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开课的几点体会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 06: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开课的几点体会
  教书十几年,公开课上过很多次,当成败悲欢成为过去,沉淀在心底的,是一份美好的回忆,以及点滴感悟。
  一、让“智囊团”离开课堂。
  很多时候,公开课是校与校之间实力竞争的体现。其间往往凝聚着许多人的智慧。做课老师的身后,站着一个庞大的指导群体――“智囊团”。在试教的过程中,“团员”的职责就是审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审视做课老师的言行举止,以使教学更完善。
  不能否认,这种“群策群力”对于提升青年教师确有作用。但很多年轻教师也因此在摆脱不了智囊团的扶助――人已经站在公开课的课堂上了,依然习惯于边上课边对他们察颜观色,其心二用,可笑又无奈。
  那次赛课的前夕,我做最后一次试讲。读书,指导,练习说话各个环节操作娴熟。得意中,瞄一眼旁边的领导和老师――天呐,其中一个紧皱着眉头,表情极不满意!
  “怎么了?哪里出错了?他为什么不满意?”瞬间,我的情绪一落千丈:无法控制自己的胡思乱想了,本来流畅的语言开始变得混乱,还算敏捷的思维开始变得迟钝,焦躁中的我,再也无法投入教学,于是,这节课只好半途而废。
  课后,我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整整两个小时之后,心情才调整过来。那份痛苦,让我刻骨铭心。
  “公开课上我们是谁?公开课上我们应该关注谁?”
  在课堂上,师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只要学生学习兴趣是高的,学习效果是好的,我们怎么上都有理由,都是正确的。所以,我要告诉年轻老师: “公开课上解放自己,让智囊团从我们心里走开!”
  二、创造自信。
  初上公开课,的确会感到紧张,尤其是在高手云集的时候,面对那么多陌生的面孔,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没来由的产生自卑的情绪都是很正常的现象。缺乏自信是上好公开课最大的心理障碍。
  如何才能让自己有胆量“傲视群雄”呢?我的拿手方法是“以人之短比己之长”。记得第一次参加省优质课比赛时,坐在近二十位来自各地市及油田的参赛老师中间,我审视着他们每一个人。依仗着没有人能听得见自己心里话,拿出“用放大镜牡丹花丛找小草”的执著,尽力寻找对手的弱势。悄悄告诉自己:“某某太年轻,没有我经验丰富”、“某某眼神显得呆板,肯定反应不如我灵敏”、“某某普通话不准确,朗读会大受影响”……
  哈哈,如果有人能从我笑咪咪的表情中透视到我的心里,那我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这样比来比去,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我是众多老师中最优秀的一个!”、“最漂亮的课舍我其谁?!”
  “我是最棒的!”、“我是最优秀的!”、“我一定能成功!”是这些心理暗示,为我带来了轻松――我走过了一次又一次公开课,踏上了一级又一级台阶。
  “走上讲台前,让自信的阳光洒遍内心的每一个角落。”每当我们学校有年轻老师上公开课时,我总是这样说。
  三、关注课前谈话
  课前谈话是借班做课时不可缺少的环节,听课中发现很多年轻教师都把谈话点确定在活跃气氛方面,很少关注课前谈话和教学内容的联系。多次的公开教学经历告诉我,课前谈话时谈什么怎么谈的问题应该由学生实际而定,由文本特点而定。
  2000年,在内蒙参加了黄河流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第一天的听课时发现这里的孩子表现出罕见的紧张,几节课里,发言都不超过10人次。第二天,我上课时,就把课前谈话就放在了放松心情、活跃气氛上。在愉快中,师生一起走进了课堂,构建了40分钟的精彩。
  去年在一所农村小学上《匆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的是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教学中,学生的问题引领着老师的教学。针对农村学生不会提问的实际,我把课前谈话的目标锁定在引导学生尝试提问的方向:
  师:“同学们,看到老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生:老师您从哪里来呢?
  生:老师您多大了?
  生:您喜欢我们学校么?
  生:您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生:你上过最满意的课么?是一节?在哪里上的?
  ……
  学生的问题由简到繁、由表及里,逐步打开了思维的闸门。也许是在思维惯性的作用下,进入文本的学习后他们同样提出来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的学生也会提问!”台下数百名来自各乡镇的老师们一起惊叹。
  曾指导一青年教师教学《坐井观天》,抓住三次对话指导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但是,因为是借班作课,所以不了解学生是否明白“什么是一次对话”,于是我们决定把课前谈话的内容确定为“就一些简单的容易感兴趣的问题和学生进行交流”,交流中让学生明白“一般情况下,一问一答构成一次对话”。这样,就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关注课前谈话的价值取向,让它成为课堂教学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这是我送给正在或即将做公开教学的青年教师的第三句话。因为,这样的关注能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他们学习思考的相关的场,使其进入最好的学习状态。
  四、准备N种方案。
  自信的心态、轻松的导入虽然对教学成功有一定作用,但最关键的,还是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后现代教学观提倡课堂的生成型、不确定性,这也是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但达到这一境界仅靠技术是不够的,更大程度上,它取决于教师的文化底蕴,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且这些知识能够在大脑中融会贯通的时候,才能在粗线条的教学设计下生成精彩的语文课堂。
  现实中大多数语文老师还不具备操作生成性课堂能力,尤其是年轻的老师,如果勉为其难而适得其反。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潇洒自如呢?我认为,“把教材烂熟于心,对容易引起争议的重点环节进行多角度的设计”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途径。
  比如:可以从学生理解的角度和不理解的角度设计,可以从学生的回答完善和不完善的角度设计,还可以从同学们意见统一和不统一的角度设计等等。如此对学生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做详尽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在课堂上才会“临危不乱”,遇到问题才能“镇定从容”。想起那次在石家庄上课的情景,这种N种教学方法的设计使我在课堂上得以顺应学生的思维,灵活安排教学环节,表现出了鱼儿游进大海的惬意。而这种灵活和惬意正是一些老师最佩服的地方。我告诉他们,无他,只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预测很充分而已。
  我想,也许有一天,我们也能上出漂亮的生成性的课堂,但现在我们既然不具备这种能力,那就让我们从最原始的地方起步吧。因为,路是需要一步一步走的!
  四、避免教师的强势状态。
  教师强势在公开教学中是最压抑学生思维的因素。很多老师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是否脸笑了、腰弯了、语气平和了就避免了教师强势呢?不是的。以最近一次教学《匆匆》为例,课堂上,我要求自己把微笑送给每一个学生,耐心听他们发表不同的看法,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我不用自己的理解来限定他们的认识,我在他们面前开怀大笑,但大家依然从我的身上感受大了一种明显的威压。这是为什么?仔细反思才发现,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上我无形中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评判官的位置上俯视着同学们;在他们对一个问题凝神思考的时候,我微笑地注视着他们,那是一种成竹在胸的微笑,我用笑容告诉大家:你们的思考需要到我这里来验证。这种不自觉流露出来的教师“强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教学的成败。
  一直很欣赏王晓春老师关于教师角色的定位:
  “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我是引导着,情境的创设者,是平等的、独立思考的对话者。我不把自己的地位优势、年龄优势、知识优势用在树立权威上,而是用在增加引导技巧上。我对学生最大的希望不是“使劲信”,而是质疑和思考。我在学生面前不是“示强”,而是“示弱”,不是作“胸有成竹”状,而作“我也在思考”状。“
  “在学生面前不“示强”,而“示弱”,不作“胸有成竹”状,而作“我也在思考”状。”这是上好公开课的又一个秘密,也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完成的超越,写出来和大家共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8-14 03:32 , Processed in 0.14299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