“有效教学”以及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教师素质;以生为本;有效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转识成智:课程改革的价值向度及实践探索”(项目编号:08JA880019)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飞,男,湖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靖国平,男,湖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湖北武汉 430062)。
  当前,师生关系正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一是传统师生关系产生了“蜕变”。长期以来,教师作为法定知识的权威或代言人,主要履行传授书本知识、指导学生应试的职责,师生关系存在单向、隔阂、僵化的倾向,有人将这种师生关系戏称为“猫鼠关系”。而今,提倡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渐成风尚,渐入人心,那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更为人称道。二是教师角色定位发生了转变。传统观念认为,教师是“传道者”、“授业者”和“解惑者”。在当今社会变革以及教育改革的推动下,教师的角色定位正朝着“向导”、“服务者”、“合作者”、“平等中的首席”等方向转变。
  师生关系的“时代转型”,使教师与学生从单向度的“知识关系”、“传承关系”转向了多维度的“人际关系”、“交往关系”。这种转变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在于,教师要进入到学生的心灵世界,要赢得学生的心。而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心,则须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重要素质。
  一、“生本”的立场
  自我国提出“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以来,教育界“以生为本”的呼声愈来愈高。“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对学生的漠视甚至伤害并非个别现象。比如教师在教学中不大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差异,只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在育人中不顾及学生的尊严,对学生造成身心和精神上的伤害;学生在教师的强势说教和高压管理之下,或噤若寒蝉、被动服从,或消极抵制、激烈对抗。
  “以生为本”的教育立场,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及其他多学科相关知识,能读懂孩子的认知、情感和价值世界,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尊重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差异,基于学生成长需要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时,持理智、慎重、尊重的态度,并且具有足够的耐心。鲁迅先生说过,学生们“十之九感觉很敏,自尊心也很旺盛。”教师对待学生,应做到不嘲笑、不苛责、不打压,循循善诱,积极鼓励。“以生为本”的教育立场,还要求教师对学生有终生的教育关怀,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为什么有的教师令学生终生难忘呢?这是因为他们在关键的时候,给予了学生最重要、最无私的帮助,给予了学生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当前负责,还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学生的一生负责。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发展,终点还是人的发展。因为人的一生具有不确定性、未完成性、可变性以及不断自我完善的特点,所以教育需要与人的一生相伴相随,这就是终生学习和终生教育。教师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他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对所传授的知识进行认真的审查,防止教给学生虚假的甚至有害的知识。萧伯纳说过:“要谨防一切假知识,它比无知更有害”。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也要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灵天地,同时努力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培养一种大爱的胸怀,去关注人类的整体发展,把握社会的脉搏”。[1]教育是一种引导人不断追寻人生理想与自我完善的生活方式,教师不能只盯着学生的今天,还要牵挂着学生的明天,尽可能对学生施以更多的人性关怀。
  二、教育的大爱
  教师与学生,虽缺少血缘关系的纽带,教师却能对学生施以无私的爱心,这种爱心可以称之为教育的大爱。这种爱并不择人而施,它会像阳光一样遍洒于每位学生身上;它不会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智力的强弱而显出差异;也不会因为有的学生安坐于教室的角落而遭遗忘。相反,它会对处境不利的学生施与更多,因为这样的学生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关心。这种爱,也无须显摆和卖弄,它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它是一种倾心的关注、持续的关照和尽力的扶持,并不要求回报。而学生们最愿意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特别是当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而需要关爱的时候。一个最终能赢得学生信赖和尊重的教师,一定是对学生有爱心、有大爱的教师。
  教育的大爱是一切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事业成功的基础。夏丏尊先生指出:“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霍懋征也讲过:“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是爱的事业,教育的大爱是一种基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期待,是一种基于教育理想和信念的信任、激励以及责任担当。
