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伟言:对徐莉文的评论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19:0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徐莉文的评论

   

  
   
   南方有嘉木学校应该是书城的样子,全文除了写自己的女儿如何在书城吃,不知道到底在说什么,这种呓语的价值又何在?书海,书城,再多的书你也读不完,书只是一个工具,传递知识,而最关键的还是人,o(︶︿︶)o 唉!


      海之韵:这个徐莉老师,被认为壹加壹老师很有水平的。有人跟我说,你怎么还批评徐莉呢?我对这个说法有点奇怪。只能说,他们读书太少,眼界太小。 他们看文字是看修辞的。哈哈。


    你说的非常对,她根本没有叨住要害。


     这不是教育思考,这是短篇抒情叙事散文。教育的目的什么,能说目的是读书吗?学校是书城,教师的职责是干什么的呢?是不是读书就是终极的目的呢?还是读书是服务于更深层的目的?教育的关键义理,她没触及。而且还有遮蔽之意。


      这个教育目的大有辨明的必要。你看过我写的, 论“爱”作为教师的信仰 教师是教师,不是保育员 这两个文了吧。把爱抬高到教育中压倒性的位置,成为压倒性的观念,以专业情意替代专业智识,正是教育目的不明的表现。这个问题至今我们搞教育的没有想清楚。隐性的危害非常之大。


      当然面对当下学校普遍的贫乏、阅读的缺位、不是说这样的描绘不可以。我是从来看不到老师们有啥深度的思考,即便是大家认为有水平的人,能写的也不过是这类东西,所以感到厌腻。没意思。靠这些教育好不了。


   海之韵:那么这种教育何以可能呢?学校应该是书城的样子,这个观点不新鲜,但人们却无能围绕这个理想谈任何一点教育制度安排的事情。事实上,很多主张这样美好愿景的人,都在呼吁着政府把教育管起来。从不质疑教育均衡、义务教育,从未做细致地研究就把国外如何义务教育、怎么免费的搬来。无能于后者的运思,所有这类文章不过是,一次充满精妙的文学修辞的抒情,或者,面对现实泛滥一下本来就不缺少的感喟或忧伤。

    教师对于教育制度安排的思考,贫乏得可怜。所谓好的文字,也就是这类了吧。比较适合用眼睛看字而不是用头脑去思考人们。好可怜的状态。哈。



    不可否认,有些人在按照某种理想化的教育,尽力地在做,但是我想说的是,因为无能于教育制度安排方面的思考,无能理性的运思,而且他们还极有可能是政府管管派,所以他们那种想法和做法,终究是格局短小。当然,用来包装自己的教育情怀还是非常管用的。教师现在普遍地对学校的现状不满,但除了牢骚、怨愤之外,多的就是文青式呓语了吧。也就是说,这一不满并没有通向理性的探寻。不是说每个老师都要思考到这个层面,而是说问题在于,教师群体对此是处于集体失语和群盲的状态。可怜。



