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27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员风采录】: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郭丽萍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8 00:5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活到老,学到老
      ——说说我的阅读史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郭丽萍
我,郭丽萍,女,42岁,小学语文教师,今年任教二年级,班里有42个孩子。我申请报网师啦!
“活到老,学到老。”谁都明白,谁都知道这是对的,好的,当然也包括我。其实我几年前就知道新教育在线有“网上师范”学校,可是听说上这个学校太辛苦,没文凭不说,单单是那些看起来就让人头疼的书目和定期的网上讨论就把我吓到了,何况还要按时上交一系列作业。自己知道自己在学校这一天有多忙、多累,晚上有还N多要做的事儿,已经都这样了,就别没事再给自己找事儿,自讨苦吃,想读书自己读读算了。
今年(2013)8月23日~25日,我在朝阳新教育实验学校参加了教师培训,听了“水心云影”和“大西洋来的飓风”两位榜样教师的讲座,她们都提到了“网师”,她们用亲身体验告诉大家,这是个免费且很是受益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使他们有所改变,有所提升,知道了书原来可以这么读,这么读才能读出味道来。“飓风”老师五十多岁才学“网师”,提起网师,那个激动啊,喜悦啊,骄傲啊,幸福啊,都写在脸上了。她们的讲座深深影响了我,感染了我,我决定去敲网师的门,认真地耐心地执着地敲门,走进去,和新教育的老师们一起学习。把“活到老学到老”这个谁都明白的道理落实在行动中,一个字——做,两个字——真做,三个字——坚持做!请相信我!
上交五千字的“阅读史”是进入网师的敲门砖,于是,在一个非常宁静的夜晚,我冲好一杯特浓咖啡,坐下来,品味咖啡的香醇,同时静静地回忆着、思考着自己的阅读史:
   第一阶段,近乎是“零”阅读。(出生到初中毕业)
我是农村长大的,父母是农民,解决肉体的温饱是父母心中的最大的事,只知道让孩子好好上学,好好写作业,好好考试,不知道还有课外阅读,当然也没有精力和经济实力。因为这样,阅读就只能靠自己了。小学阶段,特别喜欢小人书,可是只能向同学借,偶尔能借到,同学还会提出一些条件让你答应她,也更能体会小人书的宝贵。记得那时候,村里有个不大“供销社”,日用品、文具小玩具、锄头雨衣等什么都有,也有几本小人书。壮着胆让卖东西的售货员拿出来,还没翻两页,售货员就不耐烦了,拉着长长的脸非常严肃地训斥:“买就买!不买别看了!弄脏弄坏还怎么卖呀!”可在当时,哪里有钱买这个呢?只能灰溜溜地把书递给人家。学校倒是有个图书室。可是一天到晚门都是紧锁着的,从未进去过,门牌上都挂上了蜘蛛网,到底也不知道这图书室里面有多大,有些什么书。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学校说可以借给每人一本书,就这一天可以借,还规定在哪天还,早还晚还都不行。借书那天,队伍排得老长了,这对农村孩子是很新奇的事,大家眼巴巴地等候着。队伍行进很快,说是借书,倒不如说是发书,一位老师按顺序给拿,碰到哪本就只能借哪本,没有自主选择权,拿完后到另外一个老师那做登记,印象深刻的是登记,不记书名,只登记自己的班级、姓名和书的价钱,弄丢弄坏照价赔偿,也是从那天开始知道了一本书要好几毛钱甚至几元钱呢。大家拿到书,都比谁的书贵,仿佛书是越贵越好,比完之后就像宝贝一样保护着,可紧张了,以至于到现在回忆不起来读的是什么书,只记得当时的兴奋与紧张情绪。
到了初中,一心只想着“鲤鱼跳龙门”,考学转户口是最大的诱饵,拼命地学,深夜还在做题、背书是常有的事,如果谁读课外书,一致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也不管他读的是什么书。就这样,我的小学和中学阶段近乎是零阅读。
   第二阶段,可以说是“浅”阅读。(师范学校和山区任教)
