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志恒:反思中小学语文教学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14 21:4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志恒:反思中小学语文教学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作家写了篇文章,呼吁改革基础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对此,我十分同意,就此谈点看法。

  首要是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人类文明社会是“契约”为基础的社会,而绝大部分“契约”是用文字来记录、流传的,文字的出现就是人与人之间最早的“契约”。既然是“契约”,对它就应当有“敬畏”感,尊重和契约有关的各方,也就是同时尊重“说者”和“听者”,就是要准确使用语言,否定语言有什么“阶级”属性。无论古今中外,教育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对“语言文字契约”的学习,通俗讲就是学语文课,学识字和学习文字如何组合成句子的法则。学习如何把“现实”转换成文字;如何从文字中看到“现实”。语文教学应当是对一种“工具”的学习和熟练的过程,并不是关注这个“工具”去做什么。真正应当成为语文教科书的首先是字典、词典,语法通则;继而是公认的“百科全书”。这样去学习显然枯燥而不符合教育规律,是不现实的。如果我们通过选“范文”来学语文,就要注意我们学习的是范文“如何表达”,而不是范文“表达了什么”。人们常利用语文学习中的范文来进行道德说教,这是难免的,但不能“反客为主”,尤其应当注意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政治思想课”。人们常在语文课本选材上产生争论,这是对语文教学目的认识不明确的典型表现。真为了语文教学,不妨选几篇“差文章”来警示学子。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不再编写语文课本,而是公布各年级应掌握的语文知识和程度,至于通过哪些“文章”去做到,权利交给语文教师。

  语言文字作为一门学问是很很广、很深的,但作为一种“工具”不可能是复杂的,作为一种常用而重要的“工具”如果不好用,人们一定要想办法“改良”或者“换一个”。中国上世纪初开展的“新文化运动”的初衷就是对汉语这种“工具”的改良,让汉语好学、好用。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使得“会说话”和“会写文章”之间没有太大的“鸿沟”。这对普及教育,传播文化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今天有文化人中的绝大部分,包括广大语文教师,对语文知识的需求也只是作为“工具”层次。这就如同对汽车司机的要求是会操作和知道交通规则,而不需要司机知道什么“热力学定律”。作为“工具”的语文学习在初中阶段就可以划上一个“句号”。心平气和讲汉语是比拼音文字难学一点,但今天的白话文所需要的常用汉字并不多,掌握它并不是困难的事情,在小学阶段就可以掌握。再经过初中的“夯实”,学会现代汉语的基本应用是没问题的。

  所有系统一点的知识都是由“文字”和“专业”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属于“语文”知识范畴。很多知识难以掌握的原因主要是“专业”难学、难懂。最典型是数学,听不到有人把数学学不会怪罪于语文差。物理学比较难学,但其中的文字小学三、四年级就认识。其它学科也是这样,例如“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有什么难认的呢?而要解释清楚这个词组能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吗?教学最重要的原则是教师只能去教自己所熟悉的知识,对不熟悉的不能下“断语”。而我们的语文教学恰恰是违背这条基本原则去进行教学,似乎由于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很多学科的教育也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来实现。尤其是人文学科方面的内容常常通过语文去讲授,时间长了,教师在不知不觉中传授自己都不懂的东西。语文教学在中小学阶段是耗时最多的,结果也是争论最多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把握好“语文”的本质,承担了太多的“代人受过”。青少年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其中绝大部分人所需要的语文技能在初中阶段是完全可以掌握的,而不属于语文的附带“知识”要则很快被遗忘,要则在头脑中形成错误认知,甚至在有些问题上得出错误的判断。

  教育领域普遍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写作能力太差,甚至主张理工科大学也应当继续实施语文教学,这种看法同样是对语文教学真正目的认识不清的结果。每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是必考的内容。“写作文”似乎是没有争议的语文教学内容,笔者也一直这样认为,但在退休前后发现这是一个明显误区。写一篇能称之为“文章”的固然需要语文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有件事情”告诉大家的“激情”,或是有“想法”和大家交流,或是为了“功利”的目的,例如高考写作文是以得到“分数”为目的。不是在这几种情况下,不会有文章被写出来。看看自己和周围的“读书人”,在其一生中很难遇到写文章的“需要”(但这里除去直白的应用文)。语文教师很多,有几个能自己写篇范文来教学生呢?我上班时所在学校是省里重点高中,学校经常利用假期集体外出旅游,按理大家应当“诗性大发”,但没有见过一篇写给学生的游记范文。学校校长、书记利用公款去美国、台湾、香港“考察教育”,从个人“激情”和职责都应写“文章”给大家一个交代,而实际上听不到他们有什么想法,对被说成是“公款旅游”一点也不避讳。中国教育提倡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思想认知上主张“标准化”,认为存在“主流舆论”,这种教育是蔑视“思考”的,是否定出现的任何一点“异端”的,在这种教育观念下根本没有必要进行作文教学。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所以写不出好“作文”,责任不在语文教学没有教好。中小学十二年的语文教学,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付出很大努力,但都是徒劳的,唯有,也可能只是为了高考的语文成绩。压缩作文教学时间,取消高考作文,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改革。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分两种,一种是“学舌”能力;一种是展现个人逻辑思维能力。前一种是“重复”能力,对社会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对自己也不是为了提高知识水平,而是为获取物质利益,我们语文教学就是在培养这种能力,不学也罢。