附:徐莉:学校应是书城的模样
按:刊于《新教育读写月报》。拟在书城做一次专题分享,关于童书和绘本阅读。
1
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理想的学校是书城的样子。
这里最先吸引女儿的是茶点。她会径直走过去点餐,接着坐在落地玻璃前吃喝着偏爱的食物,然后心情大好。完毕在儿童阅读区翻看笑话集,罔顾我委婉的质疑:“这些无厘头的笑话有意思吗?”她抬起头笃定地说:“有意思。很有意思。”但凡看到喜欢的段子,就打断我的阅读,巴巴地央求我说:“给你讲个笑话吧。”讲完也不管我笑没笑,她都开心地又埋头看笑话去了。
烘焙吧里,两个姐姐正帮助四个男孩子做曲奇。虽然他们哆哆嗦嗦挤出的饼坯大小厚薄不匀,但看得出孩子们的期盼,他们一直盯着姐姐手上的烤盘被送入烤箱,眼睛一眨也不眨,等待烤箱“叮”的一声,就可以用嘴巴迎接谜底了。
对于低幼的儿童而言,食物的魔力巨大。食物不仅立即帮助他们提高了血糖水平,让身心感到舒服愉悦,而且帮助建立了对人、对环境的安全感和依赖感。在低龄儿童需要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健康安全的食物,在我看来是学校很重要的一项任务。为了所谓的帮助儿童养成不吃零食的习惯,甚至只是从维护校园环境卫生考量,禁止低龄儿童带食物去学校的规则,实际上是非常自以为是罔顾儿童需要和差异的。研究发现,性格内向的孩子,在饥饿的时候容易情绪低落,吃喝点什么,他们立即就会感到“好多了”,从而减少大部分的行为问题。
亲手制作食物的过程,吃到自己制作的食物的欣喜,帮助孩子们确定“我有能力照顾好我自己”,是培养儿童自理能力、独立意识的最佳路径之一。阅读配料表,称量,按照步骤制作的过程,是程序知识的学习,也是工具使用方法的学习。
不必举手获得老师的准许,任何时间都可以直接去书架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来看。如果孩子不去书架拿书、不看书,只是闲逛也不予以制止。纯粹因为想阅读而阅读,不需要写读书报告,不用回答问题,不喜欢可以不用勉强读完——这种没有强制的阅读方式,在斯蒂芬.克拉生《阅读的力量》这本书里,被认为是最有效提高儿童阅读兴趣、儿童阅读能力和儿童写作能力的方式。克拉生的研究及观点是,轻松的读物是许多孩子学习阅读及培养阅读习惯的方式,既能提供阅读动机,又能培养阅读能力所需要的语言能力。读得较多时,有兴趣阅读的主题就会扩展开来。这倒真应了咱们那句“开卷有益”。
当朋友知道已经进入小学高年级的女儿仍爱读童话和故事,直叹“长不大”。其实童话和故事是最好的人文启蒙读本,像女儿这样系统读完中国童话、日本童话、阿拉伯童话、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等等各国童话、各宗教民族故事的孩子,如终生兴趣不减,未来从童话、故事入手做不同文化的比较研究,一样是有趣的学问。儿童读书,不必刻意追求高深玄妙,没有哪一本书是非读不可的。孩子天生就是热爱阅读的,只要你有足够丰富的书籍,孩子们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而你要做的,是克制自己的控制欲。
爱美食,自由自主的阅读,在我看来是学习美好的起点。
2
手工吧和陶瓷吧也是小朋友们的聚集地。看起来很有艺术气质的前台“哥哥”寡言,总是默默地提来小水桶、送来陶泥,在拉坯机上简单示范一下就离开了。小朋友两只小手一会儿浸在水桶里,一会儿融在泥巴里,摆弄来摆弄去。除非陶泥几乎都到水桶里去了东西都还没成形,“哥哥”才会过来帮忙归拢泥巴,再演示一次或者点拨一两句。他惜言如金,且多是远远的自己忙自己的,孩子们便放松恣意,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
女儿选择了画瓷盘,“哥哥”默默摆上特制的颜料、提来小水桶,自主学习实践开始了。女儿自己找了本图案集,挑好图案,在笔筒里挑选趁手的毛笔,开始在瓷盘上作画。颜料的性状和日常她用的丙烯颜料很不一样,她一面试练一面感叹:“这颜料不好画呢!”画完瓷盘,女儿就开始渴盼:“什么时候才能烧制好啊?真想看看烧制好的样子!”
玩彩泥的孩子也是自由自主的,“哥哥”的画册随意铺在桌上,你是自己摆弄个造型还是依个葫芦画个瓢,随你,反正画册上不仅有作品图还有步骤图,自己阅读“说明书”去吧。
儿童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几乎每个孩子都爱画画,线条、颜色、造型艺术全是他们热爱的表达方式,作品是自己一步步创造的,每一步都充满惊喜。提供必要的工具,孩子们就会自发地去创造与感受。
可供选择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提供说明书、图案集等学习支架,提供必要的材料工具,一个在你非常需要的时候才出现的有点“消极”的老师,这便是我觉得近乎完美的学习之旅。
儿童低幼阶段的学习活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过于精巧细致周到,难免落于过度控制的窠臼。那意味着教师优先执行既定的计划,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方式或者偏爱的方式主导教学活动,很容易对儿童造成压力,从而折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而过于热情的教师有时是对儿童感觉的侵犯和内在秩序的打扰,我总希望老师不要试图快速建立亲昵关系,保有必要的分寸感。
3
一套《儿童的文学世界》在女儿的书柜里已经呆了差不多4年了,购买之初我大致翻过,女儿则是直接无视它们。直到三四年后,她突然开始一本本仔细翻看,进而因此在书柜里寻找那些买来后一直沉睡的书籍,重新阅读已经阅读过的儿童文学作品,甚至开列书单要求购入新书。对照这类索引书,她目的性很强的在书城里挑书,每次找到都像中奖一样喜不自胜。
没有哪个地方比书城更适合开展专题阅读活动了,女儿渐渐有了喜欢的作品类型,有了偏爱的作家,自然而然地开始了专题阅读。看她沉迷,我说“杨红樱的书读一百本等于一本”,她一面回应“真的很好看”,一面把整面墙同一作者的作品悉数读完,然后说:“嗯,我看够了,确实是一百本等于一本。”
记得某天她找出同一本书两个不同版本,惊奇地指给我看,然后选择其中一本埋头读起来。我则简单说了说版本差别,数了数几家颇有口碑的出版社,列举几个我喜爱的译者、作者。之后她指着书脊说:“你看,又是马爱农翻译的,我喜欢她翻译的作品。”
每次必须约定回家的时间,否则无边无际的心爱之书会拖住她的心她的脚,反复要求“再看一会儿”,其实打心里就不肯松开手。离开前跟随我把看过的书放回书架,她会遭遇一些她不关心的领域,用嘴巴思考的女儿低声嘀咕:“哲学。哲学是什么?”“心理学。可以知道小朋友想什么?”“宗教?”回家途中她有时美得只叹气,意犹未尽地撒娇,让我讲个故事给她听。还沉浸在刚才阅读中仍若有所思的我,顺嘴拿自己刚看到的书敷衍。“苏慧廉听起来是典型中国人的名字,其实他是个来自英国的传教士。……”
“自由教育是从庸俗中解放出来。”古希腊人关于“庸俗”有一个绝妙的词:他们称之为apeirokalia,形容缺乏对美好事物的经历。书城里的时光赠予女儿之于美好的事物的经历。从百科、童话、小故事大智慧之类到儿童文学作品,之后定会有更为宽阔深刻的领域。不过,与伟大的心灵和伟大的思想对话,从中发现好东西,这类经典的阅读在什么时候、以什么为契机开始,我还不知道,想到我们将拥有相互促益的时候,我满心激动。目前,我姑且期待等待,陪伴度过吧。
        