当年考上师范学校,就像现在的高中生考上大学,比他们还兴奋还觉得荣耀。有一点有些相同,那就上考取之后再上学是要给自己松绑的,再也不会挑灯夜战、起早贪晚了。师范学校相对条件要好一些,有一个三间屋子大小的图书馆,还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每个人都可以办借书证,只要是课间就可以去借,想看几天就看几天,感觉特别舒爽。学校对阅读没什么要求,自己的阅读就是跟着感觉走,随性而读。记忆中读过《安徒生童话》、《神话故事》、《格林童话》、《成语故事》……总之大都是现在小学生在读的那些儿童读物,至于四大名著也只是翻翻,浅尝辄止。很感兴趣的是琼瑶、岑凯伦的言情小说,大家“疯传”,一两天就读一本,一边读一边幻想着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所以乎还是没有走进真正的阅读。
毕业后分配到山区学校,学校就在山脚下,山多树多庄稼多,书少。也没有阅读的大环境,下班之后就只能看电视连续剧什么的, 日子看似悠闲,心里确空落落的。那时,一种渴望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冲动时时涌动在我的心头,我多么渴望着走出大山,渴望着走向外面的世界,渴望着到城里大图书馆里读更多更多的书啊!现在想想,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不肯安于那样的“悠闲”生活,遗憾的是那段生活就谈不上有多少阅读了。
第三阶段,那就是在“悦”读。(县重点小学和首师附小)
    谢天谢地,终于一步步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县城小学,想不到后来还走进北京的学校,这一晃就是十几年。做城里的老师不容易,要有“一桶水”,还要“长流水”,大环境和城里见多识广的学生都在促进自己要阅读,如果自己学习,在课堂不是“如鱼得水”而是“捉襟见肘”。这时候,也有了很好的阅读条件,没理由不去读些书。
   我在读书。夜幕降临,喧闹了一天的大街渐渐宁静。泡上一杯茶,坐在书桌旁静静的看书,对我来说真是一种享受。“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我读《汉字起源》、《快乐汉字》之后,教学生字更有深度,例如在教学智慧的“慧”时,先写一个小篆体的“慧”,上边表示草,中间表示扫把,下面是心,心里想着把没用的草编成扫把就是智慧,古人就是这样来创造这个汉字的。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字,而且会越来越喜欢汉字,还有的孩子居然有了研究汉字的欲望,读这些书也是丰厚我的语文功底。我还爱读特级教师及相关知名人士的书。《于永正文集》是我的案头书,李镇西、窦桂梅、王栋生(笔名吴非)、张文质、李希贵、郑杰、薛瑞萍……他们的新著总在我书架的显著位置,随手可得。当然,我知道要做好教师还一定要读一些哲学和心理学。于是我又购买了《教育哲学》和刘儒德老师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还有征订的《读者》、《青年文摘》、《小学语文教师》中的一篇篇小文章也润色着我有滋有味的生活。去图书馆,拿出工资的一部分去买书也是常有的事了。
想想在“悦”读路上,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人,那就是瑞环老师了。瑞环老师可不是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人,他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一天早上乘公交汽车,掏出《青年文摘》来看,恰好读到了他老人家的文章《一生的习惯》。行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将什么事儿都一股脑儿忘记了,也听不到公交车自动报站及售票员每站扯着嗓子的提示声。他老人家笔下的文字让人倍感亲切,一遍读罢,从头再读一遍,合上书抬起头,忽然感觉糟糕,过站了吧!匆匆忙忙跑下车,站稳脚跟一看,哎!其实是提前下了一站地,还好,今天出门早,走一站也不会迟到。走走路全当是早起锻炼身体了,一边走还一边依旧回味着那些牵动人心的文字。 