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一个“失望”了得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03:1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好一个“失望”了得
文:彭荣辉
武汉的天,与别处的天不同。也许是仅仅这个天气吧。到处雾气蒙蒙。抬头,看不见天是个什么模样。远眺,景色也迷离非常。于是,早起走在华师校园的羊肠小径之上,便是别有一番滋味。遗憾的是,这个时节,因为一些心事作怪,已无暇顾及太多路边的风景。但确乎可以聊以自慰的是,一路上空气清新,鸟儿啁啭,收获不少好心情。
今天的第一场报告是《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导艺术》。报告人关鸿羽。报告时间上午八点半至十一点半。老先生似乎已过六甲。究竟何许人,具体从事何种研究,不得而知。班主任肖静芬老师开场做过详细介绍,但已然基本忘却。仅有的一点印象便是,老人家头衔众多,地位非常,成就卓著。大概都是些诸如此类的措辞吧。也无外乎自己印象不够深刻。太多了,不是么?另,也实在是自己向来不太喜欢注重这类虚名。庆幸的是,老先生不是浪得虚名。事实上,说起家庭教育指导,有理有据,头头是道。你看他的思路:家庭教育必须指导;指导的方式;指导的目的;指导的内容;现代家长要研究智力问题。基本是从问题出发,然后引出指导的概念,并给出具体的指导策略和相关注意事项。有点炉火纯青的味道。然而,奇怪的是,听着听着,觉得不对味儿。怎么太多言辞似曾相识?《享受成长》?《卡尔威特的教育》?《父爱如山》?《蒙台梭利早期教育丛书》?《父母改变》?《新父母学校》?《捕捉敏感期》……哪里见过吗?好像都曾间断式的出现过。更为要命的是,许多时候,只是提纲挈领式的展示一张又一张五彩缤纷的PPT。准备不可谓不充分。但正如田恒平老师昨一日所说的“一个人最大的优势往往会沦为他最大的劣势”,也许是老人家急于向诸位老师表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吧,于是迅速飞快,鼠标点击处,PPT如雪花般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观点”层出不穷,案例却是浅尝辄止。于是,看过去,老先生便只有不断翻阅PPT的工夫。从理性的角度来看,确乎可以引起自我的一些变化。但孰不知,诸多见解都是先前自己不知从什么地方已经看过读过。更是诸多在座学员已经知道,甚至于已经做得很好。
这是培训者培训。不知道老先生定位在哪?那样快的展示,试图给予培训者以什么样的收获呢?快速记忆?以我每分钟可以照录七八十字的速度也打不出来许多,谁能速记的住?给出一个思路,以启迪大家思考?看都看不及,记都记不住,又如何体会揣摩……很迷惑。戏剧性的一幕是:临了,老先生介绍了自己的一套相关家庭教育指导研究成果的丛书,并说现在市面上已经买不到了,如果有哪位想要,可以直接留给他详细联系方式,他可将自己留作研究备用的一些存书以邮寄的方式送至大家手中。此言一出,全场哗然。好家伙,又田恒平老师般的大手笔啊!孰料,上了台了,老人家却要求先交钱后发书……不过,到底欣慰的是,老先生做学问做研究的方法和态度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譬如对相关家庭教育的诸多专题那般细致科学的分类归属,便是吾类之所不及。至少,我自己目前尚不能望其项背。
这一日的第二场报告,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的向蓓莉博士所作。报告题为《公民身份与创建班级公共生活》。说实话,看罢这个标题,便免不了心里发怵。果不其然,一直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一度曾思忖:是不是自己底子太薄的缘故?要不,就是自己理解能力太遗憾了?不想,课罢一交流,如我般之体会感受者,十有八九。结果,立即掌声一片。看看临了时候的现场吧:向博士说:“我看看还有什么没有讲?”话音未落,群情激动:“没有了!没有了!”说罢,便有人纷纷立起。于是,尴尬之余,向博士只好宣布下课。有学员说:张口两句不离杜威,三句不离孩子,四句不离中关村四小。事实确乎如此。也许在向博士看来,所以她不厌其烦地列举和赘述,有助于诸多学员对“班级公共生活”的理解,借以引发更多思考。甚至于,直接效仿中关村四小的诸多举措。但孰不知,教育这个行当是得讲究“因人而宜”“因材施教”的。想想这个国家的哪些地方,有条件像中关村四小一样条件优裕所处位置特殊呢?既然不具有一般的意义,又怎么存在普及的可能?也许只能是启发思考,试图引起改变。哪怕只是观念上的。向博士可谓辛苦。羞愧的是,如我般之学员,估计心有余而力不足。务虚的事,也是我们回去要做的培训么?
这倒不是说向博士一无是处了。只是想说不合我等口味罢了。也许只是忽视了我等学员的身份和需求。不过,尽管这么说,向博士课上现场组织的一个活动,却是给予我太多的感动:活动——我们的经验:我印象最深刻的学生时代的、班级发生的、与班主任有关的一件事?我为什么记忆这么深刻?先是小组交流,然后推荐代表讲自己的故事,并略作反思。结果,八个小组一个故事比一个故事精彩。但精彩之外,却是更多理性的思考。我的触动,主要表面在两个层次:一、教师的言行,无所谓不拘细节,因为不经意间的一举手一投足,便可能关上或是打开一个孩子的心门;二、这种交流和讲述各自学习或教育故事的形式,不正是一种绝妙的行之有效的参与式培训方式么?这般思考,也算是留了个西瓜捡了颗芝麻的吧。
晚饭罢,走在回宾馆的路上,有学员说,这是培训以来最糟糕的一天。似乎有点过。但思来想去,我能够从口里说出的,也只这么一句:好一个“失望”了得!莫怪,也许我只是过于执著。——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是满含泪水,是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结末,还得感谢艾青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6 02:25 , Processed in 0.07516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