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学富:名师引领,自我磨砺,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3 10:0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师引领,自我磨砺,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武汉市教育界名师工作室的启动价值何在?我为何要申请参加武汉市名师工作室?我将如何做好一名工作室成员应尽的职责?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些问题,我没有能力作更多更深入的理论思考,头脑里只有一个共同的答案:教师的专业发展!
    季羡林老先生说过:大学之所以叫大学,不是看它的高楼大厦,而是看它是否有大师。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也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教师也是如此。” 教师专业化对于教师、学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是教师、学校今天赖以生存和未来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教师专业化成长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乃至对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将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湖北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和实施,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巨大挑战,教师专业化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也应该是教师走向专业化的舞台。使教师成为像医生、律师、建筑师这样的专业工作者,是时代赋予现代学校的使命。武汉市第二届教育界名师工作室的启动,无疑为我市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呢? 本人就在王先海名师工作室学习和研修的收获谈谈自己的体会。
    上进心——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生活中有两种人:一种人把做事视为无奈之举,满怀苦恼,结果就可能一事无成;而另一种人则用一种愉悦的心态去做事,用自己的热情去构筑未来,所以就获得了生活馈赠的美丽。我们也是否这样问过自己:现在我们所从事的,在我们心中到底是一份职业还是一项事业?如果我们从未意识到要回答类似的问题,那也就根本谈不上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有人把教师这一职业仅仅视作养家糊口的手段,是生活所迫,或是自己没得选择,不得已而为之,于是乎,得过且过,凡事但求过得去,更有甚者,是动辄就讲报酬。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这一崇高而神圣的使命,如果没有巩固的专业思想,没有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之情,怎么可能去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广大教师要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当做是自我的发展需要,一种内在的成功心理的建构,或者说是一种职业的理想追求。
    正如拿破仑所说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不想当教育名师、专家的教师也不能称其为优秀的教师。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教研员、全国中语会语文教改研究中心理事袁卫星26岁时就在一次由学校领导主持的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喊出了“学校给搭多长的梯,我就能登多高的楼”的口号,正是这种坚定的上进心不断激励着他,31岁时就被破格评为苏州市首届名教师。面对这个纷繁浮华的社会,太多的诱惑使我们常常迷失了自我前行的方向。“我是谁,我该怎样做?我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确实是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思考的问题。如果教师既不想超越自己,也没有改进自己的行动,这就意味着这个教师今天的生活是一种“混世”状态。“混世”是一种生活方式,但这种生活方式没有什么意义,需要改善和改良。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应该有一种“名师心理”,既然选择了做教师,那就要尽最大可能地做得最好,做一个成功的教师,一位名师,这也是寻求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名师引领——专业导航的保障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优秀教师的培养与成长,也需要有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环境。环境对于教师,犹如土壤对于种子。对我而言,首要的环境是武汉市教育界名师工作室这个绝好的机遇和自我发展的平台。谢世腰局长提出,借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师徒“爱心笃学的师德效应、敬业奉献的育人效应、精湛高超的师技效应、奋发进取的风范效应”。《武汉市教育界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的出台旨在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使工作室成为优秀教师培养的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集聚地、未来名师的孵化地。这一方案与其说是武汉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利支撑,倒不如说是为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受益的不仅仅是武汉的教育事业,更是每一位参与工作室研修的成员。
    名师工作室是教育界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新的研修工作模式。是以名师为品牌,学科为纽带,教研为载体,由名师带领一批有共同教育思想和教育追求的优秀青年教师,开展创新型教育教学研究的学习团队。通过学习、交流、互动等形式,使青年教师可以得到名师指点,与名师切磋交流,学习先进教学技能,更快更好地实现专业化发展,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打课改的攻坚战。
    好借东风力,教坛奋扬帆。工作室的导师王先海老师作为硚口区教育局首届专家指导团成员、硚口区首席教师工作室导师,曾任武汉市首届“名师工作室”导师,有着多年培养青年教师的经验和很高的声望,势必为个人业务能力的提升和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另外与程良焱、刘文松、严育开、袁汉杰、吴继德等兄弟名师工作室的密切配合,协同工作,更能形成合力,共同抓好团队成员的指导和培养,充分发挥各名师工作室的辐射指导功能。这些名师以德艺双馨在省内外赢得诸多赞誉。他们著述丰厚,建树良多,更以奖掖后学为人称道。他们用人格魅力教会青年教师如何去做人,用丰厚的学识教会青年教师如何做学问。“名师出高徒”,名师可以培养出一批出类拔萃的骨干教师,带出一批高素质的青年教师,形成高素质的教师群体,为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专业保障。
    读书——思想常青的保证
    读书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位教师如果不善于学习,不充实自己,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要说创新超越了,可能连最起码的底气都没有。”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深刻地指出:“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读书——丰富知识和理念的“源头活水”,不仅是为人师者的发展所需,更是教师的职业尊严所系。