瑞环老师也生长在农村,没有优裕的家庭背景,并且家境贫穷,断断续续上了6年学,更多的时间都在从事劳动,从一个普通的的木匠开始一步步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这便是习惯的力量。“算计时间,节省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是他一生的习惯。他一面学习一面工作,学习简直是恶补,付出的艰辛及遇到的困境难以想象,无论冬夏,都坚持到路灯下读书学习,可以和“囊萤映雪、凿壁借光”相提并论。本来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劳动一天,其他工友早已酣睡,而他坚持学,一直学。边学边干,干活更是一把好手,干得多,干的快,干的好,吃苦多,吃亏多,奉献多,也因此很早就当上了劳模。这不正是脚踏实地所使然吗?无论是谁,如果耍小聪明、忽悠、折腾,可能会有小收获,但要想取得大成就,赢得众人的尊重与信赖,自古以来,门都没有。因此不论身居哪个岗位,谨记脚踏实地。瑞环老师的文章让我更加坚定自己,得做个踏踏实实的读书人。
参与共读。我喜欢和爱读书的人在一起聊天,从他们那里能获取许多新的信息。更喜欢和同事一起阅读,共享阅读的乐趣。前些天我听林老师讲《钱钟书传》对她影响很大,她很喜欢。她年近六十,谈到钱钟书、杨绛眉飞色舞,可见有多喜欢!这样的喜欢也勾起了我的兴趣,于是向林老师借来读。阅读着《钱钟书传》,进一步了解了这位了不起的老先生。他身体清癯,眉清目秀,并一如既往的戴着一幅黑色宽边眼镜。一位学者形象便映入脑海了。更深刻的是他的读书热情,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堪称为“懒驴拉磨”的读书精神,甚至连上课都不带笔记本,而是拿上自己喜欢的书,边听讲边阅读,连大学的老师都向他请教问题,称他为“顾问”。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要“横扫清大图书馆”,并学习了英、法、俄、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语言,利用意大利语言演讲,文采斐然,舌燦莲花,使全场人惊叹,他的名字在清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老师却拒绝采访,淡泊名利,一心只读圣贤书。如果总结成功人士之路,钱老师始终进行潜心阅读,并且兴趣浓郁,内心宁静甘美,荣辱不惊,做好自己,做好自己喜欢得事。这样一位老师,学习他,至少能让自己面对外界浮躁的环境不心动,不会随波逐流,始终保持一份清纯的宁静。我尝到了和林老师共同阅读的甜头,便经常这样向同事借书,也把自己认为的好书推荐给大家。
    带家长读。有一些关于读书的数字,让人看了心中不是滋味。据统计国家年人均购书款0.9角,年人均看书量0.7本。家长都望子成龙,为了孩子不惜财力物力,却忽略了自己的学习,特别是过去我校有些学生的家长是经商的,由于忙于做生意,挣了不少钱,开奥迪奔驰,就是不拿悦读当回事。但是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为孩子读书很舍得投资。可是,我知道,阅读时需要环境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同样重要,一边是哗哗啦啦的麻将声,一边是孩子在潜心阅读,可能吗?我想能做到的孩子为数不多吧。因此,我默默创设家庭读书的氛围,引领家长和我们一起读书。我们的家长特别可爱,他们和孩子一样,都同从老师的话,于是我每周向家长推荐一篇文章。一篇文章,不是负担,对于经常读书的家长来说是增添了调味剂,对于从不读书的家长来说却是敞开了一扇门。当一篇篇文章发给家长之后,我收到了不少来自家长写的读后感,文章的内容吸引着家长,而家长也被老师的诚意和行为感动着。我想,只要能坚持每周读一篇文章,逐渐就可以形成读书兴趣,当刊物和报纸在家里能有位置的时候,孩子的读书热情自然会顺势而长。想到自己这只柔弱的手能带动几十双小手和几十双大手捧书而读,喜悦之情便油然而生。人都希望自己是重要的,每当此时,我就有自己是重要的这种感觉。