  一名教师如果只是为教书而教书,将教育教学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就难以产生对学生的爱。在教学时,他可能只注重满足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差异。这样也会导致教育手段流于单一、机械甚至粗暴。学生也会因此感受到他的严厉甚至于冷酷,进而产生疏远、排斥甚至对抗的情绪和行为。这样的“教书匠”,怎能赢得学生的心?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充满教育情感与智慧,充满人对人的关怀、理解和尊重。你真心地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来善待;如若你奉献给学生以慈父慈母般的爱心,学生回报给你的将是子女般的尊敬。
  三、公正的态度
  令人担忧的是,当前学校和班级也成了一个分级和分等的地方。考试分数往往会成为对学生进行分级、分等的显性标准,而学生的智力水平也被当作分级分等的隐性标准。更糟糕的是,就像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学校也逐渐演变成一个“嫌贫爱富”的地方,有些教师不是“因材施教”,而是“因财施教”。如此看来,学校也不是一个容易产生公正的地方,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成绩、智力水平甚至于家庭背景而遭到不公正的对待。另外,学生的其他特点也容易成为遭受不公正对待的理由,例如体貌、性格、行为习惯、个人癖好等方面的差异。当教师带着个人偏见去面对一个个独特的个体时,就容易造成对学生的不公正对待,进而伤害到学生的尊严。
  当前,尤其需要关注进城就读的农民工子弟,他们获得了进城上学的机会,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条件,但他们是否受到了欢迎和尊重呢?有调查显示,有的农民工子弟在城市学校里受到了一些教师的歧视。教师的歧视加重了城市学生对他们的歧视,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使他们的心灵蒙上了阴影。在一个日趋功利化的社会里,不公正被一些人视为社会的“常态”。但是,如果在以“教书育人”为使命的教师头脑里有了这种不公正的思想,并且毫无顾忌的施加于这些需要特别保护的学生身上,则是一种教育的“病态”。
  当一名教师不以一种偏见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始终对所教的学生一视同仁时,学生就会体验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自己人格的尊严,他怎能不对这样的教师油然起敬呢?这样的教师能看到每个学生个体的独特之处,并用一种恰当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式去对待学生,肯定、鼓励其积极的方面,督促、帮助学生改变不足的一面。教师的这一态度,是公正地对待学生的表达,学生对这样的教师就会从内心产生喜爱和感激。
  四、民主的意识
  学校和教室里缺少民主是司空见惯的事,课堂往往变成了教师的“讲堂”,学生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教育教学活动演变成了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输与控制,在这种灌输与控制的场景里,学生们日渐失去其独立性、自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好学生被定位为“服从性强、善解师意的学生”,学生个体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遭到束缚、扼杀。据报道,有些教学业绩显著的教师并没有赢得学生的尊重,甚至包括他们的“得意门生”。原因何在?调查显示:尽管学生承认这些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他们对学生的控制和束缚更为严厉,他们善于控制和支配学生,内心并不尊重学生,不愿意与学生平等交流,缺少民主意识。
  事实上,具有民主意识的教师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心!崇尚“民主科学”教育思想的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教育教学中坚持把学生当做班级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而把自己看做是“专门为学生服务的人”。在他的班级里,学生真正成了班级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班级的各种决策都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和对话中完成,并且还有完整的执行和监督机制。这样一来,学生们就有了强烈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锻炼了各种能力,真正实现了全面发展。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佛莱德把对话看做是师生民主关系的标志。在对话中,师生是一种平行的交流,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在与学生平等探讨中生成智慧。“对话的目的也不单纯是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培养有对话性、批判性、有社会交往能力的人。”[2]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视学生为平等的个体,尊重他们,与其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这就能避免教育对象的“非人化”,也能避免教育的“物化”和“工具化”,实现学生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五、智慧的人格
  教师是人格化的教育,智慧是优秀教师最为显著的人格特征。人是高度复杂的生命有机体,教师把人视为自己的劳动对象,预示着教师的工作极富挑战性和创造性,需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与技巧。有人说,学生就像一座等待开发的矿藏。古希腊哲学家普鲁塔戈在三千年前曾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开发蕴藏极为丰富的“矿藏”,只用简单的工具,猴年马月才能完成?而那“火把”,如果没有教育智慧,有怎样轻易地将它点燃?
