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面对虚无的另一种方式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 06:15: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面对虚无的另一种方式 
    早上起来,阅读《书屋》2007年第1期上王晟晖的文章《解开心理链条上现代死结》,眼前忽然一亮。
    我原来思考的面对虚无,主要是从积极的一面去考虑,即如何拓展个体与超验的联系,厚实个体存在的底蕴;拓展个体的现实交往,增进生活的意义;引导个体走向他者与历史,提升个体存在的内涵;回归自然,促进个体的自我反思。
    其实,在现实中,面对虚无,还有另一种方式,一种不能不考虑的重要方式,那就是如何逃避自由与个人对自我主体性的坚守,把个体重新投入到权威的怀抱,寻求精神的庇佑,或者在破坏与施虐受虐之中逃避虚无;或者把自己交给流俗,自动地适应个人周遭的一切,顺水推舟。
    文中引用了希特勒《我的奋斗》中的一段话,很值得思考:
    群众爱戴的是统治者,而不是恳求者,他们更容易被一种不宽容对手的学说折服,而不大容易满意慷慨大方的高贵自由,他们对这一种高贵自由能做什么感到茫然不解,甚至很容易为此感到被遗弃了。他们既没有意识到对他们施以精神恐吓的冒失无礼,也没有意识到他们的人身自由已被粗暴剥夺,因为他们绝不会弄清这个学说的真实意义。
    希特勒所利用的正是大家对自由教育的逃避。怎样面对虚无,积极以人的姿态站立,牢牢守护做人的尊严与自由,实际上就不仅仅是事关个体发展的问题,实际上更是一个与社会,乃至整个人类健全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能不重新回到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根本在于个人,个人的根本在于人的心灵。”理想的社会必须建基于健全的个体。自由教育的目的正是要培养活跃的、富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能把握住生命的尊严,真正的教育就是培养人的尊严感,敞开生命的幸福与意义之门。

    正如弗洛姆在《对自由的恐惧》的结尾所写:

    唯有当民主能灌输给人的精神一种对生命、真理以及作为个人的积极的与自发的自我实现的自由的无比强烈的信心时,民主才能战胜各种各样的虚无主义势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8-13 09:26 , Processed in 0.13627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