师生共读。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走进阅读之门,是我这十几年一直在做的事。学生入学后时我也学着常丽华老师给家长写信,但做不到每天,连每周都谈不上,但是可喜的是已经行走起来了。我们也交流读书情况,介绍读书方法,给推荐适合孩子的读的书目。学生三年级时,我们共同阅读《哈佛家训》,我班学生是住宿生,晚上有大块的时间,我也成了“住宿”老师,常常在8:40学生后宿舍洗漱我才乘车回家。因为有老师的引领,学生开始喜欢并热爱阅读。有不少学生嫌老师的速度慢,自己买来读,第一本读完自主的买到第二本。四年级我们开始读名著和文学故事,我自己先行,读后写好读后感,把自己的读后感公布于众,同学们看后便有了兴趣,更加主动去买来读。每月去一次图书馆已经成为不少同学的习惯。我向同学推荐书,他们也开始把自己喜欢得书推荐给我,说来惭愧,《一百条裙子》、《迷失在水泥丛林里》都是学生曾经推荐给我的书,是他们带我走进儿童读物。因为能走进去,就更加了解儿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阶段使我的成长和收获巨大,多次获得延庆县、后来是海淀区的赛课一等奖,最高还获得北京市语文阅读教学赛课一等奖,多篇文章发表在国家发行的报刊杂志上,也是在这个阶段我两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破格晋升“小中高”,可以说,就是这样的自由的悦读,也让我受益匪浅。
   第四阶段,走进“啃”读之门。(畅想进入网师之后)
    参加新教育,聆听榜样教师的声音,这时候,我又一次被“吻”醒,以前的阅读只能说刚刚在读书的路上迈出微不足道的一小步,经历过“啃”读,才算真正成为“毛虫”。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最终成为“蝴蝶”,也不去想这些,只愿意经历“啃”读这个艰辛(兼欣)的历程。因为我坚信,和新教育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充实美好的。
   第五阶段,享受“阅”读。(畅想网师毕业之后)
古人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我在四十不惑之年,只想能够做更好的老师,更好地做老师。因此,我践行“活到老、学到老。”现在如此,网师毕业之后依然如此。网师会带着我幸福的走在读书的路上,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充实自己……
机会是给有所准备的人。“上帝”啊,我准备好啦,开门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7-28 00:53:12 | 只看该作者
“较真”的教研,最实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f04090101af79.html            
     我作为工作二十多年的教师,参加过的教研活动可以说不计其数了。10月17日下午,在中关村第二小学参加了海淀区低年级语文教研活动。活动于4:30分结束了,而我呢,到了灯息人寝的时候,还被刚刚听过的两节好课搞得高度兴奋着,激动着,欢喜着,如中了头彩一般。这次的研究课围绕研究主题“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习得方法”展开,教研员林老师带领老师们很是“较真”,使得“主题词”在课堂上一一得到落实,掷地有声。如此这般“较真”的教研,对一线的老师们来说,真是实惠。
     慢板教学,慢即是快。在一切进入高速运转的今天,我们的课堂也跟着追求高效。增效先想到提速,课堂上常听老师催促“快,快,再快”,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紧锣密鼓,课文没读通顺就进入分析,分析不明不白就有提升总结,提升总结之后拓展延伸紧跟其上,老师和学生的状态,那叫个忙啊!能不能慢下来呢?难道慢下来就一定会影响效率效果吗?听了今天的两节语文课,我认为 :不会的,课堂教学可以慢下来,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在课堂上能积极快乐地参与听说读写活动,并一点一滴地习得学习方法,每一节课真正有所得,这样的慢不是降低效率,而是尊重规律,不是磨磨蹭蹭,而是潜心修炼语文功底,这样的慢谁能说慢?慢,即是快!