  现在的作文教学是命题作文,多是写散文,而实用的应用文训练不足。人类社会的存在就是靠形形色色的各种“契约”,而语言文字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把“契约”用“白纸黑字”表现出来。这个社会有更多的人习惯用写“契约”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才是社会的真正进步。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如何规范各种“契约”的写法上似乎不屑理会,没有这方面的范文,缺少这方面足够多的训练,更没有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学习讨论,使语文教学失去运用性。实际上从请假条、借条到游戏规则、法律条文再到社会理论构成了“契约知识”漫长的“知识链条”,而这部分知识的“共性”正是语文知识。不遵守契约似乎是人类现实社会中最常见的事情,我们学习语文知识,就是为了从文字表达现实的基本规则上去堵住“漏洞”;而不是相反,用语言上可能出现的“漏洞”去破坏“契约”。“指鹿为马”的典故对中国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在话语上能“违约”,还有什么“法”是神圣的呢?

  人类社会的有序是建立在“讲理”的基础之上,也是围绕“契约”产生各自的解释,反驳对方要拿出符合语文规范的“证据”。“讲理”必须给对方留出反驳的空间,而不能有极端甚至辱骂的话语,谦让精神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我们留意一下舆论常“争论”的一些问题,会发现不少在语文环节就已经有问题了。有更多的人能从语文角度注意“讲理”中的规范,相信会大大减少无谓的“争论”。这方面的教学在中小学阶段主要是注意语言的逻辑性问题,例如中学语文应当有一些形式逻辑方面的内容。我们的教育不重视这个问题也和中国缺少法治传统是一致的,中国的法治之路必须从语文教学的改革做起。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的教学似乎是没有争议的内容,在“传情达意”的文章写作中,适当的形容是需要的,但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能造成“宾主倒置”。写文章准确传达信息是首要的,而“修辞”多少都有夸张的作用,在很多场合并不合适,例如在处理社会矛盾时就不合适。在有关法治的言语中应当避免使用修辞手法。这些问题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从没有引起重视。对修辞的偏好使得中国文化只是重视语言文字的“华丽外衣”,而不重视语言的实质和作用。

  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都是将语言文字知识和文学知识混在一起的。在小学利用文学上的“美文”达到学语文知识的目的,可以是“一举两得”。但随着学习的深入要渐渐将两者严格区分开来。汉语有比较强的修辞能力,能表达出丰富的情感,这些是汉语的优点,是它华丽的地方,也是中国古汉语给世界留下的最丰富的文化遗产。对中国传统文化,人们常提到的是唐诗、宋词、元曲,是戏曲、散文,唯独没有系统的,逻辑脉络清晰的思想学术长篇著作。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这一点从文学角度去看是有道理的。但从语言的本质作用上去看,汉语并不占优势,甚至是有缺陷的。要认识到重视语言的“华丽”,很容易使语言的作用产生异化,也就是把原本传情达意的语言,讨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语言,变成了“文字游戏”,或者是拿去充填精神上的空虚,去起到对人精神的“安慰”、“兴奋”作用。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领奖时讲过一段话很有意思,他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将文学和语言文字知识混杂在一起的语文教学是不科学的。从现代分科实施教学上来看,文学应当划归到“美学”范畴,它是语言文字的“应用”,而不是语言文字的“本身”。将文学和语言文字学习混在一起的“语文”不仅拖累了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也同样耽误了学子们应受到的美学教育。一个人的美学修养如何,关系到他的道德修养,关系到正确认识观的形成。现今社会道德素质的滑坡很大程度上是和民众缺少美学素养分不开的,没有美学基础,人们往往从文学中得不到“营养”,而是得到“毒素”。现在庸俗不堪的影视节目一再受到“炒作”,所反映的就是广大中青年美学素质低的表象。这种语文教学也培养不出文学人才,莫言所以成为世界文学大师,是因为他早早辍学,成了教育体制的“漏网之鱼”。我们应当从高中阶段严格将文学和语文区分开来,在初中和小学的语文中删除中、长篇文学作品,编写课余文学选读本,而且语文主要用于识字训练。我们把文学从语文中分出去,如何进行语文教学,达到何种标准,将是清晰的。这一区分也要求师范学校也应将“中文系”分为“文学系”和“语言系”,大学应当对“语言”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我不是学中文出身的,但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改革,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集中力量把语文作为“工具”来学习,重视文字的意义和句子的语法,学习各种文章的规范写法。在高中阶段,语文课时要减少,围绕形式逻辑的内容学习语言使用的基本规则。同时进入高中后开设文学课,把文学作为一项重要的美学知识来学习,学习如何陶冶情操。要制定这样的中小学教学原则:任何一个教师对学生的任何“写作”(包括回答各种问题)都有在语文层面上有监管的义务,要指出在应用语言文字上的优缺点,如指出错别字,要求书写规范整齐,条理清晰,符合逻辑。要做到这一点,师范大学每个学科的学生都要将汉语作为必修课,要将语文功底视为每个中小学教师的重要基本功。

  “空谈误国”是今天最重要的警示语,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中小学几十年不变的语文教学,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学习说空话的过程。根除“空谈”必须要进行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要“从娃娃做起”,这不仅是为“兴邦”,更是“救救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6 06:03 , Processed in 0.07868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