  教育是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性的生存方式,而且是一种智慧性的生存方式。”[3]智慧的教师是以丰富的学识为基础的,没有学识的涵养,教师的智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土之木;智慧的教师源于对生活、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源于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讨;智慧的教师还在于他们能将外部世界和日常生活引入课堂,完成自然、社会、生活在教学中的衔接,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生活的融通。总之,智慧的教师极其丰富的个性和创造的人格,他们如同一把大火炬,把自己燃得通红,把学生照得透亮。
  智慧的教师有思想、有方法、有技巧,无论是对学生传授知识,还是进行人格教育,都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腐朽为神奇,让学生体味着求知的乐趣和做人的道理。马丁·布伯说过:“真正的教师如同一切真正的导师,他并不灌输思想,而只指点路径。”[4]智慧的教师总能把学生遇到的困难解决掉,而且解决得很漂亮、很人性化,总能增强学生的心信心,让他们看到希望。如众所周知的陶行知教育学生的“四块糖果”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智慧。当教师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时拙于应付、敷衍了事,不能有效地运用育人智慧,或是按部就班,甚至变简为繁、变易为难、变神奇为腐朽,就难以获得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其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六、有趣的教学
  课堂是最能展示教师魅力的地方,也是最能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地方。学生对教学有趣味、机智的教师表达出喜欢与尊敬,这是不言而喻的。优秀教师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运用自己的博学多识展开教学智慧的探险,使课堂教学不仅深邃实在,而且生动有趣,课堂成为一个极具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场所。这样,学生就会从中获得极大的愉悦和满足感,他们不光收获到了知识,而且获得了掌握知识的方法,以及探索、发现知识的乐趣。在这里,智力活动不再是一种思考的苦差,而演变成了一种有趣的游戏,或是思想的旅行。爱屋及乌,学生自然会对这样的教师由衷地产生崇敬和赞美。
  教师要想让自己的教学充满乐趣,就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准备教学,并且在教学中细心地把握住学生的反应状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有效消解学生的倦怠情绪。有趣的教学也意味着教师能采取有效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例如直观形象的教具、丰富多彩的活动、生动活泼且不失幽默的语言,等等。武汉市第五十九中的美术教师邹华章,为了教学的生动、真实和有趣,甚至将蟒蛇抱进了教室,让学生直观感受与体验,一时间被网络戏称为“疯狂教师”。但是,他的“疯狂”赢得了学生,学生们都喜欢上他的课。
  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使学生感受到教学的乐趣,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如渴望幸福一样渴望你所展示的知识,特别是对这种知识的认知、体悟与探索。同时,如果你的课堂充满趣味,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对所发现的真理不仅诧异,有时甚至惊讶,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自豪。[5]当然,有趣的教学不能仅仅因为“有趣”,还应该落实到能真正有效地促进教学,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否则,这样的教学也只是哗众取宠的“花架子”,成了没有实质内容的“空壳”。
  一名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心,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如对学生“宽容、热情、谦虚、勇气、果断、快乐、充满希望的精神、斗争的毅力”[6] ,等等。可见,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心,并非轻而易举之事,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是,任何真正负责任的教师,自然会义无反顾地去这样做。当教师最终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他的教学就是最好的教学,他的学生也将会以良好的发展状态给予他最好的回报。
  参考文献
  [1][2][6]张琨.教育即解放——弗莱德教育思想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202,191,198.
  [3]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兼论当代知识教育的变革[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
  [4](德)马丁·布伯.《我与你》[M]. 陈维纲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79.
  [5]蔡汀等编.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二卷)[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1.6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4 07:24 , Processed in 0.08469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