慢慢地教,落实。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特别强调学生自主习得感悟的的时候,作为低年级老师,还不能完全放手,刚上学的孩子在学习的路上刚刚起步,在他们“蹒跚”的时候,教师就该实打实地帮扶。这个帮扶不是要求和说教,而是细致入微的一个个地道的小方法。在实验小学王素巍老师的课上,有着数不清的可圈可点的细节呢!比如:
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边读边写;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28页;
左手扶书,右手指字,听老师读一遍课文,老师读到哪儿,手就指到哪儿,注意听清每一个字的读音;
请同学们拿出一支小铅笔,继续做好指读准备,自己试着指读一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铅笔圈出来。读完之后就把铅笔送回家
听到哪,小手就指到哪,听他读得对不对。
你们看看这首诗歌与前面学的诗歌有一点不同,中间空一行,把诗歌分成了两部分,上边的部分叫第一小节,下边叫第二小节。
小口想进入大口框 ,从旁边试了试不行,从上边也进不去,再从下面试试,还是进不去,怎么办呢?在下面开一扇小门,让口先进去,这就是大口框的书写规则——先进入再封口。
王素巍老师的课很好地实践了“教学做合一”。老师要教什么清清楚楚,怎么教让学生明明白白,光明白不行,要实实在在做出来。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将“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习得方法”那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教学环节流畅、清新、自然。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饶有兴致地读着,听着,写着,说着……总之一句话,快快乐乐地学习着。
     慢慢地读,欣赏。例如刘颖老师执教《比本领》第二自然段:
多种策略读好自然段
1、回扣质疑,自读批画。
2、学生反馈读,订正修改。
3、朗读描写梅花鹿的语句。
梅花鹿飞快地向前跑去,轻轻一跳,就过了小河。他一口气跑到果树下,得意洋洋地想:“还是我的本领大。”


(1)自己再读读这两句话,你从哪儿看出梅花鹿本领大?自由练读,指名读。
(2)走进角色,换位体验,读中感受梅花鹿的得意扬扬。
(3) 做动作换位体验,读中感受梅花鹿的垂头丧气。
4、整读描写梅花鹿的句子,读出前后心情变化。
5、朗读描写金丝猴的语句。
(1)指名读描写金丝猴的句子。
(2)请你一边读一边想象金丝猴急得团团转的样子。 自己读→指名读
6、男女生分角色回读第二自然段。
针对第二自然段,至少有12次的朗读,用时近十分钟,教师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抓住深入进去重锤猛打,在这一段上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扎扎实实,学生可以真正地得言、得法、得能。我作为听课的老师,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感受着朗读感悟的美好。刘老师的研究课就是这样简约而不简单,一课一得、两得,试想学生每节语文都能如此有所得,得得相连,形成一种能力串,渐渐地,语文能力能差吗?
听了这两节课,我觉得特别不虚此行。一去一回仅仅路上时间就用去四个多小时,等车、堵车、换车真是辛苦劳碌。到家时已经夜幕降临,但我还沉浸在美好的课堂教学中。听这样的课就像听一场音乐会,余音绕梁。夜深人静时,我依然在回味着……
我非常尊敬崇拜于漪老师,在读于漪老师的教学反思时,有一个观点我记忆特别深刻——教过不等于教会。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中包含着老师怎样的教学思想啊!对于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讲过了,不会;补课了,还不会;精讲了,仍然不会。谁之过?于漪老师一次次地将反思指向自己,先后调整四次做法,对学生没有半点责备。透过今天的教研活动,我觉得林老师正在带领着我们,耐心地,一步一个脚印地非常“较真”地向着精细、精致、精美的课堂教学行进,这条路永无止境,有幸能与大家相遇结伴而行,分享大家的教育教学机智,真实惠!真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7-28 00:55:21 | 只看该作者
