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陈大伟老师讲“观课议课”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5 10:5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陈大伟老师讲“观课议课”
田农


昨天,陈大伟老师应邀来到浦东的三灶学校,给三灶学校的教师以及我们三个名师工作室(基地)的学员讲“观课议课”,现场静悄悄的,老师们听得很认真。我非常高兴。
得知陈老师会来上海的消息是张肇丰常务副主编告诉我的,他知道我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所以提醒我尽快安排时间、地点,早与陈老师联系落实到浦东讲课的事项。
我和张肇丰老师去年暑假随团到了成都游览考察,顺便在成都与陈老师见了个面。那天晚上,我们三人在旅馆附近的一个茶室里,三杯香茗漫话教育的情景今天仍然历历在目。我们有好多话题聊,比如教师做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等等。我之所以邀上张肇丰研究员一同与陈老师见面,为的是让张老师主编的《上海教育科研》杂志能够更多地引入外地的教育专家和他们的观点,为上海的教师打开一扇扇学术之窗。
常常与外地的老师聊教育,也常常听到他们赞扬上海的教育,这次陈大伟老师也是这样,他很谦虚地表示讲课是与老师们交流分享。其实他的报告是给我们上海的教师一个极大的启示,给我们打开了以“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促进课堂改进和教师成长的那扇窗。
为了安排好这次活动,我在9月上旬就选择了三灶学校作为讲座地点,一来方便,学校处在交通要道南六公路边上,有几条公交车经过;二来我知道三灶学校的丁建光校长一直把课堂教学作为教改的中心来抓,他也知道观课议课这项成果。再说三灶学校的副校长王雅琴是一位很年轻的特教教师,对教学有钻研,擅长写教育随笔,我和她有共同的爱好。她带了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基地,我希望她的学员也来听陈大伟老师的讲座,能够有较多的教师到场享受听课的那种幸福。南汇中学的特教教师朱佩明也有一个培训基地,他曾经在邮件中表达了听讲座的愿望,所以我也告诉了他这个消息。闻讯赶来听讲座的还有南汇四中、新港中学等附近学校的老师们,我工作室的老学员张丽芝、陈璞、闵英等也来现场听讲,闵英还带了她的同事一同前来。
好事有众人参与,好报告与朋友共同分享,是我一贯的原则。浦东教发院来了好几位我的同事,她们的热情也感动着我一如既往地把教育的好资源引入浦东,送到教师的家门口。
我对这一届学员说,以前曾经带着前几届学员到南京、杭州、福州听报告拜会名师学者吴非(王栋生)、韩似萍、刘永和、张文质,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我无法把你们带到成都听陈大伟教授的报告,但是我一定抓住机会,把陈教授请到南汇做报告,如果不来听,损失的是你自己。
丁校长和王副校长承担了所有的会务等工作,我只是做好联系,省心了不少,他们可累了。我非常感谢他们。一切都非常顺利,就如王雅琴老师发我的短信“你放心好了,一切会安排妥当的!”
陈大伟老师上午在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的“黄浦论坛”大会上做报告。我因事没有前去参加。中午突然收到了王丽琴(欣然自如)发我的短信:黄老师,我听完陈老师的讲座,向陈院长(指浦东教发院的陈珍国副院长)强烈推荐,他的短信转发给你,麻烦你下午转达给陈教授:好的,你要一下他的联系方式,具体时间另外再定。
我从这份短信中感受到了陈教授讲课的精彩。心中暗生自豪,把陈大伟教授请来做报告是很不错的选择。
陈老师讲的题目是《观课议课和理想课堂建设》。由于时间太短,他讲了报告的前2个问题:一是人因思而变,二是观课议课。理想课堂建设没有来得及讲。由于来了好多外校的客人,会场已经坐得满满当当。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会场极其安静,现场的气氛已经告诉我今天报告的效果出奇的好。
我思考,陈老师的报告何以收到这么好的效果?一是报告的深入浅出。比如那个“井底之蛙和小鸟”的比喻,把教师必须“思想”(思考)的观点诠释得通俗易懂还不失理性深刻。二是报告在实践与理论的来回穿梭,呈现了报告人的实践理论的学术功底。三是报告贴近课堂贴近教学的那些话语表述,使老师们听得懂、可模仿,在实践中可以尝试。
我读过陈大伟教授的《怎样观课议课》、《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等著作,读书与当面听报告还是有区别的,当面听报告可以听到深入浅出的话语表达,听到最精锐的观点和诠释。陈老师这次又送了我一本他的新著《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我感受到了陈老师对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
突然想到,我们教师做教育研究,其实就是在学术道路上的自我追求。不是用一个课题一项研究装扮自己,显得有“学问”样,而是在学术追求的道路上的持之以恒,永不停息。唯有如此,才对得起“研究”、“学术”等词汇,对得起自己。
特别欣赏陈老师把以往的听课评课与今天提倡的观课议课用“句号”和“问号”加以区别,这绝对是他潜入课堂深处而生发出的感悟,一句看似浅显的结论,她的背后是费心费力的艰辛,这艰辛唯有自己知道。
非常赞成张肇丰老师对陈老师报告的点评,“能在理论和实践中自由穿行”,也非常同意普教所常务副所长汤林春老师的评论:“一个好报告会让大家觉得时间过得快,今天的报告就有这样的效果。”
想起了刘京海校长说起,他和顾泠沅先生参加了一次名校长培训结业典礼,听了好几位校长的发言,他们俩的共同结论是,那些发言如果有问题的话,就是“要么在天上飞,要么在地上爬。”什么意思?所谓“天上飞”,就是满嘴新名词新概念,没有实践做支撑。所谓“地上爬”,就是只有行动,少了思考的结果和理性的归纳提升。陈大伟教授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在实践和理论来回穿梭的典范,他贴近课堂深入教学,不仅能够给教师提供改变自己、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向和方法,还能够走进课堂上出一节节让教师折服的课来,我非常钦佩他的这项绝技,也敬佩他一本本学术专著的问世,理性的思考归纳使理论体系露出了端倪。况且像他那样的大学教授屈指可数。
从观课议课到案例研究,从课程建设到教师成长,直至今天的理想课堂建设,陈大伟教授已经自成一家,难怪《人民教育》把陈教授的“观课议课”列为“创刊60年报道过的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张肇丰研究员告诉我,有一位杭州市的科研室主任希望张肇丰先生推荐一位擅长讲课堂教学的专家去那里讲课,张老师就推荐了陈大伟教授。
我和丁校长送陈老师去浦东国际机场的路上,陈老师接到了上午在会场听报告的一位江西的科研主任,盛邀陈大伟教授前去做报告。看来,好报告人见人爱,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陈大伟教授的报告堪为上乘杰作,我希望下次再听听他的报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2 19:20 , Processed in 0.13626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