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由发言超时说开去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 20:2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发言超时说开去/何燕林
http://blog.cersp.com/67566/1332044.aspx
  德育研讨会召开那天早上,当会议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后便要求大家主动发言,会场顿时一片寂静,大家都低头做思考状,心理指望有人开头炮。过了片刻,主持人点名要求我先发言,我大脑翁了一下,心里叫苦不迭,因为事先只知道研讨的话题不知具体的要求,也只准备了一张非常简单的提纲,偷偷瞥了一下其他与会者,他们大都备有几张发言稿,见我窘迫状,有人在窃笑。
  无奈,只好迅速镇定下来,几句开场后按主持人的要求先介绍学期年段工作要点,因为都是自己亲身工作,所以按点边思考整理边展开汇报,这部分结束后我意识可能会超时,连忙问主持人限时多少,她回答道“每人8分钟,请抓紧时间”。我心感不妙,因为研讨会主题是年段长职责的研讨,我只得匆忙就第二部分展开汇报。结束后我意识到肯定超时,只好向大家致歉。不过高度紧张运转的大脑可以歇一歇了,猛喝了一杯茶水,怀着内疚的心情听其他人发言。
  接下来的情况似乎让我内疚的心理缓和了一些,因为所有发言的都超时了,据会后有人统计,少则用时12分钟,多则近30分钟。时间到了12点30分,剩下的年段长只好下午继续发言。
  我想,会议发言超时是工作中常见的现象,为什么会超时?它带来什么影响?
  超时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发言者不知有时限,但知道后还超时就值得思考了。
  第一,发言者事先没认真准备,这会产生两种情况:要么说不了几句便结束,要么就不知轻重滔滔不绝,话匣子打开就收不回。
  第二,事先虽有准备,但自身不具备提炼语言的素质。一个发言主题要求言简意赅比随意发挥难度大得多,而我们的许多发言者惯于“临场发挥”,还被捧为“口才好”,极少具备“简约”的风格和意识。
  第三,事先虽有准备,也知时限,但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讲的内容很重要,特别是汇报自己工作时觉得自己干得辛辛苦苦,不吐不快,结果难以自控。
  第四,自身把握话语权,明知规则却不放在心上,认为规则是对别人的,自己就是特殊,不受制约,这种人一惯具有霸道的官僚作风。
  如果把发言超时看作是人们的不自觉行为,那么前三种是属于“无意不自觉”,第四种可称为“有意不自觉”。
  超时的结果就是造成“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我们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会多次重复或一次长时间作同样的批评,使学生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可见,老师对学生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 “犯一次错,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同理,再精彩的发言也必须把握时限,至于没什么精彩的内容更要见好就收,至少还可能留下“简练”的好印象。那如何判断自己内容在听众的忍受度内呢?简单的办法就是察颜观色,当听者频频看表,或三三两两小声嘀咕时就是发出不耐烦的信号,这时再多说就无益了。
  但难的是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轮到自己上台发言时就言不由衷,似乎身不由己,根本无暇顾及听众的感受,所以本位主义远比换位思考强悍。此时只能依靠外界力量或直接打断,或善意提醒,否则限时的规则形同虚设,不如不设。
  所以精练简约不仅是一种珍贵的风格更是素质能力,可惜感觉自己离这种风格和能力越来越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6 02:27 , Processed in 0.14209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