结识语言贵族,赏高档次课堂
——听张立军老师《将相和》有感

     2014年3月19日,学校开展“拜名师为师”活动。张老师应邀再次走进我们首师大附小,现场课堂教学《将相和》,课后解答老师们的疑问,相当于是一次精彩的语文教学讲座,不知不觉就从早上到中午,不用问时间都去哪儿了,是愉悦的感觉让时间老人悄悄加快了脚步。
活动后,李校长对青年老师说,参加这样的活动,一定要拿笔本记下来。我非常理解领导的心意和意图,可是,我的的确确是手捧着笔和本的,但,半天下来,本上干干净净,竟无一字着陆。非手懒而不为,而是实实在在地和张老师一起沉浸在课堂之中了。这样的课堂,能让人忘却,使人沉静,越是琢磨越觉得有味道。这味道就是浓浓的语文味儿,如陈年美酒,醇正,醇香,醇厚,我称之为醇美语文吧。
“醇美语文”,是在体现语言学习的纯真之美。张老师先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用12个字概括这篇文章的三个故事,并标注在相应的位置,于是“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标题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接着直奔人物形象,我这里说是直奔,而张老师的设计充满曲折幽静,先出现两个人物的画像问是不是形象,再出现人物简介再问是不是形象,得出的答案都不是,那么究竟什么是形象在学生心中就逐渐清晰了。这时候,学生阅读批注,写下表达人物形象的词语。“机智勇敢、智勇双全、不怕死、大无畏、顾全大局”等词语就被老师一一捕捉到并让学生写到黑板上。可以说这是学生的原有认知,接下来张老师的教学就很让我们叹为观止了。让学生甄别哪个词语更合适,用排除法最终选择了机智勇敢,这也是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应该说没什么问题。但是妙就妙在张老师从没问题中发现可以深入研究探索的大问题,话锋一转,问学生由“机智勇敢”想到了谁?什么小兵张嘎、王二小、雨来等英雄人物都出现了,水到渠成之时,老师追问,那“机智勇敢”用在蔺相如身上还合适吗?显然就不合适了,于是学生再度思考,想到了“有勇有谋”一词。就这样,整节课的教学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学习真正的发生在学生身上。而教师时时处处在用自己的谋略托起学生并接住学生,顺学而导,导向深入、深层、深厚,而这一切的发生,又是那样的自然而然。
“醇美语文”,是课堂师生互动的醇香之美。上课伊始,老师就挑明师生关系,是朋友,共同学习,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接下来让学生破译密码“13211”,一篇课文、三个故事,两个人物,那最后的“11”是什么呢?留下悬念。学生的胃口被老师调动起来了,整节课都悠哉乐哉地跟着老师向着美好的语言文字的深处前行。张老师调动学生积极性很有妙招,让学生把前两个故事总结成一个字,写在手心里,老师也把自己总结的一个字写在手心里,看看谁和老师心有灵犀。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调动自己所有的脑细胞,扬着笑脸思考着,书写着,这种积极的愉悦的投入到学习中的状态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学生们啊,想留个号儿走个神儿,老师一点儿这样的机会都没给。还有张老师的评价语言,“这么多的好词,能用上的你都用上了”;“你这个方法好,对每个故事都进行了高度概括,还有总结语”;“你写得太好了,我还没听过这么好的呢,再读一遍。”等等,像这样充满鼓励和启迪的语言比比皆是。师生之间有对话、有碰撞、有默契,学生是一个个火种,教师擎着火把将一个个火种点燃,这样的师生关系该是多么温馨、多么温暖啊!这种淳淳的、美美的感觉不正是醇香氤氲吗?