    教师读书,首先对学生是一种引领是一种示范。只有不断获取新信息,补充新知识,吸收新理念,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及时把握教学的最新动态,及时掌握一些新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激活教学活动。阅读生成智慧,智慧的教师才能有智慧的课堂。读书确实可以远离平庸,可以增加睿智,可以滋养教师底气与灵气,可以增加底蕴。一个优秀语文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的读书人。
    语文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我们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滋养了底气和灵气。除了经典名著外,语文老师还应该对各种知识进行广泛涉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除具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外,应当有一定的相关知识,要关注美学、哲学、经济、社会、自然等学科的常识。只有“博观而约取”,才能酿造最香最甜的蜜,“厚积而薄发”,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
    读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更重要的,它能使你思想常新,激情常在,不至于被世俗琐事所湮没,而能永葆一种新生的热望,战斗的姿态,这种精神建设的动力是任何金钱权力都无法给予的。
    反思——自我提升的镜子
    一个不知总结与反思自己教学经验与教训的老师,永远是一个没有前途的老师。教育需要的是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见解的高素质教师,而不是机械复制课本知识,毫无主见的教书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学会在反思中成长。孔子的这句经典名言不仅适用于“学”者,同样也适用于“教”者。教师的教与学的双重身份,更意味着“思”的重要意义。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
    反思实际是对本质的追问,是教学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学反思是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通过反思,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教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渐臻完美。
    我们每上一堂后,或多或少有点得失、感想和体会,如果把这些及时地写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不断地改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我们要学会从听课中获得反思,带着思考去听课,注重听课后的评课反馈;要学会从上课中获得反思,反思教学内容的选择,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是专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面镜子,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可以发现不足,渴求新知。要想成为一名专业语文教师,就要不断地对自己已具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诸方面进行批判性反思。反思,能让我们拒绝平庸;反思,能使我们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反思,能使我们吐故纳新;反思,能使我们的教学经验得到升华;反思,能使我们向名师挺进!
    平和心态——幸福快乐的源泉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仅知能用教学业务水平的提升作为衡量标准,还应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教师专业化发展,还需要拥有一颗健康、充满激情的心。想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成为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把教育事业当成一个自我价值实现的舞台,充分感受到教育的幸福,进而让学生也因你而幸福。
    以前收到华科附中习平老师的一条祝福短信:“当大部分人都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少数人在关心你飞得累不累……”是的,我们经常在关注别人事业上有多大成就,却很少在乎别人是否快乐轻松。我们也常常为物价上涨、房价居高不下、待遇低迷徘徊而费神,却很少思考自己的教师工作是否幸福,自身价值是否得以实现。教师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势必需要关注自身的幸福指数到底如何。如果教师不快乐,他的学生往往不会有好日子过。万一教师不能拥有完整的快乐与幸福,那他至少要让自己过得有希望。如果教师的生活没有了希望和梦想,教育就会发生危机。
    要感受教育事业的幸福,就要以一颗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充分挖掘教育中的乐趣。袁卫星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他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该‘照亮’自己。”名师工作室在对学员进行业务指导的同时更应关注教师的心态调节。王先海老师曾组织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由武汉市教育学会儒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大型读书辅导活动——《大学》读书辅导报告会,会后王老师引用《大学》里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勉励工作室成员多思考、不浮躁。他说,有上进心的教师应该做到将学习与个人修养结合起来。而今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甚至包括某些教育教研机构,也染上了肤浅、浮泛的学风。此种情况下,作为一名教师,在待人处事时要如“君子”般心气平和,不能因为不被理解而闷闷不乐。对待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和不顺,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不追名逐利,不斤斤计较,不浮躁轻狂。怀有梦想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有一种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要自觉抵制浮华,脚踏实地地去做一些与实践相关的研究、反思,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走学习——实践——反思——提升之路。有幸福感的人,才能成为拥有创造性生活的人。
    生活虽然平淡了些,但的确每天有每天的精彩,每天有每天的难忘,也每天有每天的收获。这样的日子虽是平凡的,但如果拒绝平凡,那么平凡的快乐也会远离我们。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专业成长之路是自我成长。只有具有自我发展的强烈欲求,怀有一颗平和的心,在名师的专业引领之下,经过广泛的博览杂采,主动的教学反思,才能够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探索最佳的教学模式,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我们也渴望在武汉市教育界名师工作室这个专业研修的舞台上,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反思中促进我们的业务提升,使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开展,开辟一条高效的语文研修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7 19:49 , Processed in 0.37165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