4
书城里还有给蹒跚学步的孩子的大型玩具吧。孩子们在里面摸爬滚打,为着能先从滑滑梯滑下来发生些小小的冲突,这些都在帮助他们发展身体控制力、平衡感以及社会性。
书城中庭每周都有大家的讲座,历史、文学、科技、传媒……在各行各业颇有心得的人们在这里分享自己的感悟,介绍自己的工作及行业的发展状况,接受你的询问。因为场地足够空阔,人又不是特别多,这边的讲演、嬉戏,那边厢咖啡馆里的清谈,书架前自由自主阅读,彼此并没有干扰。没有一个集中的发动中心和控制中心,各取所需,各行其是,但一切又都浸没在书香之中。那些高贵的、庸俗的、晦涩的、轻忽的文字,全都默默站立在那里,随时接受你的召唤。
5
学校应是书城的样子。不过门前要有大大的绿地,最好有湖泊。野草杂生,绿荫掩蔽,四时八节花果不断。鸟儿筑巢,昆虫生息……必须是活生生的博物志。可以露营,可以散步,可以观鸟,可以刨个坑找蚯蚓……踢足球、打篮球、荡秋千、相互追跑,大到足够让孩子们三三两两、成群结队散落其中,各有天地。
入得门来当然有教室,几套可以被随意搬动的桌椅,可以涂鸦的四壁。低龄儿童的教室还有可以入厨的厨房,自己的床铺娃娃家水杯餐盒毛巾……老师教得少,更多是安排适合孩子们的任务,在陪伴孩子们工作的同时观察他们,试图理解他们,给不同禀性的孩子以适宜的帮助和支持。活动室里提供必要的学具,一个很专注地忙着自己创作、工作的老师,只有在非常确定你有需要地时候他才会谨慎“吝啬”地给你点意见和建议,更多的时候是默默观察你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6
关键是所有的教室都被淹没在书海之中,提供给人自由生长的空间与可能,为所有的活动提供隐默而实在的支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1 01:45 , Processed in 0.13714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