“醇美语文”,是在传承语言文化醇厚之美。聆听张老师的课堂,很多时候都要情不自禁暗暗叫好,往往是自己觉得已经非常好了,而还有更好的情节在后头。在总结全文时,提炼出“外和内争”,这样的“和与争”是在顾全国家大局基础上的大智大勇,是忠义之举。这个“忠义”的概括又将学生带入到一个更新的发展点。其中,张老师还智慧的“设悬念、抖包袱”,引出后面的两个“11”,一段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一个著作《史记》,课到此处,我觉得真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样的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哪怕是“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阅读就会轻轻松松的成为习惯,并且乐此不疲。
徜徉于张老师的高档次的语文课堂,就是进入到了语文学习的佳境,感受着醇香、醇醉的境界之美。张老师,就是我欣赏崇拜的语言贵族,从今天开始,我悄悄挤进张老师的船上,和老师们一起在语文教学研究的路上含英咀华、栉风沐雨、同舟共济,努力划桨,向醇美语文深处行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7-28 00:59:15 | 只看该作者
海淀区小学课程整合与自主排课实验校开放活动—走进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2013-11-18| 发布者: 史远||



20131113日,海淀区小学课程整合与自主排课实验校开放活动——走进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首师附小举行,出席这次活动的领导、专家和来宾有:中国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陈如平主任、高峡研究员;北京市课程研究中心王凯副主任、海淀区教科所闫顺林、北京师范大学余清臣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石鸥教授、高宝英教授、张菁教授、泉州师范学院、北师大访问学者苏明强副教授,海淀区小教科王振惠副科长,以及海淀区小学课程整合与自主排课实验校的代表和四季青学区各校的代表。

    与会领导、专家及来自30余所学校的教育同仁首先观看了学校童心课程宣传片,对童心教育理念和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童心课程”是在“童心教育”理念下形成的具有实践价值的学校发展的方式。通过童心教育的培养目标:率真性情、关爱德行、求索能力以及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提出了“童心课程”即完满生活者课程、终身学习者课程、快乐游戏者课程,努力实现对国家课程实施上的创新。

    然后,由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宋继东校长向大家进行了主题为《为童年设计》的课程整合与自主排课的汇报,详细阐述了童心课程的开展情况,宋校长重点从童心课程的目标、内涵、总体系、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及对学校发展的影响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最后宋校长还给现场的来宾读了顾明远老先生为《为童年设计》所题写的序,顾老先生对首师附小童心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给了肯定,认为这是一项有创造性的研究,相信对我国课程改革和创新会起到借鉴的作用。宋校长的精彩汇报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及来宾们的高度评价和热烈的掌声。

    随后,大家观看了学校特色课程展示,由郭丽萍老师讲授的晨诵微课程、李艳丽老师讲授的五品质课程、杜海波老师指导的信息技术课程,赵琳老师指导的小课题研究课。全新的课堂模式、学生们出色的表现让与会者耳目一新。接下来,大家又观摩了学校终身学习者课程展讲,通过展讲,使与会人员对童心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摩结束后,与会专家进行了点评:

首师附小的课程全面,多元,系统。特别强调了,完满生活基础,创新兴趣养成,创新学历提升的三个目标,突出体现了附小以儿童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服务的理念。突出体现了我们在课程改革过程当中的研究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突出体现了我们课程建设过程当中,各个学科的融合,以及各学段之间的有机衔接。首师大附小提出坚决保卫童年,设计童年,这就要从课程开始,所以首师附小跟海淀区教委一起联动的课程整合,抓住了一个要点,或者是重要的抓手,非常好。但是设计这个词有点硬。建设比设计少了处心积虑的意思在里面,其实咱们核心价值中的求索,非常好。

专家们称,感受到了一个童心乐园,在这个童心乐园中特别强调一个乐,童心乐园当中有童心文化,不但有自己的童心理念,还架构起自己的童心课程体系,并且努力编写自己的童心教材,实施自己童心教学与评价。可以看出这里有一支富有童心的团队,在童心团队中有富有童心的校长和老师,还有一批更富有童心的孩子们。

    最后,海淀区教委小教科吴瑾科长进行了讲话:海淀区启动了课程整合自主排课试验项目。因为课程是落实教育的载体,我们以课程为抓手改变校园的状态,启动这个项目一年半以来,各个学校都建立了课程体系,课程目标的整合,内容的整合,课程实施方式的整合也是很多的,自主排课也涉及了大小课,长短课,综合实践的选修课等等,可以看到校园生活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当然这项实验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推敲的地方,我们在专家引领之下,持续改进我们的问题,持续将我们这项实验工作推进下去,所以我们也有信心有决心把这项实验工作做得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0 01:53 , Processed in 0.2560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